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口腔黏膜癌变的蛋白组学分析和分子标志物筛选可能为早期诊断、预防和分子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方法:对3例石蜡包埋口腔黏膜癌变组织样本,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捕获口腔黏膜癌变上皮和癌旁正常黏膜上皮,抽提组织样本蛋白,利用高效液色谱-联用进行口腔黏膜癌变组织的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激光显微切割-高效液色谱联用可以分析400~700个多肽序列,鉴定出100~200个蛋白,涉及到细胞骨架、细胞代谢、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等各个方面。结合文献,对其中的角蛋白表达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论:显微切割结合高效液色谱可以实现对石蜡包埋组织的蛋白组学研究,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可靠性。角蛋白表达的变化验证了该平台的作用和价值,也可作为口腔黏膜癌变的潜在标志物。

  • 标签: 口腔癌 石蜡包埋组织 蛋白组学 质谱 激光显微切割
  • 简介:目的:采用葡萄糖定量微渗漏模型评价2种主牙胶尖进行垂直加压根管充填技术封闭根尖的能力.方法:68颗单根管牙,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2个对照组,采用冠向下根管预备技术,实验组分别为SystemBα主牙胶尖组、SystemBβ主牙胶尖组、冷牙胶侧压组(ColdLateralCondensation,CLC),每组20颗牙.各组按照要求进行根管充填后连接于葡萄糖定量检测微渗漏模型,从冠方给予1.6kPa压力,检测第1d、2d、4d、7d、10d、15d、20d、30d从冠方向根方渗漏的葡萄糖含量.通过计算渗漏葡萄糖的浓度推算微渗漏的大小.结果:阴性对照组30d的渗漏值为0,阳性对照组30d的最大渗漏值为177.5mmol/1.SystemBα组、SystemBβ组、冷侧压组三种充填材料在30d内均具有较好的根尖封闭能力.自第7d起,SystermBd组、SystemBβ组渗漏量显著少于冷侧压组(P<0.05),Systems组与SystemBβ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垂直加压根管充填技术在根尖微渗漏方面优于冷侧压根管充填技术,在30d内,两种不同相主牙胶尖的根尖微渗漏量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根管充填 热垂直加压技术 牙胶 微渗漏
  • 简介:先天缺牙可系遗传因素引起,也可在胚胎发育阶段因牙胚发育障碍造成。牙缺失可导致牙槽突生长发育不足,可影响面部美观,也可造成发音和咀嚼功能障碍。本文二例先天缺牙病例具有明显家族性。病例一:陈××,女,7岁,替牙,11部位两颗多生牙,已萌,呈圆锥形;11...

  • 标签: 家族性 数目异常 先天缺失 先天缺牙 牙齿 牙缺失
  • 简介:书潮书《口腔正畸直丝弓矫治技术》售罄!《口腔正畸生物学》售罄!新版《口腔正畸学》教科书售罄!许多代表反映,这次全国正畸会议学术气氛非常浓厚,正畸书籍畅销只是一个方面的表现。大家都希望了解更多,知道更深,在探求知识上表现出如饥似渴的追求。值得透露一下...

  • 标签: 口腔正畸学 矫治技术 直丝弓 探求知识 内容充实 生物学
  • 简介:目的:分析1例Rieger综合征的典型家系病例,对临床医师认识和诊断这一与口腔发育异常密切相关的罕见遗传病提供线索和信息.方法:对1例Rieger综合征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进行临床检查、修复治疗和表型分析.结果:临床诊断1例Rieger综合征病例家系,显示常染色体显性的遗传方式,该综合征可导致严重的上颌骨发育不足和多数恒牙先天缺失.结论:Rieger综合征是导致先天牙齿缺失的重要遗传性疾病之一,由于修复治疗的需要,可能对口腔医师在这一疾病的发现和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RIEGER综合征 先天缺牙 家系
  • 简介:对“S”形弯根管进行预备时.要达到适当成形和彻底清理较为困难。鲜有文献专门报道这类不规则解剖形态根管的临床处理技巧。本文的目的在于详细说明如何安全有效地对“S”形根管进行根管治疗.并通过一例病例报告和治疗效果进行阐述。

