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  2006年伊始,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多年酝酿磨合,终于诞生了.作为这本新的专业化卒中期刊的创刊者,我们感到由衷的喜悦.……

  • 标签: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诊疗技术的进步,睡眠疾病正越来越受到重视,睡眠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正快速发展起来。据统计,由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因素导致的睡眠疾病,总共已近90种,包括失眠、嗜睡、发作性睡病、不安腿综合征、时差综合征、梦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基层医疗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约27%的患者有睡眠问题。

  • 标签: 世界卫生组织 睡眠疾病 医学杂志 创刊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不安腿综合征
  • 简介:关键指论文中最能反映主题信息的特征词汇或词组、短语。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对论文的标引使用"关键"一,关键中包括主题词和(或)副主题词以及少数自由。生物医学领域使用频繁、而且又被使用者认可的主题词,约有15000个;每年最新版美国国立图书馆编辑的《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均有所增删。标引关键的主要工具书为《医药学名词与主题词(MeSH)对应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 标签: 关键词标引 医学主题词表 上位词 药学名词 副主题词 主题信息
  • 简介:关键指论文中最能反映主题信息的特征词汇或词组、短语。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对论文的标引使用"关键"一,关键中包括主题词和(或)副主题词以及少数自由。生物医学领域使用频繁、而且又被使用者认可的主题词,约有15000个;每年最新版美国国立图书馆编辑的《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均有所增删。标引关键的主要工具书为《医药学名词与主题词(MeSH)对应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若主题词表尚无相应的,则通常采取选用上位、同义,

  • 标签: 关键词标引 MEDICUS 中国医学科学院 副主题词 主题词表 医学信息
  • 简介: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科协学发字2002年049号、054号)通知精神,为提高学术文献研究、统计及检索水平和国际交流,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必须规范关键和英文摘要的书写,具体规定如下。

  • 标签: 书写方法 关键词 论文摘要 学术论文 科学技术 文献研究
  • 简介:张锡纯(1860-1933),河北人,民国中医学家(图1)。张锡纯是典型的不为良相,当为良医。1893年,他科举落第后,30多岁开始学中医,大器晚成,后又涉及西医。十年寒窗,行医应诊,张锡纯在50岁时开始出版《医学衷中参西录》(图2)。从学生开始,几乎十年一步成了国内名医,这或许是受到了中西汇通的影响吧。

  • 标签: 卒中 中风 中医
  • 简介: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82岁,主因“发作性口角歪斜、左侧肢体无力2d”于2009年4月10日收入院。患者入院前2d无明显诱因突发口角歪斜、左侧肢体无力,持续1~2min后症状完全缓解,共发生2次,入院前1d活动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持续约10min后完全缓解,未予药物治疗,急到我院急诊就诊,行颅脑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rizedtomography,CT)检查后收入院。人院第3天清晨起床后发现口角歪斜、左侧肢体麻木无力,症状持续未缓解。

  • 标签: 脑梗死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型与不同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登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其危险因素,并按急性卒中治疗试验(TOAST)标准将缺血性卒中分为5种类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其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在纳入分析的205例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100例(48.9%)、心源性卒中(CE)17例(8.3%)、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38例(18.5%)、其他原因所致卒中(SOE)12例(5.8%)、不明原因卒中(SUE)38例(18.5%)。分析显示,高血压与LAA的发生有关(OR=2.40,P=0.0028);心房颤动对CE发生有显著作用(OR=365.90,P〈0.0001);饮酒与SAO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联(OR=2.73,P=0.036),而白细胞则在CE患者显著升高(OR=8.00,P=0.0013)。结论不同类型缺血性脑卒中与不同的危险因素有关。该结果对临床个体化预防与治疗有一定提示意义。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卒中亚型
  • 简介:1临床资料例1女患,42岁,以'双眼上睑下垂伴复视10日'入院,病前3日曾受凉及出现皮疹,查:神清语利,双睑下垂,双眼上视、下视、内收均受限,左眼外展见水平眼震,双瞳孔不等大,左:右=4.0:3.0mm,光反射存在,除右下肢腱反射略减弱外,余正常,头MRI示:中脑导水管处见异常长T2信号.

