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CIN)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CIN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宫颈三阶梯筛查诊断,即通过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和(或)人乳头病毒(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子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患者HPV感染情况及意愿行诊断性宫颈LEEP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宫颈癌患者进一步行腹腔镜下筋膜外子宫全切术。观察患者的宫颈细胞学TCT检查情况、阴道镜活检情况、手术患者的手术情况及1年随访结果。结果200例CIN患者宫颈细胞学TCT检查提示低度鳞状上皮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病变(HSIL)共141例,T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0.50%;组织病理学结果中CINⅡ级、CINⅢ级共63例,宫颈细胞学TCT检查结果中HSIL 45例,T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1.42%;组织病理学结果中CINⅠ级137例,宫颈细胞学TCT检查LSIL 96例,T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0.07%。200例CIN患者阴道镜检查示LSIL、HSIL共163例,诊断准确率为81.50%;组织病理学结果中CINⅡ级、CINⅢ级共63例,阴道镜检查HSIL 50例,诊断准确率为79.36%;组织病理学结果中CINⅠ级137例,阴道镜检查LSIL 113例,诊断准确率为82.48%。137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LSIL,细胞学检查结果为≥不除外高度病变、年龄>45岁且病变持续存在1年或以上者中,52行诊断性LEEP手术治疗;63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HSIL患者中,58例行宫颈LEEP手术治疗,5例外切缘阳性者中4例术后病理提示宫颈癌IA1期行腹腔镜下筋膜外子宫全切术。截止12个月随访结束时,未检测到CIN残留及宫颈癌复发患者,但有8例CIN复发患者。结论采用宫颈三阶梯筛查技术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并及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

  • 标签: 诊断 宫颈癌前病变 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2激光治疗宫颈上皮(CIN)和阴道上皮(VaI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进行CO2激光治疗的607例CIN和(或)VaIN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CIN为451例(74.3%),单纯VaIN为104例(17.1%),CIN合并VaIN为52例(8.6%)。采用成组t检验,对不同类型患者年龄等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类型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史发生率及CO2激光治疗部位、CO2激光治疗次数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人乳头病毒(HPV)转阴及病理级别降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组607例患者中,CO2激光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79/607),疾病复发率为4.6%(28/607)。其中,单纯CIN、单纯VaIN、CIN合并VaIN患者的CO2激光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3%(430/451)、98.1%(102/104)与90.4%(47/52)。②本组607例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HPV转阴率为74.1%(450/607)。其中,单纯CIN、单纯VaIN、CIN合并VaIN患者的HPV转阴率分别为80.0%(361/451)、54.8%(57/104)与61.5%(32/52)。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EEP史(OR=0.500,95%CI:0.273~0.915,P=0.025)为CIN和(或)VaIN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2年,HPV转阴的独立影响因素。④本组607例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病理级别降低率为93.7%(569/607)。其中,单纯CIN、单纯VaIN、CIN合并VaIN患者的病理级别降低率,分别为93.6%(422/451)、98.1%(102/104)与86.5%(45/5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2激光治疗部位为宫颈+阴道(OR=11.727,95%CI:1.337~102.859,P=0.026)是CIN和(或)VaIN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2年,病理级别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O2激光治疗CIN和(或)VaIN有效。CIN和(或)VaIN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HPV转阴、病理级别降低受不同因素影响。