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入住我院手术室的100例患者。自愿参加研究的100名患者按照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调护患语言沟通,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前焦虑评分和手术意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小儿患者,将其列为观察对象,并且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儿各32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肢体语言沟通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在实施护理措施后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儿在实施护理后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在对小儿患儿护理的过程中采取肢体语言沟通的技巧,能够提高小儿患者对于护理措施的依从性,提高护理的效果,进一步帮助患儿摆脱疾病的困扰值得被推广。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小儿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患儿140例,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70)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n=70)采用个性化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依从性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高于对照组的68.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中联合使用个性化护理与肢体语言沟通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护理 肢体语言沟通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8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早期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护理干预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0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患沟通性语言进行手术室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无焦虑症状以及轻度焦虑症状多于对照组,但中度、重度以及极重度焦虑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患者进行护患沟通性语言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护患沟通性语言 手术室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唐氏综合征儿童由于智力低于正常儿童水平也被视为先天愚儿。患有唐氏综合征的患儿语言发育迟缓,这与患儿自身出牙晚、牙列不齐、舌头大、肌张力低等因素有直接关系。为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有必要对其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促进语言康复和自理能力。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口肌定位治疗在学龄前唐氏综合征儿童语言康复中的具体运用及影响进行深入探究。

  • 标签: 口肌定位治疗 学龄前 唐氏综合征儿童 语言训练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丁苯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本院2017.2~2018.3期间收治84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入选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42例。对照组单纯进行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丁苯肽注射液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AQ、NIHSS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62%,与对照组的85.71%相比明显更高(X2=9.283,P<0.05);治疗前研究组AQ、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AQ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6.871、t=14.148,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疗效理想,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语言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脑梗死 失语症 丁苯肽注射液 语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