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是由自身抗体IgG作用于NMDAR的GluN1亚基引起的弥漫性脑炎,临床多以神经症状如运动障碍、共济失调和癫痫为首发症状,辅助检查可有脑脊液IgG抗体阳性、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慢波和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FDG-PET/CT)代谢改变,但目前临床上对症状不典型和抗体阴性的患儿缺少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免疫治疗对多数患儿有效而且早期免疫治疗能大幅度改善预后,同时联合精神病类药物和抗癫痫药物可改善患儿精神行为症状和癫痫发作,不过仍有一部分难治性病例即使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仍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亟需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该病的发病机制,为患儿提供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该文从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诊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儿童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放化疗(NCRT)联合手术与新辅助化疗(NCT)联合手术治疗进展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WanFang、VIP数据库,搜集NCRT与NCT联合手术治疗食管鳞癌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临床对照研究,包括食管鳞癌患者99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NCRT对比NCT组,经手术治疗后无肿瘤细胞残存(R0)切除率更高(OR=2.14,95%CI为1.03~4.45,P=0.040)、病理完全缓解率(pCR)更高(OR=4.19,95%CI为1.71~10.28,P=0.00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1.37,95%CI为0.76~2.48,P=0.300)和围术期死亡风险(OR=1.28,95%CI为0.58~2.83,P=0.540)相近;NCRT组的食管鳞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情况更好(HR=0.77,95%CI为0.64~0.92,P=0.005)。结论NCRT联合手术对比NCT联合手术治疗进展期食管鳞癌能够有更高的R0切除率、pCR率,并不会明显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和围术期死亡风险,且能够更加明显的改善食管鳞癌患者的远期生存。

  • 标签: 食管肿瘤/新辅助放化疗法 食管肿瘤/新辅助化疗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新辅助化疗(NC)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化疗疗效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接受治疗的9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开腹组行开腹手术治疗,NC组术前添加规范化NC,治疗后行开腹手术,各48例。采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术后指标采用(±s)描述,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NC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端长度显著高于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端长度(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NC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新辅助化疗联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能够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端长度,改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直肠肿瘤 化学疗法,辅助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晚期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新辅助化疗(NACT)患者预后的标志物,并进行临床验证,探讨其预后预测效能。方法(1)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2(GEPIA2)、肿瘤免疫研究数据库(TIMER2.0)等多种在线工具联合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卵巢癌组织中细胞角蛋白20(CK20)、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Wilms瘤基因1(WT1)基因的功能、表达及预后差异。(2)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11月至2018年8月间收治的121例初治晚期(Ⅲa~Ⅳb期)卵巢癌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相关标志物CK20、HER-2、WT1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K20、HER-2、WT1基因的单基因或多基因联合检测用于晚期卵巢癌患者死亡或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1)生物信息学分析:多种在线工具联合分析显示,CK20、HER-2及WT1基因及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与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且各基因在不同分期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ER-2基因低表达卵巢癌患者(212例)的总生存率(OS)显著高于HER-2基因高表达者(212例;P=0.019)。HER-2基因表达与浸润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数呈正相关(r=0.162,P=0.010)。基因本体(GO)通路富集发现,HER-2和WT1基因共同参与生长的正向调节、细胞生长调节、血管生成的调节、细胞生长4条信号通路。(2)临床验证: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晚期卵巢癌组织中CK20、HER-2、WT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8%(30/121)、52.9%(64/121)、79.3%(96/121)。