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死亡受体-1(sPD-1)及其配体(sPD-L1)在不同性质胸腔积液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自2018年1月~2018年12月首次入院治疗的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84例的胸腔积液和胸膜活检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胸腔积液上清液中sPD-1和sPD-L1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胸膜组织sPD-1和sPD-L1的表达。结果不同性质的胸腔积液和胸膜组织的sPD-1和sPD-L1水平不同,其中炎胸腔积液sPD-1和sPD-L1水平较低,而结核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较高,与炎胸腔积液相比都有差异(P<0.05);恶性胸腔积液sPD-1和sPD-L1水平和结核胸腔积液相比有差异(P<0.05);炎胸膜组织sPD-1mRNA和sPD-L1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核胸膜组织和恶性胸膜组织表达结果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sPD-1和sPD-L1有助于区分不同性质的胸腔积液,尤其是在结核还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上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胸腔积液,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 简介:摘要非小细胞肺癌作为目前最常见的肿瘤之一,随着新型化疗药物、靶向治疗等的应用,大大延长了晚期肺癌的总生存期,但是由于肺癌高度的转移,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随着对肿瘤免疫微环境认识的不断加深,以程序死亡蛋白1(programmedcelldeathprotein1,PD-1)/程序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抑制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在晚期NSCLC患者中取得了突破进展。本文就此对PD-1/PD-L1抑制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 标签: 肺癌 免疫治疗 PD-1 PD-L1
  • 简介:背景:目前关于联合应用Caspase抑制及Cocktail蛋白酶抑制在胰岛细胞分离纯化过程中对胰岛细胞的影响的研究还较少有报道。目的:比较Caspase抑制及Cocktail蛋白酶抑制对胰岛细胞在分离纯化及培养过程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新生猪,体外分离、纯化和培养猪胰岛,培养24h后分为3组:①空白对照组。②消化时加抑制组仅在消化过程中加入Caspase抑制及Cocktail蛋白酶抑制。③消化及培养时加抑制组在消化及培养的过程中均加入Caspase抑制及Cocktail蛋白酶抑制。AO-EB染色定性观察细胞形态及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结果与结论:空白对照组β细胞所占百分比为66.91%,消化时加抑制组为84.58%,消化及培养时加抑制组为87.15%;空白对照组活细胞、凋亡细胞及死亡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6.52%、16.15%、21.25%,消化时加抑制组分别为62.27%、14.66%、14.47%,消化及培养时加抑制组分比为73.09%、6.83%、10.28%。结果表明,在消化以及体外培养的过程中均加入Caspase抑制及Cocktail蛋白酶抑制可明显减少细胞的损失,并且可以增加胰岛β细胞的百分比。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胰岛细胞 CASPASE抑制剂 Cocktail蛋白酶抑制剂
  • 简介:<正>肿瘤免疫学是免疫学深入到肿瘤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的关系,以及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手段对肿瘤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肿瘤免疫的概念起源于本世纪初[1]。1909年Ehrlich首先提出,免疫系统不仅负责防御微生物侵犯,而且能从机体内清除改变了的宿主成分。此后人们认识到癌细胞是改变了的宿主成分。20世纪中期,Foley证实,

  • 标签: 程序性死亡 肿瘤免疫学 黑色素瘤 免疫系统 肿瘤学 肿瘤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胃癌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设立对照组、ACEI组(又分为培哚普利组和卡托普利组)、ARB组(又分为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定期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并测量肿瘤体积,3周后取出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各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癌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CEI组和ARB组移植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受到抑制(P〈0.011。ACEI组和ARB组肿瘤组织中的VEGF和MVD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和P〈0.01)。ACEI组对MMP-7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P〈0.05);而ARB对MMP-7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ACEI和ARB能明显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 标签: 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 体拮抗剂
  • 简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锌离子依赖的蛋白水解酶,主要作用是降解细胞外基质(ECM),在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MMPs抑制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目前一代、二代MMPs抑制属于广谱抑制,由于其副作用大、可溶性差限制了临床应用。MMI-166作为新型选择MMPs抑制,克服了一代、二代抑制的缺点,有望成为新的抗肿瘤药物。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MMI—16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β受体阻滞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间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以回顾分析的形式,研究患者予以β受体阻滞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治疗的结局。结果6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80.64%。6例因心动过于缓慢因此不予以倍他乐克治疗,2例因心衰严重同时伴有多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结论β受体阻滞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应用于慢性心衰中的效果可行。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beta 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治疗效果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联合5-Fu与自嗽抑制诱导结直肠癌的自噬细胞死亡。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将人类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保存于实验室。结果:随着联合5-Fu与自嗽抑制的增加,随着时的延续6h-48h的细胞抑制率在不断增长,并且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联合5-Fu 自嗽抑制剂 诱导 结直肠癌 自噬性细胞死亡
  • 简介:<正>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dominantpolycystickidneydisease,ADPKD)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肾病,其发病率为0.1%~2.5%,就诊多见于成人,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肾脏体积增大、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其致病基因有3个,分别为PKD1、PKD2和PKD3,前两者均已被成功定位和克隆,而对PKD3的报道则较少。PKD1约占致病基因的85%,定位于16p13-3,编码分布于细胞膜的一种糖蛋白——多囊蛋白-1(polycystin-1,PC1)。PKD2约占致病基因的15%,定位于4q22~23,编码钙离子通道——多囊蛋白-2(polycystin-2,PC2)。PKD3约占致病基因的1%,由Daoust和deAlmeida分别于1994年和

