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B超与腹部X射线平片对儿童急性肠梗阻诊断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接诊的80例急性肠梗阻患儿与同期收纳的80例健康体检儿童分设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腹部B超与X射线平片扫描,对比两种方法诊断效果。结果B超诊断灵敏度为96.25%(77/80),特异度为97.5%(78/80),准确度为96.88%(155/160),显著高于X线平片诊断的灵敏度87.5%(70/80),特异度88.75%(71/80),准确度88.13%(141/160),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B超在儿童急性肠梗阻诊断中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检测准确率高,较X射线平片优势更显著,能为临床疾病的鉴别与诊断提供有力的参考信息,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 标签: 腹部B超 腹部X射线 儿童急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I、CT与钼靶X线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90例乳腺疾病患者,均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入院,分别给予MRI、CT、钼靶X线与病理检查,对其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三种诊断方法的病灶平均直径均、良恶性乳腺疾病率与病理检查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MRI与病理检查最接近与最相似。结论:在乳腺疾病诊断中,MRI、CT与钼靶X线检查,均可以取得较好的诊断价值,但是MRI诊断效果相对较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MRI CT 钼靶X线 乳腺疾病 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癌临床X线诊断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1月院收治的76例疑似胃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目标,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参照组38例患者给予术后活检,实验组38例患者给予胃精细钡气造影X线检查,对两组胃癌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38例疑似胃癌患者的检出率为81.6%,参照组38例疑似胃癌患者的检出率为86.8%,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胃癌诊断中使用X线诊断,可显著提高检出率,为临床早期准确诊断胃癌提供重要的参考结果。

  • 标签: 胃癌 效果观察 X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胸部闭合性损伤采用X线CT诊断临床效果开展深入分析,判断CT诊断临床上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50例,在其同意参与研究的前提下设为研究对象。同时给予CT诊断将其结果设置为研究组结果,给予X线诊断将其结果设置为参照组结果。将其两种诊断方式与综合病理学诊断对比分析。结果:参照组结果的诊断精准率低于研究组结果,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CT诊断 诊断精准率 X线诊断 胸部闭合性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双源CT肠梗阻放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22.6-2023.6月中选取出68例患者,对其实施双源CT以及X线检查,观察其临床运用价值。结果:双源CT检查肠梗阻疾病66例占比为97.06%高于X线检查47占比69.12%;双源CT检查绞窄性更梗阻诊出率45.45%高于X线检出率25.53%(P<0.05)。结论:在肠梗阻疾病中实施双源CT检查,能够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性,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其临床运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肠梗阻 放射诊断 双源CT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梗阻患者进行放射诊断时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2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放射科接受的疑似肠梗阻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并接受了手术病理诊断,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此病的准确性。结果:经病理诊断54例疑似肠梗阻患者中最终确诊的有52例(96.30%),多层螺旋CT确诊47例(87.04%),二者在确诊率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多层螺旋CT对黏连性肠梗阻、粪石性肠梗阻的检出率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肠梗阻 放射科 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接受诊疗的33例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以及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指标:不同肠梗阻类型诊断结果;肠梗阻病因诊断结果;图像清晰度。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不同肠梗阻类型准确性结果的96.97%明显高于X线检查的60.61%,P<0.05。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肠梗阻病因准确性结果的96.97%明显高于X线检查的60.61%,P<0.05。研究组图像清晰度的100%明显高于X线检查的81.82%,P<0.05。结论:对比X线检查,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的应用更利于获得清晰图像,明确患者病情类型及病因。

  • 标签: 放射诊断 多层螺旋CT X线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腹内疝并发肠梗阻临床应用,分析CT诊断梗阻部位和系膜改变与临床术后结果的差异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40例腹内疝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西门子新双源CT(DSCT)检查,其中26例行全腹平扫+增强扫描,14例行全腹平扫,观察CT表现,评估梗阻部位、梗阻程度、系膜改变等指标,与术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CT诊断梗阻部位与术后结果一致的有36例,诊断符合率为90.00%;CT诊断的系膜改变与术后结果一致的有34例,诊断符合率为85.00%;CT诊断梗阻程度与术后结果一致的有32例,诊断符合率为80.00%。CT诊断梗阻部位、系膜改变和梗阻程度与术后结果的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是诊断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的有效方法,能够准确判断梗阻部位、系膜改变和梗阻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腹内疝 肠梗阻 系膜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CT诊断在机械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本项研究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截止时间是2022年7月。选用此时间段到本医院接受救治的40例机械性肠梗阻病人作为研究主体。此次研究患者都实行X射线及CT检测,且查看两种诊断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CT检测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与特异性相比于X射线更高,用(P<0.05)代表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研究性。结论:对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实行CT检测,其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性更为理想,确保主治医生清晰知晓患者的病灶状况。

  • 标签: CT检测 机械性肠梗阻 X射线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探究治疗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到2014年收治的64例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的患者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对于治疗无效的患者在合适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次64例患者中56例患者成功得到保守治疗,其他8例患者转入手术治疗,其中5例患者手术切除烂尾后4到8天出现肠扭转,2例患者切除部分小肠后胃结石排入到小肠阻塞吻合口,1例患者切除部分小肠后空肠处针孔外漏肠内容物,没有1例患者出现死亡。结论对于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应该加强患者的观察,对于出现肠梗阻的患者根据疾病的性质,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保守治疗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高烧不退、腹痛、腹胀加剧以及腹膜炎等及时转用手术治疗方法开展治疗。

