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腹腔联合经腹腔双入路腹腔镜技术治疗巨大嗜铬细胞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总结初步疗效和临床技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巨大嗜铬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42.9±11.9)岁。体质指数(23.2±3.1)kg/m2。术前收缩压150~22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80~160 mmHg。术前CT检查均提示嗜铬细胞;肿瘤位于右侧12例,左侧9例;平均最大径(9.1±3.3)cm。术前21例均予甲磺酸多沙唑嗪充分控制血压。21例均全麻下行单一体位经后腹腔联合经腹腔双入路腹腔镜手术:患者取健侧折刀位,先经后腹腔充分游离肿瘤,然后纵向切开腹膜反折,于患侧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下2横指新建1个通道,联合经后腹腔操作通道转换行经腹腔手术。记录手术相关数据、术中循环监测数据、术后并发症及随访信息等。结果本组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肿瘤破裂,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6.7±32.8)min;估计失血量(205.4±45.3)ml,5例因术中失血量大输血治疗。术中9例发生循环不稳定;术后5例出现持续>24 h的低血压,予静脉泵入去甲肾上腺素恢复正常。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6.5±1.7)d。病理检查均诊断为嗜铬细胞。中位随访12(6~30)个月,21例血压均恢复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双入路腹腔镜技术有利于术野显露,避免暴力牵拉或压迫体,可降低术中循环不稳定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该术式安全可行,为治疗巨大嗜铬细胞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案。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腹腔镜手术 经后腹腔途径 经腹腔途径 术中循环不稳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肠系膜途径切除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5例患者,肿瘤直径6.5~10.5 cm,平均8.2 cm,3例有阵发性高血压,2例无明显自觉症状。采用经腹腹腔镜经肠系膜入路,于结肠脾曲内侧肠系膜根部肿瘤隆起处纵向切开系膜及后腹膜,显露游离并切除肿瘤,注意避免损伤肠管和肠系膜血管。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95~180 min,平均155 min;术中出血量为50~300 ml,平均为180 ml;术后重症监护室监护1~2 d,术后第2~3天患者即可下地活动,术后1~3 d肠道功能恢复,2~4 d拔除引流管,术后8~12 d出院,平均9.5 d,术后随访4~18个月,3例术前有高血压者术后阵发性高血压等症状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经腹腹腔镜经肠系膜入路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腹腔镜 嗜铬细胞瘤 肠系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在诊断肾上腺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3例肾上腺损伤患者的资料,总结出肾上腺损伤患者的CT表现以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右侧肾上腺损伤11例,左侧损伤1例,双侧损伤1例;单一肾上腺损伤1例,12例并发多种脏器及腰椎的损伤;肾上腺血肿8例,肾上腺肿胀4例,肾上腺弥漫性出血1例。结论肾上腺损伤在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中具有特征性表现,CT检查能有效检查出肾上腺损伤,从而减少漏诊率,对提高医疗质量意义重大。

  • 标签: 肾上腺损伤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探讨鉴别诊断依据。方法搜集有完整CT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49例,分析其大小、边缘、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49例中,皮质腺瘤19例,肿瘤直径1.0~4.0cm,有包膜,密度均匀但较低,强化较轻。皮质腺癌4例,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匀、环状强化的肿块。嗜络细胞14例,单侧,良性,体大,平扫不均匀,实质强化明显,低密度区无强化。髓质脂肪4例,低密度的脂肪密度区是其特征CT表现。转移5例,均为肺癌转移,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较明显。畸胎3例,CT可见脂肪密度或钙化。结论肾上腺肿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做出诊断是有可能的。对于体积较大的肾上腺肿瘤,还需与其他腹膜后肿瘤相鉴别。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外科治疗的肾上腺疾病以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儿茶酚胺增多症最为常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无功能的偶发肾上腺肿瘤和肾上腺转移癌的发现日益增多,已引起临床的重视。

  • 标签: 肾上腺 术前 术后 护理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社会快速发展下,带动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现阶段,电子产品有两类小概率故障,量产电子产品中极少产品发生偶发故障,或单台产品在长时间工作下发生偶发可恢复故障。如何再现这两类故障,成为困扰设计师的难题。本文通过类比方法论,阐明了这类故障的发生机理,并得出探查测试出此类问题隐患的技术方法,以及对故障发生概率的量化预判。在此方法得出的结论基础上,后续技术工程师可以简单明了地找到偶发故障的解决思路。

  • 标签: 偶发故障 量化预判 电子电路
  • 简介: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的人,孩子们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情况,教师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课堂可能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偶发事件,甚至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

  • 标签: 偶发事件 品德课堂 活用 感受 动态变化 课堂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西方当代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50—60年代是一个爆发期,无论是艺术的形态还是观念在这个时期都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当我们追溯新媒体艺术发展的历史线索之时,从这个时间段出发,能够清理出多条线索。

  • 标签: 艺术发展 新媒体 实验 场域 经验 历史进程
  • 简介:车型:配置1.6L发动机,此车为出租车,已经行驶490000km。故障现象:行车过程中出现偶发性加不上油,甚至加速熄火。故障诊断:因为故障是偶发性的,所以在多个修理厂检查维修,都没有能排除故障。我们接车后,进行初步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异常,发动机系统有几个故障码,但都与此故障无关,比如发电机负荷信号丢失等。跟客户沟通后去试车,在试车过程中,故障现象也没有出现。

  • 标签: 加速熄火 偶发性 发动机系统 故障现象 捷达 大众
  • 简介:摘要:道岔是铁路线路联结和分歧的重要设备,因此对道岔的使用状态有更高的要求。由于道岔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存在偶发故障,文章关注了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工作,只有做好了这部分的工作,才能够保证铁路线路的良好运行,做好铁路工务线路的养护工作,不仅能够提高铁路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能够保证铁路事业的长久健康发展。基于此,文章展开分析,希望带来借鉴。

  • 标签: 铁路道岔 故障 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