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除传统的脑卒中康复方法外,无创性脑刺激技术(NIBS)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对近年来采用直流刺激(tDCS)治疗脑卒中的研究做一综述,总结归纳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tDCS治疗脑卒中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卒中 康复
  • 简介:摘要抑郁障碍是一种以显著且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以抑郁心境、兴趣减退、失眠、食欲下降、体质量变化及自杀意念等为临床表现。对于抑郁障碍,目前多采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但由于该类药物的副作用及患者的低耐受性,其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直流刺激(tDC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电刺激疗法,在目前国内外广泛开展的抑郁障碍临床试验中已显示出疗效较好、患者易于耐受、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优点。笔者现从疗效、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安全性等方面,全面综述tDCS在抑郁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其临床上的进一步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抑郁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抗抑郁药物
  •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与其他躯体、精神健康问题以及死亡率增加等密切相关。直流刺激(tDCS)作为一种安全、便捷、低成本的治疗技术,现已被多项研究证实能改善睡眠问题,但其疗效同时也存在一定争议。本综述将阐述tDCS的作用机制、治疗效果、治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tDCS治疗睡眠障碍提供更多参考资料。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睡眠障碍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卒中后认知损害(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是由卒中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包括注意力、语言功能、执行功能、视觉空间认知、情景记忆和工作记忆等1项或多项功能受损。PSCI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训练,治疗方式有限且维持效果不佳,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以提高其治疗效果。直流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是一种安全成熟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产生微弱的直流(1~2 mA),改变神经元静息膜电位,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文章综述了tDCS对PSCI的影响,期望为其康复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卒中 认知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卒中康复
  • 简介:摘要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临床前阶段。近年来,直流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MCI的认知干预,但其效果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存在争议。为了更好地推动tDCS在MCI领域的应用,本文对以往采用tDCS对MCI个体实施干预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梳理了MCI的tDCS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DC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MCI个体的情景记忆、工作记忆和语言功能,但对于注意功能的干预效果仍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刺激靶点、干预疗程、电流强度等因素对干预效果均有影响。未来研究应基于认知过程的脑网络基础,并兼顾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等个性化因素,来设计更为合理的tDCS干预方案,同时结合神经成像技术以更为全面准确地评估干预效果,并揭示tDCS干预的神经基础。

  • 标签: 轻度认知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认知干预
  • 简介:摘要直流刺激(tDCS)是一种适用于人体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新技术,具有无创、便捷、费用低、副作用少等优点。近年来tDCS被逐渐引入康复治疗领域,其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不断增多。本共识由国内脑卒中康复及神经调控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在循证医学方法学指导下,通过系统检索临床研究数据、评价临床证据及判断证据质量,再经讨论后制订,以期为脑卒中患者的tDCS康复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意见。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卒中 康复 共识
  • 简介:摘要:在2018年发布的《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中)》意识康复技术部分中提到正中神经电刺激直流刺激均可以促进患者意识神经网络恢复重建,目前对于直流刺激结合正中神经电刺激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直流刺激和正中神经电刺激在意识障碍方面的应用进行讨论,希望能够为意识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意识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正中神经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运动想象训练联合直流刺激(tDCS)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采用tDCS治疗)和联合组(采用运动想象训练联合tDCS治疗),每组45例,所有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常规组选取IS200型智能电刺激仪行tDCS治疗,每日1次,20 min/次,6次/周,共治疗4周;联合组患者则接受tDCS治疗后,立即进行运动想象训练,每日1次,40 min/次,每周运动想象训练6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Fugl-Meyer量表(FMA-UE)和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HK)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偏瘫上肢的使用能力进行评定;检测患者上肢的表面肌电图(sEMG)采集上肢做最大主动肩前屈、伸肘时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肌腹的肌电信号,信号处理内容采用均方根值(RMS)和积分肌电值(iEMG)来表示,评估患者的患肢肌力。结果治疗前,常规组和联合组患者的FMA-UE[(17.8±6.9)和(17.7±6.8)分]、FTHUE-HK评分[(2.9±0.9)和(2.8±0.7)分]及表面肌电图指标RMS[(2.5±0.5)和(2.4±0.3)μV]和iEMG值[(24.5±10.8)和(23.3±11.9)μV·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评分[(26.5±13.4)和(38.6±11.9)分]、FTHUE-HK评分[(3.2±0.5)和(4.2±0.3)分]及表面肌电图指标[RMS(4.3±1.1)和(6.8±0.9)μV;iEMG(35.7±7.5)和(44.3±6.9)μV·s]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联合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运动想象训练联合tDCS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增强其肌肉力量。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运动想象训练 经颅直流电刺激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TOMT)联合直流刺激(tDC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tDCS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tDCS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tDCS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tDCS及TOMT治疗,每周治疗5 d。