  • 标签: 炎症 肿瘤 眼肌麻痹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TOAST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别。方法按照TOAST型标准选取3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患者134例,心源性脑栓塞型(CE)患者102例,小血管病变型患者(SAA)137例。所有患者测定血压和血脂水平,同时采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以最厚处内-中膜厚度(IMT)≥1.2mm为阳性。结果SAA组患者静息血压较LAA组和CE组高(P〈0.05);SAA组患者的TCH和TG浓度较LAA组和CE组高(P〈0.05);SAA组患者的LDL浓度较CE组高(P〈0.05);LAA组患者的HDL和ApoA浓度较CE组和SAA组低(P〈0.05)。三组之间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TOAST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SAA型患者静息血压偏高,“坏”胆固醇浓度亦偏高,LAA型患者“好”胆固醇浓度偏低。

  • 标签: 脑梗死 TOAST分型 危险因素 胆固醇
  • 简介:目的研究有无大血管病变患者小脑梗死灶的特征,探讨小脑梗死型与后循环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我科自2006年1月-2008年5月期间住院的小脑梗死患者共35例,所有患者均同时具备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和血管造影检查,包括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ic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K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查。根据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大血管病变组20例,小血管病变组15例,分析两组小脑梗死的型和后循环血管病变(包括狭窄或闭塞)的关系。结果(1)大血管病变组20例中,颅内血管(椎动脉颅内段或基底动脉)病变最多见(10例,50%),梗死类型多为分水岭梗死(7例,70%);其次为颅外血管合并颅内血管(椎动脉颅外段合并颅内段或基底动脉)病变(8例,40%),梗死灶多为小脑后下动脉(PICA)供血区的区域性梗死(7例,87.5%);单独颅外血管(椎动脉颅外段)病变最少见(2例,10%),梗死分布无明显倾向性。(2)4、血管病变组15例中,梗死灶亦多位于分水岭区(9例,60%)。结论由于小脑血液供应特点,小脑梗死中分水岭梗死和腔隙性梗死较区域性梗死更为常见。小梗死灶(直径≤2cm)可能存在后循环大血管的狭窄或闭塞,应予积极的治疗和干预,以防病情加重。

  • 标签: 脑梗死 血管
  • 简介:当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确立之后,进一步确定其亚型将有助于治疗病因和评估预后;有利于更具针对性地进行二级预防;同时也有利于对临床试验中的患者进行分层,以便为个体化治疗提供详细的依据.因此,临床医师有必要了解目前临床常用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型方法,以及TOAST(theTrialofOrg10172inAcuteStrokeTreatment)病因型和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xfordshireCommunityStrokeProject,OCSP)临床表现型中各亚型与预后的关系.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分型方法 亚型 TOAST分型 缺血时间 影像学改变
  • 简介:目的澄清脊神经管畸形术语概念,建立一种规范实用的型。方法对自1996年至2016年间作者诊治的2020例脊神经管畸形病历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治经验并结合胚胎学、病理学、医学影像学和手术治疗学知识,做出临床实用的脊神经管畸形型。结果脊神经管畸形被分为开放性脊柱裂、闭合性脊柱裂和尾部脊柱脊髓畸形三大类,包括脊髓脊膜膨出、单纯脊柱裂、终丝型脊髓拴系、束带型脊髓拴系、脊髓脂肪瘤、脊椎皮窦、脊髓纵裂、椎管内肠源性囊肿、脊膜膨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隐性骶管内脊膜膨出、终末脊髓囊性膨出、骶前脊膜膨出、骶尾部畸胎瘤、Currarino综合征和骶神经发育不良,共16个病种。结论统一脊神经管畸形术语概念、规范分类标准,有利于经验总结和学术交流。本分类简明实用,可用于指导临床和科研工作。

