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学校演剧(校园戏剧)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并对其未来作一展望。学校演剧在中国引进现代戏剧和其发展起落的整个历史过程中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既是主流戏剧的源头,又在主流戏剧狂飙突进的时刻起到基础作用,甚至在主流戏剧处于低谷时承载了发展开拓的历史使命。研究中国话剧主流的这个重要支流,对总结历史、预见未来话剧艺术的发展和市场开拓都有现实意义。

  • 标签: 学校演剧 主流戏剧
  • 简介:<正>我们党的文艺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认为在表演艺术这门学问上也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院的同学们都是经过正规训练的,我却没有这种机会。我的创作经验是通过舞台与银幕的实践摸索来的,对我来说,古今中外、各种流派的表演创作经验都十分宝贵,特别是我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对我帮助很大。下面我就简单地谈谈人物形象创造的体会及演员与导演的合作关系等问题。

  • 标签: 表演艺术 演员 导演 创作经验 人物形象 百家争鸣
  • 简介:<正>会馆演剧是明清戏曲演出中一种普遍而独特的现象。明清以来广东会馆在各地林立,其中的戏剧演出既反映出明清时期各地会馆演剧的共同特点,又呈现出自己独具的特色。本文试以广东会馆演剧为例,兼及其他会馆演剧,试图窥一斑而见全

  • 标签: 广东会馆 戏剧演出 闽粤会馆 聊城山陕会馆 明清戏曲 行业神
  • 简介:清代宫廷盛行演剧,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极好看戏,更是世人皆知。同光年间,慈禧独断朝纲将近半个世纪,常有人因此而认为这一时期内廷均在恣意演戏作乐,实为误解。事实上慈禧擅权的四十八年中,同治朝及光绪初期的前二十二年,清宫演剧相当节制,其中缘由耐人寻味。同治时期清廷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得到了一时的苟安;兴办洋务,也曾出现过一度的“繁荣”,有人将这段时期称为“同治中兴”。尽管时局相对稳定,清宫却没有滋生奢靡之风,演戏比较适度,规模基本与撤销南府后的道光朝相似。

  • 标签: 同治年间 清代宫廷 戏剧演出 乱弹戏 表演艺术 娱乐方式
  • 简介:山西民间所祀之神祗很多,较普遍者主要为玉皇、后土、关帝、东岳、龙王、三官、观音等。而有些神祗,其奉祀则有一定的地域性,如晋南奉祀尧、舜、禹等,晋东南奉祀汤帝、三嵕、二仙等,晋北则奉祀北岳。神祗之崇拜者,亦分阶别与行业,如祀孔子,则须士林(清代系廪增附生以上,始得参与祀典);祀天地,则系全民;祀龙神、水神、牛王,则系农人;祀财神,则系商贾;祀鲁班,则系工匠;医

  • 标签: 东岳庙 山西 民间传说 十三年 关帝庙 晋东南
  • 简介:2009年底,由中国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清末民初新潮演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成功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的四十多位学者围绕清末民初的“文明新戏”、“改良戏曲”、“学生演剧”等种种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关于“清末民初新潮演剧”的概念为学界首次提出,并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我刊认为有进一步界定、探讨的价值,故请袁国兴等六位学者就此概念撰文笔谈,同时刊发两篇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 标签: 清末民初 演剧 日本早稻田大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华南师范大学 2009年
  • 简介:笔者在《神庙演剧理论的社会学特征之一——祭礼演剧的合礼性宣言》一文中②,就神庙祭礼演剧观念与国家礼仪制度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谈到了礼仪制度的精致化与平民化现象,并对平民化现象的合礼性解释及其本质进行了探讨。本文将进一步描述并探究

  • 标签: 正统性 民间神 社会学特征 神庙建筑 民间祭礼 平民化现象
  • 简介:在现存的民间神庙中,戏台作为神庙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不少留存至今。往日的辉煌与热闹已经随风而逝,但存留至今的神庙、碑刻及其他资料却在述说着它们曾经有过的历史。这些资料从不同的角度保存了一部乡村神庙祭礼演变史,其中对有关神庙演剧的点滴记录也反映出当地人的戏剧观,体现这种戏剧观的主要载体就是神庙碑刻。

  • 标签: 演剧理论 社会学特征 祭礼 有机组成部分 戏剧观 演变史
  • 简介:<正>清代及民国间所修的台湾方志中,记载了一些台岛民间演剧的具体情状,对研究中国民间戏剧文化以及闽台地区民间宗教与演剧活动的关系,具有参考意义。故本文选出部分材料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释。一岁时民俗及一般风习中的演剧活动民国三十九年铅印十卷本《台湾省通志稿》"娱乐"条云:"台俗,

  • 标签: 演剧史 演剧活动 民间戏剧 志稿 岁时民俗 民间宗教
  • 简介:上海开埠前的传统戏剧与上海的地域民俗有着密切联系,受其沾溉,形成不同类型的民俗演剧形态:迎神赛会演剧、厅堂花园演剧、会馆公所演剧等,构筑起不同层次、多元丰富的上海戏剧文化空间。上海古代戏剧在与民俗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中体现了特有的社会功能与价值,获得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基因和动力。