CK20蛋白在行新辅助化疗(NACT)后的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者(P<0.001);WT1蛋白在低分化卵巢癌、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其他病理类型者(P=0.032、P=0.04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是影响行NACT的晚期卵巢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P=0.038);治疗方案、化疗反应是影响初治晚期卵巢癌患者OS及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均<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CK20、HER-2、WT1基因中单基因或多基因联合检测对行NACT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死亡或复发的预测效能均不高,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7;其中,3个基因联合检测对卵巢癌患者死亡或复发的预测效能最高(AUC分别为0.586、0.594),单基因检测中以WT1对死亡的预测效能最高(AUC为0.565)、HER-2对复发的预测效能最高(AUC为0.568)。结论CK20蛋白阴性表达可能与行NACT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HER-2及WT1蛋白阳性表达可能与初治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采用XELOX新辅助化疗后癌组织恶性生物学标志基因表达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基于既定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治的104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纳入观察研究中,基于乱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行肿瘤根治术,对照组直接实施根治术,观察组行XELOX新辅助化疗+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癌灶切除效果,并测定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癌灶内恶性生物学标志基因表达水平,随访掌握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癌灶R0切除率为96.15%,对照组为80.7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癌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50(CA5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观察组血清CA19-9、CEA、CA5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癌灶组织内PPTG、Smad4的mRN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而Runx3、APC的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3年生存率为90.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5%(P<0.05)。结论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XELOX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恶性程度,提高癌灶切除效果,改善生存期,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直肠肿瘤 新辅助化疗 生物标记,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特异性镰刀菌鸡卵黄抗体(IgY)并检测其对温度和pH的耐受性及抗真菌作用。方法取22周龄莱杭母鸡18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只。制备灭活镰刀菌丝悬液,将菌丝浓度2×107菌落形成单位(CFU)/ml的菌悬液与弗氏完全佐剂等体积混合充分乳化后,对实验组莱杭母鸡进行免疫,每只鸡注射1 ml,2周后换为弗氏不完全佐剂加强免疫。在免疫后的第5~16周每周收集卵黄,用硫酸铵盐析法制备IgY,将得到的蛋白溶液放入冻干机中制作成冻干粉,4 ℃保存。以质量分数0.9%氯化钠溶液代替菌悬液按照同样方式进行阴性对照组莱杭母鸡的注射,以制备非特异性抗体作为实验中的阴性对照。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特异性IgY蛋白浓度,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其效价。将1×105 CFU/ml和1×103 CFU/ml镰刀菌悬液与不同浓度IgY及磷酸盐缓冲液(PBS)混合培养4 d后测定吸光度(A)值,用PBS及非特异性IgY与镰刀菌悬液共孵育作为空白对照组及阴性IgY组,绘制镰刀菌IgY的抑菌曲线。用pH 7.4的PBS将特异性IgY溶液稀释至0.02 mg/ml,分别在30、40、50、60、70、80和90 ℃水浴中孵育30 min后冷却至室温;此外,用pH值为l、2、3、4、5、6、7、8、9、l0、11和12的PBS将特异性IgY溶液稀释至0.02 mg/ml,4 ℃下放置1 h,均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活性,评估IgY对不同温度和pH的耐受性。取SPF级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12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PBS对照组和特异性IgY治疗组,每组6只。用镰刀菌感染小鼠右眼角膜,建立小鼠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建模后1 d,特异性IgY治疗组用200 mg/ml特异性镰刀菌IgY点眼,PBS对照组用PBS点眼,于感染后1、3和5 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根据炎症评分表对真菌性角膜炎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免疫后第5~16周的IgY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1.57、2.89、24.98、25.09、23.89、25.78、21.57、21.37、18.98、15.78、14.67和12.67 mg/ml。特异性镰刀菌IgY的效价从第5周开始升高,第7周时达到最高效价,为1∶10 000,可维持至免疫后12周,12周后抗体效价逐渐下降。抑菌曲线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IgY组相比,特异性IgY治疗组镰刀菌生长缓慢。抗体效价高于1∶10 000的特异性IgY在60 ℃以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pH 4~6具有最高活性,在pH 3~9的免疫活性能够保持在70%以上,随着pH值的进一步降低或升高,其活性迅速降低。镰刀菌感染后1、3和5 d,PBS对照组角膜炎症评分分别为3.50±0.55、7.33±0.82和4.00±0.63,特异性IgY治疗组角膜炎症评分分别为3.33±0.82、4.17±0.75和2.50±0.55。2个组不同时间点炎症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47.35,P<0.05;F时间=23.19,P<0.05),其中镰刀菌感染后3 d和5 d,与PBS对照组相比,特异性IgY治疗组小鼠真菌性角膜炎炎症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用硫酸铵盐析法可成功制备高效价特异性镰刀菌IgY,其稳定性高,对温度和酸碱度均有一定的耐受性,可以在小鼠的真菌性角膜炎模型中减轻角膜溃疡的严重程度,降低炎症评分。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治疗 镰刀菌 抗体 效价 鸡卵黄抗体
