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扩张性心肌病并心衰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自2011年8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中,抽取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40)患者予以治疗期间,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40)患者施以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常加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辅以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病的认知程度,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推荐临床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扩张型心肌炎并心衰
  • 简介:目的研究Fontan循环成人患者使用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安立生坦的安全性,评估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Fontan手术后的18岁以上患者47例,设计为共6个月的前瞻性单中心开放性研究.试验开始前所有患者查静脉血全血细胞计数、肝功能、肾功能和静息时经皮血氧饱和度;试验开始后患者口服安立生坦5mg,1次/d.以上检查在试验开始的第15天、30天、60天、120天和180天重复进行.基线和第6个月时记录患者6min步行距离和Borg呼吸困难指数及对纽约心功能评估,经胸的心脏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监测不良事件.观察指标为主要观察指标和其他观察指标,包括临床不良事件及血流动力学评估.结果共有5例患者完成了6个月研究,所有患者没有发生不良事件.经皮血氧饱和度检测较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其他方面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在6个月的时间内Fontan循环成人患者应用安立生坦有较好的耐受性.但在较大样本的患者中,应用安立生坦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仍然未知,需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

  • 标签: Fontan循环 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安立生坦 肺动脉压力 全肺阻力
  • 简介:"专病一体化"是一种疾病一体化优质护理的简称。精细地规范某一种疾病的入院、病情观察、自理能力评估、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疼痛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及指导、出院指导与出院随访等全程护理服务的具体内容与质量标准,把优质护理服务落到实处,使每种疾病的特色护理常规系统化、标准化。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诊断脑血管狭窄,血管畸形,动脉瘤等颈内外血管疾病的金标准[1],但是此项检查为有创性,多数患者会存在抑郁、焦虑情绪,

  • 标签: 专病一体化护理 护理路径 全脑血管造影
  • 简介:医学模式的转变,优质护理病房的开展,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及护理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的要求需要持续改进和发展,护理管理理念需要更新。走动式管理(ManagementbyWanderingAround,MB-WA)也称为巡视管理法,是由汤姆·彼得最早在《追求卓越》中具体提出的一种经典的管理学理论,获得了管理学界的广泛认同和应用

  • 标签: 走动式管理 优质护理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伴有长R-R间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入选68例伴长R-R间期的房颤患者,根据治疗前长R-R间期与睡眠的关系分为睡眠相关组(44例)和睡眠无关组(24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应用美托洛尔前、后长R-R间期及心动过缓相关症状发生的情况。结果应用美托洛尔1月后,两组患者睡眠状态最长R-R间期均较用药前延长[(睡眠相关组(2650±146.0)msvs.(2315±129.5)ms;睡眠无关组(2549±201.9)msvs.(2764±171.1)ms;P〈0.05],而在非睡眠状态下,睡眠无关组最长R-R间期明显延长[(2262±105.8)msvs.(2406±120.2)ms;P〈0.05]且24h长R-R间期阵数增加[(48.6±13.5)次vs.(63.8±10.9)次;P〈0.05],而睡眠相关组患者最长R-R间期及24h长R-R间期阵数无明显变化(P〉0.05)。睡眠相关组无1例发生黑朦、晕厥等症状,而在睡眠无关组患者中,2例(8.33%)患者发生黑朦,无患者发生晕厥。结论对与睡眠相关性长R-R间期的房颤患者,应用美托洛尔进行心室率控制相对安全;但对与睡眠无关性长R-R间期房颤患者,应用美托洛尔需谨慎并应密切观察有无心动过缓的相关症状。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房颤动 长R-R间期 美托洛尔 安全性
  • 简介: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从心肌局灶性炎症引起的无症状心肌炎到心肌弥漫性炎症引起的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myocarditis,FM),临床表现各异,短时间内病情急剧进展,出现心源性休克,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阿斯综合征等[1],病情恶化快,病死率达90%以上[2]。对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救治,开展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病情观察 护理
  • 简介:目的介绍1例患儿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掌握手术流程,准备精细及特殊器械,严格无菌操作,专心地跟进手术过程,预防术中并发症;术后做好保温,止血关胸,做好维持生命体征的准备。总结手术护理的配合,为日后更低体质量的患儿进行ROSS手术积累经验,完善手术护理的配合。结果患儿顺利地完成手术,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手术风险强,难度系数高,体外循环时间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大,手术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灵活的配合,高度专注以及及时处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对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肺动脉瓣 移植术 护理
  • 简介:急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扩张及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首选最有效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打通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实现梗死区心肌组织的血流再灌注,从而明显降低其近期的死亡率,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 PCI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入院后予心理干预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予处理。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有3例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并阿斯发作,7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予阿托品应用,未植入临时起搏;有10例患者术前因房室传导阻滞予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所有患者均转危为安,顺利出院。结论心理干预与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是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脑卒中是当前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延续性护理可以保证患者在不同时期受到相应的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无论是在住院期间还是在出院恢复期间均可以享受到很好的护理指导,降低其焦虑心情,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明确延续性护理在高龄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院对56例高龄脑卒中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后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及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高龄脑卒中患者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全脑血管造影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临床已广为应用。尿潴留是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后常见并发症,既往报道约有32.2%的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在脑血管介入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致尿潴留。心理因素、不习惯平卧位排尿是术后尿潴留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呢?本研究旨在探索苯巴比妥针联合术前排尿功能训练对减少DSA后并发尿潴留的发生。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尿潴留 苯巴比妥
  • 简介:许多冠心病患者因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而得以生存,但因为影响本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健康教育可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1]。集束化干预策略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用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这些循证指南若同时施行较单独执行有着更好的效果。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冠心病 介入治疗 二级预防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给予围术期整体化护理干预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30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患儿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65例):常规护理;B1组(观察组65例):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完成手术后在出现肺部并发症概率以及死亡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完成临床护理后,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在疾病死亡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结论于围术期选择整体化护理的方法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干预,针对患儿有效实施肺部管理,可以成功降低肺部并发症的概率,最终显著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整体化护理
  • 简介:随着人们对24h动态血压监测的认识和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也逐渐广泛,进而从其变化规律演变出一些相关术语,如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及晨峰现象等[1].健康人24小时血压呈“两峰一谷”的昼夜节律变化,即2:00-3:00的谷和6:00-8:00、16:00-18:00的两峰.

