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断舌立即毙命的说法多来自武侠小说或坊间传闻,其实并无科学依据。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舌头处的创伤同样也很危险。由于舌头中分布着丰富的血管,齐根咬去或某种创伤使得大部分舌头断掉时,会导致大量出血。而且伤处位于口腔深处,不易采取止血措施。这种情形下,如果再碰上荒郊野外或医疗条件不好的状况,不能排除失血过多致人死亡的可能。

  • 标签: 咬舌 武侠小说 大量出血 医疗条件 致人死亡 失血过多
  • 简介:盆腔器官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它虽不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但其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由此可引发一系列社会和卫生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对盆腔器官垂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主要就其患病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综述
  • 简介: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SELDI-TOFMS)技术检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内蛋白质的变化,筛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相关蛋白质。方法60份样本来自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CEF新辅助化疗前后的乳腺癌组织。化疗前,行粗针穿刺获得乳腺癌组织;化疗后,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取样。应用SELDI-TOFMS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的蛋白质,所得数据采用Biomarkerwizard3.0.2软件分析,得到差异蛋白,再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和配对设计t检验。根据差异蛋白质的荷比,在SWISS-PROT数据库中检索与差异蛋白质相匹配的存在于乳腺组织或乳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质。结果通过比较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蛋白峰值,筛选出8个蛋白峰有差异的蛋白质,其荷比(m/z)分别为5825.9、8949.5、11053.5、11652.0、17898.9、22250.6、26055.5、38546.6,化疗后这8个蛋白峰均高于化疗前(11.0±5.0比8.2±4.9、10.7±4.5比6.3±3.4、22.3±9.9比15.3±9.9、28.0±10.2比21.4±9.3、9.5±4.6比5.4±3.4、1.1±1.0比0.6±0.5、2.0±0.7比1.5±0.7及2.7±2.2比1.5±1.2,P值均〈0.05)。结论应用SELDI-TOFMS技术可以筛选出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相关的蛋白质

  • 标签: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芯片分析技术 质谱法
  • 简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23岁,G3P0,38+6周孕临产,因"阴道见红伴下腹痛1小时"于2007年8月12日入院。孕期建卡及常规产前检查无异常。入院产科检查:宫高34cm,腹围92cm,胎位枕左前位(leftoccipitoanterior,LOA),胎心音142次/min,抬头入盆,骨盆外测量正常。肛门检查:宫颈管消失,宫口开大1+cm,先露-1。内骨盆无异常。B超:胎儿双顶间径为9.0cm,股骨长度为7.2cm,胎盘位于子宫后壁,成熟度II级;羊水深度为4.2cm,羊水指数为13.2cm。可行阴道分娩。于当日14:20开始出现规律宫缩,15:50自然破膜,羊水清亮,

  • 标签: 头先露 脐带脱垂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胎盘植入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其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市第二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12例胎盘植入患者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3例子宫切除,9例保守治疗;产后出血〉1000ml者8例,无产妇死亡;除1例引产外,11例新生儿均存活。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种植部位的子宫内膜缺损或发育不良,导致绒毛直接种植于子宫肌层;多次刮宫、剖宫产、前置胎盘是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能提高产前诊断率。治疗胎盘植入的方法包括子宫切除和保留子宫保守治疗。

  • 标签: 胎盘植入 高危因素 诊断和处理
  • 简介:乳腺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良性乳腺疾病(BBD)更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达妇女人数的70%以上。2004年南京的资料表明,BBD达98%左右。我们从2004年4月开始对22例26处BBD患者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活检
  • 简介:众所周知,人之初,皆赤足。鞋子发明后,赤足才逐渐减少。当今世界,身居城市的人,男女老幼几乎全部穿鞋。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广大农村,给“宝宝”穿鞋着袜的也不少。培养幼儿赤足走路,貌似“寒酸”,又似复古。然而

  • 标签: 日本 幼儿 赤足 身体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全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8月至2007年10月间共96例男性乳房发育患者和女性乳腺癌患者行全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手术。腔镜手术前对乳房皮下和乳房后间隙充分溶脂和吸脂,通过充气法建立操作空间,腔镜下只需切断乳房皮下和腺体间相连的纤维条索及乳房边缘腺体和周围筋膜附着处即可顺利完成腺体切除。并对乳腺癌患者行后续前哨淋巴结活检、腋窝淋巴结清扫及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术后行常规辅助治疗。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至3年,观察手术安全性及美容效果。结果96例共156侧乳房均顺利完成全腔镜皮下腺体切除;单纯腔镜皮下腺体切除的时间为35~125min,平均71min;术中出血量30~170ml,平均94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4/156),其中单侧乳头部分坏死3例,局部皮下积液1例。术后美容效果良好,患者满意率97.9%(94/96)。随访3个月至3年均未出现疾病复发或转移。结论全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美容效果好。

