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体外磷酸盐缓冲溶液(PBS)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缓释卡氮芥(BCNU)微球药物浓度的高效液色谱分析方法,并用此法研究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依利特HypersilODS2C18色谱柱(5μm,4.6mm×150mm),以甲醇:水(50:50)为流动,流速1.0ml/min,紫外光检测波长237nm。结果BCNU在0.005—0.35μmol/ml范围内呈线性(r=0.9992),最低检测下限为0.005μmol/ml。采用低、中、高浓度(0.03、0.1、0.3μmol/m1)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3.33%、101.43%和102.04%,日间及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4%和〈1%。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表明,PLGA缓释BCNU时间可达3w以上。结论本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缓释BCNU微球的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

  • 标签: 聚乳酸/羟基乙酸 卡氮芥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物释放动力学
  • 简介:恐缩症是以恐惧生殖器缩入体内致死的以恐怖焦虑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与文化相关的综合征.多发生于广东海南一带,以男性青少年为多,女性较少.现将我们收治的一例报道如下.

  • 标签: 多发 发作 人体内 生殖器 男性青少年 综合征
  • 简介:脑脓肿是常见的颅内局限性化脓性疾病,随着CT和MRI诊断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抗菌素的合理应用及治疗方法的恰当选择,其治疗效果得到了不断提高,但在临床上仍存在误诊、复发、少数难治性脑脓肿预后较差等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科从1995~2001年收治的脑脓肿38例,旨在为建立正确诊断与治疗脑脓肿的标准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脑脓肿 诊断 治疗
  • 简介:沉积性肌病(lipidstoragemyopathy,LSM)是肌肉中长链脂肪酸代谢障碍所致脂在肌纤维内沉积引起的一种肌肉疾病,临床以发作性肌无力、易疲劳和运动不耐受为特点,为病理性综合征,属于脂肪酸氧化障碍(fattyacidoxidationdisorder)范畴。1969年Bradley等首次发现以肌纤维内脂肪滴大量增多为特点的脂代谢性肌病,

  • 标签: 脂质沉积性肌病 肌肉疾病 长链脂肪酸 脂肪酸氧化 代谢性肌病 代谢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脑震荡患者的心理状况特征。方法对186例脑震荡患者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并与常模(正常人阳性症状均分)比较。结果脑震荡患者SCL.90总分(137.71±39.48),总均分(1.53±0.44),阳性项目数(32.90±19.41),躯体化症状因子分(1.57±0.52)、强迫症状因子分(1.79±0.50)、焦虑症状因子分(1.50±0.49)、敌对症状因子分(1.63±0.57)、恐惧症状因子分(1.57±0.51)、偏执症状因子分(1.62±0.51)、精神病性因子分(1.49±0.43)明显高于常模(129.96±38.76、1.44±0.43、24.92±18.41、1.37±0.48、1.62±0.58、1.39±0.43、1.48±0.56、1.23±0.41、1.43±0.57、1.29±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1.67±0.54)也高于常模(1.65±0.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震荡可导致患者心理障碍的产生,应早期就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 标签: 脑震荡 心理障碍 90项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7年4月~2006年4月我们手术治疗30例室管膜瘤,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5~62岁。平均36岁。肿瘤位于第四脑室14例,第三脑室4例,侧脑室4例,脊髓内8例:其中多发1例。肿瘤位于第四脑室并向下延伸至第2颈髓背侧、桥小脑角。均经病理证实为室管膜瘤。

  • 标签: 室管膜瘤 神经外科手术 脑室 脊髓
  • 简介:男,60岁,脑积水术后10年,意识不清3日入院。入院行头部CT检查示侧脑室、第三脑室扩张,并可见脑室端分流管位于脑室内。查体:浅昏迷状态,颈项强直,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压迫分流泵数下,患者无明显好转,沿皮下未触及腹腔端分流管。行胸腹透视见腹腔端分流管完全位于腹腔内。急诊在全麻插管下行腹腔端分流管复位术,从腹腔取出分流管后见泵端不齐,为断裂所致,寻找并取出泵后,取下断端分流管后再接上新的腹腔分流管,沿皮下置入腹腔。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分流管断裂 脑积水
  • 简介:目的酒依赖患者瘾失败的原因。方法对65例酒依赖患者反复出入院瘾失败的原因分析.结果酒依赖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家庭因素影响、社会文化影响,是导致复饮的关键因素。结论坚持维持治疗,加强生活技能训练是降低复饮率的途径.