  • 标签: 血压晨峰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需静脉使用利尿药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患者住院期间电解质紊乱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选择使用袢利尿药的心功能Ⅱ~Ⅳ级CHF住院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一定时间后低钠、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及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护理后,实验组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饮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HF患者在使用利尿药过程中,给予预见性的护理措施能降低电解质紊乱的发生,有助于患者康复,该方法有效且安全。

  • 标签: 心力衰竭 利尿药 电解质紊乱 预见性护理
  • 简介:作为当前临床神经心理学研究热点之一,对丘脑病变后认知障碍的研究,从不同侧别丘脑病变后认知损害的特点到不同核团丘脑病变后认知改变的模式,仍在不断探索和争议中。丘脑包括前核、内侧核、外侧核,对运动系统、感觉系统、边缘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边缘系统的中继站,丘脑与网状结构和大脑皮质有着广泛联系,参与高级神经、精神和内脏的活动,其损害时可出现各种认知障碍。Quiroz—Padilla等【1】的老鼠实验发现,丘脑参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和基底节一丘脑一皮质神经环路,对唤醒、注意、学习和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丘脑疾病 认知障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受体 谷氨酸
  • 简介:目的探析B型钠尿肽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00例心衰患者,通过微粒子发热法(MEIA)对患者血浆中BNP浓度进行检测,患者左室结构与功能的测定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开展的。结果不同NYHA心功能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差异性显著(P〈0.05)。不同分级患者相比较后发现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O.05)。血浆BNP水平和LVEDD之间存在正相关(r=O.567,P=0)。血浆BNP水平与LVEF之间存在负相关(r=-0.597,P=0)。治疗后,患者血浆BNP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200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内复发率是2.5%,死亡率是2%。结论B型钠尿肽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能够准确掌握患者的心衰病情,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降低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病死率。

  • 标签: B型钠尿肽 检测 心衰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近年来开展的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减少体外循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等优点,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各种方式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诸多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是由于手术中完全或部分钳夹主动脉所致。易扣Ⅱ吻合术辅助器是特别为减少主动脉侧壁钳的使用而设计的一种桥血管近端与升主动脉吻合用器械,是一种一次性的棘齿夹,由一个把手和两个相对的钳夹构成,与侧壁钳相比,

  • 标签: 微创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易扣Ⅱ吻合术辅助器 升主动脉粥样斑块 护理
  • 简介:脑出血占所有卒中的10%~20%[1],是目前循证医学证实有效治疗手段较少的卒中之一[2]。规范治疗和综合管理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脑出血的结局。超早期止血、控制颅内高压、急性期合理降低血压、脑室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和微创手术等技术的合理应,有望改变目前脑出血匮乏的临床治疗策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远期生存质量[3]。

  • 标签: 脑出血 止血 颅内高压 超早期止血治疗 血压管理 外科治疗
  • 简介: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主要由以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为形态学改变的缺血性心脏病。家族史、年龄、性别、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肥胖是早已公知的风险因素[1]。环境因素如吸烟、饮食、运动、饮酒、胎儿宫内感染和空气污染对该病有较强影响。此外,研究发现许多CHD新的风险因素如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2],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

  • 标签: 冠心病 遗传变异 遗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