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作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部分,职业培训的教育质量对助推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如何借助职业培训教育优势实现高效精准扶贫工作是目前社会发展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社会发展中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就针对这一主题进行剖析,对职业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开展方向等内容进行分析论述,希望为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更好地开展进步提供助益。

  • 标签: 发挥 职业培训 精准扶贫 工作应用
  • 简介:【摘要】:呼吸系统病是常见的临床的疾病,各种年龄阶段以及类型的人群都有可能患上该疾病,中专学生是我国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它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计对学生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及其健康教育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展开分析时,以中专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出中专学生呼群体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及相关健康教育的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住院医师培训中住院医师置信职业行为(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EPAs)指标的应用效果,发现临床培训中的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为2020年7月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进行培训的55名住院医师及其15名上级主治医师,对55名住院医师的日常表现进行EPAs评价。针对不同年资住院医师的教师评价和住院医师自我评价结果,分别进行了不同年资间的Kruskal-Wallis检验,不同年资组间进行两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随着年资的增加,EPAs的教师评价和住院医师的自我评价结果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第五年住院医师的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级别最高,教师评价中EPA 11置信决策级别为(7.3±0.7)级,自我评价中EPA 10置信决策级别为(7.5±0.5)级。不同年级之间各EPAs教师评价指标进行了Kruskal-Wallis检验,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师评价的组间比较提示,第一、第二年资住院医师间评分除EPA10(知情同意)以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的P值矫正法,P<0.0125),其余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年级在EPA4(治疗决策)、EPA8(危急重症识别与处置)、EPA15(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评分均相对较低。结论不同年资儿科住院医师之间EPAs评价有一定的区分度;同时提示需要对儿科住院医师加强某些临床项目的培训

  • 标签: 儿科 置信职业行为 住院医师 毕业后教育 实践
  • 简介:摘要:护士是较为特殊的职业,护士在日常的工作中会因为多种护理操作而出现职业暴露现象,是我国职业暴露的高风险群体。对于新入职的护士,其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容易出现职业暴露现象,当新入职护士出现职业暴露后,多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多种负面心理,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部分患者会出现辞职的现象,对其今后职业发展造成影响。为了减少新入职护士出现职业暴露,需要给予其合理的培训

  • 标签: 急诊科 新入职 护士 职业暴露 培训
  • 简介:摘要: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是指护理工作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伤害因素的侵害,或将危害降至最低。由于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地板上各种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回收、分类、清洗和消毒物品、检验、包装和灭菌、储存、配送等重要环节,被称为“医院的心脏”,消毒供应室护士往往处于高压力、高风险、,高负荷的工作环境,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在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的同时,对护士进行系统的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可以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关于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认知状况的报道相对较少,但如何提高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水平,加强和改进各项培训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旨在了解蚌埠市消毒供应室护士对职业安全防护的认知和培训需求,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提供依据。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士职业 安全防护认知 培训需求调查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类别规范化培训医师(简称规培医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4月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中文版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某大学17家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全体规培医师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类别和培训专业的规培医师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结果共收到有效问卷3 531份,规培医师职业倦怠3个维度情绪耗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低落评分依次为(10.24±6.82)分、(5.60±4.84)分、(13.36±8.12)分,职业倦怠总体检出率为53.2%(1 878/3 531)。以住院医师为参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倦怠风险较高(OR=1.40,95%CI:1.14~1.71);工作量越大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越高(OR=1.26,95%CI:1.19~1.34);受疫情影响程度越大越容易引发职业倦怠(OR=1.24,95%CI:1.14~1.34),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别规培医师职业倦怠存在差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全科、妇产科等规培医师职业倦怠风险较高。培训管理部门应提高关注度,加强人文关怀,通过多种途径减缓规培医师职业倦怠。

  • 标签: 住院医师 专科医师 规范化培训 职业倦怠
  • 简介:摘要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是实现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深圳市立足于本市卫生健康工作发展实际,聚焦职业化、专业化,探索建立医院管理者职业培训实施路径。该路径包括严格的培训对象遴选程序、分层分类的课程模块设置、培训课程项目化组织实施以及积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其中,课程模块设置为"5+4"体系,包括5个长期定制课程模块加4个短期专题课程模块,前者包括党的建设、政府治理、政策法规、医学人文以及现代医院管理,后者包括领导力、学科建设、智慧医院以及国际化医疗。深圳市面向全市公立医院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遴选出20名培训对象,于2020年举办首期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培训班,累计进行336学时的系统培训。学员对长期定制课程5个模块授课内容和师资水平的综合满意度评分排序依次为现代医院管理(9.79分)、政策法规(9.75分)、政府治理(9.74分)、党的建设(9.67分)和医学人文(9.64分),学员积分制考核得分为(107.2±10.9)分。该实践探索取得良好成效,可为国内的医院管理者职业培训提供借鉴。

