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神经血管单元是由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周细胞及其他支持细胞如小胶质细胞等组成的一个概念性结构。炎症反应与神经血管单元的缺血损伤密切相关。本文以神经血管单元为框架综述脑缺血和炎症的关系。

  • 标签: 神经血管单元 脑缺血 炎症
  • 简介:神经血管单元是由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组成的一个概念性结构。炎症反应与神经血管单元的缺血损伤密切相关。本文以神经血管单元为框架,从炎性细胞、粘附分子、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方面综述脑缺血后急性炎症反应的损伤机制。

  • 标签: 神经血管单元 脑缺血 炎症
  • 简介:卒中患者中超过一半的患者为血管闭塞,而且其预后差于非血管闭塞的患者。洛杉矶加州大学的WadeSmith研究发现,发现单纯的血管闭塞征可能增加其死亡率4.5倍,而未发现此征则预后良好的概率增加3倍。而且,他们的研究还发现影像学上的闭塞征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高度提示患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血管闭塞 预后差 患者 卒中 征象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患者,张某,男,27岁,因精神失常3年伴失眠、妄闻、行为怪异6月,于2000年3月入本院治疗,诊断:"未定型精神分裂症".经用氯氮平(最大量375mg/日)治疗43天痊愈出院,出院后坚持用药,至11月已减至50~75mg/日.11月末,因婚姻问题与父母发生冲突,即自服氯氮平约40片,在家睡眠48小时后苏醒,醒后即感左上腹疼痛,呈持续性,不能躺卧,腹痛次日至本地中心医院就诊.查体:上腹肌紧张、压痛(+),余(-),腹透、肝胆脾双肾B超、血常规、尿常规等辅助检查均正常,排除躯体疾患,疑与用药有关.入院后给予肌注安定10mg,阿品托1mg无效,给予暗示治疗无效,遂试用海俄辛0.3mg肌注,约半小时后腹痛明显缓解,但仍隐痛,次日腹痛完全消失.

  • 标签: 氯氮平 治疗 急性腹痛 大剂量 诊断 痊愈
  • 简介:本研究围绕病人在转运交接过程涉及的转诊机构、转运人员、接收机构这3个主体和转诊人员与转运人员的交接、转运人员与接收人员的交接这2个节点建立院际间转运病人交接标准作业程序,同时将标准作业程序(SOP)理念引入《重症患儿院间转运记录》中实施。研究结果显示,SOP的建立与实施实现了病人交接的过程监控,有效控制了转运记录单的缺陷率,提高了转运人员的执行力,保证了医疗服务在机构层面的连续性,同时促进了机构间、部门间医护团队的协助,由此提高了院际间转运的服务品质与安全性,从而提高了交接医护人员和病人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标准作业程序 院际间转运 连续性 交接
  • 简介:目的分析脑肿瘤病人的威斯康星分类作业测试指标特点,寻找其规律性。方法对97例各类脑肿瘤病人进行威斯康星分类作业指标(WisconsinCardSortingTest,WCST)测试,并与79例相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脑肿瘤病人WCST测试中的错误应答数(Re,47.1±16.4).持续错误数(Rpe,25.7±12.3),持续错误百分数(Rpe%,18.9±8.0),持续性应答(Rp,35.6±14.5)。非持续性应答(Nrpe,24.8±8,6)和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Rlst,33.4±14.5)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但分类数(Cc,3.2±1.1)和概念化水平(CI,38.2±16.7)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t为2.291~3,345,P〈0.05)。不同半球的脑肿瘤病人WCST测试指标中.除左半球组Nrpe指标显著性高于右半球组外(t=2.504,P〈0.05),余各项WCST测试指标均无明显区别(t为0.97l~1.415.P〉0.05)。不同位置脑肿瘤病人WCST测试指标中,额叶组病人的Cc和CI测试值显著性低于非额叶组,而Re、Rpe、Rpe%和Rlst等指标明显高于非额叶组病(t=2.137~3.372,P〈0.05),两组间Nrpe测试指标分布接近,无显著性差别(P〉0.05)。按病灶体积大小.36例大病灶组(直径≥5cm)Cc和CI测试值明显低于61例小病灶组(直径〈5cm),而Re、Rpe和Rp以等指标显著性高于小病灶组(t为2.261~3.064,P〈0.05);且两组间Rp、Nrpe和Rlst等测试指标分布接近,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脑肿瘤病人有明显的WCST测试指标障碍特点,为研究脑损伤病人认知功能表现提供了新渠道:干预措施可能减少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生.

