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工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的关系,为工科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对2298名2007级工科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工科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9.4%;心理健康组与心理不健康组的16种人格因素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X1、X2、X3、Y1、Y2、Y4等6个次级人格因素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Stepwise回归分析,紧张性、忧虑性、稳定性、聪慧性、兴奋性、怀疑性、世故性、自律性、独立性和实验性等10个因素组成的回归方程能够解释总体方差43.7%的变异(F=179.08,P%0.01);紧张性单因子预测作用最为明显,能够解释总体方差的31.9%(F=1078.48,P〈0.01)。结论工科大学新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工科大学生 心理健康 人格特质 卡特尔量表 回归分析
  • 简介:绍兴县中心医院按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标准建设,是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是绍兴市(县)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绍兴市120急救中心分站。医院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核定床位800张。今年是医院建院60周年,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春华秋实。60年的悠久历史谱写了绍兴县中心医院的华丽篇章。

  • 标签: 综合性医院 绍兴市 中国医科大学 120急救中心 公立非营利性医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 评价南京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近年来的医疗质量。方法 应用 Ridit评价法。结果 在 Ridit法中,全院近 6年来医疗质量最好的是 2011年,最差的是 2015年。结论 南京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或评价体系,在资源、患者心理、社会效益等方面加强质量管理。

  • 标签: 医疗质量 Ridit法 评价
  • 简介:【摘要】开展内蒙古医科大医学研究生关于汉语和英语的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使我校的医学教育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能够有力促进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目前我校的医学汉语和英语的双语教学模式相对还不成熟。开展医学研究生双语教学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教学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我校医学研究生双语教学相关的问题。

  • 标签: 医学研究生双语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医联体建设是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促进资源共享、医生上下流动、患者双向转诊、构建有序就诊秩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总结西南医科大附属中医医院医联体实践过程提出的指导思想、医联体建设形式、主要工作举措、医联体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五个方面进行经验总结,以为我国其他地区建设医联体提供经验。

  • 标签: 医联体 建设 成效
  • 简介:目的调查首都医科大宣武医院2011年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60岁老年出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标化出院记录的全部诊断并系统归类,用MicrosoftExcel2007软件描述性分析住院患者一般情况、全部出院诊断以及病种与年龄和性别分布的关系,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假设性检验。结果①2011年该院老年出院患者共13807例,占全年总出院人数的39.79%。男女性别比为1.26:1;每个患者疾病种数为1—11种不等,平均为4.41种;②患1种疾病的患者累及系统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患2种疾病的患者其主要诊断和次要诊断累及系统最多的均为循环系统疾病。③全部诊断累及系统共18类,前7类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累积构成比为83.4%;主要诊断累及系统共18类,前5类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累积构成比为68.8%。④循环系统疾病中,前6位疾病依次为脑梗死、人脑前动脉的闭塞和狭窄(未造成脑梗死)、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症、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累积构成比为69.8%,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患病情况显著不同的疾病为脑梗死、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慢性缺血性心脏病(P〈0.05)。结论2011年首都医科大宣武医院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复杂,主要疾病以循环系统疾病为主。提示在后续研究中应继续关注循环系统疾病用药情况,为制定我国老年人高风险药品目录和老年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 标签: 老年 住院患者 疾病构成 横断面研究
  • 简介:由《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主办、南方医科大承办、《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部和“骨科在线”协办的“2015·广东骨科学·院士论坛”定于2015年4月17—18日在广东省广州市的南方医科大枫林堂举行。“广东骨科学·院士论坛”是广东骨科学界重要的年度高端学术活动;自2010年12月10日。

  • 标签: 南方医科大学 骨科学 广东省 论坛 院士 关节外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人民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医疗行业正面临发展转型时期。为解决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看病难、看病贵等系列问题,政府先后出台了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鼓励各级医院间建立医疗联合体、“互联网+医疗健康”、“健康中国2030”等系列改革措施。其中远程医疗服务的建设成为了医疗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部分。然而远程医院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发展现状仍然存在问题与不足。

  • 标签: 医院 远程医疗 互联网
  • 简介:目的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第三医院成人跖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跖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骨折AO分型及骨折部位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跖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统计4152例(4168侧)成人跖骨骨折患者,男2583例(2592侧),女1569例(1576侧);跖骨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22.89%).单发跖骨骨折2838例(2854侧),骨折AO分型中87-A型骨折1503侧,87-B型骨折1175侧,87-C型骨折176侧;多发跖骨骨折1314例,均为单侧.A组1949例(1955侧),男女比为1.75∶1;B组2203例(2213侧),男女比为1.56∶1,两组男女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9.9±17.8)、(41.4±15.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以第5跖骨骨折发生率为最高,单发跖骨骨折部位分布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复杂骨折(87-B型和87-C型骨折)明显增多,多发跖骨骨折病例数增多,4根、5根跖骨骨折构成比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跖骨骨折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为高发群体;与前5年比较,后5年骨折总人数增多,患者平均年龄增高,多发跖骨骨折病例数增多,损伤严重程度加重.

