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目前较为流行的选择脊神经切断治疗儿童脑瘫的手术中,选择低阈值的神经亚束进行切断是手术的关键。但手术中发现神经亚束阈值变化很大、为更好理解这一方法的理论根据和解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我们用狗为实验动物模型进行去大脑、慢性脊髓化的选择脊神经切断(selecriveposteriorrhizotomy,SPR),前后神经兴奋和肢体肌肉反应级别变化的研究。方法:将动物分成三组,分别进行SPR手术,进行脊神经亚束阈值的测定,并对阈值的两倍刺激效应和阈下刺激的时间空间总和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在去大脑操作中短时间内阈值有大范围波动,部分脊神经切断后其阈值变化于5~10min内可达其基值的10倍左右。30s内用阈值量恒定的电流刺激,同侧下肢肌肉反应级别差异较大。另外,两倍阈值量刺激常使肌肉病理级别反应增加,这在对照组也有表现。邻近神经阈下刺激的时间,空间总和效应使对照组刺激阈电流变小,而肌肉反应级别并未变化。结论:这一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广泛应用的SPR手术神经阈电流的不稳定因素来自脊髓本身,临床应用的阈值往往超过实际阈值,两倍阈电流刺激使病理反应级别增加。因此SPR手术判断神经阈值的电生理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 标签: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儿童 脑瘫 反射差异性
  • 简介:瘫痪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1个月内的发育时期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脑损伤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语言障碍等,症状在2岁前出现。我国小儿脑瘫的患病率大约为1.7‰-2.26‰,其中痉挛型占60%~70%。脑瘫患者其功能改善必须经康复训练才能达到,但痉挛的持续存在使康复训练疗效很局限。解除痉挛、为康复训练创造条件是治疗痉挛脑瘫的第一步。选择脊神经切断(SPR),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主要方法之一。

  • 标签: 脑性瘫痪 小儿 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痉挛型脑瘫痪患儿FSPR手术联合矫形疗效的临床观察。方法本次随机抽取3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均采用功能选择脊神经切断(functionality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FSPR)辅以足部矫形(FSPR组,n=32),并随机抽取既往2年28例选择周围神经切断的传统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n=28),疗效参照马若飞标准评定。结果经90d治疗,FSPR组半年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半年总有效率为71.4%,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腰骶部FSPR联合足部矫形对脑瘫足的疗效持久,较其他传统方法为优。

  • 标签: 痉挛性脑瘫 手术 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并比较脑瘫患者实施选择脊神经切断(SPR)和神经根部分切断并逆行交叉吻合(SPA)的疗效。方法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解放军第88医院全军骨科中心自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手术治疗96例脑瘫患者,其中47例患者行双侧L3~S1SPR,49例患者行SPA。术后2周、1年测定患者下肢肌张力以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2周行2种式的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的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行2种式的患者肌张力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施SPA患者运动功能改善优于SP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SPA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较好,短期内治疗效果不明显,而长期随访疗效显著。

  • 标签: 脑性瘫痪 脊髓损伤 脊神经根 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总结11例脑瘫病人采用选择脊神经切断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显微手术显露L2~S1脊神经。应用隔离电刺激仪来确定需切断脊神经,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11例病人术后均取得良好疗效,痉挛解除,肌张力降低,步态改善,对感觉功能影响小。9例病人经2年以上随访疗效明显,2例病人失访。结论:选择脊神经切断治疗痉挛脑瘫疗效较好,其优点具有解除肢体痉挛.不影响运动和感觉功能,疗效确切。

  • 标签: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治疗 痉挛性脑性瘫痪 光学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选择脊神经切断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分析6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功能选择脊神经切断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案的实施。结果62例患儿经过精心手术,充分评估,制定详尽的计划,具体实施与评价均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对脑瘫患儿实施护理是一种严密和科学的方法,对促进早日康复是行之有效的。

  • 标签: FSPR术 脑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IS在脑瘫患儿选择脊神经切断(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SPR)镇静深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及最佳区间。方法以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3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BIS与Ramsay评分的相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确定术后镇静监测的BIS最佳区间。再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2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SPR术后镇静时将BIS值维持在55~72,对照组将Ramsay评分维持在2~4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镇静情况(镇静不足、镇静满意、镇静过度的占比)、不良反应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肺炎、谵妄)。结果脑瘫患儿SPR术后的BIS值与Ramsay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923 ,P<0.01),BIS最佳数值区间为55~72。观察组镇静过度发生率(4.88%)明显低于对照组(19.51%)(P<0.05)。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肺炎、谵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SPR术后的BIS最佳区间为55~72,术后镇静过程中将BIS控制在该区间有利于降低镇静过度发生率。

  • 标签: 脑性瘫痪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镇静 脑电双频指数 Ramsay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痉挛脑瘫行腰骶部选择脊神经切断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抽取本院中2017年4月至2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臂丛神经损伤导致的顽固疼痛患者,行脊神经选择切断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意义。方法护理人员通过注重倾听、有效疏导;评估疼痛、有效干预;提供支持、满足需要;增强信心、提高认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保持良好心态,面对疾病及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手术效果确切,疼痛消失,心态积极,生活及生命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正确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提升了患者的生存价值。

