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患者常易合并各种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是Fontan术后患者。本例患者主因"间断心悸2年"入院,11年前诊断"复杂性先心病右位心大动脉转位单心室内脏转位"曾分别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双向Gleen术及改良Fontan术。术中明确诊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标测提示存在双房室,分别于低位房室及高位房室放电消融后,心动过速不再诱发。

  • 标签: 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 先天性心脏病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及探讨房室双径路合并间歇性 C型预激综合征时心电图表现及治疗。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主要回顾了一例患有房室双径路传导合并间歇性 C型预激预激综合征的患者在食道电生理检查中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情况,并进行研究与分析。 结果 经过食道电生理检查,患者所患疾病为窦性心律、房室双径路、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C型)。随后进行心内电生理和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结论 进行房室双径路传导合并间歇性 C型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检查时,需要行食道电生理甚至心内电生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 标签: 房室结双径路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火电厂煤仓内部高温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对于使用机械通风系统降低工作室内空间的温度,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 标签: 机械通风 厂房 室温
  • 简介:【 摘要】 本文就 1 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高钾血症患者的护理体会作一总结。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护理人员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时间缩短,尽早 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疾病的发病特点、诱因、预后等,制定出不同的干预护理措施,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详细观察病情、了解患者心理活动,予理护师,同时给予相应疾病的健康教育指导、及开展新护理技术, 10 天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高钾血症 晕厥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厂房呈现出具有内部空间大、多跨度、大跨度等特点。而近年来,具有较多可燃物、劳动密集型等特征的工业厂房,如服装、鞋帽、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已被界定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其消防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室内消火栓系统作为控制建筑内初期火灾的主要灭火、控火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依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 GB50974-2014(以下简称《消水规》 )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设计实践,对工业厂房内消火栓管道阀门的设置、消火栓布置的间距、消火栓的设置场所等问题,作出以下的思考和分析 ,并提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

  • 标签: 工业厂房 室内消火栓 消火栓的布置
  • 简介:摘要: 作为我国粮食储备的四大品种之一,大豆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不可取代。而大豆的生理特性导致了它是一种十分不耐储的粮食品种,因此我们在大豆储存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实际的困难,其中以顶问题最为突出。本文就大豆储存过程中预防顶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主要包括仓顶隔热改造、入仓前后准备、日常粮情检查以及控温除湿技术等。

  • 标签: 大豆 储存 结露结顶 预防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抢救。方法 对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20例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进行药物和临时或永久起搏器的安置,探讨心电监护、用药护理、电极脱落的预防、消化道及呼吸道护理、感染的预防和心理护理等。结果 20例 AMI合并 AVB患者入院后有 8例患者给予了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短时间治疗, 4转为 II度 I型, 2例转为 I度 AVB, 2例转为窦性心律。其余 12例患者中 9例发生 Adams-Stokes综合征, 3例药物治疗无效,均行急诊手术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后 8例患者 7d内回复至窦性心律,遂撤除起搏器, 4例在 10d内尚未恢复者植入永久性人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 做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及手术护理能够提高抢救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护理;老年患者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and rescu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atrioventricular block. Methods 20 patients with atrioventricular block in 80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placed with drugs and temporary or permanent pacemakers. The ECG monitoring, medication nursing, prevention of electrode falling off, nursing of digestive tract and respiratory tract,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were discussed. Results 8 of 20 AMI patients with AVB were treated with isoproterenol or atropine for a short time after admission. 4 patients were converted to grade II type I, 2 patients to grade I AVB, and 2 patients to sinus rhythm. Among the other 12 patients, 9 developed Adams Stokes syndrome, 3 were ineffective in drug treatment, all of them received emergency operation and temporary cardiac pacemaker, 8 patients recovered to sinus rhythm within 7 days after operation, then pacemaker was removed, and 4 patients who had not recovered within 10 days were implanted with permanent implantable cardiac pacemaker. All patients were rescued successfully. Conclusion good clinical and operative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atrioventricular block can improve the rescue rate, which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ful rescu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肠镜下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青岛市市立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行结肠镜下直肠腺瘤切除术且在切除术后3年内有结肠镜随访结果的患者501例。分析性别、年龄、BMI、是否吸烟、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否合并糖尿病,腺瘤最大径、数量、病理类型,以及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腺瘤复发率的影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01例结肠镜下直肠腺瘤切除术患者术后3年的腺瘤复发率为25.5%(128/501)。腺瘤复发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MI为<25、25~29和>29 kg/m2的患者的腺瘤复发率分别为19.2%(32/167)、27.5%(44/160)和29.9%(52/174),其中BMI>29 kg/m2者的腺瘤复发率高于BMI<25 kg/m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8,P<0.05),腺瘤复发率在BMI<25 kg/m2与25~29 kg/m2、BMI为25~29 kg/m2与>29 kg/m2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烟、合并NAFLD、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的腺瘤复发率分别高于不吸烟、不合并NAFLD、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32.9%(51/155)比22.3%(77/346)、27.6%(61/221)比23.9%(67/280)、31.3%(25/80)比24.5%(103/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32、7.232、6.874,P均<0.05)。腺瘤最大径为≤5、>5~<10、10~<20和≥20 mm的患者腺瘤复发率分别为11.6%(23/198)、18.5%(23/124)、41.7%(43/103)、51.3%(39/76),其中最大径为10~<20 mm和≥20 mm的患者腺瘤复发率均高于最大径为≤5 mm和>5~<10 mm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990、14.690、49.440、23.650,P均<0.05),腺瘤复发率在最大径≤5 mm与>5~<10 mm、最大径为10~<20 mm与≥20 mm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1、2和≥3个腺瘤的患者的腺瘤复发率分别为19.6%(20/102)、23.2%(46/198)和30.8%(62/201),其中有3个腺瘤的患者的腺瘤复发率高于有1个腺瘤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6,P<0.05),有1个与2个、有2个与3个腺瘤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展性腺瘤患者的腺瘤复发率高于非进展性腺瘤患者[28.8%(98/340)比18.6%(30/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9,P<0.05)。在腺瘤最大径为10~<20 mm和≥20 mm的患者中,分块切除(内镜下分块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分块黏膜剥离术合并)组的局部复发率均高于整块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合并)组[5/19比4.8%(4/84)、45.7%(16/35)比14.6%(6/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27、8.868,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腺瘤最大径、腺瘤数量、腺瘤病理类型均为影响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3.673、1.523、1.989,95%CI 1.759~6.528、1.096~2.897、1.564~4.089,P均<0.05)。结论高BMI、吸烟、合并NAFLD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腺瘤的最大径越大,数量越多,病理类型为进展性腺瘤,患者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率越高。在较大腺瘤的患者中,接受分块切除术的患者局部复发率比整块切除术高。

