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如今,肠蛔虫症在卫生条件改善后其发病率大大减低,病情也大大减轻.但仍为不少患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传统的驱虫是患儿睡前口服肠虫清(阿苯达唑)驱虫,但该方法在部分患儿的驱虫效果并不理想.肠虫清口服后,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该药物能抑制寄生虫摄取糖原,继而使寄生虫缺乏能量,使寄生虫的吸盘无力,失去粘附肠壁的动力,继而随着肠道蠕动排出体外.且随着药物的代谢消除.寄生虫将重获动力,我运用药物驱虫的同时加用泻剂----乳果糖.增加肠蠕动,使寄生虫在未恢复附着力之前将之排出,大大提高了驱虫效果.其方法如下中图分类号R7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25-01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 5例 Madelung’s病病人资料,探讨此病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该病病因尚不清,常见于中年男性,肿块主要对称分布于头颈部及上躯干部,呈典型“牛颈”或“驼峰”样外观。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该病恶变率低、预后良好。

  • 标签: 脂肪瘤病 Madelung’s病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去年诊断的1例平山病病例的临床表现、肌电图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结果患者为青年男性,呈单侧上肢远端无力伴萎缩,尺侧肌萎缩明显,上肢呈斜坡样改变,无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源性改变.屈颈MRI检查见下颈髓前移、硬脊膜外间隙增宽,T2像见新月形高信号影.结论平山病临床少见且易误诊,当青少年出现上肢远端不对称肌无力伴肌萎缩时,需进一步行肌电图和屈颈位MRI检查以提高平山病的确诊率.关键词平山病;肌萎缩;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7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22-02

  • 标签:
  • 简介:<正>乳腺外Paget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现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68岁,以"阴囊湿疹,局部皮肤苔藓样变10余年"来诊。人院查体见阴囊潮湿,阴囊根部近肛门处皮肤可见大小约3cm×5cm白色苔藓样变(见图1),局部红肿,轻度糜烂,伴炎性渗出物,边界不清,自述瘙痒、疼痛。双侧腹股沟可触及多个淋巴结,约1cm×0.8cm大小,余未见明显异常。B超提示双侧腹股沟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建议结合临床。患者在外院行阴囊区皮肤活检,病理提示表皮显著增生,表皮脚增宽延长,棘细胞大小不等,排列紊乱,核深染,并见较多Paget细胞

  • 标签: 阴囊湿疹 肿大淋巴结 乳腺外 皮肤 抗生素 局部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逆行足趾再植的特点及其效果.方法从1991年~1999年,对19例(25趾)离断足趾进行再植,再植时保持患足背伸90°~120°,逆行再植的顺序:趾底皮肤→趾底皮下静脉→趾固有神经→趾固有动脉→屈趾肌腱→单根克氏针固定趾骨→趾伸肌腱→趾背动脉→趾背皮下静脉→两侧及背侧皮肤.结果25趾中23趾成活,成活率92%,患趾总屈曲度,趾为25.~70.,第2、3趾为35.~90°,断趾外形恢复良好,趾尖两点辨别觉10mm~16mm,患者行走步态正常15例,基本正常4例.结论离断足趾再植极大减轻了病人伤残率,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逆行再植足趾显示了独特的不需变换体位的优点.

  • 标签: 足趾离断损伤 显微外科 逆行法足趾再植术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初常发生疼痛的疾患。中医辨证分虚实,实证分气滞、血瘀、积滞;虚症分阴虚、阳虚、寒湿。本文从六种类型进行辨证论治。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尿液检验中采用试纸与镜检的效果及差异。 方法: 选取 2016 年度本院 100 例行尿常规送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 分别同时使用试纸与镜检对其尿样进行常规检查 , 通过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在 100 例尿样中,经分析可知,采用试纸的阳性检出率为 49% ,阴性检出率为 51% ,镜检的阳性检出率为 46% ,阴性检出率为 54% ,其阳性检出率略低于试纸 , 但组间比较其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临床实践应用中,两种不同的检验方式各有其特点,行尿液检查结果差别较小,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 可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准确率。

