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近3年来我医院调血脂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法,统计分析我院2009年~2011年用药频度(DDDs),并对各种调血脂药物金额及所占比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用药频度及金额排序靠前的是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罗布考。结论:我院调血脂药物使用较平稳。

  • 标签: 调血脂药 药物分析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 简介:目的分析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征,加强药品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某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上报的16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上报人职业、不良反应的分类、病人性别、年龄、可疑药品的类别、不良反应影响到的系统及其主要的临床表现、药物的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1603例ADR报告中,男性797例,女性806例,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其中41~60岁年龄段发生ADR最多,为626例(39.05%);抗菌药物诱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23.52%),其次为抗肿瘤药物(21.83%);消化系统是ADR最常见累及的系统(25.14%),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22.52%)。结论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41~60岁年龄段人群的抗菌药物和抗肿瘤药的合理使用与用药安全,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加强对医院医护人员ADR专业知识培训,提高ADR上报率。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合理用药 上报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医院护士离职倾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研究对象为某医院的211名护士。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科室、聘任方式等对护士离职倾向均有影响(P

  • 标签: 三甲医院 护士 离职倾向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通过问卷了解级甲等医院的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并通过研究讨论对于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进而提升手术室护士的综合医护能力。研究方式:选取山西的级甲等医院的手术室护士展开调查问卷。共计210位护士,并通过问卷、关于手术室护士工作的压力源表及其处理方式的表等资料展开了本次研究。结论:210位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排名前五位的压力来源主要是由于工作量太大,怕在工作中发生错误事件,因此升迁机率太低,护士所工作的社会地位也太低,护士薪酬及其他薪酬福利太低,因此仅有约一半能够以成熟的工作方法处理压力。结论:手术室护士工作负荷大,其本人和护士管理者也应该予以关注,缓解其负担,改善手术室护士工质量。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工作压力 压力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以某综合性医院推行医疗辅助岗位用工模式为切入点,阐述推行医疗辅助岗位用工现状、用工形式、管理方式以及医院文化对医疗辅助岗位的影响。分析了近年来该类模式的用工现状以及对降低医院人力成本的作用,提出了对未来如何科学配置医疗辅助岗位及岗位职业发展空间以及建立合理薪酬分配模式的思考。

  • 标签: 医疗辅助岗 管理方式 医务人员 综合医院
  • 简介:目的了解中医院门诊中药用药咨询的方向,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门诊用药698例咨询记录。结果用药咨询内容最多的是中药的煎煮及服用方法占40.7%;其次是中药知识理论咨询占22.3%。结论患者注重中药的使用方法,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中药是药学服务的目标。

  • 标签: 中药 用药咨询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某急诊创伤中心就诊拥挤度原因,并探讨其解决对策。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急诊创伤中心工作室日报统计数据,观察流动患者24小时人员流动情况,分析其拥挤原因,并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与对策。结果急诊创伤中心工作日患者拥挤时间高峰为1800-2230,人员流动较少时间段为夜间000-600;周末患者拥挤时间高峰为630-1200,工作日患者总人数,显著少于周末(P<0.05),且下雨天就诊患者总人数,显著多于周末(P<0.05)。拥挤原因主要集中于点,分别是出入口、急诊过程及伤病种类。结论各个医院应分清患者高峰期与低谷期的时间段,在拥挤时间段给予更好地医疗护理措施及安保措施,防止医院过度拥挤,耽误患者就诊。

  • 标签: 急诊创伤中心 拥挤度 原因调查分析 解决对策
  • 简介:输血是临床救治严重损伤、大出血、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等的重要手段,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临床用血量也连年增加,不断赶超血液中心供血量。因此,观察临床用血情况,掌握临床科室用血规律和用血规范性,能够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安排临床用血,有效节约血液资源,避免血液供应不足,减少经输血传染疾病的风险提供数据基础。

  • 标签: 用血情况 临床救治 三甲医院 太原市 血液系统疾病 临床用血量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住院药房退药现象,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退药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方法:对 2018年 1月 1日 -2018年 9月 30日个月时间退药 800例明细按退药科室、退药原因和退药品种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有效改进措施。结果退药最多的是儿科系列和产科系列,共占比 71.88%;退药原因常见于录入错误、停医嘱、超治疗用量、变症停药等原因,退药品种次数最多以呼吸系统类药物。结论:录入错误、停医嘱、超治疗用量、变症停药是退药的主要原因,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加强医药护之间的联系,提高药学服务的水平。

