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变化,探讨IL-17及IL-6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检测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L-17及IL-6浓度值.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d、3d、7d和14d时血清IL-17、IL-6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发病3d水平最高,随时间推移及治疗的介入,IL-17及IL-6水平逐渐下降.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IL-6水平明显升高,动态观察患者的IL-17、IL-6含量变化可能有助于监测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变化.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酶联免疫吸附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57-01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即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探讨了白细胞介素6的生物学作用,并阐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炎症反应特点,最终说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细胞介素6 关系
  • 简介:IL-15能调节树突状细胞、T细胞和NK细胞的功能,对效应性T细胞、记忆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NK细胞的产生、增殖和长期存活具有重要作用。IL-15广泛表达于发生急性或慢性排斥的移植物中。本文概述了IL-15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机制,IL-15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免疫抑制剂的关系,以及针对IL-15/IL-15R信号传导通路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5 移植免疫 排斥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对分泌IL-12树突细胞(DC)亚群CD11chighCD45RBlowDC功能的影响.方法磁珠分选技术获得BALB/c小鼠脾脏CD11chighCD45RBlowDC和CD4+T淋巴细胞.在CD11chighCD45RBlowDC中加入不同浓度APS(50、100、200μg/mL)处理,以不加APS的细胞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I-A/E及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将CD4+T淋巴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未刺激组(加入未经APS处理的CD11chighCD45RBlowDC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高浓度APS刺激组(加入经200μg/mLAPS处理后的CD11chighCD45RBlowDC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高浓度APS刺激+抗体1组(加入经200μg/mLAPS处理后的CD11chighCD45RBlowDC、IL-12抗体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和高浓度APS刺激+抗体2组(加入经200μg/mLAPS处理后的CD11chighCD45RBlowDC、IL-12同型对照抗体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采用噻唑蓝法测定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4和γ干扰水平.对数据行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未加APS刺激相比,3种浓度APS均显著增强CD11chighCD45RBlowDC表面分子CD40、CD80、I-A/E及TLR4表达及IL-12分泌,其中IL-12分泌呈APS浓度依赖性;CD86表达无明显变化.高浓度APS刺激组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高于未刺激组(F=13.438,P<0.05);高浓度APS刺激组细胞γ干扰水平为(2784±137)pg/mL,高于未刺激组[(1952±101)pg/mL,F=12.177,P<0.05];高浓度APS刺激组细胞IL-4水平为(172±20)pg/mL,明显低于未刺激组[(193±19)pg/mL,F=11.963,P<0.05].高浓度APS刺激+抗体1组前述3项指标表达水平较未刺激组明显改善,高浓度APS刺激+抗体2组前述3项指标表达水平与高浓度APS刺激组接近.结论APS能够通过促进CD11chighCD45RBlowDC中IL-12的表达,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1型反应

  • 标签: 黄芪多糖 白细胞介素12 树突细胞 T淋巴细胞 免疫
  • 简介:泌尿生殖系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肾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等。在我国,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的发病率分别位列第7~10位[1]。目前,泌尿生殖系肿瘤的治疗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热疗、靶向治疗及综合治疗等。其中,靶向治疗具有较大前景。白细胞介素-11(IL-11)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细胞因子,最初是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细胞分离得到。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1 白细胞介素-11受体 泌尿生殖系肿瘤
  • 简介:摘要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是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脂肪细胞等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科学的运动是防治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良药,它能对机体产生抗炎和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等多种良性效应,本文对不同运动对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做一综述。通过对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慢性炎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运动对其干预的作用分析,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预防肥胖及其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 标签: 运动 肥胖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随放置时间的延长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肝癌、冠心病患者血清标本30例,即刻分离血清后室温放置,在0、2、6、12、18h分别测定IL-6浓度,并与10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结果各组IL-6初始水平分别为肝癌组(43.96±15.87)μg/L、冠心病组(42.17±10.34)μg/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组(94.43±20.32)μg/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4.53±6.06)μg/L与健康对照组(2.71±0.3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标本随放置时间的延长,其IL-6水平有一定的变化规律,0~2h内IL-6水平较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h及以后与各组IL-6初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血液离心后室温放置2h内,IL-6水平稳定,而随放置时间的延长,IL-6水平变化大,故临床检测IL-6需在2h内完成,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标本放置时间 原发性肝癌 冠心病 动态变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研究探讨了白细胞介素-6(IL-6)在脓毒症早期治疗监测及评估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住院的84例患者,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2小时内的血清IL-6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我们的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无论获得怎样的结局,其治疗前的IL-6和PCT的滴度无差异(P>0.05)。但是获得生存结局的脓毒症患者,其IL6在治疗48小时内出现显著下降(P<0.05),PCT在治疗72小时内未出现显著下降(P>0.05),同时PCT在早期还具有上升的趋势。获得死亡结局的脓毒症患者,无论IL6还在PCT在治疗后72h内未见明显下降(P>0.05)。死亡组其IL-6在12小时出现显著升高(P<0.05),IL-6的滴度为5000ng/ml(5000ng/ml,5000ng/ml)。结论 IL-6对脓毒症患者在早期治疗监测(24-48小时)和预后价值优于PCT。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脓毒症3.0 SOFA
  • 简介:目的探讨骨关节炎(OA)患者血清、膝关节液中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12例膝关节OA患者作为OA组,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2007版OA诊疗指南中关于膝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排除长期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免疫性疾病,既往有膝关节外伤史,膝关节感染史,代谢性骨病,骨肿瘤史;并以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20例健康患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膝OA中TLR-4,IL-1β水平。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或Spearman秩相关进行分析。结果OA患者血清TLR-4和IL-1β分别为(13.0±4.0)ng/L、(7.5±3.5)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8.8±2.1)ng/L与(4.5±3.4)ng/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69,6.657;P〈0.05);膝关节液中TLR-4和IL-1β分别为(15.0±3.1)ng/L、(9.0±3.2)ng/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2.0±3.1)ng/L,(7.1±3.8)ng/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55,4.032;P〈0.05)。OA患者血清TLR-4、IL-1β与关节液中浓度呈明显相关性,血清和关节液中IL-1β、TLR-4水平与OA的严重程度均存在明显正相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6.303,19.863,20.732,7.778,P均〈0.05)。结论TLR-4、IL-1β在OA患者关节液中含量明显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可用于OA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

