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病例:女,53岁.上腹胀痛、呕血2日,于2002年1月15日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胃镜示胃底肿瘤(平滑肌瘤?).于2002年1月24日行"剖腹探查术+肿瘤及部分胃壁切除术",术中见胃底近大弯侧有一约5×5cm2大小圆球形肿块,表面光滑,无靡烂、出血,已侵犯浆膜,肿块与胃及周围组织无粘连,周围淋巴结无肿大,肝表面无结节.

  • 标签: 胃肿瘤 病例报告 GST 胃恶性间质瘤
  • 简介:患者女,38岁.上腹部胀痛1年,加重半月,于1998年3月10日入院.查体:上腹部偏左可扪及5cm×4cm大小包块,光滑,边界清,无压痛,活动尚可,无搏动感.胃镜示胃癌.于1998年3月16日行胃癌根治术.手术所见:胃体前壁肿物直径约10cm,未达后壁,肿物与周围各脏器无粘连,幽门下淋巴结肿大.

  • 标签: 胃恶性间质瘤 幽门下淋巴结 梭形细胞 肥城矿务局 核分裂像 上皮样细胞
  • 简介:患者,女,35岁。因"不规则阴道出血2月余"于2014年6月3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2月前于咳嗽、大便等腹压增加时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量少许,色鲜红,未诊治。后上述症状加重,外院妇科检查发现阴道左前壁一不规则包块。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回报:阴道壁纤维肉芽组织内见散在异型细胞,组织学特点提示恶性肿瘤可能,建议进一步确诊,遂入本院。

  • 标签: 不规则阴道出血 阴道镜下活检 鳞状上皮内病变 异型细胞 既往月经规律 恶性黑色素瘤
  • 简介:患者,男,68岁。因“右侧腰部疼痛12h”于2008年12月1日入院。既往史:2001年前因“膀胱肿瘤”行膀胱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造口+直肠代膀胱术;2003年因“右输尿管结石”行ESWL治疗。2006年及2008年有两次肛门排尿出血量较大病史,伴血块,出血7~8h后自行停止。平素有轻度血尿,无血块。

  • 标签: 直肠代膀胱术 上皮内瘤变 乙状结肠造口 ESWL治疗 右输尿管结石 根治性切除
  • 简介:摘要10岁男性患儿,因检查发现纵隔肿物1月余入院。2019年1月在全麻下行胸骨正中开胸前上纵隔肿物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胸腺淋巴上皮样癌。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后规律予TP方案化疗,术后至今复查胸部CT均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DN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总结我院治疗的4例DN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以癫痫发作为临床表现;MRI上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灶,无水肿,无占位效应;手术治疗后癫痫发作控制满意,病理可见特异的多发性结节和胶质神经细胞。结论DNT是一种良性病变,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本病的准确诊断对其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神经上皮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膀胱淋巴上皮样癌较少见,近年来国外报道较多,但国内仅见1例报道,考虑可能与认识该病不足有关.现结合近几年的文献,就本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 标签: 膀胱 淋巴上皮瘤样癌 病因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变(CIN)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CIN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宫颈三阶梯筛查诊断,即通过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和(或)人乳头病毒(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子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患者HPV感染情况及意愿行诊断性宫颈LEEP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宫颈癌患者进一步行腹腔镜下筋膜外子宫全切术。观察患者的宫颈细胞学TCT检查情况、阴道镜活检情况、手术患者的手术情况及1年随访结果。结果200例CIN患者宫颈细胞学TCT检查提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共141例,T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0.50%;组织病理学结果中CINⅡ级、CINⅢ级共63例,宫颈细胞学TCT检查结果中HSIL 45例,T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1.42%;组织病理学结果中CINⅠ级137例,宫颈细胞学TCT检查LSIL 96例,T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0.07%。200例CIN患者阴道镜检查示LSIL、HSIL共163例,诊断准确率为81.50%;组织病理学结果中CINⅡ级、CINⅢ级共63例,阴道镜检查HSIL 50例,诊断准确率为79.36%;组织病理学结果中CINⅠ级137例,阴道镜检查LSIL 113例,诊断准确率为82.48%。137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LSIL,细胞学检查结果为≥不除外高度病变、年龄>45岁且病变持续存在1年或以上者中,52行诊断性LEEP手术治疗;63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HSIL患者中,58例行宫颈LEEP手术治疗,5例外切缘阳性者中4例术后病理提示宫颈癌IA1期行腹腔镜下筋膜外子宫全切术。截止12个月随访结束时,未检测到CIN残留及宫颈癌复发患者,但有8例CIN复发患者。结论采用宫颈三阶梯筛查技术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并及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

