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惩罚是不是侵权法的基本功能引致了诸多争议。争议的缘起有其本身的历史根源、现实原因,也有理论上的一些分歧。事实上,关于争议的惩罚性赔偿是无法彰显侵权法的惩罚功能的,而争议的精神损害赔偿也无法证成侵权法具有惩罚功能。总之,惩罚功能不应是侵权法的基本功能。

  • 标签: 侵权法 惩罚功能 惩罚性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
  • 简介: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国主要是从公民文化权利的角度进行政策论述的。人们将文化权利视为一个当然的概念来使用,却没有对它进行必要的学术厘清,尽管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指导实践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尤其是关于公民文化权利的研究尚未深化,以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的有效论证。对自由主义来说,文化权利仅仅是个体的权利。对于社群主义而言,公共的善优先于个体的权利;而所谓的社群性文化权利,也主要是指属于某一社群的文化身份或资格。通过对文化权利概念以及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围绕这个概念所展开的争论进行必要的梳理,为下一步厘清公共文化服务中若干文化权利问题确定了一个逻辑起点,从而推进我国关于公民文化权利的研究。

  • 标签: 文化权利 自由主义 社群主义
  • 简介:城市居委会法治建设属于法治中国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居委会目前面临的“生存危机”与其具体法律定位模糊直接相关,国内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展开了大量有益的争论,主要有普通民事主体论、公民社群团体论和基层群众组织论三种观点。鉴于立法须适应改革需要,应运用战略管理思维比较分析上述三种观点的内在主导逻辑,并结合法理探讨提炼城市居委会法律定位的必备要素,据此对其未来定位予以展望。

  • 标签: 城市居委会 法律定位 主导逻辑 依宪治国
  • 简介:代表制度是现代宪法的关键要素之一。代表制度的编撰工作长期以来屡引争议,其推动政治秩序民主化的进程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宪法起草者所处的既有制度环境、关键政治主体间的权势格局、以及可获取的思想资源或政治文化。本文主要通过对泰国《2007年宪法》起草委员会(简称宪草委,CDC-ConstitutionDraftingCommittee)多次会议记录的字斟句酌,深入探析其在议定泰国国会上议院(即参议院)构架方面所吸纳的思想缘起。为了提供宪法论争的相关背景,本文对1997年宪草委的各项工作进程做了更为简要的描述。最近的一项会议记录是在2013年11月,泰国宪法法院(theConstitutionalCourt)裁决已获泰国国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无效,该修正案试图重新引入一个完全由民选产生的上议院。本文将此项研究与抵制“他信政权”的民众抗议活动形势深度相融。抗议活动始于2013年11月,一直在自称“人民民主改革委员会”(简称民革会,PDRC-People’sDemocraticReform)的组织领导之下。

  • 标签: 泰国 宪政主义 上议院 人民民主改革委员会
  • 简介:王斌、刘诗瑶在《新闻战线》2014年第10期撰文,采用四个维度——职业功能、职业分工、职业地位和职业归属分析新闻记者的角色;认为记者在传统新闻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下的新闻生产,记者普遍存在焦虑情绪。除了应对中国新闻改革的现实之需,有关新媒体语境下记者职业角色的学术研究也处于模糊和零碎状态。对记者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较少探究其转变背后的作用机制和结构因素。

  • 标签: 新闻记者 职业角色 新媒体 语境 争辩 《新闻战线》
  • 简介: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科举制度虽然在清末才被彻底废除,但千年之间,关于科举存废去留的论争不断。梳理历史上从唐朝到清末六次有代表的科举存废之争,发现主要归因于科举自身内容与形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科场弊端日渐严重、不能公正选拔人才、相关集团利益冲突、矛盾冲撞等外部原因。应吸取科举存废之争的教训、不断完善各种考试制度、平衡各利益主体之关系。

  • 标签: 科举 考试 存废论争
  • 简介:齐泽克认为罗尔斯的正义主体只是虚构和抽象的主体,而罗尔斯的分配正义也只不过是物品的分配,对于主体理论来说,这些都是不足的。齐泽克提出,只有在驱力支配下才能生成真正的主体,而驱力主体的行为才是真正的正义行为。皮平以意识主体批评了齐泽克的驱力主体,经过我们的考察,由于以认识论层次上的主体来对抗本体论层次上的主体,所以皮平对于齐泽克主体的批评无法成立。

  • 标签: 齐泽克 皮平 拉康 驱力主体 意识主体
  • 简介:五四到20世纪40年代末,围绕文学语言和一般应用文体的论争,先后经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白话文运动时期,主题是“以白话代文言”。“白话”包括各方言区和各阶层丰富的口语,也不排斥依然活在当代人口头的一部分古白话书面语乃至成语和文言遗产,笼统称为“活人的语言”稍嫌宽泛,

