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与动力髋螺钉两种内固定方法手术前后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取本科室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治疗的老年转子间骨折分别采用髓内固定及髓外固定的患者失血量,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沉降率(ESR)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手术前后的变化,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45例,动力髋螺钉35例,结果两组骨折病人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组的失血量及红细胞沉降率、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指标变化程度明显低于动力髋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是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一个较好的选择。

  • 标签: DHS固定 PFNA固定 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于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随机选取采集的患者血液标本500份,常规进行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选择同时期住院患者的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进行生化分析,最后将不同标本所得数据进行综合,并总结其影响因素。结果血液标本不同采集时间、采集部位以及不同血液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均有一定的影响,且差异明显。结论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对于生化质量有较多的影响,临床上应规范采集操作,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采集环节 生化检验结果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于糖尿病疾病予以生化检验指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于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A组,并选取同期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B组,对于2组人员均予以生化检验,并观察2组人员的经生化检验后的空腹血糖(FPG)、2h糖耐受试验及甘油三脂(TG)等指标。结果A组糖尿病患者经生化检验后的FPG为(5.14±1.35)mmol/L、2h糖耐受试验浓度为(5.79±0.89)mmol/L,TG为(1.23±0.34)mmol/L,均较B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A组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均超出正常范围,其B组健康人群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于糖尿病疾病予以生化检验指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生化检验 糖尿病 应用价值 空腹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病毒性肝病生化检验指标变化特点与诊断价值进行临床分析。方法以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诊治的124例病毒性肝病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全部合格的124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生化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指标特点,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STB为(28.6±10.3)umol/L,AST为(136.7±24.8)umol/L,ALT为(189.8±25.3)umol/l,CHE为(5.8±1.2)kU/L,与对照组相比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STB异常阳性检出率为92.6%,AST异常阳性检出率为86.5%,ALT异常检出率为89.7%,CHE异常检出率为90.6%,与对照组相比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急慢性肝炎、肝癌患者的PA水平、LAP水平、ADA水平均高于其他病毒性肝病患者(P<0.05)。结论在病毒性肝病诊断中应用肝功能生化检验具有重要价值,STB、AST等指标可有效确诊,PA、LAP等指标则可鉴别肝病类型,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病毒性肝病 生化检验 指标变化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龈炎治疗前后临床及血生化指标变化。方法选取60例牙龈炎患者,使用龈上洁治术治疗。对比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相关临床指标、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1个月、2个月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附着丧失、松动度小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小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血糖、胆固醇、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低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低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牙龈炎可改善患者牙周状况,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糖与血脂水平。

  • 标签: 牙龈炎 血生化指标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病生化检验指标的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肝病患者为病例组,同期100例健康人为健康组,检测两组的AST、ALT、CHE及TBil等常规生化检验指标,分析组间的差异。结果病例组的AST、ALT、CHE、TBil水平较健康组显著升高(P<0.05);急、慢性肝炎的PA,肝癌、急性肝炎的LAP及肝癌、慢性肝炎的ADA明显升高(P<0.05)。结论AST、ALT、CHE、TBil等常规肝功能指标可用于判断有无病毒性肝病,PA、ADA及LAP等特异性指标则有助于区分病毒性肝病的类型,这些指标在诊断病毒性肝病方面均发挥出了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病毒性肝病 生化检验指标 变化特点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到2017年12月共170份血液标本,应用一次性真空采集管,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液5ml,将采血时间进行记录。结果标本放置4h、8h、12h、24h指标与标本放置1h相比较,各个指标存在一定差距,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越长,生化检验结果准确度越低,所以,提高检验人员的工作能力,增强人员和设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 标签: 放置时间 血液标本 生化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标本放置时间长短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我院就医的70例门诊患者(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70例门诊患者均进行静脉采血,并对其分离血清,分析比较放置不同时间段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以采血1h的检验结果为基准,血液标本放置4h后,GLU的测定结果与1h的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血液标本放置8h后,ALT、AST、GLU、BUN、ALP、TP与1h的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血液标本在放置24h后,ALT、AST、GLU、BUN、ALP、TP、GGT、Ca、P与1h的检验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长短对生化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及时送检。

  • 标签: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生化检验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中所采集的200份患者血液标本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分别从血液标本的采集时机、溶血标本以及检验时间来分析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血液标本在采集时机、溶血标本以及检验时间三个阶段中均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了影响。结论为了减少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的影响,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需把握时机,控制误差,规范采集工作,从而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 标签: 血液标本 生化检验 影响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文从血液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选取在我院门诊2014年6月-2014年10月查体的受检者5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溶血标本组)和对照组(未溶血标本组)各25人,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标本的十五项指标(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肌酸激酶、尿素氮、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酐、尿酸、总胆固醇、葡萄糖、三酰甘油及血钾)的含量作检测,对两组进行对比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溶血标本中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乳酸脱氢酶及血钾测定的含量值相对于未溶血标本相应的指标含量明显升高(P<0.05);溶血标本中的尿酸、葡萄糖相对于未溶血标本明显降低(P<0.05);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的尿素氮、白蛋白的测定含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标本发生溶血会对临床的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干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减少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生化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于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使用医院现有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对收集后放置1h、3h、6h以及24h的血液标本进行检验,分析不同时间下GLU、AST、ALT、BUN等生化指标结果。结果标本放置3h后GLU指标对比1h存在明显差异;放置6H后GLU、BUN等出现较大的变化;放置24h之后的GLU、AST、ALT、BUN、K+、CL+等指标均产生较大的变化,对比放置1h的标本差异明显(P<0.05)。结论血液标本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对于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也逐渐增加,考虑到这样的影响,血糖检测标本应当在3h内完成;电解质在6h内完成,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不同放置时间 生化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质量情况对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检测结果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血液检验的期间出现溶血、血量不足、脂血、没有及时检测等问题的患者各50例,分别将其定义定为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研究4组;上述患者均对血液标本进行再采集并确定不存在上述问题,分别定为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对照4组。对上述研究对象血液标本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四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各研究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四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与其相对应的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血量不足、脂血、没有及时检测,均会对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检查结果造成不良影响,使其明显异于真实值,使病情的诊断和检测质量受到干扰,因此临床工作中,要切实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各项操作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并保证及时送检。

