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椎骨折脱位及脊髓损伤的急救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40例颈椎骨折脱位及脊髓损伤患者,依据院前急救入院或转院分为两组,急救组与转院组各20例,急救组患者按照《常见急危重伤病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流程实施院前急救。结果急救组较转院组病情与症状变化较小,瘫痪率与死亡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急救组感觉评分、运动评分及自我评分均高于转院组,预后情况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骨折脱位及脊髓损伤的患者实施正规的现场急救措施、正确搬运方法与减压可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有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颈椎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急救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在全麻下行前路减压,复位,自体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本组10例,椎体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丝钉松动、断裂,食管,气管瘘等并发症的发生,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前路手术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下颈椎 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前路手术
  • 简介:1例65岁女性患者因缺铁性贫血给予琥珀酸亚铁0.1g口服、37欠/d,第2天出现恶心、反酸及腹泻;第3天ALT155U/L,AST438U/L;第4天ALTT470U/L,AST867U/L。考虑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停用琥珀酸亚铁,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465mg静脉滴注、1次/d。1周后患者胃肠道症状缓解,ALT37U/L,AST25U/L。给予蔗糖铁注射液100mg静脉滴注,隔天1次,用药10d,患者未出现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异常,10d后Hb上升至97g/L。6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缺铁性贫血,给予硫酸亚铁维生素复合物口服、1片/d,第4天ALT98U/L,AST209U/L,停用硫酸亚铁维生素复合物并给予护肝治疗,3d后ALT36U/L,AST34U/L。随访3年,患者缺铁性贫血反复发作,每次给予蔗糖铁注射液静脉补铁,未再出现肝损伤

  • 标签: 亚铁化合物 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均进行现场和院前急救,入院后进行手术救治,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救治效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过急救处理后,均平稳转运至医院进行了进一步治疗,经过及时抢救和手术治疗后,治愈36例,轻中残9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4例,仅5例患者死于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积极有效的现场与院前急救以及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致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现场与院前急救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颈椎损伤患者行颅骨牵引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这一期间收治的120例颈椎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本院采用颅骨牵引进行治疗。按照患者住院号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一组为对照组,该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另外一组为观察组,该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最后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均牵引复位成功,牵引成功率达到了100%,在相应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颈椎损伤患者的颅骨牵引治疗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该方法值得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当中,并乏力推广。

  • 标签: 颈椎损伤 颅骨牵引治疗 预见性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了2013年2月到2014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临床麻醉治疗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临床麻醉中使用的药物、麻醉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80例临床麻醉效果较好,在手术实施过程中无一例死亡,但在手术后因并发症引起4名患者死亡。6名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3名患者出现器官功能衰竭,2例患者成为了植物人。讨论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中应选择科学的麻醉方式与麻醉剂量,并在术中尽可能的降低炉内血压,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麻醉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临床麻醉 麻醉剂量 麻醉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生胸部损伤的临床抢救及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胸部损伤患者38例的临床抢救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积极的抢救及护理,治愈35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积极抢救护理,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患者及家属相信正确、及时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士对胸外伤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 标签: 急性胸部损伤 抢救 护理措施
  • 简介:病例:患者,男,47岁,身高163cm,体重61kg,体表面积1.69m^2。因"胸痛伴活动后胸闷3月,确诊胃癌1月余"于2015年12月2日入院。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胸痛位于右侧胸壁第2~4肋处,为持续性钝痛,伴活动后胸闷。10月26日患者因"胸痛再发"在我院住院治疗,入院后完善胃镜等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SOX 印戒细胞癌 胸痛 体表面积 持续性钝痛
  • 简介:脓毒症是化脓性细菌或致病菌毒素自局部感染部位侵入血液循环,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患者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引发的全身感染性疾病。脓毒症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并伴有急性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和多脏器衰竭。

  • 标签: 严重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诊疗 血液循环 化脓性细菌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与磁共振检查急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名急性损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做过CT和磁共振。对100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两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下血肿,脑挫伤,硬膜下血肿,临床诊断中阴性预测值,敏感度,以及特异性和在颅骨骨折等方面的不同。结果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下血肿,硬膜下血肿等方面,CT组的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性均低于磁共振组。在颅骨骨折中,磁共振组的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性均低于CT组。结论CT与磁共振在诊断急性损伤中,各有优势,临床应该根据病人的不同损伤,选择适合的诊断方法,以提高预后的疗效。

  • 标签: 脑损伤,CT,磁共振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209-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急性损伤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40例老年男性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老年男性AKI患者出院时治愈28例((42.9%),好转10例(40%),死亡2例(17.1%),其中30例行血液净化治疗者有1例死亡,死亡率为3.33%。

  • 标签: 老年 男性 急性肾损伤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特殊护理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特殊护理组40例和常规护理组40例。结果特殊护理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特殊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颈椎骨折 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 特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颈椎骨折脱位并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术前后护理的意义。方法对在我院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颈髓损伤的40例患者进行术前后护理,观察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和术后康复恢复情况。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一年的随访,完全复位39例,复位不完全1例;所有患者术前后JOA评分升高,术后改善率为70.4%;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比术前提高一级。结论对颈椎骨折脱位并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术前后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帮助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 标签: 颈椎骨折脱位 颈髓损伤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采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均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ASIA评分较治疗前增加,Frankel脊髓损伤的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随访期间固定物良好,椎体稳定性较高,术中无损伤。结论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采取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临床价值确切。

  • 标签: 前后路联合手术 颈椎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