  • 标签: 诊断 宫颈癌前病变 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明确上皮变概念,对结直肠上皮变进行病理诊断分析,旨在指导医护人员正确诊断患者病情,避免误诊。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变”的48例作为研究对象,保留同一患者的内镜活检资料和手术标本,期间共获得同一患者手术前内镜活检切片48张,HE染色切片188张,由3名医师分别复查,最后诊断以手术标本切片为准。结果48例患者中有23例在术前被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变,有25例在术前被诊断为髙级别上皮变,术后通过病理诊断,有6例确诊为腺瘤,并伴随有低级别上皮变,有11例确诊为髙级别上皮变,剩余31例均确诊为腺癌,癌症比例为64.58%,其中浸润性腺癌26例(54.17%)。根据患者的内镜活检资料和同一患者的手术标本相互比较,并通过3名医生复检,有两例在术前被误诊为腺癌。结论认真领会上皮变概念,并应用到结直肠患者病理诊断分析过程中,通过与临床医师的有效配合,降低误诊率,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结直肠 上皮内瘤变 病理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阴道梭形细胞上皮(spindle cell epitheliomas of the vagina,SCEV)并复习相关文献。组织学显示肿瘤主要由梭形间叶细胞及少量上皮成分组成,间叶细胞排列呈条索状、编织状或网状,细胞无异型,上皮性成分散在分布于间叶组织之间,主要由分化较成熟的鳞状上皮组成,可见细胞间桥,另可见少量呈腺样分化及类上皮性分化区域,类上皮性分化区域间质黏液样变,与周围梭形间叶成分之间可见移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p40、p63、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alponin均呈阳性表达,但在肿瘤不同分化区域阳性表达程度不同,CD10、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两种成分均呈强阳性表达,Calretinin及WT-1呈灶性弱阳性,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符合SCEV。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总结90例宫颈上皮变(CIN)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CIN的诊断与治疗。目的回顾分析90例各级CIN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目的,比较术前宫颈刮片、液基细胞学检测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符合率,以及阴道镜下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并分析治疗方式的选择。结果病人年龄35—45岁占80%,有2次以上人流史者占43.3%。46.7%无临床症状,46.7%有分泌物异常,或接触性出血,有6例表现为不规则出血或绝经后出血。术前TCT与阴道镜活检符合率高于宫颈刮片符合率,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部病例均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率为95.5%,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64.4%,无浸润癌漏诊。全部病例行宫颈LEEP锥切术,有12例术后病理提示CINⅢ级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未见浸润癌。结论对年龄35.45岁性生活相对活跃时期,尤其有多次人流史的育龄妇女,临床上要警惕CIN。TCT作为一项筛查技术,效果优于传统的宫颈刮片,但费用相对较高,实际应用不足,病例数相对较少。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而宫颈锥切术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选择适宜的进一步治疗目的。对于锥切术后切缘(+)病例,原则上高级别的CIN患者应行全子宫切除术。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 宫颈锥切术
  • 简介:胃黏膜上皮变(Intraepithelialneoplasia,GIN)是胃癌重要的癌前病变,代表肿瘤性生长的起始阶段,若能及早识别病变并进行有效的干预,不失为胃癌二级防治的有效措施。本文介绍了GIN与胃癌的关系及逆转治疗的研究现状。

  • 标签: 胃癌 癌前病变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逆转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用自行研制的脑胶质放疗囊,对恶生胶质进行腔间质放疗的长期疗效。方法在理论计算和模拟测定的基础上,对25例恶生胶患者在手术切除肿瘤后的残腔内放置放疗囊,术后经皮穿刺向化疗囊内注入740~1110MEq/次的^125I,对残细胞进行长时间、局部高剂量的近距离照射。结果模拟测定放射源1~2cm范围内的吸收剂量为30.4~91.3cGy/h,是常规经颅照射剂量的3~5倍。本组病例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同位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胃间质的CT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42例良、恶性胃间质患者的CT资料,且均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探讨原发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总结CT诊断要点。结果对42例良、恶性胃间质患者的肿瘤形态、生长方向、位置、强化方式、有无坏死、有转移等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肿瘤大小、形态、位置以及早期血行转移是有效的恶性胃间质的CT诊断要点。结论CT对恶性胃间质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胃癌 间质瘤 病理 X线计算机
  • 简介:患者女性,50岁,退休职工。因绝经后出现阴道流血2月,加重伴下腹坠胀、疼痛7天入院。妇检:宫颈肥大,触之易出血。宫体平位,子宫增大,质硬,光滑,活动差,压痛。月经史:绝经1年,近2月来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淋漓不尽,伴有血块样物流出。临床初诊: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功能性子宫出血。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增大,表面光滑。病理检查:全切子宫,

  • 标签: 子宫肿瘤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