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9 个结果
  • 简介: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最先接触到医学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医学课程“敲门砖”,恩格思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因此,人体解剖学在基础医学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重要地位。人体解剖学名词繁多、内容枯燥、实践性强,部分章节,如神经系统,内容抽象、复杂,许多器官结构功能尚不完全清楚。授与学各种矛盾客观存在给人体解剖学教学带来不可回避挑战。当今时代,医学飞速发展要求传统而古老的人体解剖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不断改革与发展,

  • 标签: 人体解剖学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医学基础课程 医学课程 基础医学
  • 简介:目的测量国人寰椎骨,为寰椎螺钉设计和内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55例干燥成人寰椎标本相关参数,包括寰椎侧块长度、侧块中间宽度、侧块中间厚度、侧块外侧缘中点高度、侧块内侧缘中点高度、寰椎侧块内倾角、寰椎侧块上倾角、侧块后下缘宽度和高度、寰椎前弓与侧块交接处高度和厚度;横突孔前后径和左右径;椎动脉沟宽度和高度;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宽度和高度等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寰椎侧块长(23.29±1.47)mm,侧块中间宽(11.13±1.17)mm,侧块中间厚(13.33±1.40)mm,侧块外侧缘中点高(19.18±1.61)mm,侧块内侧缘中点高(10.45士1.46)mm;寰椎侧块内倾角(19.95±3.32)。寰椎侧块上倾角(24.53±2.31)。;侧块后下缘宽(9.64±0.94)mm,侧块后下缘高(4.275=0.63)mm;前弓与侧块交接处高(11.05±1.12)mm,前弓与侧块交接处厚(4.82±0.65)mm;横突孔前后径(7.30±0.89)mm,横突孔左右径(5.90±0.78)mm椎动脉沟宽(8.40±0.58)mm,椎动脉沟高(6.38±0.79)mm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宽(7.25±1.27)mm,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高(4.16±0.83)mm。以上数据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测得55例寰椎骨数据,寰椎侧块和寰椎椎弓根具备实行内固定条件。

  • 标签: 寰椎 测量 应用解剖
  • 简介:下颌前突或后缩、小下颌畸形和下颌角及嚼肌肥大均需要行截骨术进行矫正.自Obwegeser1957年首次报道口内进路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以来[1],国内、外学者已探讨出多种截骨术式治疗下颌骨畸形[2~5].然而,针对下颌骨截骨术骨学测量尚不多见[7~8],对下颌骨有关数据测量,以往主要是偏重于一般的人类学资料积累[9],不能满足整形美容方面的需要.为此,本文对下颌骨截骨术相关数据进行测量,旨在减少下颌骨截骨术时并发症发生.

  • 标签: 下颌骨测量 下颌骨畸形 截骨术 下颌角肥大
  • 简介:探讨头部体表定位与颅内结构关联性。方法对5个颅骨外所需体表定位用红笔标识,将颅骨锯开进行预实验观察研究各项体表定位,然后对30件头部标本按不同部位要求进行开颅验证。结果所研究颅内结构经过开颅观察统计都在头部体表定位标识区域内。结论头部体表定位与颅内结构关联性测量研究,为临床提供较准确体表定位,在手术入路及体表判定颅内结构定位都有应用价值。

  • 标签: 体表定位 颅内结构 关联性
  • 简介:对山东地区50套成人椎骨第3颈椎到1胸椎进行观察和测量,主要结果为:颈椎横突与脊柱水平面间角度从上到下依次递增,其横突下倾角C3为10.82±2.18°,C7为134.12±12.43°。中位椎间孔垂直轴线与脊柱正中矢状面之间角度较小,而上下位角度较大,本文结合临床及颈椎X线摄片方法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颈椎 横突 椎间孔 测量 临床意义
  • 简介:“名师”在《辞海》中解释为“著名老师”,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有影响、有声望、有名气著名老师”。狭义地说,名师特指教育人才精英,教育工作者杰出代表,教育理论创立者和教育实践带头人。简言之,狭义名师是包括广大优秀教师在内名家和大师。2003年教师节,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评选这一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重要项目。随着国家级教学名师评选开展,各省、校亦相继开展了相应级别的教学名师评选。为了深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提高高校教师整体素质、创新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川北医学院推出了“教学名师”工程。通过教师评议,学生无记名投票,学院共评选出首届三位校级教学名师。解剖学教研室佘教授以其高度责任感、丰富教学经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首届三大名师之一。为了探索名师教学规律,激发大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迅速提高高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笔者通过一年多以来全程聆听解剖名师理论课和实验课,将其教学方法分析整理如下,以资借鉴。