  • 标签: 脑肿瘤 认知障碍 WCST测试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枕孔区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显微手术切除枕孔区神经鞘瘤21例,其中19例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2例采用改良的远外侧入路。结果手术21例均全切。无手术死亡,及手术致残。21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恢复良好。结论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治疗可以提高枕孔区肿瘤的全切率及临床疗效。

  • 标签: 枕大孔区 神经鞘瘤 显微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基础远外侧入路存枕骨孔区腹外侧区病变的应用。方法回顺性分析15例枕骨孔区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基础远外侧入路手术、其中下斜坡腹侧和腹外侧肿瘤12例,椎动脉动脉瘤1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2例.结果12例肿瘤中,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3例;3例动脉瘤均顺利夹闭。术后脑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例,肢体活动障碍1例,继发小脑梗死1例,无脑脊液漏或皮下积液,随访14例,时间2-6年。3例次全切除病人术后复发,接受伽玛刀治疗:余病人术见复发。失访1例。结论根据病灶特点,基础远外侧入路治疗枕骨孔区腹外侧病变的效果理想,术中磨除枕髁并非必要步骤。

  • 标签: 脑肿瘤 颅内动脉瘤 枕骨大孔 入路 基础远外侧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脊液漏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32例外伤性脑脊液漏患者被采用腰椎穿刺、腰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且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置管后1~2d脑脊液漏减少,3~12d停止;随访6~12月无再漏.结论腰池持续外引流是治疗外伤性脑脊液漏的可靠有效方法.

  • 标签: 引流治疗 腰大池 临床观察 外伤性脑脊液漏 持续外引流 腰椎穿刺
  • 简介:目的探讨标准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骨瓣开颅加去骨瓣减压术,观察其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年根据GOS评分,本组65例中,恢复良好26例,轻、中残24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1例。结论标准骨瓣开颅术暴露充分,能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且减压充分,提高治疗存活率,个性化采用,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 重型颅脑损伤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剂量尿激酶注入脑室治疗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将65例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均采用双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组患者每天侧脑室注入尿激酶10万IU,对照组患者侧脑室注入尿激酶2万IU,连续3~7d。两组患者在侧脑室引流管拔除后均行腰池置管引流。治疗后每天行头颅CT检查,观察脑室血肿的变化;并观察颅内感染、脑积水发生的状况。结果治疗组脑室血肿消失及侧脑室、腰池置管引流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无1例出现脑积水及颅内感染,对照组出现脑积水7例(21.8%)、颅内感染8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剂量尿激酶注入脑室治疗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有显著效果,可迅速清除脑室积血,缩短脑室、腰池置管引流时间,减少颅内感染和脑积水等并发症。

  • 标签: 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 尿激酶 大剂量 脑室穿刺 腰大池置管 脑脊液引流
  • 简介:目的评价骨瓣减压对实验性重度颅脑损伤大鼠的作用。方法取90只SD大鼠,制作重度颅脑损伤模型,分为保留骨瓣对照组,常规骨瓣减压组,骨瓣减压组,观察各组生存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结果骨瓣减压组生存率高于其他两组,NSE降低,Bax,Bcl-2降低,神经元内质网,线粒体肿胀较轻。结论骨瓣减压能显著降低重度颅脑损伤大鼠的死亡率,减轻脑水肿。

  • 标签: 大骨瓣减压 重度颅脑损伤 NSE BAX BCL-2
  • 简介:目的探讨枕下远外侧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枕骨孔区前方及外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自1995年9月至2002年10月应用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枕骨孔区前、外侧肿瘤10例,其中脑膜瘤5例、复发性脊索瘤2例、舌下神经鞘瘤2例、颈静脉球瘤1例.结果本组10例中,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该入路可增加术野空间,从更大程度上显露肿瘤组织,有利于减少对脑干和重要血管、神经的牵拉.