  • 标签: 现代中国文学 语言论 白话文运动 40年代 20世纪 应用文体
  • 简介:中国近代以来,围绕古今中西文化问题所展开的文化论争持续不断。尤其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古今中西文化问题的论争异常激烈。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三十年代读经讨论,到五十年代抽象继承法争论,一次次的文化思潮在急遽变革的时代奔流涌动。这些文化思潮的背后,是不同的文化立场和主张的纷争和博弈,梳理并反思这些文化立场和主张背后的历史渊源和价值诉求,对于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古今中西 文化思潮 新文化运动 读经 抽象继承法
  • 简介:英美法系争点效力理论积极地赋予判决理由中的重要争点以不可争议的遮断效力,一旦法官按照客观范围、主观范围、作用情形、运用方式等一整套的判断规则和程序规则认定前诉判决确定的争点对后诉事实认定发生争点效,后诉法院和当事人就只能接受前诉对该争点的判断结果。争点效理论有利于实现诉讼经济、一次性解决纠纷和避免矛盾判决,但是反对论者也提出诉讼突袭、过度诉讼、侵害法院的审理权限等理由相抗衡。在反思争点效理论的比较法意义后,本文认为,我国预决效力条款应当朝向大陆法系事实证明效力方向发展,修正遗留自苏联的法理偏差,同时吸收争点效理论在客观范围、除外情形等方面的设计,以期通过细化的公文书证证明力规则丰富和完善民事判决理由的法律效力制度。

  • 标签: 争点效 预决效力 判决理由 公文书证
  • 简介:对于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美国,如何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既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卫生需求又能不损代际公正,美国学者Lamm、Daniels、Callahan和Churchill分别提出了功利主义、罗尔斯式的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出自同情的正义这四种分配正义观。这四种分配正义观各有其理论得失,它们对于同样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今中国有着深刻的现实启示,即老龄化社会卫生资源分配正义应秉持尊重老年人的基本立场、保持同一性正义与差异性正义的协同、诉诸相关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以及个人的道德理性。

  • 标签: 美国 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 卫生资源 分配正义
  • 简介:明洪武四年,宋濂因议论孔庙祀典而遭贬谪,他构想的“天子立学之法”也引发了一场孔子圣师地位论争。选择贝琼对宋濂的驳斥作为突破口,来揭示这场论争的真相:“天子立学之法”是身处“道统”与“治统”夹缝中的宋濂回应朱元璋兴学国策的“折衷之策”;由于“天子立学之法”动摇了在学校祭祀体制中确立孔子先圣地位的“贞观之制”,故而遭到贝琼的严词驳斥;“天子立学之法”与朱元璋推行以孔子为核心的一元化的学校祭祀体制的立场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这从根本上导致宋濂的构想成为泡影。

  • 标签: 孔子圣师地位 天子立学之法 贞观之制 宋濂 贝琼 朱元璋
  • 简介:专家辅助人制度是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2014年两起轰动案件审理中,专家辅助人参与庭审.体现了这一制度在维护司法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方面的积极功效。由于立法仅对专家辅助人制度做出简约规定.因而在专家辅助人的主体地位、中立性、准入机制以及专家意见的证据属性等方面存在诸多理论争议。应当在吸纳理论共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专家辅助人制度予以立法完善。而对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开放态度,将会有助于此领域的实践探索.有助于我们继续积累不同的实践经验。

  • 标签: 专家辅助人 刑事诉讼法 司法鉴定制度 实践经验
  • 简介:本文通过对诺夫乔伊的观念史、施特劳斯学派的解经式研究、萨顿和柯瓦雷的科学思想史研究、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研究、年鉴学派为代表的文化史心态史研究、昆廷·斯金纳为代表的概念史研究等方法的回顾和综述,认为在西方思想史研究存在内在理路和外部方法的两种传统路径。在这两者的学术史演进中,思想史研究重点也从思想观念本身转移到了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意义建构的路径和方式上,并据此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范式。探讨这些研究范式及其基础对于拓展教育思想史研究的范围,形成新的研究思路具有借鉴意义,也对探明教育思想史、观念史和文化史的研究范围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思想史 观念史 文化史 意义建构
  • 简介:"人生相涉论争"是明治维新时期在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北村透谷和史论家山路爱山之间展开的一场文学理论大论争。这场论争是文学自律性和文学功利性思想的碰撞,是近代日本就文学本质问题进行的重要讨论。通过这次论争,受卡莱尔思想影响的山路爱山,从史学家的观点出发,主张文学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实际反映;受美国爱默生泛神论思想、拜伦以及易卜生文学思想影响的北村透谷,在亚洲最早提出了"文学"的概念,并用唯心主义理论确立了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想,这种日本早期浪漫主义思想对鲁迅等人的文学思想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 标签: 人生相涉论争 北村透谷 山路爱山 文学自律 功利主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践行的是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土地管理权行使模式,这一模式具有正当性基础。现行《土地管理法》在修改时,方向上应继续坚持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土地管理权行使模式;路径上应在继续坚持这一模式基础上,重点针对土地规划权、土地用途管制权、土地开发许可权以及土地征收权等权力存在的弊病进行相应的完善。在当下的社会转型期,企图对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土地管理权行使模式进行颠覆式的推倒重来,不仅风险大、成本高,给现行法的体系效应带来较大的冲击,而且亦不具有实践可行性。

  • 标签: 土地规划权 土地用途管制权 土地征收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5年6月中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调研。调研期间,习总书记在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陪同下,来到遵义、贵阳和贵安新区,深入农村、企业、学校、园区、红色教育基地,就经济发展、扶贫开发、留守儿童、民生工作等诸多方面进行实地考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 标签: 贵州省委书记 中共中央总书记 赵克 经济发展 陈敏尔 后发赶超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毛泽东尚武思想的成因、特质、历史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从中外尚武传统影响、历史人物榜样、尚武环境式微、大革命失败教训等方面探寻了毛泽东尚武成因;阐释了基于群众基础的全民性尚武、融通中外的衍承性尚武及理论结合实践的知行性尚武等特质;分析了对近代中国革命、中国军事发展及教育发展的影响。

  • 标签: 毛泽东 尚武思想 特质 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