  • 简介:摘要癌症患者化疗与卒中存在一定的关系,其机制可能与化疗增高传统血管因素患病率、促进凝血功能障碍、诱发贫血以及引起心功能受损和血管炎症有关。化疗相关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文章对癌症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卒中的相关病理生理学机制、监测指标以及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肿瘤 抗肿瘤药 化学疗法,辅助 卒中 脑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化疗与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可切除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查找有关可切除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对比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相关结局指标通过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研究,共计1 369例患者。新辅助化疗与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相比,有较低的3年和5年总生存率(OR=0.68,95%CI:0.53~0.86,P<0.05;OR=0.51,95%CI:0.34~0.77,P<0.05)、较低的病理完全缓解率(OR=0.28,95%CI:0.18~0.45,P<0.05)及R0切除率(OR=0.39,95%CI:0.22~0.68,P<0.05),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相近(OR=1.07,95%CI:0.75~1.51,P>0.05)。结论对于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可能优于新辅助化疗

  • 标签: 食管肿瘤/新辅助放化疗法 食管肿瘤/新辅助化学疗法 预后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大肿块(>4 cm)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对比同步放化疗对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3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经病理学证实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46例,非盲数字表法按1∶1随机分成新辅助化疗(NACT)+同步放化疗(CCRT)组73例、CCRT组73例。NACT+CCRT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后给予CCRT,CCRT组直接行CCRT。分类资料统计描述用率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两组率或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NACT+CCRT组与CCRT组放疗前GTV分别为(31.95±25.96)、(71.54±33.59)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ACT+CCRT组放疗前CTV及PTV与CCRT组相比亦明显降低(P值均<0.05)。在靶区剂量学方面,NACT+CCRT组100%GTV接受的剂量(D100GTV)、95%CTV接受的剂量(D95CTV)、100%处方剂量包含的GTV百分比(V100GTV)、100%处方剂量包含的CTV百分比(V100CTV)及95%处方剂量包含的PTV百分比(V95PTV)与CCRT组相比明显提高(P值均<0.05)。NACT+CCRT与CCRT两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6.3%、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危及器官方面,NACT+CCRT组膀胱、直肠、小肠及尿道受照剂量与CCRT组相比明显降低(P值均<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缩小宫颈大肿块患者肿瘤体积,提高肿瘤受照剂量,同时降低周围危及器官剂量,降低了三维后装近距离治疗的难度,因此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可成为局部晚期大肿块宫颈癌患者治疗的新选择。

  • 标签: 宫颈肿瘤 新辅助化学疗法 放化疗法 靶区剂量 危及器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ⅣB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全身治疗中增加放疗的生存获益情况。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入院的298例初诊为ⅣB期ESCC患者的治疗信息。根据治疗情况将这些患者分为早期放疗干预组(CRT组/197例)、挽救性放疗干预或不干预组(CT组/101例)。通过使用倾向评分匹配使两组患者之间的基线特征保持均衡,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行log-rank检验差异,采用Cox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肿瘤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2.8%∶31.5%(P=0.006)、98.9%∶85.4%(P=0.001)。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2%∶52.8%、31.5%∶10.1%、15.7%∶2.2%。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分别为8.5个月(95%CI为6.7~10.3个月)∶4.4个月(95%CI为3.5~5.3个月)(P<0.001)。中位总生存(OS)期分别为17.1个月(95%CI为14.9~19.3个月)∶12.7个月(95%CI为8.0~17.4个月)(P<0.001)。不良反应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血液学上。结论初诊ⅣB期ESCC患者,应尽早在全身治疗中联合放疗,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更长,且能有效改善吞咽困难,不良反应可耐受。