  • 标签: 骨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类 TOLL样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IL-17对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取对数生长期的胃癌细胞株MGC-803,分别运用浓度为0、1ng/mL、10ng/mL、100ng/mL、1μg/mLIL-17干预48h,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取细胞形态变化最为明显的浓度作为后续实验最适浓度。浓度为100ngJmL的IL-17干预胃癌细胞48h,设为实验组;加入等量PBS干预胃癌细胞48h,设为对照组。(2)RT—PCR检测两组胃癌细胞中钙粘附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RNA表达水平。(3)Westernblot检测两组胃癌细胞中E-cadherin和Vimentin的相对蛋白表达量。(4)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两组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胃癌细胞EMT形态变化:不同浓度IL-17处理MGC-803胃癌细胞48h后,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主要是细胞由多角紧密连接状态逐渐向连接松散,梭形形态转变,细胞粘附能力明显下降,且随着IL-17浓度从0增加至100ng/mL时,细胞形态改变逐渐明显;当浓度达到100ng/mL时,细胞形态改变最明显;但当IL-17浓度继续增加至1μg/mL时,细胞形态改变不再显著,部分细胞出现死亡,漂浮现象。(2)RT—PCR检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胃癌细胞中E—cadherin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5±0.13和1.06±0.23;Vimentin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94-0.55和1.23±0.gl,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11,2.923,P〈0.05)。(3)Westernblot检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胃癌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6±0.17和1.56±0.29;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12和0.56±0.17,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51,3.601,P〈0.05)。(4)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划痕56h后,实验组

  • 标签: 胃肿瘤 白细胞介素17 上皮间质转化 迁移 侵袭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胃黏膜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及其高毒力亚型感染间的相关性。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real-timePCR)检测H.pylori的保守基因ure以判断H.pylori的感染,高毒力亚型基因vacAs1用real-timePCR检测,用PCR扩增另一高毒力基因cagA羧基端EPIYA基序所在区,然后测序确定其亚型。IL-1βmRNA使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比较循环CT法分析。结果患儿中无论是低毒力还是高毒力的H.pylori感染都与胃黏膜IL-1βmRNA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H.pylori对儿童胃黏膜IL-1β表达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可能还有其他一些环境、遗传因素如IL-1基因簇多态性与H.pylori共同作用调节胃黏膜IL-1β的表达。