  • 标签: 解剖学教研室 教学方法 川北医学院 普通高等学校 人才培养模式 优秀教师
  • 简介:目前,在供体器官短缺情况下,大家公认猪是最合适异种器官和组织提供者,用猪肝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病人已有报道.如何将肝细胞最大限度完整地、无损伤地分离出来,这是非常关键和重要一步.我室在进行猪肝细胞分离中,逐渐探索出一套比较行之有效方法.材料与方法:采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常规麻醉、消毒、开腹,用D-Hank′s液进行肝脏原位灌注,再用0.02%EDTA-Hank′s液(37℃)灌注18~20min,摘取肝脏行多点灌注5min,置肝脏于60目钢网上,用直剪迅速剪开肝脏被膜,用镊子夹起轻轻抖动,并用1640液冲洗,边抖动边冲洗,使细胞滤出漏于烧杯中.与此同时,用剪刀把肝组织剪成小块,再用玻璃注射器芯轻轻研磨,边研磨边冲洗,操作要轻,并保持无菌,收集肝细胞,离心洗涤三次,并逐级用80目、100目、120目、150目钢网过滤.分离出肝细胞进行计数、台盼蓝拒染试验检查、PAS染色、葡萄糖-6-磷酸酶染色及电镜检查.结果:肝细胞存活率90±1.3%,PAS染色显示肝糖元丰富,葡萄糖-6-磷酸酶染色显示酶活性良好.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内质网等亚显微结构未见异常.对于猪肝细胞分离,国外文献报道多采用Ⅳ型胶原酶循环灌注法,但费用很昂贵.在实践中,我们用EDTA代替胶原酶,采用肝脏原位灌注+多点灌注+机械研磨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此法与胶原酶灌注法比较,从分离肝细胞数量、活力、肝糖元及细胞中一些酶活性都与胶原酶法无显著差异,且光镜及电镜观察,显示细胞形态及亚细胞结构未见异常.我们认为此方法易于控制,价格低廉;而胶原酶法容易消化过度,造成细胞膜破损,或消化不完全造成多个细胞连在一起,且费用昂贵.实验证明,改良猪肝细胞分离方法为用猪肝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病人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法.

  • 标签: 分离方法 方法改良 猪肝细胞
  • 简介:脱细胞组织和器官作为一种生物材料,已经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成功应用,各种组织脱细胞方法也受到关注。组织脱细胞方法可以分为物理、化学和酶学方法,各组织脱细胞效率和结果与组织来源、结构和组成、脱细胞方法等都有关,不同方法对不同组织不仅清除细胞效果不同,对细胞外基质(ECM)影响也不同,这反过来又会使宿主对移植脱细胞材料产生不同反应。因此,我们要根据组织特点和不同脱细胞方法特点来选择最优脱细胞方法,以期达到理想效果。本文介绍了最常用一些脱细胞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酶学方法,并简单描述了它们对组织支架影响。

  • 标签: 脱细胞 细胞外基质 组织工程
  • 简介:正常人体学是一门医学形态、实验基础学科。内容涉及生命化学、细胞、组织、器官及系统形态结构和功能作用等。其中,实验教学比例较大,约占教学总时数三分之一。因此,上好实验课,至关重要。笔者试从实验教学“度”与“导”技巧做些探讨。

  • 标签: 实验教学 正常人体学 授课 医学形态 基础学科 生命化学
  • 简介:标本防腐固定在解剖实验教学中意义很重要,标本固定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和科研需要,如果方法不对甚至造成组织自溶发生腐烂,影响固定效果因素一般分为标本原因、技术原因及固定所用药品原因针对这些我们分别做相关研究和探讨。

  • 标签: 标本 血管 固定液 生理盐水 灌注机
  • 简介:目的数字散斑法测试钢板螺钉位移,为临床上分析螺钉断裂之原因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取6根成人防腐股骨标本,于股骨干中点横行锯断,制造股骨干中段骨折模型。将骨折标本进行复位并使用10孔钢板加压固定,骨折线两端各使用5枚螺丝钉固定。设计成10种状态进行对比测量锁钉位移,分别是:a.模拟骨折愈合后受力状态(钢板固定后,未锯断);b.骨折后加压钢板坚强内固定组;c.在b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d.在c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e.在d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f.在e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g.在f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h.在g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i.在h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j.在i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在200N、500N(牛顿)拉力下,电子万能试验机加载测量,相关软件计算位移。结果(1)螺丝钉1与10、2与9、3与8、4与7、5与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选择6孔以上钢板,以减少由于钢板强度损失所引发螺钉断裂。

  • 标签: 股骨干 骨折 钢板 内固定术 生物力学
  • 简介:病理实验课包括大体标本和镜下标本辨认,而镜下标本一直是教学中难点,如果学生组织学基础不扎实的话,就更是难上加难,显微投影使用帮助解决了这个难题。但如何运用好显微投影,提高实验课质量,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我们在多年使用显微投影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对提高病理实验课质量做了一些尝试,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认识。

  • 标签: 病理实验课 投影 显微 质量 大体标本 组织学基础
  • 简介:采用强碱浓酸腐蚀法处理制作人体骨标本国内已有报道[1,2],但由于碱性强,酸浓度高,操作时间不易掌握,稍不注意就会腐蚀骨质.也有采用高压熏蒸方法[3],但操作时无法观察,时间难以控制,且温度太高,易损伤骨质.本文采用稀硫酸溶液沸煮法处理制作人体骨标本,酸浓度低,温度适中,时间恰当,可随时翻动,便于观察,既可以清除骨表面的软组织残留物,保持骨表面结构自然完整,又不腐蚀骨质,是一种理想制作方法.

  • 标签: 稀硫酸溶液 人体骨标本 制作方法 溶液浓度 处理时间
  • 简介:成年人脑组织发育完善,不会由于操作不慎引起损伤而变形,而胎婴儿脑组织发育不熟,质脆易脆,尤其是畸形者,在取脑,固定,切面,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慎,均引起不同程度损伤,或变形失去原有形态结构,给诊断和教学工作带来不必要困难.为了保持原有形态结构,根据别人介绍经验,寻找一种比较适应行之有效方法,水浮取脑法,我们作了一些尝试,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胎儿 标本取出 标本固定 水浮取脑法 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