  • 标签: 尿液检验 试纸法 镜检法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试纸与镜检应用在尿液检验中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 201 7 年 1 2 月 到 201 8 年 1 2 月 来 我院 进行尿液检验 的 患者 80 例,患者在选取的时候完全是依照随机性的原则进行的。将这 80 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人。参与到本次实验的患者均知情,并且已经签署了同意书。对照组采用试纸进行尿检,观察组采用镜检进行尿检。观察并记录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并对比分析。 结果: 采用 试纸白细胞阳性检出率 为 44.00 %,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 32 . 33 %,镜检的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 39 . 33 %,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 27 . 00 %,两种方法的白细胞、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在进行尿液检查时要求医务工作人员提高责任心,养成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检查前仔细核对患者资料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能力,尽可能的减少漏诊、误诊。临床上进行尿液检验时,通常建议采用试纸联合镜检,从而减少尿液检验的误差,提高准确性。 关键词: 尿液检验;试纸;镜检 效果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检测阴道内细菌感染时,比较PCR检验和细菌培养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就诊的156例女性患者,对照组(细菌培养)、试验组(PCR检验),检测两组的检出率,并检测阴道内的各类细菌,分析其特异情况。结果通过对比,试验组的检出率(89.74,70/78)与对照组(71.79,56/78)相较,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检出的加特纳菌率(65.71%)较对照组(48.21%),上升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细菌性阴道病,PCR检验的检出率较高,操作简单,准确性较高,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 简介:目的探讨试纸与镜检应用在尿液检验中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来我院进行尿液检验的患者80例,患者在选取的时候完全是依照随机性的原则进行的。将这80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参与到本次实验的患者均知情,并且已经签署了同意书。对照组采用试纸进行尿检,观察组采用镜检进行尿检。观察并记录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采用试纸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44.00%,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32.33%,镜检的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39.33%,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27.00%,两种方法的白细胞、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尿液检查时要求医务工作人员提高责任心,养成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检查前仔细核对患者资料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能力,尽可能的减少漏诊、误诊。临床上进行尿液检验时,通常建议采用试纸联合镜检,从而减少尿液检验的误差,提高准确性。

  • 标签: 尿液检验 试纸法 镜检法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盆腔Castleman病(Castlemandisease,CD)临床罕见,术前诊断困难。我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1例,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并跟踪随访,术后6个月未复发,报道如下。

  • 标签: 巨淋巴结增生 盆腔肿瘤
  • 简介:目的:报道1例恶性疟疾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救治成功体会,并文献复习。方法:赴非洲施工的男性中国公民,回国3d后出现寒战、高热,伴有全身皮肤、黏膜出血点、紫癜,并进展为淤斑、牙龈出血,呕吐咖啡渣样胃内容物、红黑色大便。体检:T40.5℃,P110次/min,R22次/min,BP90/60mmHg(1mmHg=0.133kPa)。急性病容,意识清晰,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可见散在出血点、紫癜及淤斑,牙龈出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颈项强直(-)。双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穆善耄拊右簟8谷恚?压痛,肝脏肋下3cm,脾脏肋下5cm。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2d后出现明显头痛、意识障碍、少尿。血常规提示贫血和渐进性血小板下降。尿常规发现尿蛋白和红、白细胞。心电图正常,腹部B超发现肝、脾稍增大。粪常规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及出、凝血功能异常。血片发现红细胞内恶性疟环状体,考虑为恶性疟原虫感染。入院诊断:脑型恶性疟疾并发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亚临床DIC。结果:入院后给予磷酸氯喹片首剂1.0g,第2、3天0.5g,分别口服,体温不能控制。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输注血小板混悬液及常规止血剂控制消化道出血的同时,使用青蒿素类抗疟药。双氢青蒿素片:首剂160mg,6h后160mg,以后每日80mg,连续口服7d。第4天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到正常体温。同时给予输注血小板混悬液及止血治疗后,血小板上升,控制DIC。但消化道出血仍不能完全控制,作电子肠镜提示肠黏膜息肉出血,给予息肉高频电凝切除。行保护肝、肾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后出院。随诊体温持续正常。结论:早期确立诊断、早期使用青蒿素类抗疟药物和强化支持对症治疗可以提高恶性疟疾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疟疾 恶性 血小板减少症 出血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 1例乳腺错构瘤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总结乳腺错构瘤的诊疗方案,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 1例乳腺错构瘤的临床资料,采取病例报告和文献综述的方式对乳腺错构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此患者经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错构瘤。文献综述分析提示,此类疾病较为罕见,临床医师认识不足,术前误诊率较高。乳腺错构瘤经手术切除即可治愈,故多主张手术切除( 1)。结论 乳腺错构瘤诊断明确后,应手术治疗。本病为良性病变,预后良好,术后极少复发( 1)。