  • 标签: 医院管理人员 职业化培训 实施路径 卫生人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缓解ICU护士腰背痛的干预方式中采取职业性腰背痛培训的实际效果。方法 抽选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医院ICU护士40例,依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接受30min 的人体力学知识培训,实验组额外添加10min的腰背部肌肉锻炼操指导。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VAS分数。结果 经评估干预后两组护士的VAS分数均显著较干预前低(P

  • 标签: ICU护士 腰背痛 职业性腰背痛培训 人体力学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新冠肺炎疫情下规范化培训护士职业认同感的调查分析。方法:选取新冠肺炎疫情规范化培训的护理人员2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培训,观察组进行规范化培训,对比护理人员的团队凝聚力以及职业认同感。结果:观察组团队凝聚力以及职业认同感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新冠肺炎疫情 规范化培训 职业认同感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在艾滋病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感染一科医护人员共25名,实施基于知信行模式的职业防护培训,采取调查问卷和现场考核两种形式进行考核,评价并对比培训前后职业防护行为的改变。    结果:通过知信行模式对艾滋病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后,医护人员均牢固掌握了艾滋病职业防护的方法、重点以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法。培训后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培训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知信行模式为艾滋病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强化了医护人员的认知态度,掌握了职业防护知识、从而改善了职业防护行为。

  • 标签: 知信行模式 艾滋病 医护人员 职业防护 培训
  • 简介:摘要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医师的成长十分重要,培训中依据住院医师成长规律将临床能力的要求进行量化,形成操作性强并具有学科特色的培养和考核模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置信职业行为,构建了依年资分层递进的、可量化的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临床能力培养考核模式,该模式共包括37项培训内容,每项内容对应的核心能力及对不同年资住院医师要求达到的信任等级不同,考核平台可以实时考核和反馈,实践中根据住院医师的反馈对模式进行了改进。

  • 标签: 妇产科学 住院医师 置信职业行为 毕业后教育 培训 考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陷式情景模拟联合复盘行动在护工血源性职业暴露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2月1日—2021年2月1日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中心院区的97名护工为试验组,选取东院区的89名护工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法,观察组采用缺陷式情景模拟联合复盘行动培训法。培训1年后,比较两组护工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和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得分。结果干预期间,试验组辞职1名,请假次数2次及以上2名,最终纳入94名护工;对照组辞职2名,请假次数2次及以上3名,最终纳入84名护工。试验组护工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陷式情景模拟联合复盘行动在护工血源性职业暴露培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降低护工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提高其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得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工 血源性职业暴露 缺陷式情景模拟 复盘行动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点评式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SBAR)交班培训对ICU低年资护士交班质量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在岗低年资护士48人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人。对照组护士给予常规模式护理培训,试验组护士在此基础上给予点评式SBAR交班培训。比较两组低年资护士的交班质量及职业倦怠感的变化。结果实施点评式SBAR交班培训后,试验组护士的交接班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护士的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对ICU室低年资护士进行点评式SBAR交接培训可显著提升低年资护士的交接能力及交接质量,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对降低临床护理风险及提升护理效果至关重要。

  • 标签: 点评式SBAR交班培训 ICU低年资护士 交班质量 职业倦怠感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我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规范处置情况,探讨影响暴露后规范处置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 将2019年1-12月份发生的79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处置设为对照组,2020年1月-12月份发生146例设为观察组,设计评价表,通过对局部处理规范性、暴露风险评估、报告时间、乙肝疫苗接种及时性、预防用药、追踪检测等方面进行评价,统计分析暴露后规范处置的依从性。结果 医务人员对暴露风险认识不足、规范处置知识掌握不牢,处置流程不完善等影响处置的依从性,对照组的规范处置依从性为82.7%。管理干预后,观察组规范处置依从性达98.9%,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强化医务人员防护知识培训及风险意识教育,完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处置管理体系与流程,重视对暴露者心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暴露后规范处置的依从性,降低潜在感染风险。