  • 标签: 神经管畸形 脊柱裂 脊髓脊膜膨出 脊髓拴系综合征 分类
  • 简介:目的研究维甲酸(RA)和猬因子(Shh)单独和联合作用对促进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运动神经元(MN)发育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原代培养BMSCs,应用神经干细胞培养基(专利号ZL02134314.4)培养细胞并四组:(1)空白对照组;(2)RA组,加入0.5μg/mLRA;(3)Shh组,加入200ng/mLShh因子;(4)RA+Shh组,加入0.5μg/mLRA和200ng/mLShh。细胞培养后第8、12、16、20天.采用SABC免疫细胞化学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神经干细胞标记nestin和运动神经元标记Hb9的表达,选细胞密度适中视野计算阳性细胞数。对比各组细胞阳性表达比例。结果RA组nestin阳性表达率比其他三组都高(P〈0.05);Shh组和空白组阳性率均很低。两者间无显著差别;RA+Shh组和空白组比较有差别(P〈0.05)。四组中只有RA+Shh组Hb9表达阳性.其他组均未检测到Hb9抗体。结论RA能显著促进BMSCs增殖并向骨髓基质源性神经干细胞(BMSC-D-NSCs)分化,然而单独使用Shh并没有明显效果。在RA+Shh组,部分BMSC.D.NSCs在Sb_h诱导下表达了MN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蛋白Hb9,提示BMSCs存在向MN发育的潜力.RA+Shh可以促进该分化过程。

  • 标签: 骨髓基质细胞 细胞分化 神经元 维甲酸 音猬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性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型和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选择发病2周内、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有阳性发现的病例,排除同时存在前后循环梗死或同时存在脑桥与其他脑干部位的梗死,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进行病因型;将单纯性脑桥梗死作为病例组,前循环脑梗死为对照组,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单纯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型和临床表现特征.结果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高糖化血红蛋白(OR1.183,95%CI1.007~1.389,P=0.041).病因型中,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的为穿支动脉疾病(OR2.343,95%CI1.086~5.057,P=0.030).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的症状有头晕/眩晕(OR1.827,,95%CI1.024~3.259,P=0.041)、恶心呕吐(OR2.631,95%CI1.267~5.464,P=0.009)、复视(OR5.103,95%CI1.342-19.404,P=0.017)、耳鸣(OR10.512,95%CI1.119~98.714,P=0.040)、行走不稳(OR2.547,95%CI1.328~4.884,P=0.005).与单纯脑桥梗死相关的体征为眼球震颤(OR9.368,95%CI3.251~26.991,P=0.000)、单侧肢体感觉障碍(OR3.145,95%CI1.051~9.412,P=0.041).结论单纯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病因型与前循环梗死不同,危险因素中的高糖化血红蛋白、病因型中的穿支动脉疾病、临床表现中的头晕/眩晕、恶心呕吐、复视、行走不稳、眼球震颤、耳鸣和单肢感觉障碍更为突出.

  • 标签: 脑桥梗死 前循环梗死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病因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的TOAST病因型,各分型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g)、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及相关基因Fgβ-148C/T、MTHFR677C/T多态性的关系。方法:98例中国北方汉族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型,检测血浆Fg和tHcy浓度;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患者和60例相匹配的青年对照者进行Fgβ-148C/T、MTHFR677C/T多态性分析。结果:本组TOAST病因型心源性脑栓塞(CE)13.27%,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23.47%,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28.57%,其他原因引发的卒中(OC)19.39%,原因不明性缺血性卒中(UND)15.31%。TOAST各型青年缺血性卒中血浆Vg、tHcy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LAA型血浆Fg、tHcy浓度最高,但与其他各型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性卒中组Fgβ-148和MTHFR677T等位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LAA型Fgβ-148T等位基因频率和CT+TT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型无显著差异(P〉0.05)。与吸烟、饮酒进行联合分析,缺血性卒中组Fgβ-148或MTHFR677基因T携带者同时吸烟或饮酒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但仅Fgβ-148CT/TT同时吸烟及MTHFR677CT/TT同时饮酒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复杂,血浆Fg和tHcy浓度增高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Fgβ-148T等位基因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遗传易感因素。Fgβ-148与MTHFR677T等位基因分别与吸烟、饮酒协同作用影响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青年 纤维蛋白原 同型半胱氨酸 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