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流动力学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对了解和掌握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预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109例氙气CT的操作过程,分析操作不成功的原因,总结出氙气CT脑血流量扫描的控制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2008-2010年109例患者行氙气CT检查,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分准备阶段、扫描阶段、分析处理阶段进行操作,最终得到CBF血流值,对未能成功计算出CBF血流值的5个病例进行失败原因分析。结果检查成功者104例(95.4%),不成功者5例(4.6%),失败原因主要是患者不能配合检查(2例发生呼吸减慢、血氧饱和度下降,2例因过度紧张头部移动过大),同时存在操作上的失误(1例因面罩漏气导致氙气CT报警终止扫描)。针对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氙气CT脑血流量扫描的控制难点在于三个方面氙气麻醉副作用、头部移动导致数据失真、呼吸回路漏气。提出相应的处理策略。结论氙气CT是一种新型的、可定量分析脑血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成功率较高(95.4%),其质量控制上的难点可大致分类为三个类型。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尽可能防止检查失败。

  • 标签: 氙气 CT 脑血流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研究超声检测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56例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的血液透析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156例患者中,75例为静脉血栓形成,有53例为瘘口狭窄,28例为静脉端狭窄。结论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的原因,指导临床进行针对性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动静脉瘘 超声检查 血流量不足
  • 简介:【摘要】血流动力学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 , 对了解和掌握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预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流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4月妇产科收治的阴道不规则出血流产患者102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10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苯甲酸雌二醇实施治疗,实验组则实施苯甲酸雌二醇和宫血宁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就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出现1例轻度红斑、1例瘙痒和1例毛囊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3例轻度红斑、4例瘙痒和4例毛囊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实施苯甲酸雌二醇和宫血宁联合治疗后,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妇产科机体的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妇产科 阴道不规则出血 流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视网膜脱离的形态、部位、范围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别对40例正常人(39只正常眼)和4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41只患病眼)进行视网膜脱离光带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视网膜脱离大都具有解剖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即玻璃体暗区内见呈“V”、“Y”、“T”、弧形光带以及倒“人”字形光带等,光带后端与视乳头相连,两端连于锯齿缘或球壁(P﹤0.05)。视网膜脱离组与正常组相比视网膜中央动脉的阻力指数增高,舒张期血流速度降低。(P﹤0.05)结论高频超声有助于确诊视网膜脱离及其形态、部位、和范围,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CR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阻力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合并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147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合并血流感染为条件分为合并血流感染组(66例)与非合并血流感染组(81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各组同时期尿白细胞含量、血小板浓度(PLT)、C反应蛋白(CRP)水平、空腹血糖水平、白蛋白(ALB)水平、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结果合并血流感染组CRP水平、空腹血糖水平、D-D、PT、APTT和FIB明显高于非合并血流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血流感染组PLT、ALB水平及ATⅢ明显低于非合并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年龄、性别分布、TT及尿白细胞含量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5)。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泌尿系统感染合并血流感染与CRP、空腹血糖水平、D-D、PT、APTT和FIB呈正相关性(P<0.05),与PLT、ALB及ATⅢ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PLT、CRP水平、空腹血糖水平、ALB水平、D-D、PT、APTT、FIB及ATⅢ水平为泌尿系统感染合并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

  • 标签: 泌尿系统感染 血流感染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患儿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9月我院重症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护理模式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比较两组患儿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后导管的留置时间、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应用规范护理模式后导管的留置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对重症患儿采取规范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导管的留置时间,降低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率,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效果明显,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患儿 导管 血流感染 规范护理 留置时间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诊断子宫肌瘤血流中采用腔内及腹部超声的结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子宫肌瘤患者40名进行分析,研究主题为不同诊断方法的比较,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明确研究对象后,对所有的患者采用腔内和腹部超声诊断,统计诊断结果并加以分析。结果:经腹部超声诊断后,能够获得清晰的图像,但如果患者的瘤体较小,图像显示就会困难。阴道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在小肌瘤的诊断中准确性较高。结论:在诊断子宫肌瘤血流的过程中,无论是腔内超声诊断,还是腹部超声诊断均具有明显的特点,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情况结合应用,从而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 标签: 子宫肌瘤 血流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留置中央导管的最常见并发症。本文对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发病现状、危险因素等进行概述,主要综述其防控措施,以期为临床降低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 标签: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防控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我们对某旋转血泵的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其内部血液流动规律,评估了血泵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并得到了不同转速下的流量-压升特性。此外,我们也分析了叶轮内部的剪切应力分布,并根据幂律规律研究了血泵对血液的破坏程度。仿真结果显示,在相同转速下,随着流量的增加,血泵对血液的破坏程度逐渐降低。而在小流量的情况下,血泵的溶血值达到最大。这提醒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应特别关注血泵在儿童病例中的应用。

  • 标签: 旋转血泵 血流动力学 性能仿真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观察横向骨搬移过程中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该技术在横向骨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用横向骨搬移治疗的17例糖尿病足患者资料。选用超微血流成像模式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第1跖背动脉血管指数、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总血流量和Wagner分级情况。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手术同侧与对侧均探及新生血管。末次随访时新生侧支数量为7.0(3.5, 9.0)支,与术前的1.0(0, 1.5)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第1跖背动脉血管指数(5.65±4.36)相比,术后1周(9.70±10.88)和术后1个月(9.22±5.46)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总血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Wagner分级(1级4例,2级11例,3级2例)较术前(2级1例,3级2例,4级14例)、术后1周(2级1例,3级5例,1级11例)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因术后2个月发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而行截肢,1例因足趾发黑而行截趾。结论超微血流成像技术监测客观反映了横向搬移后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的变化情况,为病情的预后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并确定了骨搬移过程中影像学的监测价值。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糖尿病足 血管造影术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胫骨横向骨搬移 血管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冲洗液对胆结石腹腔镜术中患者体温、血流动力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冲洗液温度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术中冲洗液的温度为室温(23℃),观察组术中的冲洗液温度为等体温(37℃)。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体温、血流动力学及脑血流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20 min、40 min、60 min时的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20 min、40 min、60 min的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60 min时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60 min时的Vs、Vd、Vm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体温冲洗液能有效防止胆结石腹腔镜术中患者出现低体温,并能使血流动力学及脑血流量更好地维持在正常水平,有利于提升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及预后效果。

  • 标签: 冲洗液 胆结石 腹腔镜 体温 血流动力学 脑血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通督养神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脑血流CT灌注情况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通督养神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前、治疗后脑CT灌注成像[脑血流量(CBF)、脑血容积(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动力学[最大峰值流速(Vp)、平均流速(Vm)、峰流速对称性差值(DVp)、平均流速对称性差值(DVm)]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BF、CBV指标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MTT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Vp、Vm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DVp、DVm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督养神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脑血流CT灌注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通督养神针法 疗效 脑血流CT 脑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性烟雾病患者行颅骨多点钻孔间接血流重建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采用颅骨多点钻孔间接血流重建术治疗的出血性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24个月,平均15.3个月,均痊愈,随访期间2例出现头晕,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颅骨多点钻孔血流重建术是治疗出血性烟雾病的一种有效术式。

  • 标签: 烟雾病 颅骨多点钻孔 间接血流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