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肢体语言沟通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儿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80例患儿,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均给予普通护理,后者均另给予肢体语言沟通。对比两组患儿的依从性、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依从性分布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分布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能够显著改善依从性和家属满意度。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儿科 护理 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具体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中非语言沟通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非语言沟通,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结果较为接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SDS评分、SAS评分结果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加入非语言沟通模式,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护理 非语言沟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语言艺术对护患沟通的影响及其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就诊患者50名,对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我院于2017年11月开展对护士进行有效沟通等培训,强调在护理过程中,增强护患间的沟通与交流,注重语言艺术的应用。然后选择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50名,对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对比前后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2017年10月份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为68~85分,平均得分(72.3±10.6)分,2018年1月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8~98分,平均得分(91.3±10.4)分。结论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时,注重语言艺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塑造良好的形象,使护理人员更易受到患者的信任和尊重,获得护理工作的支持和认可,减少护患纠纷。

  • 标签: 语言艺术 护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发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就诊的10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平均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社区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儿发育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前,两组在语言能力、适应能力、交能力、记忆力、精细动作方面对比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语言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记忆力、精细动作等方面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研究,社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对患儿能够产生良好的影响,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 护理干预 语言发育迟缓 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价值,对临床护理提出对应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12月接收的精神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比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以及服药依从性情况,以此评价整体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服药依从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试验组中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服药依从性情况优于对照组,整体护理效果更好。结论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帮助患者缓解消极情绪,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 标签: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精神状态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组语言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间孤独症患儿80例;对照组40例采用一对一语言训练,观察组40例接受小组语言训练方式。一年后应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15例患儿显效,20例患儿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87.5%;对照组10例患儿显效,22例患儿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80%;两组进行有效率的卡方检验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组语言训练能够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语言发育。

  • 标签: 孤独症 小组语言训练 康复
  • 简介:摘要多媒体技术是时代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智障儿童是指智慧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在成长期间,在适应行为方面有缺陷的儿童。轻度智障儿童的语言障碍发生率为42%;中度智障儿童的语言障碍发生率为72%;重度智障儿童的语言障碍发生率为100%.智障儿童不只是在语言发展的速率上与普通儿童有所区别,其语言运用的品质也较普通儿童差。为了改善智障儿童的语言障碍,政府积极开展相关措施,成立特殊教育学校,鼓励社会爱心企业加入到帮助特殊儿童的行列。而语言康复训练对于智障儿童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从智障儿童开展语言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多媒体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多媒体技术在智障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中的重要。

  • 标签: 多媒体技术 智障儿童 语言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语言沟通护理在呼吸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从我院呼吸监护室收治的患者中选取62例进行统计学数据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非语言沟通护理措施,31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31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总满意度、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96.8%、(48.5±4.3)分、(49.0±3.5)分,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对呼吸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护理时非语言沟通护理措施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还能减轻不良情绪。

  • 标签: 非语言沟通护理 常规护理 呼吸监护室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塞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其语言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6例)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提高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脑梗塞 语言 肢体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行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56例,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语言、肢体功能康复效果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语言功能、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组间予以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改善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借鉴和采纳。

  • 标签: 脑梗塞 语言功能 肢体功能 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病临床治疗中开展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应用效果研究。方法研究筛选时间2017年6月份—2018年6月份精神科收治的精神疾病的患者92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常规组(n=46),与研究组(n=46),常规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联合应用护理干预,研究结果以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MORS评分,护理效果进行参照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95.24%),与常规组(78.57%)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由护理前无明显差异的MORS评分经护理干预后均不同程度改善,研究组为(0.41±0.11),常规组为(2.09±0.29),互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护理有效的开展可以起到药物无法达到的效果,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的应用效果显著,更加利于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整,疾病恢复好,值得借鉴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精神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先天性缺牙采用口腔修复治疗对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先天性缺牙患者92例进行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正畸治疗,观察组采取口腔修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6%,观察组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评分都比对照组的要好,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先天性缺牙的患者,采取口腔修复进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语言和咀嚼功能,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应用。

  • 标签: 先天性缺牙 口腔修复 语言功能 咀嚼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33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患者66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67例,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确保患者能够更好的进行日常生活。并且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及依从性,促使患者尽快恢复。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精神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脑卒中语言功能障碍患者行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为对象,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为收治时间,将其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的治疗,研究组在传统的治疗的基础上行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tDCS治疗的总好转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行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效果,提高语言能力,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实施。

  • 标签: 脑卒中 语言功能障碍 颅直流电刺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及语言方面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6年7月—2018年1月期间内接收的老年痴呆患者中,随机抽取64名患者,将其进行奇偶排序,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均3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联合社会支持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语言能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及语言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干预后,生活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到显著改善,临床价值较高,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社会支持 老年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正性非语言暗示及心理疏导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8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检查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正性非语言暗示及心理疏导,对两组检查时的心理状态及心率、血压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检查前,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差异(P>0.05),检查开始10min时,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的焦虑、恐惧程度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正性非语言暗示及心理疏导可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程度,也能减少血压上升与心率加快,值得推广。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 正性非语言暗示 心理疏导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