  • 标签: 不规则解剖结构 清创 根管成形 “S”形根管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期的舌鳞癌组织中microRNA分子表达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相关microRNA在舌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分别选取3例早期和3例晚期新鲜舌鳞癌组织及其癌旁舌黏膜为样品.采用高通量的microRNA微阵列筛选不同分期的舌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内源性microRNA.样品间表达变化的标准以上下2倍作为域值范围。结果在早期舌鳞癌实验组中得到59个有效表达的microRNA分子数据。与配对舌黏膜对照组样品相比具有表达变化的microRNA分子有25个,其中上调表达的有10个,下调表达的有15个;在晚期舌鳞癌实验组中得到40个有效表达的microRNA分子数据.与配对舌黏膜对照组样品相比具有表达变化的microRNA分子有28个,其中上调表达的有26个.下调表达的只有2个。从总体上看,晚期舌鳞癌与舌黏膜间microRNA分子表达差异较大.而早期样品间的表达差异相对较小。结论舌鳞癌组织和癌旁舌黏膜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croRNA分子.不同临床分期的舌鳞癌组织microRNA分子表达不同.它们可能分别与舌鳞癌的发生和进展相关.microRNA表达有可能成为舌鳞癌分子分期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舌鳞癌 MICRORNA 差异表达 临床分期
  • 简介:牙釉质矿是釉质龋发生的早期阶段,亦是固定正畸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正畸治疗中菌斑易附着于托槽周围,代谢产酸引起牙釉质矿,釉质显微结构破坏,Ca、P离子丢失,最终导致龋病,严重影响正畸治疗中牙齿的健康与美观.本文对检测正畸牙釉质矿常用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固定矫治 牙釉质脱矿 再矿化 釉质龋
  • 简介:目的:牙科粘接已经成为修复性牙医学中最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酸目前被应用于牙本质以增强粘接力。如果酸渗入的深度大于随后使用的粘接树脂,因此而出现的一个薄弱的胶原纤维区可能会降低粘接效果。本项体外实验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酸蚀时间对牙本质矿深度的影响。所提出的无效假说是牙本质矿的深度将不会与酸蚀时间成比例地改变。材料和方法:用金刚石锯横断分割拔除的人磨牙,得到21块牙本质片。样本分别给以7种不同的酸蚀时间(n=3),牙本质表面用35%的磷酸酸蚀,固定,脱水并干燥,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比较牙本质He面观和侧面观的表面形态。记录所有样本的管间牙本质的矿深度。结果:酸蚀时间为5秒时,矿平均深度为1.1μm;酸蚀时间为120秒时,矿平均深度为8.1μm。结论:尽管酸蚀时间与渗入管间牙本质的深度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磷酸侵入牙本质的深度与相对应的酸蚀时间并不成比例。当再用新的酸蚀剂酸蚀60秒后,渗入深度明显增加。

  • 标签: 酸蚀时间 牙本质脱矿 牙科粘接
  • 简介:目的通过对智齿拔除原因及拔除后并发症的分析来总结智齿是否应该拔除及其拔除最佳时机.方法选择2014年3-4月前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和上海安亭医院口腔科专家门诊咨询和要求拔除智齿的患者200例,对其年龄、拔除原因及拔除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因无任何不适症状暂保留,其中包括:位置正常的垂直位阻生智齿;全骨埋伏的近中、远中阻生及水平低位阻生智齿;牙根明显压迫下牙槽神经的智齿.另外162例智齿进行手术拔除,其中4例出现下唇麻木的并发症.20岁以下的患者因智齿牙根未完全形成,拔除后无一例出现下唇麻木.结论智齿埋伏阻生会产生很多潜在的危害,会对邻牙、颌骨及颞颌关节造成损伤,通常建议拔除.20岁以下牙根未完全形成时拔除智齿为最佳时机,可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