    关键词:乳腺错构瘤;诊断;治疗;预后 引言 乳腺错构瘤是少见的良性病变,由乳腺腺体组织、脂肪组织、纤维组织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根据乳房组织参与的主要类型,曾被命名为脂肪纤维腺瘤、腺纤维脂肪瘤和纤维腺脂肪瘤等( 2) 。现将2019年 11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诊治的 1例乳腺错构瘤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报道并做文献分析。 1、一般资料 1.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 58岁,以“体检发现右乳肿物 4年“为主诉入院。 4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乳有黄豆粒大小肿物,未予重视及治疗,近来肿物增大明显,遂于延边妇保院门诊就诊,查乳腺彩超示:双侧乳腺增生,右乳结节( BI-RADS 2),右乳中等回声 ---考虑脂肪瘤。后为系统诊治目的到本院,专科情况:双乳对称,双侧乳房皮肤表面无静脉曲张,无红肿,无橘皮样改变,无酒窝征。双侧乳头乳晕对称,双侧乳头无内陷,挤压无溢液,皮温正常。右乳外上象限 10点位,距离乳头 5cm处可触及 5*4cm大小质软肿物,界限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佳,无压痛,左乳未触及明显肿物。行右乳肿物切除活检术。 1.2实验室检查结果 活组织检查结果: (肉眼可见 )右乳外上象限可见 6*5*1.2cm大小质软肿物,成脂肪样,有包膜。术中病理诊断为右乳脂肪瘤。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侧)乳腺错构瘤(腺脂肪瘤)。 2讨论 2.1乳腺错构瘤多为大于 35岁的女性发病 (3)。乳腺错构瘤由杂乱排列的乳腺组织组成,具有明显的边界,通常具有可压缩性( 1) 。一般认为,乳腺错构瘤的发病机制是发育异常所致,并非真正的肿瘤。该病发展缓慢,瘤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即有减慢或自行停止的可能,但在妊娠期或哺乳期可出现肿物迅速增大。该病多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疼痛、乳头溢液和间断性胀痛,一般为单发,多位于乳晕后或乳房边缘区,尤以外上象限多见(4) 。曾有乳腺错构瘤进展为浸润性小叶癌的个案(5) 。

    2.2影像学特征 本病根据脂肪、腺体、纤维组织所占 比例不同,影像学表现各异,临床易误诊,常与脂肪瘤、纤维腺瘤、乳腺腺病、叶状肿瘤等混淆( 6) 。 2.3辅助检查 钼靶( X线)对乳腺错构瘤的诊断有一定难度。乳腺 MRI诊断准确度相比 B超、钼靶高,提示乳腺 MRI检查是较好的术前检查手段,但价格昂贵,临床并未普及。 乳腺彩超彩超 超声表现为乳腺组织内界限较清楚的椭圆形 或类圆形肿物,有较完整包膜,内部回声由肿块内所含细 胞成分比例不同表现各异,血供常不丰富,超声总体提示 良性病变,但对诊断错构瘤准确性不高。本组病例术前均 未正确诊断,说明超声对错构瘤的诊断符合率较低,原因 是该瘤图像的多样性 (6) 。

  • 标签:
  • 简介:腹股沟是躯干与下肢相连接的区域,其中,髂外血管由此穿过进入下肢并移行为股血管。这一结构使其周围存在一些薄弱的部位,使得在股血管周围有腹外疝形成的可能。其中较为常见的即股疝(股血管内侧),较少见的有Hesselbach's疝(股血管外侧)、Teale疝(股血管前方)、Serafini's疝(股血管后方)以及Laugier's疝(较股血管更偏内侧)。近来,我院收治Laugier's疝1例,就此病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报告。

  • 标签: 文献复习 腹外疝 血管周围 股血管 髂外血管 腹股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