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本栏是为初学《易》者而开设的通俗讲座,除“《周易》今注今译”外,还将分期陆续刊登《周易》的卦气、纳甲、互体、筮法、占法等易学基础知识,目的在于引导易学爱好者入门,进一步发掘和弘扬这一古老的中华文化遗产。

  • 标签: 今注今译 周易 君子 古经 注释 潜龙勿用
  • 简介:<正>经文:■鼎:元吉,亨。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 标签: 今注今译 经文 注释 雷电 战雷 闲言
  • 简介:通行本分为上下两篇.对于其何以如此分篇,生当北宋的易学家程颐,在承继、整合和等的观点的基础上,作,明确提出以阴阳为基准分篇的原则,指明"阳盛者居上篇,阴盛者居下篇",并逐卦作了分析,丰富了人们在此领域的识见.

  • 标签: 《周易》古经 分篇 程颐 上下篇义 阴阳
  • 简介:<正>翻开史籍可以发现,早在几千年前的商代,铭文已经流行。当时有一刻在青铜浴盆上的《盆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短短九字铭,连用三个“新”字,读来朗朗上口,既含盆浴的实际功用,又寓立身处世的勉励于其中。镜子称鉴,以铜磨制而成,一《镜铭》曰:“见尔前,虑尔后。”大意是说,明亮的镜子只能照见你的正面,却照不见你的背面,而祸患则往往隐藏在人们观察不到的地方啊!寥寥六字,发人深省!令人倍觉有趣的是一条刻在手杖上的《杖铭》:“于乎危,放忿懑;于乎失道于嗜欲;于乎相忘于富贵。”手杖本来是给人们行路时作为扶持使

  • 标签: 手杖 宋太宗 大意是说 相忘 失道 浴盆
  • 简介:新时期宗教政策开放,观重光,追怀先辈道人雅致而赋一律。福地于今远播名,西湖幽境步虚声。种桃仙去天云静,洗药人采灶火鸣。石笋哦诗思古调,笼鹅换字慕真诚。尤欣玉殿繁香案,

  • 标签: 元妙 仙去 宗教政策 洗药 笼鹅 步虚
  • 简介:黄龙观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黄龙洞。此地原名金沙洞,以仙人遗金沙而得名。东晋咸和间(326—335),高道葛洪来居罗浮,于山中建东南西北四庵,采药炼丹,著书授徒。四庵者,东庵白鹤、南庵都虚、西庵孤青、北庵酥醪,黄龙观即其西庵故址。

  • 标签: 罗浮山 东南 东晋 葛洪 著书 白鹤
  • 简介:世间唯有神奇朦胧的月光能将一切事物加以诗化。月光长途跋涉而来,也许就是为了雕塑我们。它以亘古如斯的皎洁之光反复地浇铸,使人类万物更美丽更澄澈。有了月光的渗透、生命的存在成为一件美好的事情。

  • 标签: 千古明月 明月心
  • 简介:此“疑”、“信”之“”,主要指北宋庆历以前传统古典学而言的。传统  古典学至宋代而始疑,至近代而大疑,形成“疑”思潮。20世纪初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以对传世文献作重新判断,是一次重要的古典学重建活动。而李学勤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则标志着它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是,“走出疑古时代”,并不意味着走向“释”。冯友兰先生对其“释”的解释,前后有很大的不同,而最终倒向了“疑”。中国古典学的正确发展方向,应该是从“疑”走向“正”。“正”即“修正”传统古典学。它一方面肯定传统古典学基本上可靠,只需“修正”;另一方面承认传统古典学也有缺陷,所以需要“修正”。具体言之,它大致可以归结为“四正”,即“反正”、“纠正”、“补正”和“判正”。

  • 标签: 疑古 释古 正古 古典学重建
  • 简介:上海人民广场西北角有气势宏伟的大剧院,建筑面积6.28万平方米,观众厅,中剧场和小剧场共有2650个座位。它丰富着我们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又象征着我们这代人的幸运和骄傲。当我们满怀时代的喜悦,信步踏进剧院大门,欣赏一流的演出时,也许不再会想起曾经给我们的长辈们带来欢乐和满足的戏台,

  • 标签: 戏台 小剧场 演出 欣赏 剧院 欢乐
  • 简介:耶稣在钉十字架前夕问门徒:"人说我人子是谁?"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这里,人们把耶稣与他们心目中所敬仰、所爱戴的先知们相提并论,是已经把耶稣提高到最高的地位上了.耶稣又问:"你们说我是谁?"彼得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彼得是第一个发现并承认耶稣具有这一特殊身份的人.无疑是信仰上的一大飞跃,非出于天上父神的指示,血气之辈决不能有此认识.