  • 标签: 枕下远外侧入路 切除 枕大孔 肿瘤 脑膜瘤
  • 简介:池持续外引流术(continuedlumbarcerebrospinalfluiddrainage,CLCFD)可用于神经外科多种疾病的检查、诊断及治疗,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我院于2003年10月至2009年6月应用CLCFD治疗41例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持续脑脊液鼻漏、严重而难治的颅内感染和后颅凹开颅术后皮下积液和持续发热病人,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 神经外科 CEREBROSPINAL 临床应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 LUMBAR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骨瓣减压加血管通道建立的方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及手术时机。方法对24例经CT、MRI证实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12cm×15cm骨瓣减压加明胶海绵支架建立血管通道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24例患者20例存活,4例死亡。7例早期手术者均存活。结论骨瓣减压加血管通道的建立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早期手术效果更好。

  • 标签: 大面积脑梗死 大骨瓣减压 血管通道的建立
  • 简介:目的探讨枕骨孔区脑膜瘤(FMM)的手术策略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椎动脉骑跨型FMM的临床资料并全面复习文献,对FMM的诊断分型、手术策略、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例FMM在显微镜下手术完全切除,术后无永久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大部分FMM可通过手术获得全切,但手术创伤、暴露难,并发症多样。

  • 标签: 脑膜瘤 枕骨大孔区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美国外伤标准骨瓣治疗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分析.方法手术切口开始于颧弓上耳屏前1.0cm.于耳廓上方向后上方延伸至顶骨中线,然后沿正中线至前额部发际下,取骨瓣时必须旁开正中线矢状窦2~3cm,钻孔5枚.骨瓣翻向颞侧,骨窗可前到额极,下界于颧弓,后达乳窦前方,蝶骨嵴向深部咬除,显露蝶骨平台及颞窝.清除硬膜外血肿,从颞前部切开硬脑膜,再作"T"字形弧形切开硬膜.暴露额叶、颞叶、顶叶、前颅窝和中颅窝,从而有利于清除额颞顶部挫裂伤灶,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和彻底止血,可用脑压板上抬颞叶以复位颞叶钩回疝,血肿清除后,若脑膨出较轻,可行修补硬膜,骨瓣复位.结果本组病人死亡11例,存活病人按ADL分级:一级11例,二级6例,三级4例,四级2例.结论美国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与常规手术相比,该术式具有如下优点:骨窗,能充分暴露额颞叶及颅前窝和颅中窝,清除额、颞、顶挫裂伤区血肿、坏死失活的脑组织,控制矢状窦桥静脉、横窦以及岩窦撕裂出血,控制颅前窝、颅中窝的颅底出血,修补撕裂硬脑膜,防止脑脊液漏.还可充分咬除蝶骨嵴,咬除颞骨至颅底,可消除对侧裂静脉及大脑凸面静脉的压迫,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脑膨出.并可防止脑组织由减压窗呈草样膨出,发生嵌顿,导致脑组织坏死,以致术后脑水肿、脑肿胀和避免脑干受压.由于减压充分易使颞叶钩回疝自行回复或用脑压板抬起颞叶,复位疝出的脑组织.但美国外伤标准骨瓣开颅创伤,操作时间长,术中因骨瓣较大,易导致由于脑组织膨出而造成的脑移位、变形及脑实质水分大幅流向(Bslkflow)紊乱等不良后果,且二期颅骨修补亦较困难.对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实施及时正确的手术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正确处理对于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至关重要.

  • 标签: 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 治疗 急性硬膜下血肿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