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阴道上皮内瘤样病变 激光疗法 人乳头瘤病毒 Logistic模型 妇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管内镜下宫颈锥切术应用于高级别宫颈上皮(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CINⅡ、Ⅲ级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宫颈冷刀锥切术,观察组采用宫颈管内镜下宫颈锥切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标本切缘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4/50)与18%(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96%(48/50)与84%(40/50)],残留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6%(3/50)与14%(7/50),2%(1/50)与8%(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56、3.98、13.96,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3/50)与18%(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P<0.05)。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6、1.26、0.98,P均>0.05)。结论宫颈管内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高级别CIN,可准确定位病灶,切除有效率高,复发率低,手术并发症少。

  • 标签: 宫颈锥切术 内镜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CIN)的效果和远期预后。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8年12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级别CIN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CRC组与冷刀锥切术组(CKC组),每组64例。CKC组患者采用CKC进行治疗,TCRC组患者采用TCRC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病理诊断符合率及预后情况。结果TCRC组术中出血量少于CKC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RC组并发症发生率(3.13%,2/64)低于CKC组(12.50%,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RC组术后病理结果和术前宫颈活检符合率(75.00%,48/64)与CKC组(71.86%,46/6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CRC组病灶残留率(3.33%,2/60)、复发率(1.67%,1/60)均低于CKC组(15.00%,9/64;13.33%,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C治疗高级别CIN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和术前宫颈活检符合率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灶残留率和复发率。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 预后情况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叶酸与低度宫颈上皮(CIN 1)转归的关联。方法以课题组2014年建立的已婚女性队列中经病理学确诊的564例CIN 1女性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宫颈上皮变相关因素,采用分子导流杂交法检测人乳头病毒感染状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红细胞叶酸水平。随访24个月后经病理学判定CIN 1女性的转归结局,以逆转者为对照组,CIN 1持续和进展者分别为病例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红细胞叶酸与CIN 1转归的关系。结果453例女性完成随访,年龄为(49.72±6.84)岁,CIN 1发生逆转342例,持续58例,进展53例,其红细胞叶酸水平M(Q1,Q3)分别为399.01(307.10,538.97)ng/ml、316.98(184.74,428.49)ng/ml和247.14(170.54,348.97)ng/ml。随红细胞叶酸的降低,CIN 1持续和进展发生的风险均呈升高趋势(均P<0.001),而CIN 1逆转发生的风险呈降低的趋势(P<0.001)。结合高危人乳头病毒(HR-HPV)感染状况分析,无论是否感染HR-HPV,红细胞叶酸低均能增加CIN 1进展的风险(HR-HPV感染者:OR=21.34,95%CI:3.98~114.54;HR-HPV未感染者:OR=11.15,95%CI:2.34~53.13)。结论无论HR-HPV感染与否,红细胞叶酸低均可增加CIN 1持续和进展的风险。

  • 标签: 红细胞叶酸 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 转归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16和人乳头病毒(HPV)分型联合检测在子宫颈上皮(CI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患者8 346例,年龄25~65岁;其中经阴道镜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存在子宫颈病变共2 882例。按照年龄段分组,分析各年龄段HPV感染情况;以活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按照病理分级结果,分析p16、HPV分型的检出率及其单项或联合检测对CIN的诊断效能。结果p16和HPV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31~40岁[分别为47.42%(1 014/2 427)和36.84%(894/2 427)],其次为41~50岁[分别为30.15%(907/2 942)和28.11%(827/2 942)],各年龄段间p16和HPV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检查存在子宫颈病变的2 882例患者中,p16阳性2 572例(89.24%),HPV阳性2 169例(75.26%),随着病变进展,p16和HPV阳性率逐渐增高,其中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p16阳性率分别为11.68%(23/197)、94.85%(1 105/1 165)、93.57%(771/824)、96.76%(538/556)、96.43%(135/140);HPV阳性率分别为17.77%(35/197)、77.60%(904/1 165)、80.22%(661/824)、80.40%(447/556)、87.14%(122/140),且随着CIN病程进展,HPV感染逐渐以16/18型为主。