  • 标签: 住院患者 退药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目的分析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临床特点、规律和相关因素,提高ADR的监测和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回顾性统计和分析某院2012年—2016年807例ADR报告。结果807份ADR报告中,男性患者352例,女性患者455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ADR构成比较高,占52.8%;静脉滴注为主要给药途径,占74.29%;引起ADR频次较高的药物分别为抗感染药物(占比25.77%)、中成药(占比15.69%);引起ADR前10位药品的剂型大部分为注射剂,ADR报告中最多的药品是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其次是全身性损害。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应注意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尽可能减少静脉用药,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慎用中成药制剂,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数据,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05年1月—2013年12月ADR报告表,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455例血液系统损害的ADR报告中,ADR表现主要为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减少;抗肿瘤药危害最大;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结论血液系统损害ADR较为严重且不易观察,应用时应加强防范,避免或降低ADR的发生。

  • 标签: 血液系统损害 药品不良反应 防范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围绕有效避免类似不良反应的发生,认真总结中药注射剂在临床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并指出要注意的事项,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更详实的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某院自2017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上报给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因使用中药注射剂而发生的ADR 报告合计77例,并对其进行分类统计与系统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现象在各年龄段均有所反应,其中在超过六十岁的患者群体中最容易发生(占38.96%),其次是低于十岁的幼儿患者(占20.78%),而在11-20岁患者群体中发生概率最低(占3.90%)。据统计,ADR中发生频率前五位的药物分别是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据观察,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可涉及全身,其中最常见的是以“皮疹、瘙痒、荨麻疹、皮肤潮红、红斑”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皮肤损害反应,为43例(占55.84%);其次是以“心悸、胸闷、静脉痛”为主的内循环系统反应,为34例(占15.58%)。上述77例患者经停药处理后均好转(占89.61%)或痊愈(占10.39%),无死亡病例。结论:需在源头上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管控、对药品的使用说明进行规范,注重辨证论治,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观测,有效确保对症用药,因人用药,合理用药。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西某医院在PIVAS配置的抗肿瘤药品说明书,以期为抗肿瘤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收集广西某医院在PIVAS配置的抗肿瘤药品说明书,对说明书中最新修改日期、溶媒的要求、贮藏条件和配制后的稳定性是否标注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共收集到52份抗肿瘤药品药品说明书,说明书最新修改日期年份在2020-2023年间占96.2%;对溶媒有要求标注率82.7%;有特殊要求标注需要预溶后再复溶标注率58.1%;原包装贮藏条件,标注率100%;制备完成的输注液贮藏条件标注率 80.8%。结论:规范抗肿瘤药品说明书的制定,规范相关内容的标注,有利于指导PIVAS更高效的工作,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天然源性化合物5,7-二氧基黄酮(5,7-dimethoxyflavone,5,7-DMF)是否具有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TRAIL)诱导肝癌干细胞(livercancerstemcells,LCSCs)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超低黏附板悬浮培养得到肝癌肿瘤球形成细胞;Westernblot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和ALDH1蛋白表达状态;ELISA和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球形成细胞凋亡率。结果第3代肿瘤球细胞的单个细胞成球的百分率(73.4%)相对第5代原代培养细胞的肿瘤球形成百分率(18.7%)显著提高,且其肿瘤球大小亦有差异。源自复发性肝细胞癌的第3代球细胞高表达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和Oct4。亚细胞毒性浓度5,7-DMF(1.0μmol·L^-1)明显增强TRAIL(10.0ng·mL^-1)诱导LCSCs的凋亡作用。结论本研究证明,5,7-DMF具有增强TRAIL诱导LCSCs凋亡的作用。

  • 标签: 5 7-二甲氧基黄酮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肝癌干细胞 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二氨基乙氧基银杏内酯B甲磺酸盐(RNGB)对谷氨酸致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测定MTT、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RNGB对谷氨酸(Glu)造成RBMEC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1mmol·L^-1的谷氨酸对原代培养的RBMEC产生明显的损伤.RNGB高浓度组(10μmol·L^-1)和中浓度组(3μmol·L^-1)明显对抗谷氨酸对RBMEC的损伤作用,抑制LDH的释放,增加SOD活力,降低MDA含量。结论:RNGB对谷氨酸所致原代培养的RBMEC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标签: 二甲氨基乙氧基银杏内酯B甲磺酸盐 谷氨酸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保护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壳聚糖衍生物——N-基壳聚糖促吸收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N-基壳聚糖促吸收作用的机制、影响因素及应用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N-基壳聚糖可增加细胞旁路途径的跨膜转运,具有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结论:N-基壳聚糖有望作为一种有效促吸收剂应用于药物制剂。

  • 标签: N-三甲基壳聚糖 吸收 佐剂 药物 药物载体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