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机械通气治疗时,由于建立人工气道损坏了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废弃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作用,加上病人病情重,抵抗力低,极易发生感染,预防机械通气时发生院内感染是机械通气成功的重要保证,在许多环节上应当注意。

  • 标签: 机械通气治疗 院内感染 预防 护理 上呼吸道 防御功能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病人的抢救过程中已得到普遍应用,成为抢救危重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对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要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否则,易出现各种意外、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生命。现将我科自1998-06/2003-10对23例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护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机械通气 护理要点 呼吸衰竭 抢救治疗 病情观察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比较传统食管癌根治术与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功能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根治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16例。观察组(57例)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59例)采用传统食管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功能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Karnofsky得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功能指标(FEV%、FEV1%)及血气分期指标(PaO2、S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Karnofsky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肺部感染、胃排空困难并发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有较好临床效果,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保护功能、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 胸腹腔镜 根治术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背景:直肠前膨出(RC)是一种多见于女性的肛肠疾病,与功能性排便障碍(FDD)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目的:研究伴RC的FDD患者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的变化,探讨RC与FDD的关系。方法:选取28例伴RC的FDD患者并分为伴轻度RC的FDD组和伴中-重度RC的FDD组,设不伴RC的FDD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行球囊排出试验、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检测,并按照罗马Ⅲ标准将FDD患者进一步分为排便协同失调(F3a)和排便推进不足(F3b)两种亚型。结果:除伴中-重度RC的FDD组直肠排便收缩压显著低于不伴RC的FDD组外(P〈0.05),其余各组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直肠排便收缩压、肛门括约肌松弛率以及初始感觉容量、产生便意容量和最大耐受容量均无明显差异。与不伴RC的FDD组相比,伴RC的FDD组中F3b亚型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伴中-重度RC的FDD患者直肠排便收缩压明显降低,伴RC的FDD患者多表现为F3b亚型,提示RC与FDD的发病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直肠前突 功能性排便障碍 测压法 感觉障碍
  • 简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但由于部分病人表现不明显,而变异性地表现在心脏方面的改变,极易误诊或漏诊。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提高确诊率,现将我们1998—08/2001—02共收治的甲亢病人45例、误诊病人17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 标签: 病人 误诊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 常见 确诊率
  • 简介:目的探讨Ghrelin能否调节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功能。方法自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制备DC;以TNF-α诱导DC成熟,然后以Ghrelin刺激DC;检测经Ghrelin刺激后DC表面B7-H1的表达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并进一步检测该DC诱导T淋巴细胞增值能力。结果Ghrelin下调TNF-α诱导的B7-H1的表达,并进一步增强其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抗B7-H1,抗体能增强该DC诱导T淋巴细胞增值活性;特异性的PKC抑制剂能逆转Ghrelin对DC免疫功能的调节。结论Ghrelin通过抑制B7-H1表达增强DC的免疫功能,提示Ghrelin将可能在肿瘤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GHRELIN 树突状细胞 B7-H1 免疫功能
  • 简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由Oddi括约肌异常收缩引起,主要表现为腹痛、肝功能异常和反复发作的特发性急性胰腺炎等。近年SOD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临床上常因医师对其缺乏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而延误诊治。本文就SOD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奥狄括约肌功能障碍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消化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外科进行腹腔切除术后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吸入麻醉组、以及静吸复合麻醉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观察三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以睁眼时间为准),术后1h,6h,12h,24h,48h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得分及术后消化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患者苏醒时间,静吸复合麻醉组均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MSE评分方面,24小时内静吸复合麻醉组均优于其他两组,然而24小时后,各组间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优于其余两组。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可以减少老年腹腔镜切除术后昏迷的时间,提高术后MMSE的评分,具有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的优势,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消化功能恢复情况,尤其适用于老年腹腔镜切除术的患者。

  • 标签: 腹腔镜切除术 静吸复合麻醉 MMSE得分
  • 简介:目的定量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35例FD病人和2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FD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除恐怖因子分P<0.005外,其余分值P<0.001)。结论FD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因此治疗上应重视心理因素,给予必要的心理治疗。

  • 标签: 病人 FD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理状况 对照组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肾衰宁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肾衰宁胶囊,对照组服用包醛氧化淀粉。两组同时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进行肾功能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治疗组血乐素氮、肌酐明显下降。对照组血尿素氮明显下降,但肌酐下降不明显。结论肾衰宁胶囊能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

