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0年4月底,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全国性学术会议“文艺学与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出版单位的著名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代表们就文艺理论与当代社会文化现状、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和西方文化的关系及文艺理论自身的变革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这是进入新千年以来我国文艺理论举办的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将会对我国文艺理论的战略转变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会上,本刊约请了几位富有生气的学者对“文艺学与文化研究”进行研讨和反省,以致读者。

  • 标签: 世界 文学理论研究 发展形势 中国 古典文论
  • 简介:<正>术语者,从事某种职业,特别是特殊职业的行业用词也。虽然没有杨子荣上威虎山所说的“江湖黑话”那般神奇,也没有战争年代与同一战壕的战友联络的“门令”那样有一“语”当关、万夫莫开的神力,但是随着社会行业一方面分工越来越细,一方面又独自分为圈内圈外,行业术语的重要性,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特殊领域越发凸显出来,如中国搞经济的,如果不知道“市场经济”,搞政治的,如果不知道“三个代

  • 标签: "话语" 朱光潜 文论界 新潮术语 文学论文 "学术规范"
  • 简介:<正>中国山水诗的渊源赵昌平在《中国社会科学》90年4期发表了长篇论文《谢灵运与山水诗起源》。本文通过对谢灵运诗的溯源辨体,就中国山水诗的渊源问题作了新的阐释。作者认为,从中国诗歌中山水成分的发展和谢氏创作历程来看,山水诗出于玄言诗的旧说大可怀疑。提出:魏晋以来,宴游诗和行旅诗在山水成分的比重和描写的水准上,已远远超过今日所见的玄言诗与游仙诗,而成为谢灵运模写山水的基本形式,这就是中国山水诗发生的主要源头;建安以来,随着诗歌内涵发生情

  • 标签: 山水诗 谢灵运诗 玄言诗 创作历程 中国诗歌 行旅诗
  • 简介:<正>先秦时代,诗歌刚刚从它与音乐、舞蹈的原始综合体中独立出来,散文则依然附庸于史学和哲学之中,人们的文学观念还处于朦胧或萌芽状态。然而,孔子却以他敏锐的眼光和深邃的思想开始建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了。可以肯定地说,在先秦诸子中,谁也没有象孔子那样最早地重视文学,谁也没有他那样先觉而丰富的文学思想。

  • 标签: 孔子文学思想 “文” 子夏 文论 子游 《论语》
  • 简介:这是德国作家冈特·艾希(1907—1970年)于1968年写成的一篇短文———《约拿》。短文围绕着“我”接受任务踏上寻找“约拿”之途展开。约拿是《旧约》中描写过的一位先知,一位曾不大听上帝话的先知。因他,曾发生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上帝让他去一个叫尼尼...

  • 标签: 《旧约》 神界 人的世界 发信人 人界 主体世界
  • 简介:<正>中国的古代文论在当今还具有什么意义?那些古代典籍是否可能以积极的姿态参预当代文论?在学术的意义上,这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重新制订当代文论的版图时,人们再也不可能对这一份文学遗产视若无睹。事实上,当代文论的逐步完善必将遇到对于古代文论的两方面判断:一,古代文论的价值;二,当代的取舍。中国古代文论的历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古代文论是历史批评家文学观念的忠实记录。作为一种可靠的史料,古代文论显明了各种文学观念的历史渊源、演变阶段以及承续的线索。然而,对于当代文论说来,人们更为重视的是古代文论所隐含的理论价值。在当今,古代文论是否仍有旺盛的理论生命力?古代的文学观念是否可能因为理论

  • 标签: 古代文论 文学观念 理论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价值 历史渊源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文化转型中的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价值判断问题,这事实上提出了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化和文论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问题,中国文论在对第一世和第三世文化的研究中

  • 标签: 文研究 研究意义 西方文
  • 简介:自20世纪初始,西方哲学思潮的大量涌入,动摇了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国古代哲学体系,而西方文论的纷至沓来更催生了中国现代文学.但任何一种外来的现象与思潮旅行到异国,都不会全盘被该国的本土文化接受,相反,本土文化体系中的诸因素会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将其'过滤'之后才会对其进行吸收,因此,影响与接受的过程是文化过滤的过程.

  • 标签: 西方国家 中国 文学理论 传统文化
  • 简介:<正>叶圣陶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同样的,他的文学论文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我认为以下几点是特别值得称道的。鲜明的旗帜,精湛的议论,是叶圣陶文学论文的显著特色。叶老长期从事文学活动,如果从一九二一年三月在《晨报》发表《文艺谈》算起,他从事文学论文写作已经长达六十余年。他一贯主张“文学是人生的自我表现和批评”。为贯彻他的文学主张,除了自己创作的

  • 标签: 叶圣陶 文学活动 文学创作 文学主张 文学作品 为人生
  • 简介:在中文系学生中开设"马列文论"课是完全必要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讲授方法上,对本、专科学生应当采用"选讲式",对研究生则宜采用"专题式"或"讲史式";讲授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 标签: 马列文论 理论体系 选讲型 专题型 讲史型
  • 简介:Gone with the Wind stands as a romantic monument to the Old South -- an homage to an era and a lifestyle long gone. The opening title states,The bulk of the film follows a romantic quadrangle as it unfolds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war and reconstruction in and around Atlanta and the O'Hara plantation,it is also arguably the most overrated. Gone with the Wind is a very good movie

  • 标签: 英文论文 飘英文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在马尔库塞对内容美学与形式美学的双重超越中,在对马尔库塞关于内容美学与形式美学思想的分析当中,艺术作品通过审美形式使内容

  • 标签: 中的布迪厄 文论语境 语境中的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在马尔库塞对内容美学与形式美学的双重超越中,在对马尔库塞关于内容美学与形式美学思想的分析当中,艺术作品通过审美形式使内容

  • 标签: 中的布迪厄 文论语境 语境中的
  • 简介:整个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几乎是在西方话语的覆盖下度过.眼下都是21世纪了,我们还要像过去那样,臣服于西方话语霸权过日子吗?于是民族理论创造的主体意识觉醒了,上世纪出现的一个自嘲式的概念"理论失语症",便是这种主体意识觉醒的标志.同时,西方理论发展到后现代阶段,自身已经陷入重重矛盾和深深的危机.这种危机来自西方文化固有的矛盾,看来是不可能由这种文化自己加以解决的.我们如果再跟着西方走,就成了盲从!这样,处于不同文化圈的华夏文化和中国古代文论,就成了克服西方文化和文论危机的重要理论资源和比照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悬置差异,从中西文论的公约性、相同性和互补性入手,走向融合和建设,可以说是摆在每个中国文艺理论工作者面前的必须首先思考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很大,牵涉问题太多,这里仅就中西融合与中国文论建设的关系问题,谈一点浅见.

  • 标签: 中西融合 中国文论建设 “中国特色” 民族理论 主体意识 “理论失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