  • 标签: 结直肠腺瘤 复发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心电图优化左房室间期(LAVI)改善植入双腔起搏器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治疗的三度房室阻滞患者40例,于术后3个月同步行食管导联及体表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定窦性心律或起搏心律时的房间传导时间(IACT)和室间传导时间(IVCT),并以LAVI=100、110、120、130、140和150 ms为参考值调整起搏器的房室延迟(AVD),通过超声心动图逐次评估并确定最佳的起搏器AVD及其对应的LAVI。所有患者分别于起搏器植入术前、术后3个月AVD调整前、术后3个月AVD调整后、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术后18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E峰减速时间(EDT)、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房容积(LAV),计算左房容积指数和E/e′。结果40例患者的窦性心律IACT(55.55 ± 10.33)ms,起搏心律IACT(93.95 ± 12.77)ms,平均IACT(63.20 ± 17.84)ms;最佳LAVI 110~150 (132.00 ± 10.43)ms,其中82.5%(33/40)患者的最佳LAVI在120~140 ms。患者术后3个月AVD调整前至随访终点(术后18个月)LVEF、EDT、IVRT、左房容积指数和E/e′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AVD调整后EDT和IVRT较术后3个月AVD调整前明显改善[(142.15 ± 35.58)ms比(125.94 ± 31.13)ms和(119.52 ± 22.15)ms比(133.92 ± 23.8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IVRT和左房容积指数较术后3个月AVD调整前明显改善[(122.07 ± 16.99)ms比(133.92 ± 23.87)和32.94 ± 3.22比35.43 ± 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食管心电图可以测量LAVI并优化起搏器AVD,能够最大程度实现房室同步,改善因三度房室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的心功能。

  • 标签: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起搏器,人工 左房室间期 心功能
  • 简介:中铁六局集团呼和浩特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 胶接绝缘 接头 ,我们知道钢轨本身就是导体 ,也就是起导线的作用 ,在铁路上是起轨道电路的作用 ,铁路的很多功能都是利用它来完成的 ,如铁路的行车信号 (红绿灯 ),道岔转换 ,甚至列车运行控制 ,都是在钢轨上进行的 ,如果没有轨道电路 ,这一列列车到达什么地方了我们都不知道 ,如电力机车将它作为零线为电力机车提供电力 .所以钢轨实际上就是所有这些控制电路的导线 ,既然是电路就必须进行串接和并接或混联 ,所以也就是有的地方是不能短接 (短路 )的 ,所以必须用胶绝缘接头将它隔开 ,让这两根钢轨之间不导通 .这样才能行成电路 ,不然钢轨就是一根导线不能成为我们需要的轨道控制电路 .钢轨胶接绝缘接头是轨道电路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线路的最薄弱环节,也是工电结合的主要部位,更是制约安全行车的敏感区域,胶接绝缘接头具有结构强度高、绝缘性能好、便于安装养护、节省维修费用等优点。但是由于绝缘被拉坏或顶死造成红光带而影响行车的事故偶有发生。因此,确保胶接绝缘接头的施工质量尤为重要,尽可能防止因绝缘故障导致延误行车事故的的发生。钢轨胶接绝缘接头的施工质量对于保证线路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确保轨道线路的可靠性非常重要。下面结合大四线吴四段的胶接绝缘接头的安装过程做简单介绍。

