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低位直肠癌由于位于人体盆腔底部邻近肛门,深在又隐蔽,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又往往极易侵犯女性的子宫、阴道,男性的前列腺及盆壁等组织。造成外科治疗难度大、疗效差和保肛率低。永久性的人工肛门更使患者感到沮丧和痛苦。近年来国际上开展了一种所谓“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新术式,专用于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该术式在设计上打破了同类手术上百年来一直遵循的从腹盆腔开始分离直肠和肿瘤,最终经肛门切除肿瘤,然后采用手工吻合肠道的传统保肛模式,采用经前会阴切口的肿瘤切除和吻合器技术的肠道吻合方式。同传统的低位直肠癌手术相比,该术式具有更高的保肛率和更为满意的肛门功能,并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直肠全系膜切除(TME)。

  • 标签: 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方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TME根治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6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保肛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Mile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TME根治保肛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局部复发率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的日排便次数、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ME根治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疗效满意。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TME 保肛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低位咬合是指牙齿在主动萌出后保持静止,而相邻牙齿持续萌出,随着骨骼的生长,牙齿面低于平面的现象。低位咬合最常见于儿童,以下颌第二乳磨牙多发。牙齿发生低位咬合的年龄越早,其导致的咬合问题越严重。本文从第二乳磨牙低位咬合的病因和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第二乳磨牙低位咬合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牙槽粘连 牙,乳 低位咬合 第二乳磨牙 生长和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手术适应症、术式选择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的58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术、Park’s手术、Bacon手术,比较以上术式选择原则、手术合并症、排便功能、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情况.结果超低位吻合是主要的保肛术式,占全部的48.28%;在Dukes分期和术式上,A0、A1、C期主要以Park’s术、Bacon术为主,而在Dukes分期的A2、B期则以超低位吻合为主;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式中低位吻合排便功能优为100%,超低位吻合排便功能优为82.14%,良为17.86%;Park’s术优良率为84.61%,BaGcon术优良率为57.14%.而Park’s术和Bacon术在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上均相近,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术式为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术,其临床效果满意.关键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74-01

  • 标签:
  • 简介:方法将34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是否施行保肛手术而分为APR组和SP组,肿瘤病理呈高、中、低分化癌者三者保肛率逐渐下降(P<0.01),肿瘤病理呈高、中、低分化癌三者保肛率逐渐下降(P<0.01)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保肛 因素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于低位肛瘘治疗中实施内口结扎改良LIFT术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本研究观察的116例患者均为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肛肠科接受诊治的低位肛瘘患者,根据电脑随机分组,5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传统手术治疗,58例患者设为研究组,予以内口结扎改良LIFT术,比对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时间(P<0.05),疤痕面积小于对照组面积(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肛门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可进行后续比对;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肛门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数值(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P<0.05)。结论于低位肛瘘治疗中实施内口结扎改良LIFT术,可有效提高手术完成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位肛瘘 内口结扎改良LIFT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对低位直肠癌术的优势。结果选取自2013年的5月-2016年的10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做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4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切口长度更小、出血量及VAS量表评分更低,且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保留肛门概率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低位直肠癌与开腹手术相比更具优势,可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减轻对患者的损伤,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治疗安全性。

  • 标签: 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术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的治疗措施,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3年6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14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70)与对照组(n=70),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效果,并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78.4±25.4)min、术中出血量(48.5±8.6)ml、手术切口(5.6±1.1)cm、肛门排气时间(2.6±0.5)d以及下床活动时间(4.3±1.1)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7±26.4)ml、(115.7±14.3)ml、(16.8±3.2)cm、(3.9±0.7)d、(8.5±2.3)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共3例发生不良病症,占比4.3%,对照组共发生10例,占比14.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较常规开腹手术具有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创口小,恢复快,有效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低位直肠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保肛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地位直肠癌患者的一般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按照患者先后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观察组给予保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排便次数、术后排气时间。结果给予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25.00%,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便次数、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35.80±8.93(ml)、3.18±1.13(次)、2.49±0.79(d),对照组分别为65.70±9.54(ml)、7.19±2.63(次)、4.01±1.43(d),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相比,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保肛手术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率,临床治疗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采用经肛结合经阴道修补治疗直肠癌前切除引起的单纯性直肠阴道瘘是安全有效的,并发症少,无肛门失禁发生。

  • 标签: 直肠癌 前切除 直肠阴道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良性结节行低位小切口甲状腺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行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术中临床指标、术后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治疗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良性结节行低位小切口甲状腺切除的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甲状腺良性结节 低位小切口甲状腺切除 治疗观察
  • 简介:低位肠梗阻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梗阻病因以结直肠肿瘤、结肠扭转、肠套叠、克罗恩病、粪便嵌塞、假性结肠梗阻等多见,常规辅助检查如腹平片、腹部B超、腹腔CT、钡灌肠检查不易明确肠梗阻病因。

  • 标签: 低位肠梗阻 电子肠镜 应用 诊治 急诊 假性结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采用低位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以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10年8月外科收治的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距肛缘5cm)采用低位保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结果本组观察的78例低位直肠癌的患者手术都顺利完成,其中仅有2例由于肿瘤转移等原因采用Miles手术方式。术后随访一年半时间,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局部转移复发,有1例患者出现了远处肝转移,有2例患者死亡。低位保肛手术的治疗率达到了92.3%。本组患者均未出现吻合口瘘。结论低位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应用吻合器使得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而且术后的并发症少,而且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低位保肛手术 直肠癌 临床效果
  • 简介:2上海市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肿瘤内科上海202150)摘要目的利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治疗,并在术后均联合辅助的放疗和化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患者的复发率和生存率。方法将25例患者随机、双盲地分为两组,前组行传统的Miles根治术,后组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两组病人术后均行辅助的放化疗,两组病人仅手术方式不同。结论两组病例在局部复发率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上未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为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Miles根治术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局部复发率 五年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期手术治疗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接诊的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患者55例分为2组,对照组20例单纯肛瘘切除术,而研究组35例采取同期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远期预后对比可知,二组患者肛瘘均无复发,对照组3例患者因混合痔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两组治疗疗效相当,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治疗虽远期预后佳,但术后并发症(疼痛、水肿、便秘)高,住院时间长,对于混合痔明显痔核脱出患者,同期手术值得推广。

  • 标签: 混合痔 低位肛瘘 同期手术 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讨论11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其中Dixon术式4例,Miles7例。结果11例均获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80±20)min,术中平均失血(200±50)ml,术后平均住院12d。无术后出血、吻合口瘘。术后排尿障碍1例。随访26—48个月,随访率为100%,无肝脏转移,无腹腔转移,无穿刺口及切口转移。结论腹腔镜TME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且疼痛轻,创伤小,恢复快。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具备较高的腹腔镜手术技术和开腹直肠手术经验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 低位直肠癌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预防。方法对1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术,1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总结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本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8.82%,采取非手术治疗吻合口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16。28d,平均19.6d。结论保证吻合口血供,防止吻合口张力过高,通畅引流消除骶前积液等综合预防措施,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 标签: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 吻合口瘘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