  • 标签: 血源性病原体    职业暴露  规范处置  依从性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在供应室实施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干预后,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评分和职业防护行为评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供应室实施常规培训,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实施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对比不同时期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评分和职业防护行为评分。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评分和职业防护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应室在医院的工作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感染控制中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供应室工作稍有疏忽将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给医院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只有加强对手术室和消毒供应室的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的管理,才能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供可靠保障。临床对供应室护理实施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评分和职业防护行为评分,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供应室护理 健康管理 护理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性培训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岗位人员器械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4月至7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从事手术组工作的20名33~45岁女性岗位人员作为培训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名。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培训方法,观察组应用目标性培训方法。培训后比较两组人员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培训满意度、负责清洗包装腹腔镜基础器械包的清洗质量和包装质量合格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考核成绩、培训满意度及其负责清洗包装的腹腔镜基础器械包清洗质量、包装质量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2±6.1)分比(77.0±7.5)分、(90.0±6.0)分比(72.1±9.8)分、487(97.4%)比453(90.6%)、492(98.4%)比472(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消毒供应中心岗位人员器械培训时应用目标性培训方法,可有效提高岗位人员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及其负责清洗包装的腹腔镜基础器械包清洗质量、包装质量合格率,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目标性培训 消毒供应中心 腹腔镜基础器械包 考核成绩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协同培训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协同培训质量控制对策。方法2019年11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选取6个省(自治区)的15个国家首批住培基地及其40个协同单位、793名协同单位住培指导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5家住培基地中,平均每个住培基地与3家单位协同;39.2%(134/342)专业开展协同培训,25.4%(34/134)专业同时与2个以上单位协同。40家协同单位中,85.0%(34/40)的为三级医院,55.0%(22/40)的为专科医院,90.0%(36/40)的落实培训"一把手"负责制,90.0%(36/40)的对住培工作有投入,60.0%(24/40)的独立承担整个期限培训工作,35.0%(14/40)的专职管理人员不足2人。22家专科医院中,95.5%(21/22)的体现专科特色。793名指导医师中,18.5%(147/793)的不符合指导医师职称条件,12.5%(99/793)的未经住培指导医师培训。结论协同单位基本具备协助住培基地开展培训工作的能力和条件,但协同培训要求有待明确、一体化协同组织管理有待加强、协同单位培训能力有待提升,需要通过加强协同培训制度顶层设计、完善协同培训机制、严格协同培训质量控制、加强协同单位培训能力特别是指导医师能力建设等,完善住培协同培训工作。

  • 标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协同培训 质量控制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现状,为制定基地相关培训政策、规范协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7月,在中国医师协会协助下,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全国近700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8万余名住院医师展开调查,了解其协同培训计划、协同培训轮转时间、协同培训效果、协同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采用描述性统计进行调查结果分析。结果共有83 053名住院医师参与了问卷调查。有29.61%(24 595/ 83 053)的住院医师需要进行协同培训;不同专业的住院医师协同培训率存在较大差异,精神科、医学遗传科、中医全科、全科基地住院医师的协同培训率达40%以上;72.93%(60 570/ 83 053)的住院医师轮转协同单位是因为"培训基地缺少相应科室"和"需要补足病种病例或操作";32.24%(7 929/24 595)的住院医师其协同培训轮转时间达1年以上;80.81%(19 875/24 595)的住院医师认可协同培训效果;住院医师认为协同培训中的主要问题是各种保障待遇难以做到一致[33.44%(8 224/24 595)],协同单位培训质量难以管控[32.72%(8 048/24 595)]。结论协同培训已经在现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广泛开展,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一定的补充促进作用,效果基本得到认可。同时,协同培训也存在目的不纯、职责不清、缺乏监管等问题,需要不断加以规范,以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

  • 标签: 问卷调查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协同培训 现状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住陪工作展开相对较差的环节,在各个方面都有待增强。教资培训是师资带教能力提升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按照当前各个层次之间的师资需要,设定相应的培训,并完善对应的培训目标。同时,在对制度的设定情况下,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以及淘汰原则;通过设定的绩效考核等相关的激励标准,以确保激励带教人员提升教学能力等。此外,在一定时间内展开对带教能力的评价工作,将带教师资相应的绩效考核标准和带教医师自身的各项利益,比如薪酬等进行挂钩,引进合理的竞争机制,从而加强带教师资的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

  • 标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师资 带教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训在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急诊新入职护士20名,采用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块化、阶段化、分级管理"的岗前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训,比较急诊专科新入职护士培训前后急诊急救相关知识、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及人文素质。结果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后急救相关知识、急救设备的使用、急救治疗药物知识、静脉导管维护、导管留置不良反应、医院感染管理及急救知识认知总评分较培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急诊专科护士寻求真相、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分析能力、评判思维的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承受度及总评分较培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急诊专科护士专业形象、行为规范、护士职业规划、道德规范、团队责任感、沟通能力、配合协调能力等方面评分较培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训能有效提高急诊专科护士急诊急救相关知识、评判性思维能力及人文素质,从而有效提升急诊专科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岗位胜任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