  • 标签: 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 男性乳房发育 乳腺癌 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35例三阴性(TN)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月经状态、临床表现、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P53表达及病死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三阴性(NTN)乳腺癌进行比较。结果与NTN组相比,TN组的患者中位年龄较NTN组年轻(35岁比44岁,P=0.010)且绝经前患者较多(88.5%比67.3%,P=0.010);TN组浸润性导管癌较NTN组多见(91.4%比70.2%,P=0.008),且组织学分级Ⅲ级者较多(43.8%比22.5%,P=0.000);TN组淋巴结转移阳性者较NTN组少(31.8%比64.4%,P=0.000);TN组P53阳性表达率高于NTN组(51.4%比20.7%,P=0.000)。中位随访24个月,两组死亡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77)。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多见于年轻的绝经前妇女,主要病理类型为非特殊类型的高分级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少见,P53阳性表达率较高。

  • 标签: 乳腺肿瘤 病理学 受体
  • 简介:目的通过对6年130例单脐动脉病例的超声情况、部分染色体检查、病理检查结果、妊娠结局和随访的追踪观察,分析产前超声发现单脐动脉及其分类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本院产前超声诊断为单脐动脉的130例病例,追踪其临床表现、妊娠结局,对比单纯性单脐动脉的妊娠经过、分娩方式等。结果有58例胎儿合并其他结构异常(42.6%,58/130,其中有5例产前超声检查、产后染色体检查未见其他异常,产后发现右手4指、无肛、附耳、外耳道闭锁、硬腭裂各一例),72例为单纯单脐动脉(55.4%,72/130)。单脐动脉合并的畸形中最多见为心血管异常,共23例,有78例存活,出生后4例因"早产、窒息"放弃胎儿,1例因"膈疝"放弃胎儿;剖宫产59例,顺产19例。结论产前诊断胎儿单脐动脉,需多角度、动态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在排除胎儿合并其他严重畸形或染色体异常时,可考虑继续妊娠,需警惕胎儿生长受限导致死胎等情况;彩超提示为单纯性单脐动脉或者单脐动脉合并单一畸形者,要警惕可能存在隐匿的彩超无法发现的畸形。

  • 标签: 单脐动脉 分类 胎儿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经红外光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对我计生妇保中心门诊2658例宫颈糜烂患者,经红外光治疗(功率为12W~18W)的疗效分析。结果:一次治愈2606例,治愈率为98.0%,显效52例,占2%,二次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红外光治疗宫颈糜烂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 标签: 宫颈糜烂 红外光治疗 宫颈癌
  • 简介:妇产科手术的腹壁切口多采用纵切口或横切口。纵切口操作方便,手术野暴露较好,手术时可根据需要延长切口,为常用的手术切口。腹部横切口手术野暴露较差,切口延长受限,但从美学观点,皮肤用无创线缝合,手术瘢痕轻;在肥胖妇女,横切口较纵切口更易进入和暴露腹腔、盆腔脏器;产科剖腹产在胎儿娩出等方面都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我们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选择有适应症的妇产科手术经下腹壁横切口共349例,并与302例既往纵切口手术相比较,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腹部横切口 手术中 纵切口手术 手术野暴露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舌管囊肿(TDC)的超声图像特征及术前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超声检查24例TDC,共25个病灶,通过以下方面评价肿物特征:病灶位置、大小。囊壁、边界、形状、囊内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囊内分隔、瘘管以及是否存在甲状腺,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及术后病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5个病灶中,7个病灶呈单纯囊肿表现;3个病灶呈不均匀混合回声表现;11个病灶以无回声为主,内可见少许点、片状回声,术后病理示囊内容物为淡黄色混合液含豆渣样物;4个病灶呈类实性表现,病理示内容物为黄白色油脂样粘稠物或粘稠黄色胶冻样物。术前超声正确诊断23例,诊断准确率为92%。另外2例术前超声检查被误诊为皮样囊肿、鳃裂囊肿各1例。结论:术前超声检查有助于判定囊肿或瘘管的位置、大小、数目及其与舌骨、甲状腺的关系,能对大多数甲状舌管囊肿作出正确诊断,可作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

