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6 个结果
  • 简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概念和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价值。“一带一路”的经贸合作倡议践行了这一理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所包涵的全球治理价值及逻辑包括:中国哲学与政治文化中“推己及人”“己欲达则达人”的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中国道路与智慧,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中国新时代的共同体精神与软实力体现为自信、包容、开放、平等、团结、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促团结,其对内为民族精神共同体,对外表现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从民族精神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主张尊重他国文化与政治制度、平等正义、互惠互利、协同发展,实现相关国家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准则和全球治理价值。依托“一带一路”,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价值将对全球治理产生重大的推动意义。

  • 标签: 民族精神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全球治理
  • 简介:甘肃民族地区的贫困既是经济上、能力上的贫困,更是文化和思想上的贫困。从民族文化的角度解读民族地区精神贫困的现状和成因,进而探析精神扶贫的对策,既能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能为精准脱贫提供精神支撑、创造产业价值、提升内生动力。

  • 标签: 精神贫困 精神扶贫 民族地区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少数民族文艺的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指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少数民族文艺繁荣兴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要更加准确地把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文艺繁荣的客观要求及趋势。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7)》,民族地区受访者对2020年所在县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度逐年增高,由2013年的78.8%增至2016年的接近100%;同时,作为各项扶贫、脱贫政策的重点区域,近年来教育扶贫、产业扶贫、“两免一补”等精准扶贫项目在民族地区取得显著成效,八成以上受访者均表示生活水平有显著提升。应该说,这些数据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也为我们把握新时代少数民族文艺繁荣的客观要求及趋势提供了基础。

  • 标签: 民族文艺 精神家园 繁荣 兴盛 少数民族地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萌芽于尧舜时期,经过周公到孔子,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完成了奠基。从周公到孔子所奠基的主要精神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包括从天下观念到天下统一观念,从协和万邦到大同理想,从忠君政德到孝亲忠君思想,从簧居思危到忧国忧民意识,从敬德保民到以德治国之道等。可见,从周公到孔子已奠基了追求天下统一、百姓簧宁的观念,追求国家富强、文明、和谐与进步的理想,为“治国平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价值取向,心系天下万民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以及以民本主义为基础的“德主刑辅”德治之道和中华民族的爱国爱民精神

  • 标签: 周公 孔子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 奠基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处于亡国的危难之中,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至此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讲:"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华民族 中国共产党人 精神 1921年 理想信念
  • 简介: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本课时间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本课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全面理解和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大意义和途径,从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为深入推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标签: 习近平总书记 创造活力
  • 简介:追寻着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吉鸿昌从一个爱国旧军人转变为一名共产主义者。在日本侵华战争步步深入、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历史关头,他毅然组织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毁家纾难,浴血奋战,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复多伦等地。在党的领导下,他在天津秘密开展抗日斗争,谱写了一曲高亢的抗日壮歌。

  • 标签: 吉鸿昌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民族英雄 日本侵华战争 共产主义者 日本侵略者
  • 简介:中国古代民族法制受到儒家民族观的深远影响。儒家民族观具有华夷有别、大一统、尊王攘夷、用夏变夷和因俗而治等内容。儒家认为华夷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礼乐文明,而夷人在接受了华夏的礼乐文明之后,则可以由夷入华。儒家民族观,其发展变化与适应以儒家为代表的华夏文明相一致。历代王朝制定治边政策时,主要遵循两种原则,一是"用夏变夷",一是"因俗而治",其目的均为实现儒家倡导的"王者无外""华夷一体"的大一统。儒家坚持"天下大同"的家国观,坚持"有教无类",将教化与仁、义、礼相结合,构成儒家民族观的基本要义。历代统治者制定针对汉地与四周少数民族的政策与法制时,都不同程度体现了儒家民族观的思想内涵。

  • 标签: 儒家思想 民族法制 华夷之辨 用夏变夷 因俗而治
  • 简介: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民族传统体育正在被现代生活方式和西方体育剧烈冲击着。面对商业利益和功利主义,在传统礼仪与现代刨新之间,传统的民族体育结合学校体育教学,可以传承下来,以避免当代时代珍贵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消亡。

  • 标签: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传统体育 发掘 传承
  • 简介:8月6日,团三明市委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三明市委常委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指示精神,研究贯彻意见。会议强调,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要学好学深学实,用学习成果更好地推动三明共青团工作实现新发展。