  • 标签: 酒依赖 患者 失败 入院 原因分析 维持治疗
  • 简介:近年来关于糖尿病性癫痫已多有文献报道.而由非酮症性单纯高血糖所引起的癫疴发作则鲜见论述。我院自1996年2月-2006年8月诊断、治疗非酮症性高血糖癫痫患者3例,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非酮症性高血糖 糖尿病性癫痫 临床分析 癫痫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大型听神经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经验。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80.8%),次全切除5例(19.2%)。肉眼下面神经解剖保留20例(76.9%),术后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Ⅱ级10例(38.5%),Ⅲ~Ⅵ级16例(61.5%)。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面神经可获得解剖和功能的保护,并发症与病死率低,临床疗效良好。

  • 标签: 神经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对487例垂体腺瘤病人进行伽玛刀治疗。并进行了5年以上的随访调查,依据不同病理类型和治疗剂量随访其影像学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影像学随访获完整记录395例。肿瘤体积控制占91.1%;临床症状随访461例,症状改善占77.7%。对284例功能性腺瘤和112例无功能性腺瘤临床疗效和处方剂量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剂量增加,无论影像学或临床症状随访有效率均上升;但功能性腺瘤随着剂量增加有效率上升更明显。结论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无论是控制肿瘤生长还是改善临床症状均取得较好效果,但应严格选择适应证、保护重要结构并掌握剂量。

  • 标签: 放射外科手术 立体定位技术 垂体肿瘤 治疗结果 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显微手术治疗技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髓母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19例经小脑蚓部入路手术,9例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75.0%),次全切除7例(25.0%);出院时GOS评分5分18例(64.3%),4分6例(21.4%),3分3例(10.7%),1分1例(3.6%)。结论髓母细胞瘤以显微手术治疗为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精细操作避免重要神经结构和血管损伤,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其临床预后。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前颅底沟通肿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前颅底沟通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采用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所有病人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可提高前颅底沟通肿瘤的切除率。

  • 标签: 前颅底肿瘤 沟通瘤 显微神经外科
  • 简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因其反复发作,最终分流管梗阻而致手术失败;可导致颅内感染,形成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脑室炎;抗感染治疗以及治疗后再分流时机的选择较困难.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感染患者9例,现对其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 标签: 感染 脑室-腹腔分流术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及分类特征基因的表达。方法用含13939种人基因的BioStarH140S芯片,以正常脑及18例胶质瘤组织总RNA制备的探针杂交芯片,ScanArray4000扫描信号,提取脑及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差异基因并行生物信息分析,Hierarchical聚类提取差异基因的特征。结果星形细胞瘤中筛选出438条(3.14%)差异表达基因;信息分析与细胞信号、细胞骨架和运动、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等多类基因密切相关;与分类相关的特征基因有MAP7、DBCCR1、PCDHA5、KCNAB1、NAPIL2等。表达将星形细胞瘤分成两类,与临床组织病理分类基本一致。结论芯片是基因分析和筛选肿瘤标志性基因的有效手段,可客观分析星形细胞瘤发展及预后;分类特征基因为星形细胞瘤侵袭性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有助于临床诊治。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基因芯片 表达谱 Hierarchical聚类
  • 简介:我们自1999年8月~2001年11月采用文献方法[1]链择性地治疗各种创伤性颅内血肿7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颅内血肿 外伤 穿刺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