  • 标签: 甲状舌管囊肿 超声检查 价值分析
  • 简介:乳腺癌的手术治疗逐步普及和规范,但其术后并发症仍有发生,尤其在广大的基层医院,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等仍较多,本文通过对手术方式的改进及术后有效引流管的放置和包扎方式的改变,很好的预防了皮瓣下积液的发生。

  • 标签: 乳腺癌术后 皮瓣下积液 预防 术后皮下积液 术后并发症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水痘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南京市第二医院妊娠合并水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妊娠合并水痘发病孕周分别为14周1例,20~28周2例,32周1例,37~40周9例。其中孕妇发热11例,继发性皮肤感染3例,未出现水痘肺炎、脑炎。所有孕妇均足月分娩,胎儿宫内窘迫1例,剖宫产7例,产后出血4例,无先天性水痘综合征患儿,新生儿水痘2例。结论孕妇感染水痘应经妇产科、感染科医生共同诊断治疗,围生期特别是水痘完全结痂期前分娩的新生儿可能患水痘,静脉给予丙种球蛋白可预防新生儿水痘的发生。

  • 标签: 妊娠 水痘 妊娠和新生儿结局
  • 简介:目的:观察先天性巨结肠清洁洗肠术的疗效。有效的术前肠道准备是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重要环结,使手术过程中术区视野暴露良好,术中无粪水流出,降低了手术无菌区污染的机会。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小儿外科收治的4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儿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清洁洗肠术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硅胶子宫托治疗女性盆腔器官垂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硅胶子宫托保守治疗POP-QⅢ~Ⅳ期盆腔器官垂72例患者进行随访,填写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PFDI-20)和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价子宫托治疗的疗效。结果72例盆腔器官垂患者中,1例为全盆腔重建术后复发。随访时间24~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0.71±5.49)个月。13例失访,59例完成随访,随访率为81.94%。59例患者中,35例(59.32%)效果显著,持续佩戴,取放间隔时间为1~4周;24例(40.68%)在3个月内放弃使用子宫托,其中取放困难11例(45.83%),长期佩戴有不适感8例(33.33%),易脱落4例(16.67%),1例83岁患者因偏瘫长期卧床放弃使用。35例患者治疗前PFDI-20和PFIQ-7评分分别为(46.94±36.10)分和(98.23±48.01)分,治疗后6个月分别下降至(6.07±15.63)分和(14.56±11.14)分,治疗后2年分别下降为(3.72±12.76)分和(5.3±4.87)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子宫托可以有效改善盆腔器官垂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适合门诊广泛开展应用。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子宫托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乳腺癌术后并发顽固性血清肿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9月本科收治28例乳腺癌术后并发顽固性血清肿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组13例,常规治疗组15例。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拔管时间、日均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拔管时间采用两样本比较秩和检验、日均引流量和总引流量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结果手术治疗组拔管时间为41.07±2.59d,常规治疗组拔管时间为59.13±11.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5,P〈0.05)。手术治疗组日平均引流量为39.84±4.21ml,常规治疗组日平均引流量则为37.86±2.58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P〉0.05)。手术治疗组总引流量为1635.61±186.70ml,常规治疗组则为2232.05±410.0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P〈0.05)。结论手术治疗乳腺癌术后顽固性血清肿具有明显缩短拔管时问,减少体液丧失的优点:

  • 标签: 乳腺肿瘤 手术治疗 并发症 血清肿
  • 简介:随着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人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加注意形体美和心理平衡方面的需求。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本院对12例17侧腋下副乳患者行腋下副乳局部麻醉,吸脂后小切口腋下副乳腺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吸脂技术 副乳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与双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本院分娩的双胎妊娠593例,根据孕周分为28+1~32周、32+1~36周、36+1~40周3个阶段,再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记录每例产妇的年龄、孕周、分娩方式、胎方位、新生儿体重、新生儿1~5分钟Apgar评分、产后24小时出血量及妊娠合并症,分析比较不同孕周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①孕周≤32周,阴道分娩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孕周>32周,2组围产儿死亡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不同孕周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率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的妊娠结局与分娩时机、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新生儿体重关系密切;适当控制双胎妊娠剖宫产率,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双胎妊娠 妊娠结局 剖宫产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