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大肠癌发病率在全世界仅次于肺癌、胃癌、乳腺癌之后居恶性肿瘤第4位,其死亡率居第3位.在我国,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率占第4-6位.大肠治疗仍以手术、化疗和放疗为主,化疗作为大肠癌综合治疗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两大目的.辅助化疗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三大部分.化疗给药途径有多种,各有适用范围,目前临床多采用全身化疗.而大肠癌属化疗非敏感肿瘤,故应少采用全身化疗[1].抗癌药药理特性,对癌细胞杀伤力与血药浓度正相关,在靶区或靶器官浓度增加1倍,杀伤癌细胞数量可提高10倍以上.因此,在围手术期选择合理给药途径,提高靶区或靶器官药物浓度关系到手术疗效.本文就大肠癌围手术期化疗各种给药途径作一综述.

  • 标签: 围手术期化疗 化疗途径 大肠癌 辅助治疗手段 恶性肿瘤 给药途径
  • 简介:目的观察层粘连蛋白(LN)和波形蛋白(Vim)在人胚早期神经管发育中表达变化,探讨人胚神经管发育早期细胞微环境特点。方法收集早期人胚23天和45天标本8例,分别用LN和Vim抗体对人胚标本组织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图像分析不同观测指标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结果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胚发育早期,LN和Vim在神经管神经上皮层、中间层和边缘层神经细胞胞中表达。在神经管发育到23天时,LN积分光密度值(1258.17±635)比Vim积分光密度值(2611.34±502)低(P〈0.05)。结论在人胚早期,神经管细胞基质成分以Vim为主,LN为辅,可能对神经干细胞发育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层粘连蛋白 波形蛋白 人胚 神经管
  • 简介: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4(AQP4)在雄性大鼠睾丸和附睾表达及分布特点,为探讨水通道蛋白在睾丸和附睾中作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QP4在睾丸和附睾表达分布。结果AQP4在睾丸中表达于各级生精细胞、支持细胞以及间质细胞中;在附睾管内表达于柱状上皮细胞,且腔面表达更明显。结论AQP4可能参与了精子生成及成熟过程,在激素分泌调节中发挥作用。

  • 标签: 水通道蛋白-4 睾丸 附睾
  • 简介:目的探讨果胶铋四联和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93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果胶铋、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四联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p清除率、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Hp清除率、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中,果胶铋四联较标准三联疗法具有更高Hp清除率,可促进溃疡愈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果胶铋 幽门螺杆菌炎 消化道溃疡
  • 简介:目的建立鲫鱼肝细胞彗星试验方法,检测重铬酸钾致鱼肝细胞DNA损伤作用。方法制备鲫鱼原代肝细胞悬液,以0.5,0.25和0.1mM重铬酸钾染毒细胞1.5h,彗星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结果重铬酸钾各浓度作用组细胞平均拖尾长度和拖尾细胞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且0.5和0.25mM作用组细胞平均拖尾长度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鲫鱼肝细胞彗星试验方法成功建立,重铬酸钾具有致鱼肝细胞DNA损伤作用。

  • 标签: 重铬酸钾 鲫鱼 肝细胞 彗星试验 DNA损伤
  • 简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在体外能促进多种中枢及外周神经元存活及突起生长,体内也能促进神经元修复与再生.FGF是1974年Gospadarowicz[1]从牛脑垂体中分离纯化出一种多肽分子.根据等电点不同,FGF分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两类.本文就aFGF与bFGF因子在脊髓中分布情况与不同作用、急性脊髓损伤后aFGF、bFGF不同表达以外对急性脊髓损伤体外应用FGF实验性治疗方面加以综述.

  • 标签: 急性脊髓损伤 AFGF BFGF 表达
  • 简介:原癌基因c-Cbl相关收是白CAP(c-Cblassociatedprotein)是有多个结合位点新信号分子家族成员,VeredRibon1998年发现,并分离纯化.CAP与胰岛素刺激、c-Cbl磷酸化以及GLUT4转位密切相关,且是在胰岛素增敏剂作用下PPARγ启动转录首位信号蛋白,因而成为人们争相研究热点.以下就CAP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c-Cbl相关蛋白 CAP 原癌基因 脂肪细胞 胰岛素 信号传导
  • 简介:脊髓损伤后期trkB变化及作用仍不清楚,本实验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hSCI),术后14天取损伤脊髓用定量PCR测定trkB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脊髓trkBmRNA水平明显下调。推测trkB减少可能是不利于修复因素之一,值得重视。

  • 标签: 脊髓半横断损伤 TRKB 定量PCR
  • 简介:传统胚胎学研究为分子胚胎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人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直至个体死亡是一个连续动态过程.这是一个由单细胞(合子)转变成多细胞人体生长和分化过程.

  • 标签: 胚胎分化 胚胎发育 相关基因 时空表达
  • 简介:目的探究大鼠脊髓损伤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PEBP1)表达和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105只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采用Allen’s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BP1在脊髓中定位变达,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PEBP1mRNA和蛋白在脊髓中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EBP1在正常脊髓后角神经胶质细胞胞浆和胞核中表达,在脊髓损伤后与sham组相比PEBP1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此外,实时定量PCR显示PEBP1mRNA在大鼠脊髓损伤后12h,1d,3d,7d,14d和28d表达量明显降低,与sham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印迹实验显示,与sham组相比,PEBP1蛋白在大鼠脊髓损伤后7d,14d和28d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PEBP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在脊髓后角表达明显减少。提示脊髓损伤后PEBP1可能参与调控神经胶质细胞存活和凋亡,进一步影响脊髓损伤后感觉功能。

