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严苛。作为大众消费品之一的卷烟,给人们减压的同时,其内在品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将生物技术应用在卷烟生产方面能增强烟草制品的安全性,满足新时期消费者的需求。微生物醇化技术的核心是利用烟叶本身自带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使其产生大量生物酶,通过生物酶醇化,自然分解烟叶燃烧时产生的杂气、焦油的“大分子物质”,使其裂解成为“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在燃烧时极少地产生传统香烟的危害性物质,从根本上大大减轻了消费者在吸食香烟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 标签: 微生物醇化 生物发酵 过程控制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美味牛肝菌液体菌种摇床发酵条件,通过试验分析的方法确定出美味牛肝菌液体菌种摇床发酵的最佳条件,为美味牛肝菌液体菌种研究提供依据,推动美味牛肝菌液体菌种的发展与技术应用。

  • 标签: 美味牛肝菌 液体菌种 摇床发酵条件 生长曲线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浓醪酒精发酵工艺作为一种具备较高细胞密度、产物浓度和高发酵速率的发酵技术之一,这一技术在近几年玉米发酵中的应用也随之大幅增多。由此,本文将着眼于玉米浓醪酒精发酵工艺进行阐述、研究,思考这一工艺展开的侧重和效果,以期能够对未来玉米浓醪酒精发酵工艺的展开予以帮助。

  • 标签: 玉米 浓醪酒精 发酵工艺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酵素因为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中。酵素可以帮助人们美容瘦身,预防心血管疾病,帮助人体新陈代谢,排出体内毒素等。因此,酵素的制作成为人们研究的技术之一,不同发酵菌及酶处理对酵素的发酵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不同,本文旨在探讨酵素不同发酵菌及酶处理对蜜桃酵素发酵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标签: 发酵菌,酶处理,蜜桃酵素,抗氧化活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工业文明的保障。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是地球上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的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动物排泄物等。其主要由纤维素(约占干物质重的 30%-50%)、半纤维素( 20%-40%)和木质素( 10%-25%) 3大部分组成。另外,还含有少量的胶体物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都以聚糖形式存在,纤维素主要由六碳糖聚合而成,而半纤维素则主要由戊碳糖聚合形成。利用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通常需要经过预处理以打破致密结构,再将聚糖水解转化为单糖,最后利用酿酒酵母将单糖发酵转化为乙醇。目前,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乙醇的全过程包括原料收集和预处理、酶解糖化、发酵及产物分离。为使纤维乙醇与传统燃料形成相竞争的价格,需要对燃料乙醇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以降低成本。

  • 标签: 燃料乙醇 发酵工艺 基因工程
  • 简介:摘要:酒精生料发酵技术,因为工艺简单、能耗低、产品得率高等原因,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本文概述了燃料乙醇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燃料乙醇 发酵工艺 基因工程
  • 简介:摘要:制药过程当中,企业往往会考虑到生产成本的问题,为了减少药品生产的成本,通常需要对各种技术进行开发和革新。提升发酵技术对于减少企业的成本消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发酵技术创新被认为是制药企业节省成本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在发酵工艺的优化方面付出更多的精力,笔者主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对制药企业的发酵工艺优化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制药企业 发酵工艺 成本节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分离真菌种类分布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患儿所有无菌部位标本初次分离的真菌菌株进行分析,药敏试验采用ATB-FUNGUS 3酵母菌药敏试条,进行5-氟胞嘧啶、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5种抗真菌药物检测,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M27-A2规则及标准进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自无菌部位标本共分离236株真菌,来源于血液标本占64.0%(151株),脑脊液22.9%(54株),骨髓3.8%(9株),腹水3.8%(9株),胸水3.4%(8株)和组织2.1%(5株)。236株真菌中,前3位检出的分别为念珠菌属[175株(74.2%)]、新型隐球菌属[31株(13.1%)]和酵母菌属[9株(3.8%)]。念珠菌属中,前3位分离菌分别为白色念珠菌[107株(61.1%)]、近平滑念珠菌[33株(18.9%)]、热带念珠菌[13株(7.4%)]。少见真菌马尔尼菲蓝状菌、根霉、外瓶霉均有检出。念珠菌对二性霉素B敏感率为100%。新型隐球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100%敏感。结论儿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念珠菌最多,其中白色念珠菌占主要地位。新型隐球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播散性感染不容忽视。二性霉素B对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应加强儿科分离深部真菌感染种类和耐药性监测,以有效控制深部真菌感染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儿童 抗真菌药物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2018年2月,Gupta等[1]建议将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成员重新分类。分枝杆菌属最高水平中存在5个不同的单系分组(monophyletic groups),分别为Tuberculosis-Simiae(结核-猿猴,TS)、Terrae(土地,Te)、Triviale(次要,Tr)、Fortuitum-Vaccae(偶发-母牛,FV)、Abscessus-Chelonae(脓肿-龟,AC)。Gupta等由此建议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重新分类为5个属,并依次对科和5个属进行了描述。

