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密闭式腹腔引流引流最高处平切口引流、低于切口30厘米引流和低于切口60厘米的引流效果。方法将90例有腹腔引流管置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腹腔引流袋(体外连接装置)低于切口30厘米和60厘米的高度进行引流;观察组采用引流袋(体外连接装置)位置平切口引流,两组均为密闭式腹腔引流。观察两组引流效果和引流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引流效果与对照组有同样的引流效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引流袋平切口引流,能够使腹腔内的积液正常引出,并且能够随身携带,促进患者早期活动,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

  • 标签: 腹腔引流 护理 引流 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周围脓肿引流引流治疗与引流+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方法选取48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治疗组给予引流+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引流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事件,治疗组患者治愈率为84%,切口感染率12%,腹腔脓肿发生率4%;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56.5%,切口感染率26.1%,腹腔脓肿发生率13%。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切口感染率及腹腔残余脓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实施引流+阑尾切除术治愈率较高,切口感染率、并发腹腔脓肿率低,优于单纯引流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阑尾周围脓肿 引流管引流治疗 阑尾切除术 治愈率 切口感染率 腹腔残余脓肿发生率
  • 简介:根据针灸史学内容,结合历代医籍相关记载发现,针刺手法起源于远古,形成于先秦两汉,在晋隋唐时期缓慢发展,于宋金元时期渐兴,明清时期经历繁荣与衰落,近代时曲折前进,在现代得以广泛研究。

  • 标签: 针刺手法 源流 发展
  • 简介:摘要严歌苓的《扶桑》用女主角的名字命名,以其生活作为主线展开,人物形象非常饱满,在塑造“扶桑”这一人物时使用了极富特色的修辞,本文通过对《扶桑》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来解读文本。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眼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4例眼部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结果:肿瘤细胞为分化良好的小B淋巴细胞。肿瘤细胞B细胞表面抗原和bcl—2多弥漫(+),T细胞表面抗原(-)。CD10、cyclinD1(-),2例CD5(+)。Ki67较低。结论:MALT淋巴瘤是眼部最常见的淋巴瘤,眼眶发病占首位,其次是眼喻、泪腺、结膜。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不具有特异性,与良性反应性增生等鉴别比较困难。通常需通过光镜、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鉴别。恶性度不高,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较好。

  • 标签: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术后引流护理进行思考总结,加以改进。方法选取XX医院2015至今的甲状腺病人共229例,采有单盲法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一次性硅胶负压吸引球与墙壁持续负压相连接引流。对照组采用单纯负压吸引球引流。观察两组病人发生血肿、引流口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及两组病人护士在护理效果比较。结果硅胶负压引流球与墙壁持续负压吸引相连接的引流方式,更有利于甲状腺术后引流护理。结论采用套管针取代传统的橡胶管引流,在原切口下方穿刺人甲状腺残窝处,避免了增加原切口的再次创伤。同时注意术后的综合护理。

  • 标签: 甲状腺术 引流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儒家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取得统治地位,更远的尧舜禹夏商不说,从西周开国时代周公制礼作乐开始,可以作为儒家哲学开辟出来的新纪元。中国的文学史,也同样从这个时代开始诞生。换言之,正是儒家思想真正成为了华夏的国家哲学,才孕育并诞生了中国的文学,也同时在真正意义上诞生了中国的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儒家文化之丰富、之必要、之伟大,自毋庸赘述。但也正由于其思想体系之丰富,人生社会之教化无所不包,也就同时具有其"过犹不及"的反面性,具有对于人性的束缚性、压迫性和虚伪性。中国历史文化的这一特征,同时影响了,或说是反射在文学史演变的历程之中。