  • 标签: 肾衰宁胶囊 慢性肾功能衰竭 疗效观察
  • 简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是指胆管和(或)胰管括约肌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对于Ⅲ型SOD患者是否需行内镜下Oddi括约肌测压或括约肌切开治疗一直持有争议。此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并发症风险高,尤其是ERCP术后胰腺炎。EPISOD研究更新了人们对Ⅲ型SOD的认识。最新颁布的罗马Ⅳ共识已摒弃Ⅲ型胆型SOD的诊断,并重新制订了胆型SOD的分类,目前不推荐此类患者行Oddi括约肌测压和括约肌切开术。本文着重对SOD尤其是Ⅲ型SOD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一阐述。

  • 标签: 奥狄括约肌功能障碍 测压法 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 罗马Ⅳ共识
  • 简介:临床上,消化不良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和上腹胀的症状.常在餐后加重,并伴有早饱、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等。这些症状主要是以胃为主的一组消化不良症状。按病因划分,消化不良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dyspepsia,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前者经有关检查能显示相关病因,如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食管炎及恶性疾病等;也包括系统性疾病引起的消化功能异常,如糖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系统性疾病 餐后 恶性疾病 器质性 食欲不振
  • 简介:目的评估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及NO合成酶抑制剂治疗肝综合征(HpS)的疗效。方法对门脉高压大鼠应用选择性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TA和ETB以及NO合成酶抑制剂左旋单精氨酸(L-NMMA),然后观察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心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各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PaO2、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体动脉压(mSAP)和心输出量(CO)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S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对其发病机理及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治疗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肝肺综合征 PAO2 NO合成酶抑制剂 实验研究
  • 简介:1.1西医认识近年文献报道有10%~30%的胸痛,临床酷似心绞痛,但缺乏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客观证据,称为非心源性胸痛,其中胸痛直接原因为食管病变者称食管源性胸痛,是目前胸痛的常见原因。功能性食管源性胸痛是指无病理性返流或病理基础的食管动力或结构异常的情况下,反复发作的胸痛,为非烧灼性中线位置的胸痛,因胸痛作冠脉造影,15%~30%在正常范围内,24h食管pH值监测,酸暴露正常者中,

  • 标签: 食管源性胸痛 功能性 中医证治 非心源性胸痛 器质性病变 病理性返流
  • 简介:黏着斑是细胞与周围环境的接触点,其组装和解聚的周转过程通过机械信号传导驱动细胞迁移,这种信号传递分子机制对创伤愈合、肿瘤转移等生物进程至关重要。目前肿瘤治疗中较大的难题是肿瘤细胞对传统治疗药物的治疗抗性和肿瘤转移,有关研究提示这与黏着斑分子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将就黏着斑的结构、功能及肿瘤转移中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黏着斑 肿瘤转移 细胞迁移 力传导
  • 简介:本文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自然杀伤性T(NKT)细胞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主要涉及NKTT细胞的来源和分类,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自然杀伤性T细胞 感染
  • 简介: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FGIDs)在人群中十分常见。近年来的资料表明,许多FGID患者有症状重叠表现.这使FGID的病情变得更复杂,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诊治的难度和医疗资源的消耗。深入认识FGID症状重叠表现,对FGID的发病研究提出挑战。已成为目前新的研究热点。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症状 FGID 医疗资源 生活质量 发病研究
  • 简介: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FGIDs)是指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症状就诊。但无明确胃肠黏膜结构或生化异常可查的症候群。心理、社会因素可加重FGIDs患者症状,患者可同时伴有躯体症状。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最初该类疾病被认为是胃肠神经官能症。但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精神压力与患者症状发作有关。其主要决定患者的就医行为。此后。FGIDs发病机制的研究又集中在胃肠动力改变方面。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非心源性胸痛(NCCP)患者均发现了各种胃肠动力异常,但其与症状的相关性较差。无法解释FGIDs患者多种多样的症状。近年研究发现FGIDs患者胃肠道存在一个或多个部位对机械或化学刺激的敏感性增高。目前认为内脏高敏感是FGIDs症状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近年来其产生的部位、发病机制及其调节已成为FGIDs研究的热点。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内脏高敏感 肠易激综合征(IBS) 消化道症状 胃肠动力异常 患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