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大陆法系固有的民事责任,精神损害赔偿可以追溯到罗马法上的"侵辱之诉",大陆法系各国的惩罚赔偿制度均是从普通法进行法律移植的产物。源于普通法的惩罚赔偿一经移植到大陆法系,便与精神损害赔偿发生了制度上的分野,不再具有对精神损害的补偿功能。试图通过论证惩罚赔偿的补偿来为惩罚赔偿制度在大陆法系的构建提供正当化基础和通过发掘精神损害的惩罚以培育"本土威慑"的观点都不值赞同。惩罚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功能均不相同,两者可以在同一案件中一并适用。侵权与违约竞合案件中的违约精神损害可通过违约之诉进行救济;以精神享受为目的的合同中的违约精神损害属于履行利益的损失,应通过违约之诉予以救济。现行法上的惩罚赔偿已经超出了《侵权责任法》规定的产品侵权领域并扩张至合同法领域,建议未来民法典应设置惩罚赔偿的一般条款并将其置于债的总则部分。

  • 标签: 精神损害赔偿的惩罚性 惩罚性赔偿的补偿性 违约精神损害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为倍受争议的知似买假做了支持定论.随着这部司法解释出台的一年多.社会中的3.15打假也出现不少问题亟待研究:如一些人对民间打假人存在偏见,诋毁、打击民间打假人事例时有发生。又如个别人打假索赔漫天要价.维权过度:再如发生广东博罗公安捉捕三名民间打假人等若干起公安机关以敲诈勒索错抓打假索赔人案:

  • 标签: 打假维权 惩罚性赔偿 法律若干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 公安机关 司法解释
  • 简介:进入21世纪后,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发展日益重要。但是立法对于专利权的保护不足,加之专利客体的无形、诉讼中举证困难、维权费用高等原因,专利权人的权利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学界和实务界一直对在专利领域引入惩罚赔偿制度争议较大。本文分别介绍了两种不同观点,并试图分析我国目前在专利领域引入惩罚赔偿的必要和可行,指出在适用该制度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当作出的必要限制。

  • 标签: 专利侵权 惩罚性赔偿 补偿性赔偿
  • 简介:惩罚赔偿具有填补社会损害的功能.在环境侵权中通过惩罚赔偿填补生态损害具有正当、必要和可行。我国在构建该制度时应规定仅适用于环境公益诉讼:构成要件上应具备污染人主观有故意、污染行为具有违法、造成严重生态损害及污染行为与严重生态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所得赔偿金应存入用于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的专门账户。

  • 标签: 环境侵权 生态损害 社会性损害 惩罚性赔偿
  • 简介:求偿权是消费者的一项基本权利,惩罚赔偿请求权也是消费者的权利,是求偿权的延伸。文章以消费者权利为视角,阐释了食品消费者惩罚赔偿请求权的理论基础,探讨了其价值目标和功能,分析了食品消费者惩罚赔偿请求权的行使要件,建构了食品消费者惩罚赔偿请求权的程序机制。

  • 标签: 惩罚性赔偿 请求权 食品安全 消费者保护
  • 简介:惩罚赔偿制度在国际上由来已久,已显示出它独有的效力。而在中国,其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无论法律规定抑或司法实践,均非普遍现象。知识产权领域也是如此,惩罚赔偿的运用远称不上成熟。这对有效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创业十分不利。可喜的是,人们已开始关注惩罚赔偿问题。

  • 标签: 惩罚性赔偿制度 侵权损害 保护知识产权 版权 司法实践 法律规定
  • 简介:关于是否应当将惩罚赔偿制度纳入我国未来民法典的问题存在颇大争议,原因在于惩罚赔偿制度的属性与补偿原则和得利禁止原则相冲突。本文从论证补偿原则和得利禁止原则起源的角度,认为这两项原则在私法范围内的适用应当受到一定限制,从而破解了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议所陷入的困境,并提出应当打破公法对于惩罚的垄断,在私法的范围内预留惩罚的存在空间,通过提高私法惩罚的额度来丰富私法的责任形式,从而控制损害的发生。惩罚赔偿制度纳入到我国未来民法典当中不但正当而且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惩罚 惩罚性赔偿 私法惩罚 民法典
  • 简介:惩罚赔偿制度的理想范型可以概括为:为满足"激励"、"惩罚"和"威慑"的制度功能,惩罚赔偿适用于行为人具有恶性过错的侵权责任,并以"基准赔偿数额+增加赔偿数额"为赔偿标准计算方法,其中基准赔偿数额恒定为受害人的实际损失,增加赔偿数额则与基准赔偿数额存在比例关系。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和法释〔2003〕7号中的相关惩罚赔偿立法可以分类为"颠覆类型"、"标准类型"和"变通类型"三种。针对在立法中规则的碎片化、不系统所造成的标准不一和适用困难,应当进行立法三类型之间的联动和整合,形成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为基准,以商品房购买、食品安全等领域特殊立法为补充的惩罚赔偿制度体系。