  • 标签: 基督教 圣经 信仰 教会 新约信徒 发展
  • 简介:中国九大隘口之一的河南方城缺口北有一座群山环抱,地势险要,风景秀丽,怪石林立,树林茂密,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道家升仙处——北武当山,俗你小顶山。远眺山顶俨然一幅游龙猛虎争宝图,山恋起伏,小桥流水,蕴含着秀丽幽静之姿。与湖北武当山(大顶山)相对而言的小顶山是方城山主峰,因盛产中国黄石名砚又名黄石山,小顶山道观依山而建。

  • 标签: 方城 武当山 西汉 风景 石林 地势
  • 简介:《旧约圣经》是用希伯来文写的。我们把希伯来语和汉语作一番比较,就可以看出希伯来语比汉语更具体、更生动、更富于形象化。例如我们说某处的土地很肥沃,就说那里是一片富饶的土地。希伯来语却说那是"流奶与蜜之地"。土地竟会流出奶和蜜

  • 标签: 希伯来语 约伯 希腊史诗 上帝 圣经 十九世纪
  • 简介:兰学(‘Ulūmal—Qur’an),是以伊斯兰教根本经典《古兰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系伊斯兰教基础学科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经文的降示概况、经文的记录、收集、整理、统一定本、章节划分和排列、经文的分期、不同的读法(包括因单词格位、变态

  • 标签: 古兰学 《古兰经》 伊斯兰国家 伊斯兰文化 十二伊玛目派 阿卜杜拉
  • 简介:<正>道教经典。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或称《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由《元始洞玄灵宝本章》、《元洞玉历章》和《前序》、《中序》、《后序》及《元始灵书》上、中、

  • 标签: 量度 道教经典 寇谦之 葛洪 太极 注解
  • 简介:一净土三(《无量寿》二卷,康僧铠译;《观无量寿》一卷,畺良耶舍译;《阿弥陀》一卷,鸠摩罗什译)是日本净土宗开祖法然上人所定该宗的根本经典,也是日本现在净土教各宗派尊奉的正依经典。中国佛教大德对《无量寿》、《观无量寿》和《阿弥陀》虽然历代都有分别疏释弘扬,但把这三并称为“净土三”,可能是在明末清初。近代中国净土教广为流传的却是《净土四》或《净土五》。《净土四》是指三之外再加上《华严·普贤行愿品》,《净土五》则是四之外再增加《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标签: 净土五经 日本净土宗 无量寿经 普贤行愿品 三经 阿弥陀
  • 简介:河南省方城县老城东北隅,耸立着一座千年古道观,这就是盛名于豫西南南阳盆地的道教中心——炼真宫。据史书记载,炼真宫始建于东汉,是光武皇帝为其姐姐湖阳公主建造的修真行宫。当时的炼真宫地势高耸,风气极佳,林堤园围,城墙巍峨,山门东开,潘河环绕,宫内古木参天。碎石林立,殿堂掩映,晨钟暮鼓,道乐齐奏,诵韵盈耳,真乃洞天福地。

  • 标签: 行宫 风气 公主 城墙 史书 东汉
  • 简介:净土一法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唯其具真信切愿方有笃行,祸害迫切便能诚恳,优游无事便宽缓,此凡夫通病也。然当今之时,其世道局势有如安卧积薪之上,其下已发烈火,但未烧至其身;转瞬则全体炽然,遍界无逃避处,尚犹悠忽度日,不能专志求救于一句佛号,其知见之浅近,甚矣。

  • 标签: 佛教 印光大师 净土宗 修持方法
  • 简介:<正>道教经典。全称《老子西升》。撰人和成书时代不详。南宋赵希弁《昭德先生读书后志》称该系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而成。但该首称“老君西升,开道竺乾,号先生”,明显具有老子化胡的崇道抑佛思想:且引用“三业”、“六根”等佛教用语,成书当在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之后。而葛洪《神仙传》中已提及此,可知为汉末魏晋间道士所作。

  • 标签: 老子 成书时代 道教经典 关令尹 佛教传入 神仙传
  • 简介:<正>道教经典,一般认为系道教修炼专著,全称《黄帝阴符》。《新唐书·艺文志》归入道家类,凡一卷。作者及成书年代,论说甚多,据考证,书出唐代之前,但作者并非前人所称的黄帝、寇谦之或李筌。今人王明认为,出于北朝一隐者。经文有三百余字及四百余字两种,因其主要文句一致,故两者并传。传本有分为三篇(章)者:

  • 标签: 黄帝阴符经 成书年代 寇谦之 道教经典 阴阳五行 艺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