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4例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与年龄、高血压、高血糖、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梗死面积等有关,这些因素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以上危险因素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心电图提示有心房纤颤患者应慎重使用抗凝药物,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慎重选用抗血小板药物,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临床症状,应及时复查颅脑CT及头颅MRI。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抗血小板 影像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年龄一般在十一二至十七八岁之间,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来讲,这一时期是个体心理和生理上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正因为如此有好多优生转化为差生,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学优秀生转化为差生的原因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我们对如何使差生转化为优秀生关注的较多且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教育策略。

  • 标签: 差生转化 优秀生 预防策略 中学 原因分 身心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梗死出血转化后继续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停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直到出血情况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持续服用阿司匹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恢复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损伤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出血转化后继续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加快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转化 阿司匹林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萨提亚转化系统治疗对患绝经综合征妇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激素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萨提亚转化系统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主神经系统稳定性、抗压能力及心脏稳定性情况,分析萨提亚转化系统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自主神经系统稳定性、抗压能力及心脏稳定性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自主神经系统稳定性、抗压能力及心脏稳定性明显增强,且观察组增强的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提亚转化系统治疗有助于帮助患绝经期综合征妇女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萨提亚转化系统治疗 绝经综合征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非溶栓性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临床分析及与血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非溶栓性缺血性卒中出血性转化患者进行研究,并根据ECASS分型标准对出血性转化的病情进行分级分型,同时检测其血型,对不同血型的发病情况及其与出血转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病因卒中亚型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存在差异,其中心源性脑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其他有明确原因和原因不明的发生率分别为26.00%、45.00%、6.00%和23.00%,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为0;非溶栓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血转化中血型分布特征为O>B>A>AB,O型血非溶栓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血转化比例最高,AB型非溶栓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血转化比例最低。结论血型因素对非溶栓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血转化的发病具有一定影响作用,O型血与非溶栓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血转化有一定关联。

  • 标签: 非溶栓治疗 急性脑卒中 出血性转化 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