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健康心理教育是现代教育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健全,能正常对待外界的各种变化,从情绪到内心能适应并能及时调整。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仅是为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长打好基础。

  • 标签: 幼儿 心理健康 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孤残孤儿采用心理教育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机构的46例孤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采用心理教育护理模式的观察组(n=23),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23)。分别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孤残儿童的焦虑、抑郁等评分,以及ADL(ActivityofDailyLiving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SAS)平均为(40.39±5.1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12±5.29)分,观察组的抑郁评分(SDS)平均为(40.67±4.7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18±4.22)分,观察组的ADL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心理教育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残疾孤儿心理状况,促进其生活能力的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残疾孤儿 心理教育模式 焦虑 抑郁 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由于今天的儿童过早地接触到一些其小小年龄本不该接触的东西,如成人电视节目中、电子游戏中、广告中、家长谈话中关于金钱、性、官位、物质享受等等的影响,使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出现了不少过去没有的问题。另外,社会上对高学历、高薪酬过分追求的热浪正通过急功近利、望子成龙的家长冲向幼儿,并对幼儿园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加之社会竞争的波及,使幼儿成长的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身心的健全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

  • 标签: 幼儿 社会环境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当前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本文综述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 标签: 中职生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医生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探讨改善儿科医生心理健康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县级医院儿科医生73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基线测评,在测评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相同工作的基础上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再于1年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SCL-90测评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初次SCL-90心理健康测评,儿科医生总均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各因子得分与常规模分相比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组总均分及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和偏执因子方面的得分要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仍然高于常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各项得分与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医生与传统的人群相比,其面临巨大的职业压力。加强对儿科医生的心理健康干预,对改善儿科医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SCL-90 心理状况 思想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存在问题及生成原因,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处理对策。方法运用校园心协网对职大大一新生进行个性问卷UPI测试,随机抽取1500份问卷进行分析。结果432名(28.8%)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即A类和B类)。结论通过加强大学生心理干预,提高大学生德商、情商,应用阅读疗法,开展体育教育等多种途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标签: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问卷调查法 大学生 心理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北地人群中医体质分类,为进一步制定健康对策提供可行性研究资料。方法依照王琦教授的九种中医体质进行辨体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于2011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541名体检中心体检的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使用χ2检验。结果除去健康的平和质之外,痰湿质(占总例数26.06%)和阳虚质(14.97%)最多,其次为湿热质和气虚质(均为9.98%),最少的为阴虚质和瘀血质(均为4.99%)。但男女例数分布有偏差。男性以痰湿质最多见,占男性总例数的39.68%,其次是湿热质为14.28%,阳虚质和瘀血质最为少见,均为1.06%;而女性以阳虚质最多见,为22.44%,其次是痰湿质为18.75%,特禀质最为少见,为3.98%。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在西北地的人群中体质分布有差异,且男女分布有偏差。我们建议,起居调摄与良好的健康教育是改善偏颇体质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体质分类 人群 辨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助产人员心理健康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市三所妇产医院中助产护士32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展开压力源调查分析,而后统计调查结果。结果压力源调查显示高风险职业压力,工作量大,晋升及深造机会少,感觉社会地位低,职业暴露机会大,专业知识技能缺乏,专业局限发展空间少,噪声等为影响助产护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缓解助产护士的心理以及社会压力,改善工作环境和待遇,保证助产护士的身心健康

  • 标签: 助产护士 心理健康 危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南地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患者的临床及心理调查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西南地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抑郁等指标SCL-90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西南地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患抑郁的危险因素包括抑郁状态加重、对社会不满、轻生及拒绝治疗(P<0.05)。结论西南地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会出现多种心理障碍,临床应针对性采取相应心理治疗以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为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提供前提条件。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抑郁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学科,它们是相对独立的,相互之间却又存在着联系,这两种学科之间的关系就是相互影响、制约与促进,在新形势之下,做好政治思想教育最根本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让两种学科可以形成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 标签: 政治思想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结合
  • 简介:摘要处于青春期的正在发育成长的青少年,正经历着生理与心理各方面的急剧变化。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健康是人一生健康的基础。如果这一时期出现了心理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那就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好的影响。文章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进行简要梳理,分析了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

  • 标签: 青少年 心理健康教育 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供应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市3所综合医院供应室的50名护士的心理健康数据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资料;以供应室护士SCL-90量表各因子的评分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供应室护士的人际关系、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焦虑、抑郁、偏执、恐怖、精神病性等选项的评分均高于中国常模(P<0.05)。结论当前供应室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此,需要从适当增加供应室护理人员数量,强化对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提高管理层对供应室护士心理健康改善的支持力度等方面进行改进。

  • 标签: 供应室护士 心理健康 对策
  • 简介:摘要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包括具有正常的智力、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完整与健康的人格等六方面,并介绍了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 标签: 健康心理 标准 措施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知识教育与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全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某医学院校2011级158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1582名被试者中在具体的10个因子中,躯体化5人,占0.32%;强迫78人,占4.93%;人际关系敏感81人,占5.12%;抑郁18人,占1.14%;焦虑13人,占O.82%;敌对23人,占1.45%;恐怖10人,占0.63%;偏执23人,占1.39%;精神病性2人,占0.13%。结论医学院校生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特殊性,10个因子调查结果得出,心理问题表现在疑病症倾向、学习负担过重,很容易产生消极人生观等心理问题的产生与所学专业有一定的关系。针对医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应遵循知识传授与问题解决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咨询相结合;健康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起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医学生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社区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91名社区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社区医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7.58%;②社区医生心理问题以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为主要表现;结论社区医生存在一定心理问题,以强迫、抑郁、焦虑为主要表现。

  • 标签: 社区医生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医学心理学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方法对158名学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人际信任量表(IT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情况调查。结果学生在授课之后,焦虑、抑郁程度相比较于授课之前有着明显的降低;人际信任度相比较于授课之前有着明显的提升;叛逆行为表现评分相比较于授课之前有着明显的下降。结论医学心理学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着较为明显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还能提高学生人际关系信任感,减少学生叛逆行为,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医学心理学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随着对医学认识,人们对心理治疗对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影响。精神分裂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药物或物理治疗,精神症状缓解、自知力逐步恢复后,由于受自身性格、社会偏见或其它心理因素影响,会造成他们对重返社会缺乏自信,从而产生自卑、焦虑、紧张,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生理及社会生活的全面康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心理调查 康复期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在社区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XX社区的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6例,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VS82.4%),且P<0.05;讨论在社区针对冠心病患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冠心病的治愈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社区冠心病 心理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