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检测3组患者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CL)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同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CMCT、CL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同时观察组CMCT、CL[分别为(12.71±0.71)ms和(25.76±0.85)ms]亦显著短于对照组、tDCS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UE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FMA-UE评分、MBI评分[分别为(38.3±7.4)分和(61.6±8.0)分]亦显著高于tDCS组及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TOMT及tDCS联合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 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卒中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 作者: 毛朝琴 王洪涛 胡继川 刘毅 熊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康复科,武汉 430022,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康复科,武汉 430060,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武汉 430060,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康复科,武汉 430000,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武汉 43006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武汉 43002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流刺激联合球面运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和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法均分90例偏瘫患者为常规组、篮球组和综合组,每组患者30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篮球组患者额外增加球面物体篮球训练,综合组患者在篮球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增加直流刺激治疗。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e-mayer评定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评定(FAC)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别评估3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FMA、BBS、FAC与MBI和NIHS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综合组治疗后的FMA、BBS评分、FAC分级、MBI评分和NIHSS评分分别为(62.57±9.89)分、(44.86±7.19)分、(4.47±0.65)级、(63.58±17.3)分和(4.38±7.21)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和篮球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流刺激联合球面运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球面运动 脑卒中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直流刺激(tDCS)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技术已经受到了广泛地关注,且国外有学者已将其应用到了竞技体育中。本文对tDCS对人体运动能力的作用效果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后认为,传统的tDCS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或者正常人改善肌肉力量、延缓肌肉疲劳、促进运动技能学习等。但由于受到传统tDCS设备的限制,常见的导线式电极刺激只能在实验室中由专业人员进行操控,不利于运动员运动专项训练的实际应用;而便携式tDCS刺激器在运动员专项运动训练和提升其运动能力方面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肌肉力量 肌肉疲劳 运动技能学习 运动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流刺激(tDCS)联合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肌肉牵伸、良肢位摆放、核心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MET治疗,观察组则辅以tDCS+MET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上肢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2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同时检测2组患者血清γ-氨基丁酸、谷氨酸及Ca2+浓度,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患者偏瘫侧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杨氏模量值。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AS评分、上肢FMA评分、MBI评分、血清γ-氨基丁酸、谷氨酸含量、Ca2+浓度、偏瘫侧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杨氏模量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0±0.6)分、(53.2±9.0)分、(78.7±13.3)分、(8.85±2.43)μmol/L、(190.1±43.5)μmol/L 、(2.65±0.36)μmol、(36.7±13.4)kPa、(44.2±12.5)kPa及(45.3±15.2)kPa]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CS联合MET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进一步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卒中后上肢痉挛 肌肉能量技术 杨氏模量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流刺激在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直流刺激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ASA评分、Barthel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ASA评分(86.4±4.7)分、Barthel评分(84.2±6.2)分和治疗有效率(95.6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数据(73.2±4.5)分、(73.8±6.1)分和(78.2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直流刺激疗法,能够提升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吞咽能力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流刺激(tDCS)对自闭症儿童行为学特征及听觉诱发电位-失匹配负波(MMN)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自闭症儿童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阳极刺激组(19例)和伪刺激组(16例)。阳极刺激组采用阳极tDCS加常规康复的治疗方法,伪刺激组采用tDCS伪刺激加常规康复的治疗方法。tDCS治疗每周3次,每次20 min,常规康复治疗每周5次,每次1 h,共4周。治疗前和所有治疗完成后,评估每位患儿的行为学能力和听觉诱发脑电信号的特征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各项评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行为能力评估均显著改善(P<0.05),除学习能力外,阳极刺激组较伪刺激组的改善更加显著(P<0.05);阳极刺激组MMN的幅值显著增高(P<0.05),潜伏期显著减小(P<0.05);伪刺激组的幅值和潜伏期无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之间比较,阳极刺激组MMN的幅值显著高于伪刺激组(P<0.05)、潜伏期显著小于伪刺激组(P<0.05)。治疗前后MMN成分的潜伏期变化与ABC量表、前庭功能、触觉防御及本体感的改善存在显著线性相关(P<0.05)。结论阳极tDC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听觉诱发MMN成分的幅值,缩短潜伏期,改善行为能力。

