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军人作战心理水平对军人战时各种潜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印象,它因此成为个体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坚持军事训练中的高难度、高强度、高风险训练,模拟残酷情景体验,强化官兵战斗精神,培养团队互助和相互信任的团队精神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军人的作战心理水平。

  • 标签: 军人 作战心理 训练
  • 简介:心理断乳"的问题在各高校大一新生中普遍存在。面对这一问题,文章从"心理适应"的概念出发,揭示开展大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研究的价值,结合实际挖掘出影响新生心理适应高低的各种因素,继而从高校和学生两大方面提出促使新生心理适应水平提高的对策,以切实可行的方案推进高校大一新生融入大学环境。

  • 标签: 大一新生 心理适应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农村儿童的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农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在他们身上多出现如无人监护多失爱;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指导等问题。这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建议
  • 简介:摘要诚信是人际交往的道德准则,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我国诚信缺失的现象日益凸显,而且这种危害极大的风气已经蔓延到大学生群体中。因此本研究对大学生负诚信心理机制做出了具体分析,为教育管理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大学生负诚信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护理措施及其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针对本院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6例创伤性骨科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对于治疗的影响情况做回顾性分析。并归纳对不同类型创伤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与体会。结果所有患者在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护理之后,心理创伤都得到了较大的安抚,对于治疗的整体效果有了较大的正面影响。结论心理护理的合理性,对于创伤骨科患者的康复和心理治疗有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创伤骨科 骨科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研究当代儿童心理特征有助于做好儿童家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代儿童的心理特征,并探讨了做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希望能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童 心理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68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有利于预后。

  • 标签: 脑出血 心理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从公共伦理的角度而言,公务员作为掌持公权力的公共管理者,应将“公共利益”的维护与增进作为工作宗旨与行为依归。但现实中,并非所有公务员都会坚守职业的“公共利益”原则,即使在治吏日趋从严的当下,各类或“老虎式”,或“苍蝇式”的腐败行为仍屡禁难绝。当前,为适应以净化政治生态为主旨的政治新常态,有必要研究公务员腐败行为的深层心理逻辑,进而探寻公务员腐败现象的根本治理之策。

  • 标签: 公务员 腐败行为 心理逻辑
  • 简介:张爱玲的小说擅长洞察和规划人的心理。文章以其笔下人物的变态心理作为探究的切入点,分析了张爱玲小说中人物的厄勒克特拉和俄狄浦斯心理、施虐与自虐心理、抑郁与恐惧心理等变态心理,并探讨了张爱玲摹写变态心理的原因。

  • 标签: 张爱玲 小说 人物形象 变态心理
  • 简介: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是思想情感的载体,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都注重语言的锤炼,以期更加准确、充分地表情达意。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听听那冷雨》也因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为人所称道,其语言成为了很多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

  • 标签: 《听听那冷雨》 语言风格 心理 破格 台湾作家 思想情感
  • 简介:摘要在当今社会,处在紧张的医患关系之下的医疗卫生部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处于该部门中的护士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她们的身心饱受来自工作与社会的压力,而关注护士的心理状态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分析新形势下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并就其相应的解决对策做一探讨。

  • 标签: 护士 心理压力 疏导 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72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2%,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进行护理,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出现的焦虑情绪,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ICU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人数比例的逐年攀升,社会竞争激烈和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尤其是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发展和进步的突出障碍。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科学设置等教学模式改革也就显得特别重要。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 简介:以杭州市228名高中生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高中生父母教养行为与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专制型、忽视型、溺爱型、情感温暖型、信任鼓励型共5种家庭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型、信任鼓励型方式下的高中生心理资本显著优于其他方式;2专制型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心理资本发展呈现显著的负相关;3高中为人生关键阶段,父母需要慎重选择教养方式,以利于高中生心理资本的发展。本研究结果可为指导父母选择合适的教养方式提供参考。

  • 标签: 心理资本 教养方式 情感温暖型 信任鼓励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寻找相应的干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我州治疗的80例艾滋病患者,用对话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随机将8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一段时间后,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艾滋病病人的了解,发现大多数艾滋病病人都存在心理问题,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问题也造成了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自卑、绝望、恐惧、愤怒等,通过实验组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发现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临床治愈都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多数的艾滋病人都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根据患者心理问题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延长发病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艾滋病 心理问题 干预护理措施
  • 简介:公安机关有组织地开展的心理服务工作,较多地偏重于为民警及其家属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咨询,但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存在的"双重关系"、保密等伦理问题也困扰着工作开展,因此,在公安机关建立切实可行的心理咨询伦理标准,加强专业伦理规范建设以及专业伦理教育十分重要。

  • 标签: 公安机关 心理咨询 伦理
  • 简介:分析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的使用情况,是为了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重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重构的课程内容包括五大主题(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成长、积极应对)及十三个相关概念。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所授班级的学生需求、专业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预防或减少心理疾病转变为积极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发现学生的个人优势,让学生以积极心态主动应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与挫折,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 标签: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内容 重构 积极心理学
  • 简介:好人行为广受称颂与点赞,一好在“事”,二好在“人”。“好事”好在“所做之事皆利他”,即做人行事的端正和行为的利他性。不管是敬业奉献、诚实守信,还是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这些行为表现各异,具体情境也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从行为的效果来看,都是让他人、群体乃至社会获得益处。“好人”好在“做事之人不为己”,即做事的人不计回报,自觉自愿地做好事,而且不指望从中得到好处,甚至有时候为了他人或社会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 标签: 行为表现 心理动力机制 利他性 社会利益 敬业奉献 诚实守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施行心理分级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病情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心理分级护理模式进行病情的护理措施,最后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根据试验结果显示,两组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的护理,采用心理分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治疗,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提升护士护理工作的质量,从而起到促进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心理分级护理 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 常规护理 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