  • 标签: 脊神经根切断术 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 顽固性疼痛 心理护理
  • 简介:脑瘫四肢痉挛多采用四肢关节松解方法但收效甚微,尤其是远期效果较差,多数又回到原有状态.本院自2003年采用选择脊神经切断(SPR)方法对12例脑瘫四肢痉挛患者的手术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

  • 标签: 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术 外科治疗 手术方法 脑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选择脊神经背根切断(SDR)联合多模式技术治疗痉挛型脑瘫(SCP)的疗效和安全。方法选择青岛大学上海临床医学院上海德济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单椎板入路的SDR联合中肌电监测、显微神经外科等微创、精准的多模式技术治疗的31例SCP患者,所有患者术后接受规律的物理治疗。评估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徒手肌力检查(MMT)分级、改良Ashworth分级(MA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88评分、功能独立量表(FIM)评分。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3、6个月患者的MMT分级增加,MAS分级降低,GMFM-88评分增加,BBS评分增加,FIM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的MMT分级增加,MAS分级降低,GMFM-88评分增加,FIM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的MAS分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下肢一过肌无力、感觉麻木。结论SDR联合微创、精准的多模式技术是治疗SCP有效、安全的外科治疗方法。

  • 标签: 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 多模式技术 痉挛型脑瘫
  • 作者: 陈黔 郑拥军 过建国 李亦梅 缪秀华 宁杰 聂发传 任飞 王静 王礼彬 张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贵州省骨科医院疼痛科,贵阳市 550002,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疼痛科,上海市 20004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杭州市 31000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乌鲁木齐市 830054,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张家港市 215600,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昆明市 65003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疼痛科,重庆市 401120,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疼痛科,长沙市 410078,河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郑州市 450000,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疼痛科,太原市 030001
  • 简介:摘要选择脊神经阻滞疗法是疼痛科基本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头颈肩背部及上肢疼痛疾病的治疗,以及某些手术的局部麻醉。本专家共识介绍了颈脊神经的解剖,系统描述了颈脊神经阻滞疗法的各种操作方法、常用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本专家共识推荐使用解剖定位法和影像引导下进行选择脊神经阻滞。文献和临床应用证实,选择脊神经阻滞疗法是头颈肩背部及上肢急慢性疼痛疾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标签: 颈椎骨 脊神经根 神经传导阻滞 疼痛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痉挛脑瘫选择神经切断术后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选择12例选择神经切断治疗的痉挛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术后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疗效。结果优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选择脊髓切断是治疗痉挛脑瘫的有效方法,而术后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治疗的优良率。

  • 标签: 痉挛性脑瘫 痉挛性脑瘫 康复训练
  • 简介:目的研究选择脊神经根部分切断治疗偏侧肢体痉挛瘫痪患儿下肢痉挛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转化生长因子β1(human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偏侧肢体痉挛瘫痪患儿4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选择脊神经根部分切断,比较治疗前后患侧下肢肌群张力和患儿基底节区代谢产物水平。结果小腿三头肌群、腘绳肌、髋内收肌群手术前的肌张力均显著高于手术后的肌张力(P〈0.05)。对侧基底节区Cho/NAA术后较术前升高,而NAA/Cr较术前降低,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术后患儿NSE水平为(16.4±4.1)μg/L,明显低于术前的(28.9±8.2)μg/L(P=0.000);而术后TGF-β1水平为(64.2±31.5)ng/L,明显高于术前的(32.4±24.7)ng/L,具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选择脊神经根部分切断治疗偏侧肢体痉挛瘫痪患儿下肢痉挛的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患儿各肌肌群张力,调节血清NSE和TGF-β1水平。

  • 标签: 脑瘫 脊神经切断术 儿童 磁共振波谱 NSE TGF-β1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肌皮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治疗脑瘫病儿肘部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5例(81侧)肘部痉挛状态病人的病历资料.结果病人术后均感肘部痉挛状态缓解,术后6周运动功能改善75侧(92.6%).平均随访26个月,肘部痉挛状态缓解77侧(95.1%),运动功能改善73侧(90.1%),生活质量提高61例(93.8%).结论选择肌皮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是治疗脑瘫病儿肘部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

  • 标签: 脑性瘫痪 肌皮神经 去神经支配
  • 简介: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选择切断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380例脑瘫患者,根据痉挛部位不同,选择相应周围神经进行部分切断,包括:腰骶段脊神经、坐骨神经、闭孔神经和胫神经。结果术后痉挛缓解率100%,其中82例患者肌力下降,142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减退,随访期间,均见好转。随访6个月至3年,随访期间痉挛缓解率为95%。95%患者行走步态好转。结论周围神经选择切断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安全、有效的神经外科方法。

  • 标签: 周围神经 脑瘫 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阴茎背神经切断治疗男性早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早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予以对照组盐酸舍曲林单一用药治疗,予以对照组曲舍林+阴茎背神经切断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IELT、CIPE-5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不良反应(P>0.05)。结论阴茎背神经切断治疗男性早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阴茎背神经切断术 早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选择切断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收治的380例脑瘫患者,根据痉挛部位不同,选择相应周围神经进行部分切断,包括腰骶段脊神经、坐骨神经、闭孔神经和胫神经。结果术后痉挛缓解率100%,其中82例患者肌力下降,142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减退,随访期间,均见好转。随访6个月至3年,随访期间痉挛缓解率为95%。95%患者行走步态好转。结论周围神经选择切断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安全、有效的神经外科方法。

  • 标签: 周围神经 脑瘫 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