HPV诊断CIN的灵敏度为75.26%,特异度为81.13%,阳性预测值为67.78%,阴性预测值为86.14%;p16诊断CIN的灵敏度为89.24%,特异度为84.74%,阳性预测值为75.51%,阴性预测值为93.72%;p16诊断效能高于H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诊断CIN的灵敏度为94.10%,特异度为91.33%,阳性预测值为85.12%,阴性预测值为96.71%,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PV感染的发生以31~40岁女性为主,41~50岁次之,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p16诊断CIN效能、优于HPV;p16和HPV联合检测可提高CIN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降低漏诊率,对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p1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子宫颈癌相关知识的宣教对宫颈上皮患者认知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体采样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抽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166例宫颈上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8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防子宫颈癌相关知识的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对预防子宫颈癌相关知识认知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为(14.54%),观察组患者给予预防子宫颈癌相关知识的宣教,在子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传染方式、避孕方式、接种疫苗等各知识点的认知度为(56.79%),观察组患者认知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知识点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上皮患者进行预防子宫颈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对子宫颈癌的认知度,患者预防意识加强,能大大降低子宫颈癌的患病率。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子宫颈癌 健康教育 认知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膳食水溶性维生素对低度宫颈上皮(CINⅠ)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从课题组于2014年建立的已婚女性队列中,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564名CINⅠ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收集一般基线资料的同时,应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PV分型,采用食物频数问卷调查膳食水溶性维生素的摄入情况,确定暴露水平,进而对研究对象进行12个月的随访观察。随访结束时再次取活检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判定CINⅠ患者的逆转、持续和进展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分析。结果膳食水溶性维生素低水平可促进CINⅠ患者的持续或进展,且CINⅠ不良转归的风险随维生素摄入水平的降低而升高,尤其是叶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酸、生物素和维生素C(RR值分别为15.22、1.86、1.92、2.11、2.98、2.14和2.19)低水平对CINⅠ的持续/进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结合HR-HPV感染状况进行分析后显示,HR-HPV阳性时,叶酸、烟酸和生物素低水平可促进CINⅠ持续和进展。结论膳食水溶性维生素低水平是CINⅠ持续和进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对于HR-HPV阳性女性,叶酸、烟酸和生物素的作用更为明显。

  • 标签: 膳食水溶性维生素 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 转归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高级别上皮经锥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及再次手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工作及后期随访。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11月至2018年11月因宫颈上皮Ⅱ、Ⅲ级行宫颈锥切术且符合条件、资料完整的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对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再次手术(包括再次锥切、子宫切除)病灶残留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发生率为31.67%(57/180),切缘阳性再次手术病灶残留率为36.84%(21/57)。绝经、接触性出血、宫颈癌(原位癌、微小浸润癌)是切缘阳性危险因素(OR=2.342、2.428、8.949);接触性出血、宫颈癌(原位癌、微小浸润癌)是切缘阳性再次手术病灶残留危险因素(OR=5.370、10.992)。结论接触性出血、宫颈癌(原位癌、微小浸润癌)与宫颈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密切相关,其中,绝经与切缘阳性有关,它们是影响宫颈锥切切缘阳性、再次手术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高度重视。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锥形切除术 再手术 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明确镜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胃低级别上皮(LGI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10月至2019年12月经解放军总医院消化镜中心术前筛查的175例患者证实为胃LGIN的255例病变纳入研究,并进行内镜下RFA,关注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进行疼痛评分,并追踪其复查随访结果。