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在贫血疾病中,缺铁性贫血(IDA)居首位,慢性贫血(ACD)继第二位。前者是体内贮存铁的缺乏,后者是铁的释放和利用障碍。虽然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均有血清铁(SI)降低;可呈小细胞和(或)低色素性贫血,尤其两者合并存在时,临床上极易混淆,应加以区别。现将我院1999年6月~2003年6月,4年间临床诊断IDA、ACD102例分析如下:

  • 标签: 慢性病 缺铁性贫血 铁生化指标 IDA 临床资料
  • 简介:本研究探讨一氧化氮(NO)在慢性贫血(ACD)发病中的作用及对铁代谢影响的机制,为ACD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在建立传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ACD大鼠动物模型.利用此模型观察不同处理组NO浓度的改变与贫血及铁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ACD组血清NO浓度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显著增高,贫血明显,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内铁蛋白、骨髓血细胞转铁蛋白受体、骨髓内铁及肝脏顺乌头酸酶活性降低,血清铁蛋白及肝脏储铁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用NOS抑制剂后,NO和NOS水平降低,贫血改善,铁代谢指标介于ACD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O参与了ACD的发病及ACD时铁代谢的调节,为从NO对铁代谢影响角度进一步认识AC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及早降低NO水平,有利于阻止贫血的发展,为ACD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策略.

  • 标签: 一氧化氮 慢性病贫血 铁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6例慢性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8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治疗,疗程3mo,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综合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研究组心理干预前除人际关系和精神病性因子外的其它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均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心理干预后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综合生活质量问卷评定,两组治疗前各因子分均较低,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因子分显著上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慢性毒性肝炎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干预 生活质量 慢性病毒性肝炎
  • 简介:<正>病史摘要患者男性,48岁,于1995年3月体检时B超发现“肝右叶占位性病变”,遂于当地医院行CT、MRT检查,均提示“肝海绵状血管瘤”。5月在该院行肝动脉栓塞化疗。7月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呈结节样变,肿瘤质地较软、界限不清,切除困难,考虑为“血管瘤”,仅行肝动脉结扎,术后恢

  • 标签: 肝脏占位性病变 肝海绵状血管瘤 早期肝硬化 栓塞化疗 肝占位病变 肝动脉结扎
  • 简介:目的:探讨脾脏肿瘤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5例脾脏肿瘤其中转移瘤3例,原发淋巴瘤4例,血管瘤5例,错构瘤2例,白血病1例。分析其CT与MRI资料。包括大小、轮廓、病灶数目、密度和边界等。结果:脾脏转移瘤为不均匀增大,病灶多发或单发边界欠清。不均匀轻度强化。原发性淋巴瘤脾脏不均匀增大,边界不清星不规则强化。错构瘤有脂肪和钙化的特征性。血管瘤常多发,有边缘强化特征。结论:良性脾脏肿瘤性病变有一定影像表现特征,能做出正确诊断。恶性肿瘤性病变较难鉴别。

  • 标签: 脾脏肿瘤性病变 影像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卵巢囊性病变的CT表现,提高对卵巢囊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1例和抗炎治疗后CT随访复查的3例共64例74个卵巢囊性病灶CT表现特点.结果:本组CT表现良性病变54例61个病灶,恶性病变10例13个病灶.各类囊性病灶CT表现各有其一定特征.良性病变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囊壁薄而规则,囊液大部分均匀,水样密度;病灶中有脂肪,钙化为畸胎瘤特征性改变.恶性病变形态不规则,囊壁与分隔不规则,厚薄不均,最大厚度大于3m,并可见盆腔直接侵润.结论:CT检查可提高卵巢囊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卵巢囊性病变 CT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囊性畸胎瘤 囊腺瘤
  • 简介:慢性腕背痛是手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因有许多,其中对由于神经卡压造成的腕背痛,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种病因和治疗方法,本文将从近年发表的文章,就多方面的因素综述如下.

  • 标签: 慢性腕背痛 解剖学 治疗 病因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老年及老年前期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803例经超声诊断并随访10年以上的男性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根据结节长径的大小,由小至大分为五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五组甲状腺结节第0年多数为多发性结节;少数单发结节者经10年随访有69例演变为多发性,26例仍为单发性.第2组甲状腺结节第5年及第10年增长绝对值与第1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甲状腺结节第5年及第10年增加的百分比与第1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男性老年人甲状腺结节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发病率增加,但增长缓慢,多数患者呈多发性,也有单发性演变为多发性.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肿 甲状腺肿瘤 老年人
  • 简介:增强扫描是CT诊断中必不可少的常规手段,对于发现病变、鉴别诊断、动态观察等提供了重要依据。美国MEDRAD公司生产的高压注射装置,为动态增强CT扫描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注药方法。本文回顾了39例经动态增强CT诊断的颅内占位性疾病,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39例颅内占位病变中脑膜瘤7例,胶质瘤9例,颅咽管瘤1例,垂体瘤7例,转移瘤5

  • 标签: 动态增强 颅内占位病变 颅咽管瘤 脑膜瘤 胶质瘤 垂体瘤
  • 简介:本文采用MPIAS-500多媒体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50例乳腺癌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细胞形态进行了多参数的体视学定量研究。在26项参数中有23项参数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差异非常显著(P<0.01),2项差异显著(P<0.05),1项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对定量参数进行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估测算,有15项参数特异度达90%以上,其中7项参数达100%;灵敏度9项参数达90%以上。本文研究结果充分揭示了乳腺良恶病变细胞的立体形态学特征,其多参数的定量结果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细胞形态 体视学 定量研究 乳腺疾病 乳腺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特点。方法:回顾了76例慢性咳嗽临床资料,采用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对76例持续8周以上患者进行病因初步诊断,并通过诊断性治疗证实。结果:76例慢性咳嗽患者当中,男性36例,女性40例。咳嗽时间平均42个月。71例诊断明确。病因比例依次为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34.6%(26/76),咳嗽变异性哮喘(CVA)26.4%(20/76)。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23.7%(18/76),胃食道返流性咳嗽(GERC)10.5%(8/76)。支气管内膜结核和药物引起的慢性咳嗽各2例,复合病因为5/76,诊断不明5例。结论:PNDS.CVA.EB.GERC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应结合病史,症状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试验性病因治疗是确诊病因重要环节。