  • 标签: 胶接绝缘接头 锯轨 钻孔 打磨 清洗 除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房颤合并房室阻滞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1例房颤合并房室阻滞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 90例房颤未合并房室阻滞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房颤时平均心室率及最快心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逸搏及长 RR间期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房颤合并房室阻滞诊断灵敏性高,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房颤 房室阻滞 动态心电图 灵敏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length,CCL)对其诱发窗口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行经食管心房调搏术时诱发出243阵心动过速的142例患者心电图,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心动过速均经过心内电生理确诊为AVRT,探讨诱发AVRT时的S1S1刺激周期、S1S2脉冲联律间期与AVRT的CCL的关系,并从测定了诱发窗口的患者中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40例,分析AVRT的CCL位于诱发窗口的概率。结果243阵AVRT中有117阵通过S1S1刺激诱发,126阵由S1S2刺激诱发。S1S1刺激周期与AVRT的CCL呈正相关(R=0.774,R2=0.598,P<0.000 1);S1S2刺激的S2脉冲联律间期与AVRT的CCL亦呈正相关(R=0.737,R2=0.543,P<0.000 1)。S1S1刺激周期与CCL的差值≤50 ms时AVRT的诱发率为88.9%(104/117,95%CI 83.2%~94.6%);S1S2刺激中的S2脉冲联律间期与CCL的差值≤50 ms时AVRT的诱发率为80.2%(101/126,95%CI 71.5%~88.9%)。AVRT的CCL位于诱发窗口内的概率为94.8%(64/67,95%CI 90.4%~99.2%)。结论诱发AVRT时的刺激周期、脉冲联律间期与CCL均密切相关,其与CCL相差≤50 ms诱发AVRT的成功率很高,且近95%CCL在诱发窗口内。根据AVRT的CCL可以初步预测诱发窗口。

  • 标签: 心动过速,室上性 心动周期 诱发窗口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ciprocating tachycardia,AVRT)伴RR间期长短交替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AVRT患者317例临床资料, AVRT时给予异博定5 mg,缓慢静脉推注10 min,给药后观察是否有RR间期、AH间期、HV间期和VA间期变化,以及变化发生的时间。结果给予异博定后有8例患者发生RR间期长短交替,并且均伴QRS波电交替,RR间期长短交替现象发生时均为相邻心搏的AH间期差值逐渐延长,无AH跳跃,HV间期和VA间期恒定,此现象发生于给药后6~17 min,心动过速平均周期比给药前延长16~42 ms;3例患者RR间期长短交替现象消失时均为相邻心搏的AH间期差值逐渐缩短,无AH跳跃,HV和VA间期恒定,直至AH间期相等,消失时间为给药后19~57 min;5例患者给药后AVRT终止。结论由此推断其发生机制是由于心动过速时AH间期频率依赖性递减传导所致,这一心电现象不能被程序刺激诱发。

  • 标签: 异博定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电生理 导管消融 RR间期长短交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术是多种直肠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如术前禁食、机械性肠道准备、抗生素的使用)可改变肠道菌群的构成和功能。肠道菌群失调可增加术后感染、胃肠功能失调、吻合口漏及疾病复发等风险。本文探讨了结直肠外科围手术期干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围手术期的微生态干预提供新的视角及理论依据。

  • 标签: 结直肠外科手术 肠道微生态 围手术期 菌群失调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LCS)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山西省肿瘤医院直肠肛门外科收治的64例直肠癌患者,男37例,女27例,年龄(52.71±2.68)岁,年龄范围为33~72岁,对其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采用LCS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30)及传统开腹组(n=34),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吻合口瘘、肠梗阻、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137.21±19.11)min]、术中出血量[(141.25±8.33)ml]、术后住院时间[(5.84±1.72)d]、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31±0.69)d]均优于传统开腹组[(178.57±15.38)min、(197.55±10.41)ml、(8.46±2.37)d、(3.89±0.9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除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9%(3/30)]低于传统开腹组[26.4%(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S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结直肠癌 腹腔镜 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