  • 标签: 血液 标本 质量 凝血功能 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相关指标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份—2014年4月份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相比,差别不大,两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中C-反应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心肌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cTn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结果与健康者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在于C-反应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和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为疾病的诊断、心肌损害程度以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血液检验 指标 C-反应蛋白 血小板 红细胞 心肌肌钙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化仪检测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在诊断中运用。方法将选取138例2型糖尿病(T2DM)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成正常蛋白尿组(66例)、微量蛋白尿组(72例)、另选健康体检人员57例做对照组,分别检测以上项目,且同时对照检测传统肾功能项目尿素氮(Urea)、肌酐(Crea)。结果微量蛋白尿组血清Cys-C、RBP、β2-MG、Hcy、Urea及Crea合量及阳性率高于另外两组(P<0.05),正常蛋白尿组CysC、RBP、β2-MG、Hcy含量及阳性率较对照组高(P<0.05)。联合检测Cys-C、RBP、β2-MG、Hcy四项阳性率较单项或其他组合阳性率高。结论Cys-C、RBP、β2-MG、Hcy可作为T2DM早期肾功能损伤诊断指标

  • 标签: 视黄醇结合蛋白 胱抑素 &beta 2微球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三项生化指标检查在肾功能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5例健康体检者、75例大量蛋白尿患者、75微量蛋白尿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受检者进行hs-CRP、Cys-C、NAG检测。结果大量蛋白尿组患者hs-CRP水平值(13.69±5.69)mg/L、Cys-C水平值(3.98±1.05)mg/L、NAG水平值(15.98±5.36)U/L均高于微量蛋白尿组和对照组受检者(P<0.05),同时三项生化指标在肾功能损伤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7.50%、93.33%、2.50%、6.67%。结论三项生化指标检查在肾功能损伤中效果显著。

  • 标签: Cys-C hs-CRP NAG 肾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月于我院检验科收集的正常人的血液标本,共60例,在5个时段完成了7个项目的测定。结果ALT、ALP、ALB和TG在48小时存放时间内,并没有随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但是,TP和AST升高明显、TBIL有所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存放时间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不小的影响。

  • 标签: 血液标本 存放时间 生化检验结果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40例在我校实习医院接受诊断的冠心病患者与40例在我校实习医院参加健康检查人员进行研究,选取时间在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将冠心病患者设为实验组,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血液指标检验,对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指标检验发现,实验组患者血液检验指标中RDW(细胞分布密度)、cTn(肌酸激酶同工酶)、HCy(同型半胱氨酸)、cT-nI(心肌肌钙蛋白)以及hs-CRP(超敏CRP)指标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类指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冠心病疾病时,通过血液检验指标能显著提升诊断有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检验指标 冠心病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冠心病患者和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血清心肌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抑郁症影响冠心病可能存在的潜在机理和途径。方法通过收集某市人民医院2016年-2017年住院期间确诊的168例冠心病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心肌相关生化指标、以及收集PHQ-9抑郁量化评分表,根据PHQ-9抑郁量化评分将实验分为两组。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血清CK、CK-MB、LDH、HBDH、cTn-I水平与冠心病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血清Cys-C以及AST水平水平显著高于冠心病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ST、Cys-C等生化指标可能作为抑郁症影响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学标志物,为临床监控抑郁症冠心病患者病情提供判断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抑郁症 血清心肌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血液生化检验期间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我院的综合检验水平。方法回顾本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随机收集的5000份血液生化检验样本,从采样方式、存放方法和促凝剂使用量3个方面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5000份血液样本中,不合格样本共337份,占6.74%(337/5000),其中样本采集不当是其首要影响因素,共193份(57.27%),其次是样本未合理存放和促凝剂相对使用不足,分别有95份(28.19%)和49份(14.54%)。结论影响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主要与采样不当、样本未合理存放和促凝剂使用不足等因素相关,临床应加强重视和避免,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血液生化检验 检验结果 因素 检验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的血液检验指标对于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在我院收治的128例冠心病患者为实验组,选取该期间内来我院进行体检的128例健康的体检人员为对照组,通过抽取静脉血来对两组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这六项血液检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究血液检验指标对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中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血小板计数(PLT)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平血小板压积(PCT)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血液检验指标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患者指标的升高往往预示着病情的加重,也对临床中冠心病的确诊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 标签: 冠心病 血液检验指标 血小板压积 肌酸激酶同工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