  • 标签: 白细胞介素 幽门螺旋杆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检测
  • 简介:摘要:白细胞介素(IL-6)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并与肿瘤生长、复发与转移有关。大量研究表明心脏粘液瘤患者血清中IL-6的含量显著提升,并且IL-6水平已经成为心脏粘液瘤诊断的重要指标。除此之外,心脏粘液瘤患者体内IL-6的上升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的产生。本文就白细胞介素-6对心脏粘液瘤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白细胞介素 心脏粘液瘤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44例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列为观察组,另选取51例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A、IgM及IgG水平;比较两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8、IL-17及Bcl-2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7与IgG、Bcl-2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IgA(t=2.884,P=0.005)、IgM(t=2.657,P=0.009)、IgG(t=5.018,P〈0.00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8(t=12.78,P〈0.001)、IL-17(t=62.30,P〈0.001)、Bcl-2(t=4.101,P〈0.00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7与IgG呈负相关(r=-0.399,P=0.007),与Bcl-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t=0.512,P〈0.001)。结论IL-17表达上调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紊乱与促进细胞凋亡机制有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17 免疫功能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 在针对I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抗病毒治疗方法,分析这种治疗方法为PBMC中IL-10等水平变化产生的影响。  方法 此次研究主要针对30例患者,所有患者全部确诊为慢性丙肝,且通过对患者血清HCV-RNA开展检查,发现全部为阳性,收治开始时间为2020年3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3月,利用利巴韦林和聚二醇干扰α-2a抗病毒治疗,分析这种治疗方法为患者PBMC中有关指标水平产生的影响。  结果 治疗后IL-10、IL-1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  结论 在针对I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利巴韦林和聚二醇干扰α-2a抗病毒可以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积极在临床上开展推广。

  • 标签: Ib型慢性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PBMC IL-10 IL-12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向软骨诱导的过程中,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大鼠ADSCs,实验分4组(n=12):对照组、实验A、B、C组,每组加入等量的细胞数(1×105个),实验A、B、C组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2、3ng/mL的IL-1β.培养6、12、18d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成软骨基因(Ⅱ型胶原和糖胺聚糖蛋白)和成脂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的表达量.结果ADSCs免疫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D44和CD105呈阳性表达培养6、12、18d,实验B组Ⅱ型胶原、糖胺聚糖蛋白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A、C组之间及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6、12、18d,实验A组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和实验B组明显增加,实验B组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C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结论当IL-1β浓度为1、3ng/mL时,其对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未见明显促进作用;但当IL-1β浓度为2ng/mL时,可对ADSCs的成软骨分化产生促进作用.

  • 标签: 脂肪组织 干细胞 白细胞介素1 软骨细胞 诱导
  • 简介: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在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肢骨科住院患者30例,术前诊断明确,排除免疫系统紊乱、免疫功能缺陷及结缔组织病。30例患者分为OA组及对照组,其中OA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5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或(和)股骨髁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共15例为非OA患者作为对照组,术中取膝关节滑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IRAK-4的表达,以及收集关节液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因子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两组间阳性表达百分比采用Mann-Whitney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OA患者IRAK-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在OA患者中滑膜组织IRAK-4蛋白呈100%强阳性表达,对照组中15例只有3例呈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显示OA患者关节液中IL-1与TNF-α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01)。结论OA患者滑膜组织高表达IRAK-4,作为Toll样受体/白细胞介素-1受体(TLR/IL-1R)信号途径的一个重要胞内激酶连接体,IRAK-4可能参与调控一系列炎性因子释放。

  • 标签: 骨关节炎 滑膜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白细胞介素是非常重要的细胞因子家族,其在免疫细胞的成熟、活化、增殖和免疫调节等一系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发现,白细胞介素在牙周炎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白细胞介素和牙周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对牙周炎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研究、预防和治疗以及预后判断具有深远意义。

  • 标签: 白细胞介素 牙周炎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修饰人胃癌细胞瘤苗(HG-1/IL-2)治疗胃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并初步评价其对患者免疫指标的影响和疗效.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以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IL-2cDNA转导入HLA-A2阳性的人胃癌细胞株MKN-45,经60Co照射灭活后,制备成HG-1/IL-2.15例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入组.以5次接种为1疗程,接种时间分别在第1、8、15、29和58天,每次于一侧腹股沟和对侧腋部皮下注射.每次接种后严格观察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开始前1周和治疗结束后进行免疫学指标和临床受益评价.结果除1例因疾病快速进展,在接种3次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余14例均完成5次接种.接种后发热和注射局部红肿、酸胀感是最常见的反应.治疗后未观察到患者血液、肝肾功能等指标的明显异常.部分患者治疗后血清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L-2等体液免疫和CD3、CD4、CD8等细胞免疫指标有一定程度提高.4例获部分缓解,6例稳定,4例病情进展.结论IL-2基因修饰胃癌细胞瘤苗治疗耐受性好,部分患者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改善明显.该药物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综合治疗.

  • 标签: 白细胞介素2 基因修饰瘤苗 治疗 胃癌 复发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对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在2016年1月-2017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90例大肠癌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者相比,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含量较高(P<0.05);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随疾病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分期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术后1年时仍存在差异,7例复发。结论大肠癌诊断和预后受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的影响显著。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