  • 标签: 腹部外科手术 肠梗堵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来医院就诊的腹部手术患者90例,采取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粘连性肠梗阻、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MUNSH评分、KPS评分、QOLS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术后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概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腹部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16层螺旋CT(16-MSCT)和腹部平片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2例患者均经腹部平片及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证实为肠梗阻,比较患者腹部平片及16-MSCT在肠梗阻检出率、肠梗阻病因检出率及肠梗阻程度判断中的优劣。结果本组42例中,16-MSCT病因诊断率为92.86%,明显高于腹部平片11.90%(P=0.000)。16-MSCT肠梗阻诊断率为100%,高于腹部平片73.81%(P=0.000),且前者能更有效的对梗阻程度进行判定。结论腹部平片在临床上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但16-MSCT在诊断肠梗阻、明确病因、判断预后等方面均较腹部平片更有优势。

  • 标签: 16层螺旋CT 腹部平片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腹部增强CT扫描在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现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50例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诊断过程中均采用了腹部增强CT腹部X线两种诊断方法,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采用腹部增强CT方式对于肠梗阻检出率、梗阻位置判断准确率和图像清晰率更高,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腹部增强CT方式对于肠粘连、肠道肿瘤和腹腔感染的检出率高于腹部X线的检查方式(P<0.05),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患者对于实施腹部增强CT的检查方式的接受评分高于腹部X线,(P<0.05),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增强CT扫描对于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的检出率较高,且对于肠粘连、肠道肿瘤和腹腔感染的检出率更高,患者接受度也相对较高,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腹部增强CT 结肠肿瘤性肠梗阻 腹部X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5例泌尿系梗阻疾病X线CT表现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接收的患有泌尿系梗阻的65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行X线检查、IVP检查、CT扫描及CT增强扫描,同时进行MSCT,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检查后,有42例患者为尿路结石,11例为泌尿系肿瘤,3例为先天畸形,2例为外源性压迫,4例为泌尿系结核,3例为慢性炎症。结论采用X线平片、CT扫描、IVP检查以及MSCT扫描诊断梗阻疾病后结果均有差异,联合使用可提高对泌尿系梗阻疾病诊断情况。

  • 标签: 泌尿系梗阻 X线 CT表现 MSCT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法对绞窄性肠梗阻CT诊断准确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搜索2000年-2014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文献间的异质性来源,对产生阈值效应的因素进行Meta分析,合并有阈值效应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得到合并的特异性和诊断的敏感性,并得出合并的阴性似然比和阳性似然比。结果文献检索共得到305篇,有21篇符合纳入的标准,均是绞窄性肠梗阻CT诊断相关的质量较高的、较为准确的研究,合并的特异性为0.912,合并的敏感性为0.701,阴性的似然比为0.232,阳性的似然比为7.503。结论CT诊断对于绞窄性肠根阻有着较高的特异性,但还需要更大范围的、更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绞窄性肠梗阻 CT诊断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经临床保守疗或手术证实为肠梗阻X线腹部平片和CT资料齐全的病例,把CT所见与手术病例结果对照。结果26例中CT诊断均有不同程度的肠梗阻CT诊断部位明确为21例,病因明确为19例,其中19例经手术,与手术结果对照,符合率均为95%。另6例中,5例肠梗阻原因不明,经保守治疗后痊愈,临床出院诊断为肠粘连,1例临床诊断为麻痹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CT肠梗阻的病因、部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有很大的帮助。

  • 标签: CT诊断 肠梗阻
  • 简介:胸部结节病临床线和CT诊断张恩举1付文举1叶俊2(1安徽省肺科医院2300222肥西县人民医院CT室)结节病是原因不明的全身性非干酪性肉芽肿性疾病。其特征是许多脏器存在非干酪性肉芽肿,活动性病变细胞免疫增强,而皮肤试验无反应性,循环T淋巴细胞数量减...

  • 标签: 胸部结节病 X线 诊断 CT诊断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疾病X线诊断,提高对肺部X线表现的认识,以避免误诊。方法选择就诊的肺部患者80例,其中胸部X线影像表现有空洞的病例40例为观察组,无空洞的40例为对照组。将肺部空洞分为渗出性空洞、干酪性空洞、纤维性空洞、虫蚀样空洞、开放—愈合空洞、张力性空洞。根据空洞壁厚薄分为薄壁空洞(洞壁1~2mm)、厚壁空洞(洞壁>2mm)、无壁空洞。对观察组、对照组病例中是否咯血、合并感染、菌阳及X线影像特点进行观察对照。结果观察组X线诊断在咯血、感染菌、菌阳、支气管播散、胸膜肥厚、钙化等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见表1)。结论分析肺部疾病X线影响,对肺部疾部患者的诊断,能够起到积极作用,能明确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避免患者不必要的治疗。

  • 标签: 肺部疾病 X线诊断 感染菌 胸膜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