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前三季度安徽省工业生产者价格(PPI)持续低位运行,其中出厂价格同比累计下降2%。较全国水平高0.1个百分点;购进价格同比累计下降3.2%.较全国水平低1个百分点。

  • 标签: 低位运行 安徽省 PPI 价格波动 因素影响 大宗商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到2014年4月山东省五莲县于里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00例低位肛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有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瘘管切开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切除缝合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x2=9.756,P=0.002),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切除缝合术 低位肛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把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7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切开引流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切除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首次下床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首次下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多余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肛瘘采用切除缝合术治疗疗效良好,加速伤口愈合,减少住院时间,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切除缝合术 低位肛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位直肠癌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2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患者能接受腹壁上回肠造瘘术的手术治疗方式,术后能主动参与造口的护理;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能及时给予对症的处理。结论正确的评估与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行保肛治疗的5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下缘距肛缘平均6.45(5—8)cm。结果本组直肠下切缘距癌肿下缘平均2.23(2—3)cm,切缘经病理检查均为阴性。术后发生吻合漏3例(5.2%),局部复发8例(13.8%),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89.7%、72.4%。结论对符合保肛条件者行保肛治疗,对远期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无不良影响,并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直肠肿瘤 保肛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用灌肠法代替近端结肠造口辅助治疗直肠切除术后低位吻合口漏。方法1993年5月以来,308例根治性直肠切除低位和超低位吻合术时未行预防性近端结肠造口,术中将直肠吻合口严密关闭于腹腔之外,术后延迟骶前引流管拔出。出现吻合口漏19例,其中2例行暂时性近端肠造口治疗,17例采用灌肠等非手术疗法。后者除全身抗炎支持治疗外,辅以每日清洁灌肠1~2次排空结肠。结果17例吻合口漏均于2~30d治愈。结论重复清洁灌肠对吻合口漏的保守治疗有一定辅助作用。

  • 标签: 吻合口漏 低位 直肠 辅助治疗 清洁灌肠 结肠造口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效果。方法:54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主要于2018年3月-2022年5月接受病情诊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与研究组27例。对照组实施开腹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研究组实施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观察指标为术中及术后指标。结果:研究组术中耗时及失血量、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肛管静息压及收缩压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可减轻手术创伤性,增强治疗安全性,改善治疗预后效果。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开腹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在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与观察组(30例,腹腔镜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在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肛门排气时间评分为165.65±12.54、127.76±11.43、2.78±1.76、2.34±0.76,优于对照组203.54±12.87、210.65±11.33、3.65±1.43、3.12±0.89;观察组在排便困难、肛门粪污、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直肠癌患者治疗干预过程中,利用腹腔镜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在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有利于优化患者手术指标,降低患者在治疗干预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较好,在今后治疗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肛门结肠肛管吻合 低位/超低位 直肠癌保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外翻拖出技术在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16例对象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采取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行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外翻拖出技术。治疗结束后,就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癌细胞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对照组癌细胞转移率、生存情况稍差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8.48%,对照组满意度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选择合适病例行保肛手术是可行的,通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外翻拖出技术可有效保留患者肛门功能,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全直肠系膜切除 外翻拖出技术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 并发症
  • 简介:双套管冲洗引流使3/4的吻合口漏患者经保守治疗而愈合,吻合口漏发生时间平均术后7d(3~14d),发生吻合口漏8例(4.76%)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口漏 吻合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小切口行甲状腺瘤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甲状腺瘤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采用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等较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甲状腺瘤低位小切口切除术的切口较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传统手术 低位小切口 甲状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低位水囊引产护理干预方式对妊娠产妇的护理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60例妊娠产妇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30例产妇,3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宫缩素引产方式,30例实验组产妇采用低位水囊引产,适时人工破膜,并静脉滴注缩宫素,对比两组产妇的引产时间、引产成功率与剖宫产率。结果实验组产妇的引产时间少于对照组,且引产成功率与剖宫产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水囊引产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对于妊娠产妇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的减少引产时间,提高引产成功率与剖宫产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低位水囊引产 妊娠产妇 护理干预
  • 简介:据WHO统计分析,每年约有945000例结、直肠癌新增病例,约有492000例死亡。大肠癌合并低位肠梗阻是指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近段发生的肠梗阻。在美国调查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为结、直肠癌,而结、直肠癌出现梗阻现象的发生率仅为14%,其中大多数为左半结肠。而我国大肠癌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临床治疗者多为进展期,并发肠梗阻者十分多见。大基资料表明,大肠癌所致的肠梗阻已明显超过粘连性肠梗阻而居首位,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占结肠癌的10%~23%,尤其是低位大肠梗阻,30%~70%是由大肠癌所致。现将近期有关大肠癌致低位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做如下简要概述。

  • 标签: 临床研究进展 低位肠梗阻 大肠癌 治疗进展 粘连性肠梗阻 低位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中国的大肠癌以直肠癌占大多数,同时低位直肠癌多见,临床上,中下段直肠癌的治疗难点包括肛门保留、膀胱和性功能的损害及局部复发率高。而Miles手术一直以来都是中、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肛门改道手术十分常见。由于肛门的位置与功能,器官功能的保全与生存质量的改善对于患者来说同样重要。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而言,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的综合治疗运用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临床逐渐以新辅助治疗作为低位直肠癌治疗的热门话题,本文主要介绍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进展及相关研究热点。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产钳助产术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对本院近4年的低位产钳助产术106例进行讨论分析。结果施行低位助产指征为胎头不正、胎儿宫内窘迫、宫缩乏力等。结论正确使用低位产钳助产术可以缩短产程,减少母儿损伤。

  • 标签: 低位产钳助产术 母儿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