  • 标签: 慢性咳嗽 病因 诊断
  • 简介:慢性胰腺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胰实质的反复或持续性损害,常伴有胰腺体广泛纤维化、腺泡萎缩、胰腺钙化、假性囊肿形成,并可有不同程度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慢性胰腺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多见,男性远较女性多见。本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在国外以慢性酒精中毒为主要原因,而国内以胆道疾病(胆道感染和胆石症)为常见原因,但近年来酒精性胰腺炎呈上升趋势。慢性胰腺炎症状繁多而无特异性,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三方面:胰腺炎急性发作的表现,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治疗 假性囊肿形成 慢性酒精中毒 酒精性胰腺炎 临床症状
  • 简介:目的分析肝脏螺旋CT双期或三期扫描表现,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经临床证实25例,均作螺旋CT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部分平衡期和延迟期扫描,并分析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结果原发性肝癌动脉期明显强化而肝脏无强化,形成鲜明的对比.门脉期呈相对低密度或恢复到平扫时表现.肝血管瘤CT特征为动脉期呈边缘性环状、结节样强化,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向中心强化并充满病灶呈高密度,平衡期呈等密度或低密度.肝转移瘤表现多样化,周边强化或不均匀强化或不强化.结论螺旋CT双期或三期扫描已作为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检查方法,并作为常规.

  • 标签: 螺旋CT 双期扫描 肝脏肿瘤 诊断及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格列卫在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的患者的最佳应用方案.方法计算机检索ACPJournalClub(1991~2005年4月)、Cochrane图书馆(2005年第2期)和MEDLINE(1990~2005年4月),收集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系统评价、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卫生经济学评价等,并对所获证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高质量的临床证据表明:在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以及生存质量方面,格列卫均优于传统疗法,且副作用相对较少.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并考虑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最后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为格列卫400mgqd,随访3个月血液指标学完全缓解,ph染色体1/30(+),达到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格列卫是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的有效药物,可作为临床一线用药.但其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经济学评价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期 格列卫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地塞米松(DXM)治疗的影响。为病毒性脑炎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利用硝酸还原酶法同时检测了38例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和血清中NO代谢终产物亚硝酸盐,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DXM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并将24例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对照。结果治疗前,病毒性脑炎患儿(DXM组和常规治疗组)脑脊液硝酸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分别为11.91,10.57,P<0.05),也明显高于血清中硝酸盐浓度,差异有显著性(t分别为8.47,7.72,P<0.05)。治疗后,两组脑脊液亚硝酸盐浓度明显降低至正常(t=8.87,15.48,P<0.05)。临床症状完全清失时间,两组差异有显著性(t=3.48,P<0.05)。10d内脑电图恢复率,DXN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61,P<0.05)。结论在病毒性脑炎中,NO参与了这一病理过程,早期使用DXM能抑制NO的产生,有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作用。

  • 标签: 脑脊液 DXM 急性病毒性脑炎 常规治疗 患儿 一氧化氮
  • 简介:脂联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多肽类激素,因其与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的血管病变有关而受到广泛重视。脂联素与肾脏的关系密切,肾脏病患者无论透析与否。血浆脂联素水平均高于正常人。

  • 标签: 脂联素 慢性肾功能衰竭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人,年龄较大,外伤史大多较轻,临床上体征也较模糊,所以病史与体征的不典型使诊断与鉴别诊断常带有一定的困难。我们从1998.11~2001.2收集了14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人的脑电图资料,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4例均为男性,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52.9岁;均无明显外伤史(8例有外伤史者是在诊断明确后再追问病史而获得)。所有14例病人均有明显的头痛症状,12例伴有呕吐。6例意识清楚,7例不同程度的意识模糊,另1例表现为欣快。

  • 标签: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脑电图分析 病人 患者 体征 不典型
  • 简介:1998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共外科手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3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2例病人中男24例,女8例;年龄15。73岁,病程25天-7年,平均7个月,主要症状为:心悸、胸闷、气促、腹胀、乏力、咳嗽、食欲下降。主要体征为:颈静脉怒张、肝大、脾大、双下肢水肿、腹水、心率增快(〉90次/min)、奇脉、脉压差小(〈20mmHg,1mmHg=0.133kPa),并均有心尖搏动不能明视,心音低钝、遥远。心电图表现为肢体导联QRS低电压及心肌缺血改变。

  • 标签: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QRS低电压 颈静脉怒张 双下肢水肿
  • 简介:小儿急慢性肾炎属中医“风水”“阳水”之范畴,乃儿科常见多发之病证,其发病率高发于青少年及成人,《证治汇补》云:“阳水外因涉水冒雨,或兼风寒暑气”,《类证治载》“因湿热浊滞致水肿者为阳水”,《医学入门》“阳水或由疮疡所致”,故本病的发生多由感受风邪,水湿或疮毒入侵,导致肺脾肾,三焦水液代谢功能失常所致,若治疗不及时,用药不

  • 标签: 小儿 急慢性肾炎 中医 发热期 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