结果255例病变均成功完成镜下RFA,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治愈率分别为91.3%、90.8%、89.4%、88.2%、86.5%,术后腹痛为主要并发症。结论镜下RFA是治疗胃LGIN的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可门诊治疗的新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内镜下射频消融术 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叶酸与宫颈上皮Ⅰ级(CIN1)转归的关系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病毒(HR-HPV)感染的交互作用。方法基于2014年6—12月在山西省介休市和阳曲县建立的已婚妇女社区队列,选取经病理学诊断为CIN1的5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2个月后再次行病理学检查,根据CIN1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CIN1消退组、持续和进展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血清叶酸与CIN1转归的关系,采用相加模型分析血清叶酸与HR-HPV感染的交互作用。结果564例患者中,479例再次行病理学检查,CIN1消退组331例,持续和进展组148例。CIN1消退组与持续和进展组患者的血清叶酸分别为(18.890±8.360)和(15.640±5.550)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37, P<0.001)。154例患者检出HPV感染,其中148例为HR-HPV感染,6例为低危型人乳头病毒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消退组与持续和进展组在年龄、被动吸烟、清洗阴部频率、性生活后清洗、换洗内裤频率、血清叶酸及HR-HPV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洗阴部频率(OR=0.422,95%CI为0.238~0.750)、换洗内裤频率(OR=0.574,95%CI为0.355~0.928)、血清叶酸(13.06~16.78 nmol/L:OR=4.806, 95%CI为2.355~9.810;≤13.05 nmol/L:OR=8.378,95%CI为4.024~17.445)、HR-HPV感染(OR=1.852,95%CI为1.170~2.933)是CIN1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血清叶酸低水平和HR-HPV感染对CIN1持续和进展的相对超额危险度=4.992(95%CI为0.189~9.796),归因危险度=0.552(95%CI为0.279~0.824),交互作用指数=2.632(95%CI为1.239~5.588),血清叶酸≤16.78 nmol/L且HR-HPV感染阳性的aOR=9.055(95%CI为4.878~16.807)。结论低血清叶酸水平可增加CIN1持续和进展的风险,且与HR-HPV感染存在协同作用。

  • 标签: 叶酸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转归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叶酸与宫颈上皮Ⅰ级(CIN1)转归的关系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病毒(HR-HPV)感染的交互作用。方法基于2014年6—12月在山西省介休市和阳曲县建立的已婚妇女社区队列,选取经病理学诊断为CIN1的5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2个月后再次行病理学检查,根据CIN1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CIN1消退组、持续和进展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血清叶酸与CIN1转归的关系,采用相加模型分析血清叶酸与HR-HPV感染的交互作用。结果564例患者中,479例再次行病理学检查,CIN1消退组331例,持续和进展组148例。CIN1消退组与持续和进展组患者的血清叶酸分别为(18.890±8.360)和(15.640±5.550)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37, P<0.001)。154例患者检出HPV感染,其中148例为HR-HPV感染,6例为低危型人乳头病毒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消退组与持续和进展组在年龄、被动吸烟、清洗阴部频率、性生活后清洗、换洗内裤频率、血清叶酸及HR-HPV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洗阴部频率(OR=0.422,95%CI为0.238~0.750)、换洗内裤频率(OR=0.574,95%CI为0.355~0.928)、血清叶酸(13.06~16.78 nmol/L:OR=4.806, 95%CI为2.355~9.810;≤13.05 nmol/L:OR=8.378,95%CI为4.024~17.445)、HR-HPV感染(OR=1.852,95%CI为1.170~2.933)是CIN1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血清叶酸低水平和HR-HPV感染对CIN1持续和进展的相对超额危险度=4.992(95%CI为0.189~9.796),归因危险度=0.552(95%CI为0.279~0.824),交互作用指数=2.632(95%CI为1.239~5.588),血清叶酸≤16.78 nmol/L且HR-HPV感染阳性的aOR=9.055(95%CI为4.878~16.807)。结论低血清叶酸水平可增加CIN1持续和进展的风险,且与HR-HPV感染存在协同作用。

