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意在心中,不可捉摸。意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表情或形体表达出来,主要是通过“言”来表达。但是,言意之间即语言与思想之间还是有矛盾的。有的言不及义,不说真实的想法,尽说假话;有的言不达意,说不清楚,话说了很多,别人还是听不明白.

  • 标签: 言意之辨 语言文字 “言” 形体 达意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目前主流的刑罚措施的诟病与反思多有出现,从刑罚的目的上看,传统的报应论与预防理论都有其合理部分,同时也都存在不合理之处,将两种理论综合对待是当前的主流的观点。由于刑罚本身"恶"的属性和社会中存在的"群聚效应",使我们难以去除对死刑的追求,也使刑罚的改造目的不容易实现,而传统刑罚手段也给服刑者回归社会带来困难。目前需要针对现有刑罚方式的问题探索社区矫正,社区服务等新的刑罚手段,并在合适的时间加以推广。

  • 标签: 报应论 犯罪者改造 社区矫正 群聚效应
  • 简介:《使至塞上》是唐代王维的一首边塞诗歌,是千古名篇。然而其创作的具体时间存在着春、夏、秋的三种争议。对每一种说法的理由进行追根溯源,详加辨析,可知该诗写于秋天。

  • 标签: 时代背景 创作季节 真实时间 秋天
  • 简介:在“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后,课程基本性质其实并没有发生变化,但课程的追求却更加明晰。同时,2017年秋季全国开始统一使用部编教材。那么,作为课程实施者,我们在当下应该如何借此东风,更多思考这门课程的价值呈现,促进其功能发挥呢?

  • 标签: 法治 道德 活力 思想品德 发生变化 课程
  • 简介:摘要人性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人类的重大议题之一。古今中外,思想家们对其各抒己见,出现了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性无善恶论等学说。论战方不同程度的吸收对方的观点,但依然没有出现足以终止话题的最终答案。我们现在再来看这个问题时,其实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已经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秉承着后天环境可以影响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认为不管人性本善还是恶,都可以通过道德和法治来约束完善自己的人性,这对现如今我们和谐社会有秩序的建设、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大家庭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人性本善 人性本恶 现实意义
  • 简介:"侠客"与"刺客"两个概念极易混淆,在史传中如此,在小说中亦如此。传统《聊斋志异》研究多涉"侠客"而少关注"刺客",当我们从道德要求、存在价值和身份界定情境三个方面来区分"侠客"与"刺客",《聊斋志异》中的刺客故事就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注重塑造社会底层刺客形象;二、一些女性刺客形象的出现,为刺客文学带来了新变;三、部分"侠""刺"合流的故事延续了《刺客列传》的特点。

  • 标签: 侠刺之辨 聊斋志异 刺客故事
  • 简介:先秦时期,儒、墨同为显学,墨子批判周、孔,后来的孟、荀又批判墨子.20世纪以来,儒学几经波折,然根基从未断过;墨学不温不火,却亦有复兴迹象.近年来,儒、墨两家在思想形态上又有新的发展:其一,新儒家内部当中,“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之间的论战愈演愈烈;其二,在应对现代性问题上,以新墨家为代表的新子学开始跃跃欲试,正逐步跻身主流学术交锋的行列.基于以上内容,从逻辑、义理两个角度出发,即可得出“兼以易别”乃墨家思想逻辑起点的结论;而以“兼别”为切入点,可便于探讨古今儒、墨两家论战当中所涉及的一些根本性问题.

  • 标签: 兼以易别 仁爱 兼爱 礼力之辨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简称《海商法》)第86条将收货人在卸货港的提货行为绝对义务化,使得包括该条文以及第42条、第44条、第71条、第78条、第79条、第80条在内的法律条文间,存在着概念范围模糊、条文冲突的法律形式逻辑问题,也与《海商法》设置提单等制度的法律目的相背离。因此,在法律条文上进一步明确卸货港提货为收货人的权利,修正收货人提货权在《海商法》中的条文表达,将有助于提升《海商法》法律形式逻辑的严密性,并促进《海商法》立法目的和价值的实现。

  • 标签: 《海商法》 收货人 卸货港 提货权
  • 简介:黄宗羲与王夫之作为明遗民,早年都曾强调夷夏防。不过黄宗羲的夷夏观以文质论为思想根基,王夫之的夷夏观以义利为哲学归宗。前者是对汉唐儒学开放型夷夏观的总结,后者是对宋明理学保守型夷夏观的深化。这就从思想上解释了为何黄宗羲晚年转而认可清廷,而王夫之则继续坚决抵抗。

  • 标签: 文质论 义利之辨 黄宗羲 王夫之 夷夏观
  • 简介: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诞生之初,“新型歌曲”是它常得到的评价。冼星海指出,过去的救亡歌曲虽产生很大效果,得到群众喜爱,“但不久又为群众所唾弃”,而《黄河大合唱》则是“现阶段新型的救亡歌曲”。同样,郭沫若在1947年为怀念冼星海而写的《序(黄河大合唱)》中,也将其称为“抗战中所产生的最成功的一个新型歌曲”。

