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血流重建术术中配合方法及重要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7年2月-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13例行脑血流重建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和术中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手术时间(6-8小时),术中失血量(50-150ml)。结论由于脑血流重建手术是我院刚开展的手术,因此,手术室护士应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配合要点,熟悉手术步骤,并在术前认真访视患者,与手术医师做好沟通,手术过程中从容有序的配合,从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命质量。

  • 标签: 脑血流重建 术中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MCA)、脐动脉(UA)、静脉导管(DV)和脐静脉(UV)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价胎儿宫内情况,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方法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0例可疑宫内窘迫胎儿检查脐动脉、大脑中动脉、静脉导管及脐静脉血流指标。结果50例可疑宫内窘迫胎儿中,出现UA的S/D及RI增高43例,MCA的S/D异常38例,DV异常28例,脐静脉血流波动流速减低10例。结论通过检测可疑宫内窘迫胎儿的大脑中动脉、脐动脉、静脉导管以及脐静脉血流参数,对于评价胎儿宫内情况,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正确指导临床处理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胎儿窘迫 大脑中动脉 脐动脉 静脉导管 脐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祛痰化瘀胶囊治疗给予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70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祛痰化瘀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胶囊(淀粉),1个月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化瘀胶囊对血脂异常患者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

  • 标签: 祛痰化瘀 血脂异常 中药治疗
  • 简介: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部检测早期妊娠子宫动脉血流血流参数和频谱特征,建立11~14孕周双侧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的正常值范围。方法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7月1日于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建档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共207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11~14周检测子宫动脉血流PI值,记录舒张早期切迹。结果111~14孕周子宫动脉血流PI值呈正态分布,PI值正常参考值范围(95%的界限)PI(1.48±1.10)。2在11~14孕周,78.7%的孕妇存在子宫动脉切迹,其中双侧子宫动脉切迹约54.6%,单侧子宫动脉切迹24.1%。3双侧子宫动脉手动描迹和机测获得的PI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妊娠子宫动脉血流PI值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逐渐降低。本研究建立经腹超声11~14孕周血流PI值参考值区间并记录舒张早期切迹特征,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早期妊娠异常子宫动脉血流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 标签: 子宫动脉 子宫胎盘循环 多普勒 妊娠早期
  • 简介:摘要近年来,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单次检查同时获取冠状动脉的解剖和功能信息,成为心血管影像临床研究的新热点。为推动CT-FFR技术在我国的规范化应用,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组织专家参阅大量文献并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经反复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包括CT-FFR技术原理、工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

  • 标签: 冠状血管 血流储备分数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植入式输液港相关血流感染的原因及护理防治对策。方法对乳腺癌患者植入式输液港并发血流感染进行分析及治疗护理。结果患者诊治及时并取得良好的预后。结论植入式输液港虽有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但只要执行严格的护理程序,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植入式输液 港相关血流感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如今血流储备分数(FFR)被认为是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进行功能评价的"金标准",是指导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策略的有力工具。FFR是一项简单、可靠、重复性良好的检查方法。多项研究表明,FFR指导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支架植入数目及医疗花费。近年来由FFR衍生出的一些新技术为狭窄病变的功能评估提供了更多可能。本文对FFR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CI术后慢血流患者使用臭氧置血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将30例PCI术后前向血流TIMI2级或以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调血脂、酒石酸美托洛尔控制心室率、硝酸脂类药物扩血管等口服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臭氧置血疗法,观察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臭氧置血治疗组在改善慢血流方面总有效率(8000%,9333%)较对照组(4000%,6000%)有显著差异性(P<005),以及对改善临床不适症状方面总有效率(9333%,10000%)较对照组(6000%,7333%)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臭氧置血疗法可以明显改善PCI术后慢血流,而显著缓解患者出现的临床不适症状。