  • 标签: 自闭症儿童 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电 失匹配负波 行为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直流刺激(tDCS)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脑卒中早期患者3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DCS治疗组18例和伪刺激组19例。在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tDCS治疗组在采用tDCS阳极刺激运动皮质M1区的同步进行功能性电刺激踏车(FES-cycling)训练,伪刺激组则在tDCS伪刺激模式下同步进行FES-cycling锻炼,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并通过刺激(TMS)检测其下肢初级运动皮质(M1区)大脑皮质运动阈值(CMT)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LE、MBI评分和TUGT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DCS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FMA-LE评分和TUGT分别为(28.28±2.72)分和(18.04±3.09)s,与伪刺激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CMT、CL、CMCT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Amp则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DCS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CMT、Amp、CL、CMCT与伪刺激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流刺激(tDCS)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训练可有效兴奋脑卒中早期患者运动皮质的兴奋性,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及下肢功能的改善。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踏车 脑卒中早期 下肢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预后作用。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直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MSE、ADL、MoCA评分及血清MMP-9与TIMP-1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MMSE、ADL、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阴极直流刺激(tDCS)联合上肢机器人(RT)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tDCS联合RT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假tDCS联合RT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和组块试验(BBT)评价2组患者的上肢和手功能,采用动作活动记录量表(MAL)评价2组患者ADL能力。结果治疗1周后和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AOU、QOM评分和BBT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者的FMA、AOU、QOM评分和BBT与对照组治疗1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FMA、AOU、QOM评分和BBT分别为(45.50±4.75)分、(3.10±1.01)分、(3.32±0.97)分和(23.75±6.97)个,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极tDCS联合RT机器人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提高其ADL能力。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机器人治疗 脑卒中 上肢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穴位按摩联合直流刺激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提供方向。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4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7例。对照组给予直流刺激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干预,共干预3周。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脑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评估2组干预效果、认知功能及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9%(98/107),高于对照组的80.37%(86/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583,P<0.05)。2组干预前认知功能、生命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认知功能中的视空间与执行、语言、抽象、延迟记忆、定向得分和总分分别为(2.54 ± 0.51)、(2.35 ± 0.37)、(1.96 ± 0.31)、(2.78 ± 0.38)、(2.88 ± 0.41)、(17.48 ± 2.0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30 ± 0.62)、(2.13 ± 0.36)、(1.54 ± 0.38)、(2.25 ± 0.43)、(2.52 ± 0.38)、(15.66 ± 1.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92~9.554,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命质量中的精力、家庭角色、情绪、个性、语言、活动、自理能力、社会角色、思维、上肢功能、视力、工作/劳动得分和总分分别为(12.85 ± 2.16)、(12.94 ± 3.17)、(23.46 ± 3.87)、(12.53 ± 3.02)、(23.76 ± 4.03)、(27.52 ± 4.48)、(24.92 ± 3.27)、(20.94 ± 4.07)、(13.15 ± 2.00)、(24.54 ± 4.30)、(12.20 ± 2.58)、(13.54 ± 2.38)、(222.35 ± 24.3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0.04 ± 2.02)、(10.52 ± 3.03)、(21.25 ± 4.02)、(11.15 ± 3.00)、(21.46 ± 3.31)、(24.37 ± 4.32)、(22.38 ± 3.05)、(18.60 ± 4.02)、(12.47 ± 2.05)、(22.08 ± 4.21)、(11.42 ± 2.63)、(11.05 ± 2.51)、(197.49 ± 20.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90~9.829,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直流刺激能够改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和生命质量,疗效确切。

  • 标签: 自发性脑出血 穴位按摩 经颅直流电刺激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穴位按摩联合直流刺激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提供方向。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4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7例。对照组给予直流刺激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干预,共干预3周。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脑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评估2组干预效果、认知功能及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9%(98/107),高于对照组的80.37%(86/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583,P<0.05)。2组干预前认知功能、生命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认知功能中的视空间与执行、语言、抽象、延迟记忆、定向得分和总分分别为(2.54 ± 0.51)、(2.35 ± 0.37)、(1.96 ± 0.31)、(2.78 ± 0.38)、(2.88 ± 0.41)、(17.48 ± 2.0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30 ± 0.62)、(2.13 ± 0.36)、(1.54 ± 0.38)、(2.25 ± 0.43)、(2.52 ± 0.38)、(15.66 ± 1.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92~9.554,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命质量中的精力、家庭角色、情绪、个性、语言、活动、自理能力、社会角色、思维、上肢功能、视力、工作/劳动得分和总分分别为(12.85 ± 2.16)、(12.94 ± 3.17)、(23.46 ± 3.87)、(12.53 ± 3.02)、(23.76 ± 4.03)、(27.52 ± 4.48)、(24.92 ± 3.27)、(20.94 ± 4.07)、(13.15 ± 2.00)、(24.54 ± 4.30)、(12.20 ± 2.58)、(13.54 ± 2.38)、(222.35 ± 24.3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0.04 ± 2.02)、(10.52 ± 3.03)、(21.25 ± 4.02)、(11.15 ± 3.00)、(21.46 ± 3.31)、(24.37 ± 4.32)、(22.38 ± 3.05)、(18.60 ± 4.02)、(12.47 ± 2.05)、(22.08 ± 4.21)、(11.42 ± 2.63)、(11.05 ± 2.51)、(197.49 ± 20.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90~9.829,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直流刺激能够改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和生命质量,疗效确切。

  • 标签: 自发性脑出血 穴位按摩 经颅直流电刺激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