  • 标签: 比兴手法 儒家文化传统 儒家哲学 国家哲学 虚伪性 有中
  • 简介:《镜花缘》在讽刺手法的运用方面独具匠心,作者汲取了古代小说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为后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镜花缘》 讽刺手法 漫画写意
  • 简介:目的:探索淋巴水肿过程中皮肤微淋巴管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自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对37例淋巴水肿患者(原发性淋巴水肿26例,继发性淋巴水肿11例)行皮肤活检术,切取足背或上臂内侧全层皮肤,以正常人皮肤标本作为对照组(n=7),免疫荧光染色标记淋巴管内皮标志物Podoplanin,平滑肌标志物α-SMA,计算每位患者α-SMA+淋巴管%(α-SMA+淋巴管数/淋巴管总数)、淋巴管密度、管腔面积,并与对照组比较。吲哚菁绿淋巴造影(ICGlymphography)检查淋巴管功能。结果淋巴水肿患者皮肤微淋巴管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化”改变。原发性、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组α-SMA+淋巴管%分别为47.5%、73.2%(中位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P〈0.01;两实验组管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实验组淋巴管密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于健肢淋巴管的影像学表现,淋巴水肿肢体均呈现出真皮反流的荧光影像。结论皮肤微淋巴管“肌化”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慢性肢体淋巴水肿的重要病理改变,并参与疾病的演变。

  • 标签: 淋巴水肿 毛细淋巴管 平滑肌细胞 肌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普外中腹腔引流中采用腹腔引流管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对2014年8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行腹腔引流的普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所有患者均使用腹腔引流管进行引流,然后观察记录患者的引流效果。结果经过引流治疗,所有的患者中,有效引流的患者有147例,有三例患者并发了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结论临床上对普外科行腹腔引流的患者使用腹腔引流管进行引流的效果确切,患者的并发症较少,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普外科 腹腔引流 引流管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引流管护理对腹腔引流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采用腹腔引流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引流管护理,比较两组的引流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髙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和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3d后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引流管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髙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加强引流管的护理能够提髙腹腔引流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减少引流管相关并发症,有利于推进护理质量的提髙。

  • 标签: 引流管护理 腹腔引流 急性胰腺炎 效果
  • 简介:临床上挂放引流袋有多种方法,包括使用挂勾、扣针挂放引流袋等,挂勾挂放的缺点是不能保留引流管足够的长度,翻身时引流管与导尿管之间易扯脱,而且拉扯易导致尿道损伤。用扣针挂放解决了挂勾挂放的缺点,但床单容易破损,气垫床有可能误被扣针刺穿致漏气损坏,针对临床上遇到的问题,本科思考后加以改进,设计了一种新的引流袋挂放方法,经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引流袋 尿道损伤 推广使用 引流管 临床 导尿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背心式引流管固定装置防止引流管脱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头颈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背心式引流管固定装置固定引流管及引流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引流管及引流器,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引流管意外脱落率及引流器意外脱落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固定装置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心式引流管固定装置应用于头颈部术后患者,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引流管意外脱管与引流器意外脱落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固定装置的满意度。

  • 标签: 背心式引流管固定装置 头颈部 意外脱管 满意度
  • 简介:【见“好”就收】先来看看同学们的习作片段吧——上课铃刚响,数学老师就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教室:“今天我们来学习运算,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第一题的解法。”经过一番激烈讨论,我们小组终于找到了解题思路。

  • 标签: 修辞手法 巧用 数学老师 解题思路 运算 解法
  • 简介:摘要20世纪20年代,象征主义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形成了固定的文学流派。这一时期,许多现代诗人都学习并在自己诗作中实践这一手法,借以更好地表达个人情感。戴望舒就是其中一位极具代表性的诗人。他以《雨巷》诗歌一举成名,而该诗成功之处也在于象征主义的运用。

  • 标签: 雨巷象征主义手法浅析
  • 简介:摘要建筑细节的主题元素多种多样,建筑设计是一种脑力的劳动,他非常依靠你的创造力,同时还对你专业知识的基本功有着较高要求。只有具有多方面能力,你才能设计出适合不同环境、不同功能各种主题的建筑细部。使建筑物具有灵魂,具有思想。本篇文章主要探讨的是建筑细部的设计手法,俗话说的好“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一直被人们作为行动做事的规范。这也验证了这句话的可观真实性。细部设计是景观建筑的一部分,它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景观建筑物的整体美观。而且细部设计还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直接影响,不同主题的细部设计,会带给人们不同的享受理念。

  • 标签: 建筑行业 细部设计 手法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