  • 标签: 惩罚性赔偿 消费者保护法 基准赔偿数额 增加赔偿数额 食品安全法
  • 简介:2013年10月,我国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2013年《消法》)第55条包括两款规定,第1款提出了惩罚赔偿最高三倍和最低500元的赔偿金额;第2款明确限定了经营者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的赔偿金额。以上两款具有独立的请求权基础,当二者竞合时,应当择一行使。总的来说,2013年《消法》加重了对经营者欺诈行为的惩罚力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2013年《消法》55条款中也存在歧义与不明,特别是由于惩罚赔偿本身兼具补偿和处罚,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考虑其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将是本文重点分析的内容。

  • 标签: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惩罚性赔偿 适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优化ICU护理团队建设,提高ICU护士工作积极性,为改进管理体系及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ICU护士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论在发生不良事件发生后,惩罚的管理制度对护士的积极性打击程度大,不利于护士的职业延续和对职业的认同,也导致护士对职业的前景期望降低。通过改善管理制度,加强护士心理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不良事件发生后ICU护士的心理负担。

  • 标签: 不良事件 管理制度 心理影响 对策
  • 简介:刑事诉讼法不仅是追究犯罪的有力工具,而且还是保障人权、抵制国家监督刑罚权的重要法宝,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贯穿于刑事诉讼程序的始终。2013年新《刑事诉讼法》在强调惩罚犯罪的同时,强化了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人权的保障,是我国诉讼价值观的重大转变。

  • 标签: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人权 惩罚犯罪
  • 简介:一、引言:社会理论与刑事法研究现代社会的刑事惩罚在法律理性化、科学、经济发展等现代话语下,逐渐在社会公众面前脱离了暴力与过度的认知。刑法解释与刑法教义学的革新、刑事运作的职业化与刑事司法的中立也加速了刑事惩罚与人类社会原始复仇冲动的区分。不过,文明化进程并没有完全排除暴力的运用,而是使之从道德考虑中解脱出来,服从于理性的计算。[1]在大众媒体的报道中、在对恶性刑事案件的审判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刑罚民粹主义(penalpopulism)包装下的刑事运作的'惩罚'。[2]此外,刑事惩罚

  • 标签: 兼社会 刑法研究 加兰思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新课改、新课程等教育制度的不断落实,对小学生的惩罚也要改变过去强硬、单一和粗暴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认识错误,从根本上改正自身的不良习惯。

  • 标签: 小学班主任惩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信息时代和教育现代化时代的来临,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都在与时俱进,但在当前的教育大气候下,我们老师谈“罚”色变。其实,没有“惩罚”的教育也是残缺的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 标签: 爱心教育 惩罚 教育现代化 青少年研究 信息时代 与时俱进
  • 简介:刑事案件中,证据是案件得以公正审判的基础.然而非法证据的存在却使得这种作用受到钳制,非法证据也变成了刑事案件公平审判的梦靥.刑事非法证据的出现存在多重原因一司法制度,社会传统道德,证据获取人员行为,心理因素等.非法刑事证据的催生土壤是多重的.

  • 标签: 刑事非法证据 程序工具主义 公正审判
  • 简介:学生违规、犯错,被罚做清洁——打扫教室或校园卫生责任区,这是许多班主任常用的管理办法。此举少了智慧与真情的注入,合理性、科学、艺术亦缺乏,值得我们反思与警惕。首先,此举背离了劳动教育的主旨。

  • 标签: 劳动教育 劳动态度 劳动习惯 管理办法 变相体罚 劳动意识
  • 简介:毋庸置疑,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而且会因体育教学的特殊而呈现出不同特点。我们不妨先对体育教学中体罚的类型、特点及危害等逐一了解,以便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适度地进行惩罚,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 标签: 体育教育 适度惩罚 理性回归
  • 简介:提起小偷,所有人都会恨得牙痒痒的。但是下面这个"小偷"却让舆论很纠结。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六一前夕,南京玄武分局梅园警务站的潘顺勤警官抓到了一个奇怪的"小偷":一个鸡腿、两本儿童故事书、一点儿杂粮,所有东西加起来也不过几十元。她叫刘燕(化名),

  • 标签: 潘顺 《北京青年报》 刘燕 故事书 线性思维 困境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