  • 标签: 脊髓损伤 PEBP1
  • 简介:脊髓损伤亚急性期p53表达变化仍不清楚,本实验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hSCI)大鼠模型,用定量PCR探讨脊髓p53基因水平变化,结果发现,术后14天,损伤脊髓p53基因表达明显下调。提示p53参与了hSCI损伤修复过程,值得重视。

  • 标签: P53 脊髓半横断 Q-PCR
  • 简介:一氧化氮合酶(NOS)为一含铁单氧化酶,可催化左旋精氨酸转化为瓜氨酸和NO.而阿霉素(ADR)是一种有效广谱抗肿瘤药物,由于其心脏毒性作用,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我们在探讨阿霉素对心脏损伤病理机制实验研究中,用双重组化法同时显示心室肌NOS与糖元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动物模型新西兰纯种白兔于耳缘静脉注射ADR,每次2mg/kg,ADR以生理盐水稀释成1mg/ml,每周一次,共八周,做心室肌损伤模型.取心室肌组织做冰冻切片,厚12μm.1.2主要试剂(1)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2)四唑仑硝基兰(NBT);(3)0.5%过碘酸氧化液;(4)Schiff液:先将200ml双蒸水煮沸,微火,加入1g碱性复红,再煮沸1min.冷却至50℃加入20ml1N盐酸,待35℃时加入1g偏重亚硫酸钠.室温中静置5小时,变为无色液体后装入棕色瓶内并封口,放入冰箱避光保存待用.1.3双重组化法.(1)将冰冻切片置入丙酮固定1min;(2)经pH7.4PBS液清洗三次,每次5min;(3)入NADPH-d与NBT配制孵育液,37℃恒温孵育1h;(4)经pH7.4PBS液清洗三次,每次3min;(5)入0.5%过碘酸氧化10~20min;(6)经pH7.4PBS液充分清洗;(7)入Schiff液10min液10min;(8)流水冲洗10min;(9)无水乙醇脱水;(10)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1.4单一组化法显示NOS.(步骤参照双重组化法1~4步)1.5单一组化法显示糖元.(步骤参照双重组化法5~8步).2.实验结果:2.1双重组化法显示心室肌中NOS呈蓝色、糖元呈红色.2.2单一组化法显示心室肌中NOS呈蓝色.2.3单一组化法显示心室肌中糖元呈红色.结论:通过三组切片比较,发现使用两种方法所显示NOS与糖元颜色及其深浅无明显变化.3.意义3.1用双重组化法可以同时显示心室肌NOS和糖元.此法与单一显示NOS组化法和单一显示糖元组化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NOS与糖元颜色均无明显改变.此结果说明两组试剂染色过程不产生交叉影

  • 标签: 一氧化氮合 中的应用 化法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胚胎背部皮肤β-NGF和p75NTR表达规律。方法使用冰冻超薄切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显色半定量统计方法。结果大鼠胚胎背部皮肤呈现逐渐增厚趋势,其中毛囊隆突区并不明显,但可明显观察到基底层细胞表达变化。结论形态学观察说明毛囊发生初期毛囊于细胞(hairfolliclestemcell,HFSC)不仅仅定位于毛囊上段β-NGF和p75NTR表达有差异。背部皮肤基底层细胞具有于细胞特性,未分化为表皮细胞或者毛囊中各种细胞。β-NGF和p75NTR表达变化可能与毛囊于细胞以及毛囊生物学特性有关。

  • 标签: 大鼠胚胎 背部皮肤 基底层 Β-NGF P75NTR
  • 简介:白细胞介素6(IL-6)是由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活化淋巴细胞合成一种细胞因子,它参与急性时相反应及调节炎症反应。本文概述了IL-6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糖尿病中水平变化及升高机制。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糖尿病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肿瘤,我国是肺癌高发国家。铂是目前最常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化疗药物。铂类药物耐药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结果。人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是一种抑癌基因,有细胞损伤修复、细胞蛋白调控、细胞凋亡等多重作用。BRCA1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药物敏感性最佳敏感指标之一。BRCA1与肿瘤分期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患者生存期。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人乳腺癌易感基因1 耐药
  • 简介:目的研究大鼠肝大部切除(PH)后再生过程中肝星状细胞(HSCs)动态变化及肝MMP-2、MMP-9活性变化,探讨肝星状细胞在肝再生中作用。方法按Higgins等方法制备肝大部切除动物模型,于术后恢复不同时程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HSCs动态变化,明胶酶谱电泳法检测肝中MMP-2、MMP-9变化。结果(1)正常肝小叶内HSCs呈网架状分布,PH后Desmin阳性HSCs数量递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HSCs数量也呈递减趋势。(2)PH后再生过程中,肝脏MMP-2、MMP-9表达逐渐增多。结论肝再生过程中HSCs增殖反应较慢且维持时间短,这不同于肝纤维化等肝病过程中HSCs维持较长时间激活状态。肝再生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表达发生显著改变,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参与了肝再生过程。

  • 标签: 部分肝切除 肝星状细胞 结蛋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对31例围产儿肝体表投影及大小进行了观察和测量,肝上界在右液中线大多位于第7肋-8肋间隙平面(87.1%),在右锁骨中线大多在第4肋间隙平面(70.9%),在左锁骨中线以平第5肋-6肋间隙平面者最为多见(93.5%)。肝下界在右腋中线位于肋下缘以下0.74cm(100%),在右锁骨中线位于肋下缘下方2cm(100%),在左锁骨中线多位于左肋弓下缘以下1.9cm(64.5%)。在右锁骨中线,肝上、下界之间距离平均为3.67厘米。肝左、右两端之间最大距离平均为6.21cm。

  • 标签: 围产儿 体表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