  • 标签: PCI术后 慢血流 置血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脑出血患者59例,分别在人组时、人组后7d、14d、28d应用CT灌注测量血肿周围组织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参数数值,计算脑出血侧(患侧)与其健侧镜像部位各参数的比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后rCBF、rCBV7d时最低,随后逐渐升高,其患侧与健侧比值各时相点均〈1。MTT与TTP7d时达高峰,随后逐渐缩短,其患侧与健侧比值各时相点均〉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持续的低灌注状态,且这种低灌注状态随时间改变呈波动性的变化规律。

  • 标签: 脑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研究尼麦角林对成人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5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6例)和对照组(80例),同时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组应用尼麦角林治疗,而对照组应用布洛芬治疗,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变化。结果(1)156例偏头痛患者服药前头痛侧与非头痛侧比较,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有显著差异;两组头痛侧之间及非头痛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比较,对照组差异明显,试验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头痛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156倒患者服药前头痛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增快。治疗后:对照组变化不明显;试验组头痛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降低,且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结论尼麦角林可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防止偏头痛的发作。

  • 标签: 偏头痛 尼麦角林 脑血流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到12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88例。采用TIMI血流分级法对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进行评价,凡校正TIMI帧数(CTFC)〉27帧为慢血流,有慢血流者被分为冠脉慢血流组(43例),血流正常者被分为正常对照组(45例)。检测比较两组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慢血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结果:两组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脉慢血流组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8.33±2.04)%比(7.06±1.78)%]和硝酸甘油依赖的血管扩张功能[NMD,(20.39±4.13)%比(16.10±5.22)%]均显著降低,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降低的FMD(OR=1.069,P=0.011)和NMD(OR=1.183,P=0.014)是冠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结论: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是冠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流速度 内皮 血管 冠状血管
  • 简介:目的探讨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49例,以同时期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29例作为对照,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将78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按血培养标本采集后30d内预后分为存活组(38例)和非存活组(40例),应用上述方法分析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前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接受机械通气、留置鼻胃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人住1CU等;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住ICU(OR=7.118)、感染前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OR=8.073)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人住ICU、机械通气、血培养提示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等,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OR=5.837)、机械通气(OR=4.926)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前入住ICU、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机械通气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患者颅底大动脉血流的速度经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无创监测,会将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情况非常直接的显示出来,呈现脑循环灌注信息。作者依据国内外学者在CPR患者心肺复苏期间利用TCD对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的文献,总结了患者预后与TCD频谱改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汇总分析找出了TCD监测在心肺复苏早期和后期脑供血不足方面的应用关系,总结出TCD检测在评估脑灌注时某些药物所产生的影响,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并能够进一步对这些治疗方法的所产生的临床效果进行追踪分析。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脑血管循环 经颅多普勒
  • 简介: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PAf)发生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早期诊断.方法利用多普勒超声仪对21例PAf(A组)窦律及房颤时LAD、LVEF、s-LAmax、LAEF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人(B组)及18例(C组)慢性房颤(CAF)者进行对比.结果①PAf患者窦律时左心房较正常人扩大,左心房功能减低,E/A比值降低且<1.②PAf发生前后左心房、左心室功能明显降低,而左心房大小无明显变化.③CAF比PAf者左心房明显扩大,左心房功能进一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PAf的血流动力学有显著性改变.②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评价PAf发生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对预防和治疗均有指导作用.③动态心电图(DCG)是临床筛选PAf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左心房功能 PA 阵发性房颤 正常人 E/A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月经周期穴位伏安特性与血流量研究。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选择在校大学生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肾俞双侧穴位进行测试。分别在非月经时期、月经期、月经后对所选的穴位进行伏安曲线和血区血流量测试。结果非月经期的健康女性肾俞穴伏安特性和对照点相比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月经期与月经后健康女性的伏安特性与对照点相比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非月经期、经期和月经之后健康女性的左肾俞穴和对照点相比穴位处的血流灌注量明显小于对照点,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可以准确的体现人体血气的变化状况,同时穴区的血流灌注量丰富是穴位低电阻的主要形成原因,在临床中具备一定的疾病征兆性的提示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女性 月经周期 伏安特性 血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