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盛况空前内容丰富2005中国畜牧业交易会在青岛举行;中国禽流感病毒快检法研法取得重大突破;购禽流感疲苗认准9家定点企业;欧盟全面恢复我国海水产品进口;云南研制出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生物制剂;我国禽流感药物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 标签: 禽流感病毒 高致病性禽流感 消息 海水产品 生物制剂 药物研究
  • 简介:肽营养必需性已被许多试验所证实,与游离氨基酸相比肽在吸收率和利用率上的优势逐渐被人们认可。本文从小肽在家禽体内吸收机制、肽营养功用、蛋白质消化过程中影响肽释放的因素以及肽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

  • 标签: 小肽 氨基酸 家禽
  • 简介:用来自饲喂不同VD3(0~4000IU/kg)水平日粮肉用种蛋鸡的鸡蛋名孵化R×R雏鸡设计6个试验,用以确定种母日粮VD3水平对其后代性能和腿畸形的影响。

  • 标签: 蛋鸡日粮 VD3 畸形 后代 肉用 添加
  • 简介:仔猪超早期隔离断奶造成了所谓的“早期断奶综合症”,肽营养素近几年来在动物营养尤其在超早期断奶仔猪中的应用优势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能使仔猪肠绒毛长度增加、隐窝深度减小、各种消化酶活性显著增加、免疫系统更好地发育等优点,不失为一条解决“早期断奶仔猪综合症”的好途径。本文从小肽的吸收机制、营养作用等方面阐述了肽对断奶仔猪生长表现的影响。

  • 标签: 小肽营养素 超早期隔离断奶仔猪 生长表现 断奶综合症
  • 简介:母猪产后无乳综合症又称母猪产后不食症,是以母猪产仔后乳房硬肿无乳、发热不食为主要症状的产后疾病。本病多见于初产母猪和老龄母猪,且多伴有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随着养猪工厂化、集约化的进程加快,该病有增多的趋势,发病率在15%-40%不等,此病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很大。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针对病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 标签: 母猪无乳综合症 母猪产后不食症 产后无乳综合症 子宫内膜炎 乳房硬肿 产后疾病
  • 简介:布鲁氏菌病(简称为布病)虽然可以感染60多种畜禽,但最主要的易感群体还是牛、羊、猪,近几年呈现高发趋势。临床主要危害是引起生殖系统发炎,导致生殖障碍,严重影响繁殖力,母畜表现为子宫炎、乳房炎、流产、不孕,产死胎、弱胎,公畜表现为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关节炎、滑液囊炎、淋巴结炎。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综合预防 生殖系统 生殖障碍 种畜禽 繁殖力
  • 简介: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动物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控制药物残留,保证动物产品质量、是当前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如何才能控制药物残留,笔者认为必须采取预防动物发病、合理使用药物等综合预防措施来加以控制。

  • 标签: 药物残留 控制 动物产品 产品质量 综合预防 生活水平
  • 简介:试验选用春繁新西兰白仔兔144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16只,其中设一组作对照组,只喂基础日粮,另外8组作试验组,试验1、2、3、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O.2%、O.3%、O.4%、0.5%的肽营养素,试验5、6组在降低基础日粮粗蛋白质水平1%的基础上分别添加O.2%、O.3%的肽营养素,试验7、8组在降低基础日粮粗蛋白质水平2%的基础上分别添加O.4%、0.5%的肽营养素。试验期45d。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O.2%、0.3%、O.4%、0.5%的肽营养素均能极显著地提高肉兔的增重(P〈O01)。分别比对照组提高8.05%、12.94%、17.54%、3.7%。试验1—4组间增重差异极显著(p〈O.01),其中以添加O.4%肽营养素组为最好,试验期间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7.54%。本次试验结果还表明,在肉兔日粮中添加肽营养素,降低粗蛋白水平1%一2%,仍能发挥较好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 标签: 小肽营养素 肉兔 生长性能
  • 简介:随着规模化养禽业的不断发展,饲养环境不断恶化,家禽传染病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过去那种单靠药物预防鸡病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养鸡的需要。为确保养禽业能够健康稳步发展,禽病防制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 标签: 综合防制措施 现代化 禽疾病 家禽传染病 饲养环境 药物预防
  • 简介:近年来,肉鸡肿头综合症呈现多发趋势,特别是冬春季节,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有些养殖户在注意保温的同时,忽视了通风,极易诱发肉鸡的肿头综合症,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或减轻肉鸡肿头综合症对肉鸡生产造成的危害,现将肉鸡肿头综合症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主要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 标签: 肿头综合症 肉鸡生产 冬春季节 昼夜温差 经济损失 临床症状
  • 简介:脂肪肝综合症,又称脂肝病,该病是因代谢障碍而导致肝脏脂肪的变性,腹腔中脂肪沉积。该病主要多发于体况良好的产蛋鸡,尤其是笼养蛋鸡则更易发。病鸡在临床上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剖检时可见肝脏肥大,脂肪浸润,易碎,呈褐色,表面有出血现象。皮下及内脏的脂肪增多,鸡体较正常鸡偏大,但产蛋量下降,开产鸡产蛋率上升慢,且很难达到产蛋高峰。由于脂肪肝综合症临床症状不明显,此病虽然导致鸡死亡率很低,但对生产水平影响很大,因此该病在养鸡生产上应当及早引起注意。

  • 标签: 蛋鸡脂肪肝综合症 防治 危害 临床症状 产蛋量下降 代谢障碍
  • 简介:鸡舍通风换气不良,排风口大而进风口,导致鸡舍内空气稀薄缺氧,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等浓度过高,刺鼻熏眼。舍内空气湿度,垫料湿度不够,尘埃飞扬,造成黏膜受损。夜间供温相对集中,为保温而不敢通风,忽视了空气和垫料的湿度。雏鸡3~5周龄期间,免疫接种频繁,应激因素增多。不正确的免疫接种可以引起绵延起伏式的“滚动反应”,尤其是传支和新城疫的免疫间隔时间过短,前一次应激还没有消除,后一次应激就叠加上来,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病,而这种疾病和临诊感染十分相似,又被认为是野毒感染发病而错误处置,使问题越加糟糕。

  • 标签: 发病原因 呼吸道综合症 鸡舍 空气湿度 防治 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