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诗是相对于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而言“五四”以来新体诗歌。它不受固定格律束缚,用形式自由白话写作,易学易懂,更有利于作者驰骋想象,抒发感情,更便于读者理解、接受。但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鄙视、嫌厌新诗了。报刊上,新诗只是为活跃版面而充当补白和点缀角色;书店里,新诗集少得可怜,羞涩地躲在一隅,问津者寥寥;“新诗朗诵”作为文艺形式,似乎已不再登大雅之堂了;中学生爱诗倒也有一批,但几乎都是青睐古诗;新诗,他们可能不屑一顾,没有兴趣。这是可怕偏见,必须摒弃!毋庸讳言,古诗资格实在老,古体诗从发端于西周“诗三百”算起,已有3000年历史,近体诗即格律诗从其成熟唐代算起也有1000多年高龄了。相比之下,新诗还太年轻,仅几十年“春秋”。但唯其年轻,才最少包

  • 标签: 鉴赏 近体诗 古诗 古体诗 中学生 古代诗歌
  • 简介:程千帆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不少新诗,有很高艺术成就。他诗着眼于身边事物以及梦境幻觉表现,但他并没有流于滥情感伤,他以冷静态度处理诗对象,把主观事物客观化,从而继承了古典诗歌艺术精髓。

  • 标签: 程千帆 新诗 私人话语 艺术性
  • 简介:冯雪峰新诗创作分为两个时期:"湖畔时期"和"上饶集中营时期",相隔近二十年,由于诗人人生经历、创作心态变迁,诗作也呈现出迥异审美特征。但是雪峰前、后两个时期新诗创作也有着某些一以贯之、血脉相通特性:以"自由"为中心思想主题,以"清新"为中心艺术特质,以及以"主观"为中心情感表达,这构成了冯雪峰诗歌总特质。

  • 标签: 冯雪峰 诗歌 自由 清新 主观
  • 简介:卢冀野诗歌创作既有新体,又有旧体.虽然给诗人带来巨大声誉是他旧体诗词,但其新体诗作守格律、重意蕴,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独树一帜.卢冀野新旧兼容新体诗同时期白话新诗呈现出较大差异,中国传统旧诗词却存留诸多关联,诗人自觉理论探索和坚定文化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将为我们全面考察中国现代诗歌发展流变提供更多维度.

  • 标签: 卢冀野 白话新诗 守格律 重意蕴 新旧兼容
  • 简介:内容摘要:不同的人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感受,通过点评学生作品,鉴赏写作角度独特新诗作品,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会用独特角度写作诗歌,锻炼学生反弹琵琶思维,学会从独特角度鉴赏和写作新诗

  • 标签: 教学策略 独特角度 学以致用
  • 简介:本期讨论“文学鉴赏创作教学,主要以小说教学为例,讨论文学作品知识教学和活动支架设计.文学鉴赏知识涉及各个领域,非常复杂:语义学、解释学;文学生活,文学社会文化,内容形式关系,创作意图读者理解关系;原型批评、叙述学批评、语言学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等等.我们无法回避只能面对,虽然没有这些知识,读写也许更加顺利.

  • 标签: 文学作品 创作意图 鉴赏 学习任务 操作 语文
  • 简介:朱自清先生是新诗早期重要诗人和杰出理论家,对新诗艺术上发展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本文从朱先生创作实践、寻求新诗艺术之路、力促新诗现代化、多元审美认同等几个方面对朱先生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比较深入探讨,认为朱先生杰出诗作和杰出新诗理论,将永远在新诗坛烨烨生辉.

  • 标签: 朱自清 新诗 现代化 审美认同
  • 简介:从“辨明新诗旧诗性质”入手,探讨“新诗前程”,是废名《谈新诗问题和方法。废名从“诗感觉”入手,把新诗源流上溯到晚唐“温李”乃至六朝,为新诗发展寻找源头活水。废名标举“诗内容”,是希望打破对旧诗形式迷恋,同时为1930年代现代派诗歌正名。废名以“内容”为本体诗学观,颠覆了传统诗学形式本体观。废名“散文文字”、“诗内容”新诗观念,体现了新诗发展历史趋势,他和朱自清所见略同,但早于朱自清。

  • 标签: 废名 谈新诗 诗的感觉 诗的内容 本体
  • 简介:摘要:任何作品在其诞生之初并不具有艺术价值,只有一件作品得到了众多读者喜爱和认可,才能真正发挥出作品本身艺术价值。艺术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其中书法艺术鉴赏较为特殊,着重体现在书法艺术创作方式和价值属性两方面,其中蕴含艺术性能在所有的艺术品中均是独一无二。同时,临摹创作是一种学习书法艺术大众手段,书法鉴赏对其存在深刻应用价值启示。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以书法艺术性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书法艺术鉴赏对于临摹创作启示作用,以供参考。