  • 标签: 叶酸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转归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级别宫颈上皮(CIN)与宫颈癌组织中微小RNA-145(miR-145)和微小RNA-200c(miR-200c)的表达水平。方法抽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行锥切手术治疗的CIN患者作为CIN组,根据宫颈病变程度将其分为Ⅰ级组(24例)、Ⅱ级组(34例)、Ⅲ级组(22例)。另选择同期40例行根治手术的宫颈癌患者作为宫颈癌组。收集锥切术后留取CIN组织、根治手术存档宫颈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癌灶>3 cm)进行miR-145和miR-200c水平检测。比较miR-145和miR-200c在CIN组织、宫颈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不同级别的CIN组织中miR-145和miR-200c的表达水平,不同临床病理参数的宫颈癌患者病变组织中miR-145和miR-200c的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组织中miR-145和miR-200c的表达水平为0.40±0.06、0.35±0.09,CIN组织中miR-145和miR-200c的表达水平为0.78±0.20、0.35±0.09,低于癌旁组织的1.00±0.11、1.00±0.15(P<0.05),且宫颈癌组织中miR-145和miR-200c的表达水平低于CIN组织(P<0.05)。Ⅲ级组CIN组织中miR-145、miR-200c的表达水平低于Ⅰ级组和Ⅱ级组(P<0.05)。合并淋巴结转移、低分化、肿瘤长径>4 cm的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中miR-145、miR-200c的表达水平低于未合并淋巴结转移、高分化、长径≤4 cm的宫颈癌患者(P<0.05)。结论miR-145和miR-200c在CIN、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其表达水平随CIN级别升高而下降,二者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宫颈癌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微小RNA-145 微小RNA-200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的相关因素,并建立其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为慢性胆囊炎或胆囊上皮的75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其中胆囊结石伴胆囊上皮15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600例。男性264例,女性486例,年龄(51.3±14.5)岁(范围:18~90岁)。通过χ²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胆囊上皮的独立相关因素,并建立模型及进行内部验证。将原始数据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526例)和验证组(224例),分别采用列线图及树增益朴素贝叶斯方法建立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的预测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及混淆矩阵评估两种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史(年)、胆囊大小、胆囊黏膜是否光滑、胆囊壁是否增厚、结石大小及结石数量是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发生的相关因素(χ²=19.957、8.599、9.724、9.301、8.341、15.288、9.169,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23,95%CI:1.50~3.31,P<0.01)、胆囊大小(OR=2.11,95%CI:1.17~3.80,P=0.013)、胆囊黏膜是否光滑(OR=1.80,95%CI:1.13~2.88,P=0.014)、结石大小(OR=2.98,95%CI:1.71~5.21,P<0.01)及结石数量(OR=2.14,95%CI:1.34~3.42,P<0.01)是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列线图建模组和验证组的C-index分别为0.708和0.696,两种模型建模组AUC分别为70.60%和70.73%,验证组的AUC分别为68.14%和67.47%。两种模型建模组的精确度分别为69.96%和70.72%,验证组的精确度分别为66.96%和67.41%。结论年龄、胆囊大小、胆囊黏膜是否光滑、结石大小及结石数量是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列线图及树增益朴素贝叶斯模型可用于预测胆囊上皮的发生。

  • 标签: 胆囊结石病 胆囊疾病 胆囊上皮内瘤变 胆囊肿瘤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型HPV(HR-HPV)感染状态下阴道微环境因子联合检测对低度宫颈上皮(CINⅠ)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优检测组合模式。方法从课题组前期建立的社区队列中选取正常宫颈(NC)女性623人和CINⅠ患者303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方法检测阴道微环境因子,采用导流杂交法进行HPV分型检测。采用SAS 9.2及SPSS 23.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在经主成分分析获得阴道清洁度、pH值、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为阴道微环境主要代表性因子的基础上,对以上4种因子基于logistic回归原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单项检测灵敏度以pH值最高(76.2%),特异度以唾液酸苷酶最高(90.9%),联合检测以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pH值+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阴道清洁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和pH值+阴道清洁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4种组合的ROC曲线下的面积较高,分别为0.714、0.719、0.713和0.709。进一步结合HR-HPV感染状况,通过逼近理想排序法对4种组合模式的诊断效果进行优化分析后显示,HR-HPV阳性组以pH值+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的联合检测最佳(Ci=0.585),而HR-HPV阴性组则为阴道清洁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Ci=0.641)。结论阴道微环境因子的联合检测可用于CIN Ⅰ的辅助诊断,pH值、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联合检测对HR-HPV阳性女性CIN Ⅰ的诊断价值较大,而阴道清洁度、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的联合检测对HR-HPV阴性的CIN Ⅰ诊断意义更大。