  • 标签: 上海 民俗 传统戏剧
  • 简介:<正>清宫武戏是指清代内廷主要以战争武打场面为主要表演内容表演的戏曲类别,是清廷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注重唱念与表演的文戏相比,武戏更注重以打斗、特技来展现故事情节、衬托人物性格。它们是在清代宫廷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下经内学伶人、外学艺人共同努力而逐渐完备成熟的传统戏曲。

  • 标签: 历史文化语境 清代宫廷 唱念 慈安太后 九龙杯 乱弹戏
  • 简介:山西神庙戏台早在宋代就已修建,金元明清及民国早期历代神庙戏台越建越多,据山西文物部门统计,“文革”前约近万座,目前现存仍有两千余座。戏台的形制,多种多样。特别是现存的金元戏台,更是全国所独有。冯俊杰教授经过多年田野考察并深入研究,撰写了巨著《山西神庙剧场考》。可以这样说,自宋代以来,遍布城乡的神庙戏台一直是山西戏曲演出的主要场所。然而,除此之外,山西还有众多的非神庙剧场,也是戏曲演出不可或缺的场所,值得重视。

  • 标签: 神庙 剧场 演剧 西非 戏曲演出 “文革”前
  • 简介:戏曲家班课题近年来日渐受到戏剧学界重视,其原因在于它在明清戏曲发展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者可以将其作为一个特定的观察点,来透视明清之际的戏剧状况。在明清之际的文人家班中,李渔的家班是较为特殊的。这主要表现在除了具有与其他文人家班相似的娱乐、交往、

  • 标签: 家班 李渔 演剧 明清之际 地位和作用 发展过程
  • 简介:魏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北25公里处,现有人口500余户,2000余人,以樊姓与张姓占多数。村子居于姑射山之东麓、汾河水之西岸,所谓'姑峰秀于前,汾水环于左',其东面与洪洞接壤,西北与蒲县遥望,处三地之僻壤而交通便利。牛王庙即座落在村北之高岗上。

  • 标签: 庙会祀神 演剧史料 牛王庙会
  • 简介: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人类科学认识的主要成果就是形成和发展概念。故但凡一个科学的新概念的提出,总是对事物本质属性有了深度认识并予以抽象概括后的产物。袁国兴教授把我国清末民初时期各种各样的“新剧”,包括“改良戏曲”、“文明新戏”、“学生演剧”及各种地方戏等统称为“新潮演剧”,意味着有关中国戏剧史研究的一个新概念的诞生。“新潮演剧”这一概念的科学性如何,窃以为焦点在于“新潮”一词的释义和理解。

  • 标签: 演剧 意义 清末民初时期 事物本质 科学认识 戏剧史研究
  • 简介:契诃夫是其剧作在当代舞台上被演出得最频繁的作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以留比莫夫、艾弗洛斯、叶甫列莫夫为代表的--~tt,俄罗斯导演,继承和发展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聂米罗维奇一丹钦科心理现实主义戏剧的传统,他们排演的契诃夫戏剧抨击当时僵化、窒息的社会体制,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诉求。欧洲导演彼得·布鲁克、乔治·斯特莱尔、彼得·施泰因等人则更加关注契诃夫戏剧中对于人类生存困境的反思与批判。

  • 标签: 契诃夫 现代戏剧 知识分子
  • 简介:本文认为明清时期堂会的演出场所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私人宅第,一类是公共场所。宅第厅堂氍毹上的演出最为常见。明清之际,戏台在堂会中的利用使堂会的演出环境具有了正式剧场的特征,成为城市演剧的一种重要形式。明清堂会演出场所的随意性特征体现着中国古代戏曲“随处作场”的演出特点。

  • 标签: 演出场所 剧场 戏台 中国古代戏曲 形式 体现
  • 简介: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戏园演剧,实则本自茶园演剧。“听歌而已,无肆筵也.则曰茶园”②,于清人眼中,茶园非以“茶”为主业,而以戏为主.是名副其实的“戏园”。北京戏园主要集中于正阳门外大栅栏一带,起始于乾隆年间③,兴于道光时期。

  • 标签: 演剧 京戏 生态 中期 乾隆年间 道光时期
  • 简介:上海的人民大舞台是一家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剧场,从清末开幕到1951年3月实行国营为止,在其四十余年的演剧电中,连台本戏演出占了极大比重,有许多年还是上海一家专演“彩头戏”的剧院。本文经多年收集整理,将大舞台连台本戏历年推演情况(包括首演时间、连演本集数、主要参演演员等)一一列出,努力再现当年演剧实况,形成较为完整的概览,并作初步研究和重点简析,供戏剧工作者作深入研究参考。

  • 标签: “连台本戏” 上海大舞台 演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