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低温治疗常用于心肺复苏后病人、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手术后病人[2]、低温麻醉病人、高热惊厥或超高热病人、感染中毒性休克早期病人及颅内感染等病人。通过对18例低温治疗病人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低温治疗病人的护理要点为呼吸监护及护理、循环监护及护理、体温监护、体位护理、降温及复温护理等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1],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康复护理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Barthel评分的影响。方法数字表法随机将2018年1~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低温康复护理,使用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使用Fugl-Meyer评分对患者运动能力进行比较,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比较,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患者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NIHS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预后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康复护理可强化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亚低温康复护理 神经外科 危重患者 Barthel评分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低温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对6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温治疗和护理。[结果]低温治疗后病人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低温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仅有寒战等不适表现,除2例肺部感染外,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低温治疗可以促进惠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低温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亚低温疗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康复护理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2018年)收治的颅脑肿瘤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温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前后FMA、MBI、CS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FMA、MBI、CSS评分及预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 标签: 亚低温康复护理 神经外科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术后患者应用低温治疗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急诊行心肺复苏术后应用低温治疗的患者27例,观察患者心肺脑复苏情况,分析总结相应护理对策。结果27例患者病情好转、神志转清20例,放弃治疗2例,并发心律失常2例,肢体抽搐2例,冻伤1例,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低温治疗是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脑复苏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肺复苏 亚低温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事故、高血压等引起的颅脑损伤疾病也越来越多,低温治疗也成了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本文主要就低温治疗护理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 标签: 亚低温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低温康复护理,观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数的变化情况。方法:把2020年1月-2021年12月接收的46例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23例。对比组给予普通护理,研究组给予普通护理低温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NIHSS评估分数。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估分数相差不大,无显著差异性(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估分数均降低,其中研究组低于对比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低温康复护理有一定作用,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ICU 颅脑损伤 亚低温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配合护理干预的效果与预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样本收录时间为2021.02~2022.12期间,本院就诊2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予以研究样本选取,数组排列随机分组,对照组纳入的10例患者,施行常规治疗+传统护理,实验组纳入的10例患者,施行低温治疗+优质护理。统计纳入患者的:(1)临床指标;(2)预后结局。结果:低温治疗+优质护理开展后,实验组对比于对照组,患者多项研究数值优化意义理想(P<0.05)。结论: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配合优质护理,可极大程度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优化患者预后康复水平,效果明确。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新生儿窒息 护理 预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中亚低温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的 4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主,收治时间为 2018年 4月 -2019年 10月,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低温护理两种干预手段,分别作用于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 95.83%,与对照组( 83.33%)相比较,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 P<0.05)。结论:将低温护理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中,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亚低温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低温治疗19例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冬眠合剂+全身降温毯降温的低温治疗一般3~7d,然后缓慢、平稳地自然复温。要做好低温期间和复温过程的护理,持续心电监护,并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良好1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

  • 标签:
  • 简介:颅脑损伤是一种创伤性疾病,病死率为58%,而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高达70%~80%。众所周知,低温能降低病人的颅内压、脑代谢率和脑血流量,特别是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中期使用,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低温脑保护即是将病人体温维持在32℃~35℃,以降低病人脑组织耗氧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的一种临床治疗脑损伤的方法。江基尧等120于1993年首先将28℃~35℃的轻中度低温称为低温,并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但由于32℃以下低温可能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所以国内多采用32℃~35℃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 标签: 亚低温脑保护 临床应用 重型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病人 护理 创伤性疾病
  • 简介:【摘要】临床学中,低温治疗亦称冬眠治疗法或是人工冬眠,主要采用物理方式(人工方法)使人体体温下降至预期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新生儿窒息属于新生儿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简称HIE)则是新生儿窒息疾病的一种,该病多见于足月的儿童,部分早产儿也易出现,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低温治疗现已成为临床治疗新生儿的重要措施,有效保护新生儿的神经功能,而在进行低温治疗的过程中对患儿的监护非常重要,护理干预需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 标签: 新生儿 亚低温治疗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 低温治疗应用药物和物理的方法 ,使患者体 温 降低 以达到 治疗 目的 ,过去 主要 用 于重 型颅脑 损 伤 ,随着对低温治疗 的研究深入和监测水平的提 高,促进其在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1】。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ICU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及体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意识恢复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低温及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意识恢复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医院获得性肺炎及抽搐发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儿通过低温及体位护理后临床效果明显,有效促进患儿意识恢复,缩短抢救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效果,对患儿预后及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亚低温 体位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意识恢复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护理中,探究低温康复护理流程的干预效果,观察对患者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21.02~2023.01年间就诊的112位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低温康复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患者各项改善指标。结果:在不同护理干预下,各项参数差异p小于0.05,观察组aPTT、PT、Fbg、D-D为(32.31±2.67)、(19.05±2.08)、(2.19±0.36)、(359.16±10.95)。对照组为(25.12±2.85)、(12.51±1.92)、(2.98±0.13)、(398.52±10.73)。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52(92.85%),对照组为39(69.64%),差异P<0.05。结论:通过低温康复护理流程,可以让患者的凝血状态得到改善,对炎症反应进行抑制,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 标签: 亚低温康复护理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 凝血功能与神经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脏骤停复苏后低温林格液诱导低温治疗与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在恢复自主循环之后,马上静脉输注4℃的林格液诱导降温,让患者体温降到32-34℃之间;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体外降温法诱导降温;两组患者都用低温治疗仪维持24小时之后缓慢恢复体温;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达到人数较多,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实施低温林格液诱导低温治疗与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通过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的落实,可以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脏骤停 低温林格液 诱导降温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