  • 标签: 书法艺术 鉴赏 临摹创作 启示 艺术价值
  • 简介:摘要: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历史。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出现了大量优秀书法艺术作品,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在书法艺术作品诞生之初,并不具备艺术价值,只有当意见作品真正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和认可后,才能够体现出艺术价值。同时,艺术本身也有着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艺术,书法艺术鉴赏有着一定特殊性。在书法艺术鉴赏中,会同时关注书法艺术作品创作方式价值属性。另外,临摹创作也是书法艺术学习和表现常见手法,并受到书法艺术鉴赏影响。因此,当前需要从书法艺术鉴赏角度出发,明确其带来书法艺术临摹创作启示。

  • 标签: 书法艺术 鉴赏 临摹创作 启示
  • 简介:内容摘要:意象是诗歌基本元素。本文探讨以意象为切入点鉴赏和写作新诗高中新诗教学策略,通过先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鉴赏意象运用较好,学生易于理解现代诗作,最后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同题诗方式让学生运用意象创作诗作并写出创作心境等方法,来让学生加深对意象作用认识。

  • 标签: 意象  教学策略  创作新诗
  • 简介:在1950年代戒严体制下,台湾经济、教育、文学和艺术发展,都受到“反共复国”方针钳制。在诗歌创作上,出现了许多反共“战斗诗”。1950年代中期,台湾诗坛一些诗人想打破现状,提出“新诗再革命”口号,试图朝现代主义迈进。1960年代台湾新诗属西方现代派狂飚突进时期。当“创世纪”为代表激进现代主义以余光中为楷模温和现代主义汇成一股巨流,并生成新典律时候,诗坛另一角,出现了一股反现代主义力量,这主要以标榜乡土“笠”诗社为代表。

  • 标签: 台湾新诗 战斗诗 现代主义 乡土文学
  • 简介:毛泽东同志一向主张在民歌和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新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那封信里,又再次强调要吸取民歌形式和养料。新诗须百花齐放,才能真正走向繁荣。而认真研究和努力学习我国各族劳动人民所熟悉和喜爱民歌特点,则是解决新诗民族化和群众化问题所不可忽视一项重要工作。

  • 标签: 格律体 古典诗歌 七言 诗歌形式 谈诗 三字尾
  • 简介:郭沫若新诗登上中国现代文坛已将近一个世纪,以《女神》为代表初期诗歌为中国现代诗发展奠定了坚实基底。学界对《女神》研究已有了相当成果,五四精神、浪漫主义、讴歌自我、爱国主义等等,多方面的估价基本道尽它现代意义。(《女神》无疑是五四时期“浪漫一代”代表作品,然而浪漫主义本质是什么?自我意识如何产生?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些概念都有一种既熟悉又模糊困惑。

  • 标签: 历史意义 新诗创作 郭沫若 内心世界 风景 中国现代
  • 简介:在中国新诗坛上,徐志摩是一个声誉很高,很有成就诗人.他诗艺术特色很突出,是他真挚感情流露,有着活跃奔放艺术风格,追求形式灵活规律,有着对艺术与人生深切关注.认真深入研究他诗,对于新诗艺术发展进行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徐志摩 新诗 媚的美
  • 简介:回顾新时期中国新诗发展轨迹,有人一言以蔽之:“从意义诗到意象诗到生命诗”,这话简明概括了头十年里诗歌探索经历三个阶段:从“归来诗”到“新诗潮”到“新生代”。第一阶段,从1976年“十月颂歌”到1979年“归来歌”出现,诗歌创作主潮表现为传统现实主义诗歌恢复和发展,而后两个阶段,是1976年至1995年中国新时期诗坛20年历程中令人注目的两个重要阶段。笔者试图通过对这两个阶段回顾思考,作出粗浅分析。一

  • 标签: 新时期 新生代诗 新诗潮 朦胧诗 新诗发展 回顾与思考
  • 简介: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理论一直被研究界重视,但他在论述郭沫若《女神》时代精神中提出新诗“原质”概念和在《文学历史动向》中提出新诗“非诗化”思想却很少被人注意,而它们却是新诗理论中最重要命题。只有充分认识闻一多“非诗化”思想和格律化理论之间关系,才可能全面理解和把握闻一多对新诗理论贡献。

  • 标签: 闻一多 新诗 原质 非诗化 新诗理论
  • 简介:摘要:欣赏贯穿了整个绘画艺术创作全过程,所以画家鉴赏力对绘画艺术创作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主要体现在鉴赏力由再现上升至表达,由冲动纯化至构思,由修养上升至水准。可见,鉴赏力对于绘画技术及实践,创作欲望及创作效率,艺术修养及创作水准之间都起到了中介及桥梁作用。

  • 标签: 鉴赏力 绘画艺术 创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