  • 标签: 抑制剂 西罗莫司 肾脏体积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肾脏功能 体积增大
  • 简介:摘要:质子泵抑制是一类新型的、不断发展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其与胃壁细胞质子泵结合,使H+-K+-ATP 酶失活而产生抑酸作用[1]。目前临床疾病中的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其多数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而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抗酸药,一是抑酸药。一般情况下,对于溃疡等患者,服药疗程较长,而抗酸药物服用次数较多,且不良反应较多,不宜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作用迅速,抑酸作用时间较长,服用次数相对较少,因此一般选择质子泵抑制进行治疗。各类质子泵抑制在作用机制、作用决定性因素、相互作用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特点。因此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根据药物特点选择药物,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1]。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溃疡 胃酸分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分别运用DDP-4抑制和GLP-1受体激动剂的运用有效。方法:试验者是2021.03至2022.03在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以数字奇偶法均分2组,治疗方案为运用DPP-4 抑制(西格列汀)与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比对不同治疗方案下治疗有效。结果:观察组总疗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无差异,P>0.05。结论:以GLP-1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症状与血糖水平改善更为明显,且用药安全较高,建议推广。

  • 标签: DDP-4抑制剂 GLP-1受体激动剂 2型糖尿病 治疗有效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80岁男性,因“发现血糖升高7+月”入院,既往肺鳞癌术,应用注射信迪利单抗7月后出现烦渴、多饮、多尿伴体重下降,随机血糖27.8mmol/L,HbA1c8.0%,尿酮体阴性,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再次因血糖控制不佳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院诊断为PD-1抑制相关1型糖尿病,予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对于接受PD-1抑制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1型糖尿甚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医师需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PD-1抑制剂 1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研究新型拓扑异构酶Ⅱ抑制PPO-1对多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Y法检测PPO-1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PPO-1作用后肿瘤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PO-1对K562细胞染色体DNA断裂的影响;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PPO-1(1.0,2.0,4.0μmol/L)对K562细胞caspase-3、topoⅡα/、topoⅡβ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法检测发现PPO-1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较好的活性,IC50为1.41—5.96μmol/L,Giemsa染色发现其出现了典型的凋亡现象,提取总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显著“DNA梯子”,RT—PCR结果显示PPO-1可上调caspase-3及topoⅡdmRNA的表达。【结论】与阳性对照药依托泊苷相比,PPO-1在体外能够抑制多种人源肿瘤细胞,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1)caspase途径:上调caspase-3基因表达;(2)上调topoⅡα基因表达,抑制topoⅡα催化活性有关。

  • 标签: 鬼臼毒素衍生物 细胞凋亡 拓扑异构酶Ⅱ 抗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PD-1程序死亡受体-1抑制联合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0年12月,止于2022年11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罹患中晚期肝癌患者,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中晚期肝癌患者病例数为78,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9;其中,TACE治疗方案用于对照组,PD-1抑制联合TACE治疗方案用于实验组,就2组疗效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比较,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生存期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长,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实施PD-1抑制联合TACE治疗方案,能够优化患者治疗效果,延长中位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中晚期肝癌 PD-1抑制剂 TACE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PD-1程序死亡受体-1抑制联合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0年12月,止于2022年11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罹患中晚期肝癌患者,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中晚期肝癌患者病例数为78,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9;其中,TACE治疗方案用于对照组,PD-1抑制联合TACE治疗方案用于实验组,就2组疗效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比较,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生存期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长,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实施PD-1抑制联合TACE治疗方案,能够优化患者治疗效果,延长中位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中晚期肝癌 PD-1抑制剂 TACE 疗效
  • 简介:摘要:狼疮肾炎(LN)是系统红斑狼疮(SLE)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免疫抑制被广泛应用于LN的治疗,目的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活性来减轻炎症和保护肾功能。本文就治疗狼疮肾炎时免疫抑制的选择进行科普论述,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