  • 标签: 分枝杆菌科 分枝杆菌属 分枝酸杆菌属 分枝酸棒菌属 拟分枝酸杆菌属 分枝酸菌属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 桑黄菌的物理诱变与发酵。 方法: 培养 桑黄菌菌株,激光照射进行物理 诱变, 比较桑黄菌物理 诱变前、后菌丝体胞内的多糖含量。使用发酵培养基进行 桑黄菌发酵, 比较桑黄菌发酵前、后菌丝体胞内的多糖含量。 结果: 桑黄菌物理诱变后的菌丝体胞内多糖含量为( 83.55±5.02 ) % ,较物理诱变前的( 79.86±4.98 ) % 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发酵后的菌丝体胞内多糖含量为( 82.90±4.48 ) % ,较发酵前的( 77.45±4.32 ) % 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 桑黄菌进行 物理诱变和 发酵均能提高菌丝体胞内多糖含量。

  • 标签: 桑黄菌 物理诱变 发酵 菌丝体胞 多糖 药用价值
  • 简介:摘要 :蓝莓,被人们称之为水果皇后,其内部除了常规性质的糖分、果酸及维生素 C之外,诸如维生素 A、 E及花青素等物质的含量也是十分丰富的,尤其是其中的花青素含量位居前列。也正因如此,蓝莓除了在预防脑神经老化、血管软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之外,其内部的丰富的花青素含量对于预防近视改善视力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蓝莓除了直接食用之外,在酒类及饮料研制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乳酸菌对于维持肠道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就有着蓝莓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制,本文围绕着乳酸菌的作用、蓝莓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制等展开了研究。

  • 标签: 蓝莓 乳酸菌 发酵饮料 研制
  • 简介:摘要:抽检玉环市域内9个乡镇及1个经济开发区的发酵面制品,对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丙酸等防腐剂及甜蜜素、糖精钠等甜味剂进行了检测,存在脱氢乙酸、丙酸、甜蜜素、糖精钠超范围使用,抽检不合格率达30.56%。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试验通过乳酸菌组合乳清发酵制备乳清发酵液,研究了以牛油果、雪梨、乳清发酵液为原料制备果味乳清发酵饮料的配方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乳清发酵液、牛油果雪梨乳清饮料配方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乳清发酵液的最佳条件为:发酵剂接种量为 0.1U/kg,发酵时间为 8h,发酵温度为 40℃,菊粉添加量为 3%。在牛油果雪梨果汁添加量 40%,乳清发酵液添加量 25%,白砂糖添加量 4%时,可得到一种酸甜适口、营养丰富、具有浓郁的牛油果和雪梨混合的清香,且稳定性较好的果味酸乳饮料。

  • 标签: 乳清饮料 牛油果 雪梨 发酵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设计一套直观、实用性强、符合实验室菌种管理制度要求的菌种管理系统,提高实验室菌种管理水平。方法采用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利用Java语言进行编程并通过MySQL进行数据库的管理,按照实验室菌种管理制度要求,建立能够满足实验室需求的菌种管理系统。结果自主开发出了一套实验室菌种管理系统。实现了菌种入库档案建立;菌种出库申请、审核、外送、归还以及销毁流程控制;菌种查找,统计,记录查询,传代提醒等功能。结论该菌种管理系统,现已在实验室投入使用,运行情况稳定,反映良好,有效提高了实验室菌种管理水平,达到了预期目的。

  • 标签: 临床实验室技术 质量改进 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病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120株病原菌由皮肤科患者感染脓液分离所得,病原菌分离与种型鉴定依据原卫生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常规技术操作:产 ESBLs菌鉴定选择 CLSI新标准作筛选与确证; MRS采用 CLSI头孢西丁纸片法鉴定;药敏采用 CLSI指定的 K-B法;微生物检验实行全程室内质量控制。结果: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占 23.3%,革兰氏阴性球菌占 20.0%,真菌占 18.3%;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均对磺胺甲恶唑 /甲氧苄啶的耐药率最高。结论:病原菌种类繁多及细菌耐药性的逐渐增加,导致感染相关皮肤病患者的治疗难度加大,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标签: 皮肤科 感染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抽取古交市区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感染患者320例,采集其血液、脑脊液及其他体液标本进行鉴定,菌种分离结果作为菌株来源,分析常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情况。结果320例患者标本共检出54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24株(59.78%),革兰阳性菌186株(34.32%),其他菌种32株(5.90%)。324株革兰阴性菌中位居前五位者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2.90%,139/324)、肺炎克雷伯菌(18.21%,59/324)、铜绿假单胞菌(14.81%,48/324)、阴沟肠杆菌(9.57%,31/324)、鲍曼不动杆菌(6.17%,20/324)。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81.00%~88.00%,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93.22%),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耐药较高(>85.00%),阴沟肠杆菌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83.00%);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21.00%,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65.00%)。结论医院革兰阴性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占绝大多数,且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普遍耐药。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革兰阴性菌 耐药性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燃料乙醇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可以有效地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原料成本高、能耗大是制约燃料乙醇发展的主要因素。优化发酵工艺,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能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是解决燃料乙醇生产瓶颈的重要方法。本文从燃料乙醇生产过程出发,对燃料乙醇的连续发酵生产过程优化进行分析与探究。

  • 标签: 燃料乙醇 连续发酵 发酵生产 优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