  • 标签: 《黄河大合唱》 救亡歌曲 文明 变奏 冼星海 光未然
  • 简介:自“鹅湖之会”以来绵历七八百年的“朱陆异同”,是考察理学史、朱子学史的一条最具“原生态”的发展脉络。留存至今的“朱陆异同”历史文献,数量宏富,弥布四部,是研究“朱陆异同”历史衍变的基础。这些专门或主要讨论“朱陆”、“朱王异同”议题的文献,以专书与单篇两大类型存在。通过集聚文献而形成“云数据”平台,来俯瞰历史上的“朱陆异同”,自必会获得诸多新的认识和有益启示。

  • 标签: 朱陆异同 历史文献 朱陆异同之辨 历史衍变
  • 简介:一、“内”“外”问题的界定高教领域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已经成为广泛共识,但对于改革的路径、方式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却是众说纷纭。在此情况下,我们应持守开放的态度,通过有效的沟通、辩驳、反思形成“最大公约数”。从研究实操性角度而言,这需要研究者丰富理论视角和方法,更好搭建起理论对话平台,形成研究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 标签: 改革 高教 变迁 最大公约数
  • 简介:《三都赋》唐前旧注被李善收入《文选》之中,关于旧注的注者,历史上存在以下几种说法:张载注《魏都赋》而刘逵注《吴都赋》《蜀都赋》说,臧荣绪和李善等持此说;张载注《蜀都赋》而刘逵注《吴》《魏》二赋说,綦毋速等持此说;左思自注说,见于《左思别传》;张载、刘逵并注《三都赋》完篇说,主要见于近代学者。左思自注说及并注三篇说于情理皆有不通处,应非史实。余下两种说法虽各有所据,然通过文本细读,可知臧荣绪和李善的说法更为可信,即张载注《魏都赋》而刘逵注《吴》《蜀》二赋。

  • 标签: 文选 三都赋 旧注 张载 刘逵
  • 简介:作为“三教一道”论的积极提倡者,以胡直为代表的,包括王阳明在内的明代王学学者分别从不同方向回答了当儒佛道三教的义理旨趣都走向心性论后,三教之间的区别在哪里这个问题。王阳明和王龙溪认为,儒佛道三教在心性上的分别就在于见性有偏全,从而有经世与出世之分。胡直则认为,儒佛经世与出世之分,并非是由于所见不同,而是能否“尽心”与“不尽心”。而王塘南、薛侃和蒋信等人则相信,是儒佛所言心体的涵义不同而导致了这一分别。

  • 标签: 胡直 三教一道 王学 儒佛之辨
  • 简介:中国俚语不论是骂人恨人,还是喜人爱人,都会用'冤家'一词。若不听全,恐怕不明其意,尤其是两性之间的斗骂,更耐人寻味。到底是真恨,还是假恨,人们不仅要结合语境,还得察言观色,方可做出正确的判断。就通常语义而言,'冤家'意指敌人、对手和仇人。在《说文解字》中,释'冤'为屈也。从兔从冂。兔在冂下,不得走,益屈折也。无路可走,曲折不堪。家,为居住之地。合而引申为使人难受、痛苦或枉曲之人.

  • 标签: 菩萨摩诃萨 陀罗尼
  • 简介:古代诗人往往将对雄伟壮丽的大地风光的感怀寄于文墨,因此有了“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春意盎然,也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回川”的惊险壮阔……也许曾经,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还停留在“歌颂”与“敬畏”的阶段,那么现在,我们不仅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古人诗词中一座座山峦的地质构成,还能够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和“改造”地球。

  • 标签: 地质工程 地质学 土粒 角度分析 地球 大地
  • 简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专任助理教授许维贤的新著《华语电影在后马来西亚:土腔风格、华夷风与作者论》已于2018年4月由联经出版社出版。该书共392页,收录了作者走访多位导演和欧洲影展选片人的第一手资料,对华语电影在马来西亚内外的生产、消费和传播进行田野调查,从而更深入理解华语电影在后马来西亚的崛起.

  • 标签: 马来西亚 华语电影 作者论 出版社 风格 南洋理工大学
  • 简介:《玄应音义》是一部汇释群经的专书辞典,具有重要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价值。立足于佛经原文,并结合《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希麟音义》《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等佛经音义书,以及传世字书,认为该书"未详所出立名""魁脍",并非"屠割牲肉之人""屠杀凶恶师"等义,当义为"主煞人者"(即刽子手)。史实证明,古印度充当"魁脍"这一职务者为种姓之外的贱民阶层旃陀罗。

  • 标签: 《玄应音义》 “魁脍” 词义 旃陀罗
  • 简介:《〈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诗集《指南录》的序文,写于德祐二年(1276年)夏五。按序文所说,这一年,文天祥出使元营,后被扣往大都,他在京口乘隙逃脱,历经波折,终得南归。《指南录》所辑录的即是这一时期的诗作,诗集的名字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表达了文天祥强烈的南返之意。

  • 标签: 中学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