  • 标签: 阻生智齿 拔除 最佳时机
  • 简介: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技术细节的改良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就诊的因龋坏、外伤等原因所致的全部或部分牙根根面位于龈下的残根或残冠患者34例(患牙38颗),均采用牙冠延长术治疗,术中采用改良球钻、EX-21EF车针等技术细节处理,术后6周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26颗患牙评价为满意,占68.4%;7颗基本满意,占18-4%;5颗不满意,占13.2%,其中2颗患牙邻面暴露不佳,1颗患牙根分叉区断面暴露不佳,2颗惠牙龈缘与邻牙明显不协调。结论使用改良球钻和EX-21EF车针可提高牙冠延长术中去骨效率和效果;行内斜切口、去除游离牙龈后,测量并记录切端牙体组织至龈缘距离,此距离增加3mm即为预期去骨位置,该方法简单可靠,对术前断面位于龈上或龈下的患牙均适用;缝合后再用高频电刀切除和修整腭侧龈瓣,可使龈瓣更准确地复位于预期位置。

  • 标签: 牙冠延长术 生物学宽度 残根
  • 简介:近年来,烤瓷熔金属全冠(PFM)逐渐成为人造冠桥的主要修复形式,但在临床工作中常出现因瓷层厚度问题导致PFM瓷体的折裂。究竟瓷层厚度对PFM的各种性质,如色彩、冠抗折裂强度等有什么影响,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 标签: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瓷层厚度 色彩 抗折裂强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异种细胞真皮基质对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猪细胞真皮基质(P-ADM)和牛细胞真皮基质(B-ADM)共培养,以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和空白组作对照,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接种4、6、12、24、48、96h共培物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GFP慢病毒转染于HUVEC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共培物上细胞管型的数目。结果:在细胞接种24h时,ADM组与Bio-Gide组和空白组比较VEGF的浓度更高(P〈0.05);48h时P-ADM组VEGF的浓度高于与Bio-Gide组和空白组(P〈0.05)。转染GFP慢病毒的HUVEC与生物膜共培养6~48h时,B-ADM组细胞管型多于P-ADM组和Bio-Gide组;24h内,P-ADM组多于Bio-Gide组;空白组未见明显管型。结论:P-ADM与B-ADM比Bio-Gide具有更好的成血管作用,且B-ADM效果更明显,提示异种ADM有较好的促新生血管的作用,可作为替代物应用于膜龈手术。

  • 标签: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管型
  • 简介:异体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allogeneicdermalmatrix,ADM)来源于正常的异体皮肤组织,经过特殊的理化处理去除真皮中的细胞成分,保留原有的胶原三维结构和完整的基底膜,成为一种多孔的三维膜性支架,其空间网状结构有利于细胞的增殖、毛细血管增生,加速组织的愈合过程,移植后可以迅速被血管化和自体细胞重建。作为一种新兴的皮肤黏膜移植材料,ADM拥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极低的免疫性,现已被应用于牙周领域。

  • 标签: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 牙周手术
  • 简介:牙龈固有层中存在一群间充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相应的生物学特性,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表达一组间充干细胞相关的表面标志物,具有多项分化能力和免疫调节特性。其易于获取、扩增容易的特点使其在免疫相关疾病、皮肤移植、神经相关疾病以及再生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这一特殊细胞群做一综述。

  • 标签: 牙龈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组织再生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癌术后患者道管理措施。方法对38例口腔癌术后的患者进行正确的吸痰、吸氧、道湿化、气囊处理、局部感染预防等治疗和护理。结果38例患者无出现呼吸道感染、窒息、呛咳、声嘶等并发症。结论对口腔癌术后患者进行精心、正确的道管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口腔癌 气道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下颌下腺导管内结石的位置和形态,研究结石的分布规律。方法:对连续就诊的65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通过口底双合诊和下颌横断片判断结石的位置,手术取石,其中57例经口内直接切开导管取石或内镜辅助下取石,8例行下颌下腺切除术后取石,观察、测量术后所取结石的形状和大小。结果:下颌下腺导管结石在导管中发生的位置由前向后依次升高,62.5%患者结石位于导管的后段,结石以圆形和椭圆形为多,位于后段者体积多较大。结论:下颌下腺导管结石好发于导管后段,原因可能与导管后段的某些特殊解剖形态有关。

  • 标签: 涎石病 涎石 下颌下腺导管
  • 简介:人羊膜间充干细胞(humanamnioticmesenchymalstemcells,hAMSCs)因取材方便、来源广泛且产量丰富,增殖能力较强,免疫原性低,几乎不存在伦理学争议等特点,已经成为组织工程学及细胞替代治疗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将其作为替代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疾病,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hAMSCs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分化潜能、致瘤性及临床前研究等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临床前研究 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