  • 标签: 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 阴道微环境因子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优化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和分析人乳头病毒16型(HPV16)长控制区(LCR)甲基化与宫颈上皮2级及以上病变(CIN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等,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27日。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文献,研究对象共1 42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HPV16 LCR甲基化与CIN2+关系的合并效应OR值为1.56(95%CI:0.70~3.4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5'端、增强子区和启动子区甲基化与CIN2+均未显示相关性;4个E2结合位点(E2BS)中,E2BS1、E2BS3和E2BS4甲基化增加CIN2+的发生风险,OR值分别为3.92(95%CI:1.92~7.99)、10.50(95%CI:3.67~30.04)和3.65(95%CI:1.58~8.41),由于文献篇数限制,未对E2BS2进行亚组分析;在不同地区人群来源中,中国人群CIN2+的发生风险与HPV16 LCR甲基化具有相关性,OR值为2.14(95%CI:1.31~3.50);对HPV16 LCR进行焦磷酸测序的人群CIN2+的发生风险与HPV16 LCR甲基化具有相关性,OR值为1.75(95%CI:1.03~2.98)。结论CIN2+的发生风险与HPV16 LCR E2BS的甲基化存在相关性。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DNA甲基化 宫颈上皮内瘤变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PV)E6/E7 mRNA原位杂交技术在宫颈上皮(CIN)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组织病理诊断为CIN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病例共261例,其中CIN1级60例、CIN2级41例、CIN3级51例、鳞癌72例和形态学正常的宫颈对照组织37例(HPV阴性10例、阳性27例)。将所有病理组织制成组织芯片,分别进行HE染色、HPV E6/E7 mRNA原位杂交检测及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完成染色判读,并统计分析其阳性率及阳性模式。结果HPV mRNA原位杂交在CIN1级中主要表现为鳞状上皮基底至中层细胞核与质的点状染色(≤BME)及伴表层细胞弥散整个核的片状染色(supD),即≤BME+supD模式;在CIN2级中主要表现为基底直至中层之上但未达上皮全层的细胞核与质的点状染色模式(>BME)和部分伴supD染色的模式,即>BME+SupD模式;CIN3级主要表现为>BME模式,且点状染色分布于上皮全层。在CIN1级、2级和3级中,上述3种染色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mRNA原位杂交技术有助于CIN的准确诊断与分级,且有着比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更佳的特异性。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原位杂交 E6/E7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锥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3级(CIN3)的380例患者临床资料。LEEP锥切术后112例(29.5%)切缘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切缘阳性及病变残留的相关因素为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R-HPV)阳性(OR= 4.92,95% CI:1.81~13.36)、子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高级别病变(OR= 3.95,95%CI:2.42~6.42)、累及腺体(OR=3.58,95%CI:1.93~6.63);169例因随访困难、无生育要求的患者锥切后切除子宫,其中51例(30.2%)提示病变残留,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是切缘阳性(OR= 2.83,95% CI:1.44~5.59)。HR-HPV阳性、TCT高级别病变、累及腺体是CIN3患者LEEP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切缘阳性是病变残留的相关因素,需予重视。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锥形切除术 切缘阳性 肿瘤,残余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锥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3级(CIN3)的380例患者临床资料。LEEP锥切术后112例(29.5%)切缘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切缘阳性及病变残留的相关因素为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R-HPV)阳性(OR= 4.92,95% CI:1.81~13.36)、子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高级别病变(OR= 3.95,95%CI:2.42~6.42)、累及腺体(OR=3.58,95%CI:1.93~6.63);169例因随访困难、无生育要求的患者锥切后切除子宫,其中51例(30.2%)提示病变残留,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是切缘阳性(OR= 2.83,95% CI:1.44~5.59)。HR-HPV阳性、TCT高级别病变、累及腺体是CIN3患者LEEP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切缘阳性是病变残留的相关因素,需予重视。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锥形切除术 切缘阳性 肿瘤,残余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