  • 标签: 学习 精神 领导班子成员 共青团工作 团员青年 三明
  • 简介:"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这是广西都安高中原校长莫振高当选"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2015年8月25日晚上,广西民族大学的大礼堂座无虚席,由民大师生共同创作排演的话剧《校友莫振高》在这里进行了首场演出。

  • 标签: 民族教育 教育事业 中国 发展现状
  • 简介:1939年2月,顾颉刚发表名文《中华民族是一个》。此文既非应景的时务策,也非完全成熟的理论体系,而是一篇承前启后的理论提纲。事实上,关于中华民族的理论思考,贯穿顾颉刚的整个学术生涯。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中华民族理论的基本逻辑是旧“一”向新“一”的进步。30年代,其理论逻辑转向“多”与“一”的协调。40年代后,顾颉刚试图将上述两个逻辑调和起来,以进步观念阐明中华民族斗争融合的历史过程,并赋予此历史过程以一种共同生活结构,在打破陈腐的华夷之辩同时,防止政治体量的减损。尽管顾颉刚最终没能建构出体系完备的中华民族理论,但他对中华民族理论的历史逻辑和政治属性皆有深入研究。

  • 标签: 顾颉刚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
  • 简介:9月18日至28日,省民族宗教委人事处、省民语委办公室组织专业人员到怒江、德宏、西双版纳等州I市开展民族语文翻译专业职称评审条件修订工作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座谈等方式了解有关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收集意见建议,为及时开展民族语文翻译专业职称评审条件修订工作做好准备。

  • 标签: 民族语文 翻译工作 修订工作 评审条件 专业职称 专题调研
  • 简介: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中国共产党倡导成立的、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包括所有爱国政治力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和基本保证,为抗战胜利和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深远影响。

  • 标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简介:2018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这是起航的鸣笛,这是奋进的号角。2018年,辽宁振兴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新的使命,新的航程,激发我们抖擞精神,以新的气象,向着新的目标进发!

  • 标签: 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抖擞精神再进发》
  • 简介:神话传说是柬埔寨古代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反映高棉族对宗教和文化的深刻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梳理线索、还原历史发展的原貌。然而,目前学界对高棉起源与建国传说的了解相对有限,尚待深入研究。笔者将通过对《柬埔寨王家编年史》的研究,发掘有关高棉起源与建国传说的新史料,并对传说中所蕴含的历史线索进行深入解读。

  • 标签: 高棉起源 传说 甜瓜国王 《柬埔寨王家编年史》
  • 简介:习惯是随着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并存的,民族习惯法其自身特有的情态仍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中存续。为更好的实现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现代化表述,进而在建立和完善法治化的道路上,需要我们大力推广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进行对话。而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发展少数民族习惯法提升制度认同、公众参与和自律秩序的形成,从形成多元化治理秩序,推进法治建设,挖掘习惯法作为第一性规则和法律原则的构成形式来完成。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对国家制定法还是对民族习惯法形成规律或对特定区域社会秩序来说,民族习惯法仍具有存在的必要。

  • 标签: 民族习惯法 国家法 立法权
  • 简介:以优秀的媒体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影响受众、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达成政治性、新闻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种方式呈现内容;通过纸媒、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联合发力;结合好内容、手段及平台,才能在新媒体时代做好新闻报道。(一)3月5日清晨,来自西藏自治区隆子县玉麦乡的全国人大代表卓嘎一边随着大家步入人民大会堂,一边不停地在心里默念:“习近平总书记您好,我是玉麦乡的卓嘎……”

  • 标签: 媒体报道 民族题材 新华社 两会 思想文化阵地 全国人大代表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要有新举措、新气象、新提高、新作为,开创新局面。我们延安精神研究会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冲天的干劲、旺盛的斗志、踏实的作风,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开创弘扬延安精神新局面。

  • 标签: 延安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方位
  • 简介:一个山坡是一处风景,一座楼阁是一段历史,一处缓梯是一个象征,一湾湖水是一缕相思,一落窗、一棵树、一朵花、一片叶都在抒写着独特的历史和个性。"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创办于1952年的广西民族大学,立足边疆,面向东南亚,66年传道、授业、解惑,给出了一个个骄傲的答案,创下广西乃至全国高校的"十个大学之最"。

  • 标签: 民族院校 创新 教育事业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