  • 标签: 跖骨 骨折 流行病学 成年人
  • 简介:目的分析河北医科大第三医院5年间诊治的成人浮肘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北医科大第三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诊治的浮肘损伤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类型及合并骨折等数据。结果5年间共诊治浮肘损伤188例,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31%,占同期肱骨骨折的4.07%,占同期尺桡骨骨折的2.15%。男116例,女72例。≤50岁的患者占79.79%,男性多于女性,其中11~20岁年龄段患者相对较少。〉50岁的患者女性较多,占50岁以上患者的65.79%。57例(30.32%)合并121处其他部位骨折,其中31例合并手部骨折,22例合并胫腓骨骨折,15例合并股骨骨折等。浮肘损伤根据自行定义的分型标准:Ⅰ型112例,多见于41—50岁年龄段;Ⅱ型骨折76例,多见于1~10岁和21~30岁年龄段。Ⅱ型中Ⅱc型最少(16例),但在31~40岁年龄段患者中最常见。51—60岁年龄段Ⅱ型骨折患者以Ⅱb型最常见,其余年龄段患者以Ⅱa型最常见。Ⅱa型骨折患者男女比最低,Ⅱb型骨折患者的男女比最高。结论浮肘损伤常见小于50岁的男性患者,常合并手部骨折和胫腓骨骨折。根据自行定义的浮肘损伤分型标准,Ⅰ型骨折多见,Ⅱ型中以Ⅱa型骨折最常见。

  • 标签: 损伤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第三医院成人髌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髌骨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侧别及骨折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髌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共统计2704例(2723侧)成人髌骨骨折患者,男1817例(1833侧),女887例(890侧),男女比为2.05∶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24.16%).骨折按AO分型,高发骨折类型为34-C型(81.23%),高发骨折亚型为34-C1型(47.74%);骨折按Regazzoni分型,高发骨折类型为B型(69.34%).A组1405例(1413侧),男女比为2.46∶1;平均年龄为(43.1±15.4)岁.B组1299例(1310侧),男女比为1.70∶1;平均年龄为(48.6±15.8)岁.与A组比较,B组男女比降低,平均年龄升高,年龄≥51岁的患者明显增多,34-A型骨折患者所占比例升高,34-C型骨折患者所占比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髌骨骨折男性多于女性,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高发骨折类型为34-C型,髌骨横形骨折最多见;与前5年比较,后5年患者平均年龄升高,老年患者增多,但关节内骨折所占比例有下降的趋势.

  • 标签: 髌骨 骨折 流行病学 成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难治性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产科大出血临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依据其接受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26例与32例,观察组采用动脉栓塞术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通过髂内或子宫动脉结扎术进行医治。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作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流血时长以及子宫切除率与观察组患者相比,疗效较好,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应用能够改善难治性产科大出血病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止血效果明显、创口小、疗效快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有着很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难治性产科大出血 临床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难治性的产科大出血的患者 3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5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子宫填塞法进行治疗难治性产科大出血,观察组主要采取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难治性产科大出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经子宫背带式缝合手术治疗难治性产科大出血的手术时间( 41.87±6.9) min、术中出血量( 956.2±190.7) m L、后阴道流血天数( 10.5±2.1) d、子宫切除率( 6%)、对照组经过子宫填塞法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手术时间( 73.21±11.2) min、术中出血量( 1 498.4±3.8) m L、后阴道流血天数( 17.8±2.6) d、子宫切除率( 2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采用子宫填塞法及子宫背带式缝合手术均能治疗难治性产科大出血,但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较子宫填塞法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能够保证手术过程出血量减少、安全系数高、快速止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被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难治性产科大出血 子宫填塞法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化,产科领域在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产科医疗中,大量输血作为一项关键的治疗手段,在处理产科急危重症患者、保障母婴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科大量输血方案的临床研究,正是为了更好地引领临床实践、提高孕产妇救治水平而不断展开的一项重要工作。孕产妇由于生理特殊性,其在分娩过程中可能面临大出血等急危重症情况,这些状况对母婴生命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大量输血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产科大量输血方案的临床研究进展。

  • 标签: 产科 大量输血 方案 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第三医院成人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跟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侧别及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治3881例(4373侧)跟骨骨折患者,男3306例(3754侧),女575例(619侧),男女比为5.75∶1;左侧1667例,右侧1722例,双侧492例;骨折高发年龄段为31~40岁,高发骨折类型为82-C型(72.44%),高发骨折亚型为82-B2型(7.34%).A组1977例(2222侧),B组1904例(2151侧),A、B两组男女比分别为5.96∶1和5.54∶1.两组患者男女比、损伤侧别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男性患者平均年龄升高,年龄≥61岁的患者明显增多,82-A型和82-B型骨折所占比例增高,而82-C型骨折所占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跟骨骨折男性多于女性,骨折高发年龄段为31~40岁,高发骨折类型为82-C型;与前5年比较,后5年男性患者平均年龄升高,老年患者增多,但82-C型骨折所占比例有下降的趋势.

  • 标签: 跟骨 骨折 流行病学 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