应在较大的前瞻性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 标签: 食管肿瘤/鳞癌 放化疗法 远处转移 总生存 肿瘤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胸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外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之日至2020年9月1日,纳入胸腔热灌注化疗与灌注化疗治疗MPE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再对本研究纳入的RCT进行方法学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0和Stata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总共包含有23项研究,共有1 624例患者,胸腔热灌注化疗组(观察组)815例,胸腔灌注化疗组(对照组)809例。Meta分析结果证明:胸腔热灌注化疗组治疗MPE在治疗效果(OR=3.92,95% CI:3.07,5.00,P<0.001)、消化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OR=0.71,95% CI:0.53,0.96,P=0.02)、骨髓抑制(OR=0.54,95% CI:0.40,0.73,P<0.001)等方面均优于胸腔灌注化疗组。结论就治疗MPE的疗效上及安全性而言,热灌注化疗均优于胸腔灌注化疗。然而,本次研究受到文献质量的限制,具有其局限性,因此仍需研究设计更严谨的、大样本的随机临床试验研究来证明。

  • 标签: 胸腔积液,恶性 胸腔灌注化疗 胸腔热灌注化疗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晚期卵巢癌(OC)新辅助腹腔热灌注化疗(NHIPE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6—2019年间共22例OC患者接受NHIPEC,对其治疗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以评估NHIPEC安全性。结果NHIPEC后无患者发生4级不良事件(AE),3级AE发生率14%(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呕吐)。最常见AE为腹痛和呕吐,发生率均为27%。这些患者在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22例患者均在NHIPEC后4周内接受第2疗程静脉化疗,3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后CA125转阴率为55%。中间型细胞减灭术(IDS)中15例患者达R0切除(68%),IDS中无患者发生大出血或死亡。中位随访时间16.5个月(7~41个月)共12例患者复发,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16个月(95%CI为12~22个月),1例患者在热灌注治疗41个月后死于肿瘤。结论对于无法接受初治细胞减灭术的晚期OC患者,通过NHIPEC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卵巢癌 新辅助化疗 腹腔热灌注治疗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胸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外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之日至2020年9月1日,纳入胸腔热灌注化疗与灌注化疗治疗MPE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再对本研究纳入的RCT进行方法学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0和Stata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总共包含有23项研究,共有1 624例患者,胸腔热灌注化疗组(观察组)815例,胸腔灌注化疗组(对照组)809例。Meta分析结果证明:胸腔热灌注化疗组治疗MPE在治疗效果(OR=3.92,95% CI:3.07,5.00,P<0.001)、消化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OR=0.71,95% CI:0.53,0.96,P=0.02)、骨髓抑制(OR=0.54,95% CI:0.40,0.73,P<0.001)等方面均优于胸腔灌注化疗组。结论就治疗MPE的疗效上及安全性而言,热灌注化疗均优于胸腔灌注化疗。然而,本次研究受到文献质量的限制,具有其局限性,因此仍需研究设计更严谨的、大样本的随机临床试验研究来证明。

  • 标签: 胸腔积液,恶性 胸腔灌注化疗 胸腔热灌注化疗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并发症预警模型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化疗并发症预警模型进行护理。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统计两组化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26.92%(14/52),对照组为46.15%(2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7,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HAMA(9.87±4.25)分、HAMD(15.54±3.58)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38、8.296;P<0.05)。观察组干预后功能评分、症状评分、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单项测量项目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期间通过化疗并发症预警模型进行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化疗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化疗 并发症 化疗并发症预警模型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组成特征改变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特定肠道微生及其代谢产物调节宿主生理功能和肿瘤微环境,显著影响抗肿瘤治疗反应及其不良反应。靶向肠道微生态的策略在肿瘤诊治中显示出有希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胃肠微生态学是研究消化道微生群落与宿主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科学。胃肠微生态的发展与方法学的进展密切相关。胃肠微生态的研究方法从分离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检测发展为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胃肠微生态的结构和功能逐渐被揭示,多组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胃肠微生态与消化系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相关的临床转化研究的进展。饮食调整、微生态调节剂的补充、肠道微生态环境的重建等微生态干预措施为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途径。回顾40年来《中华消化杂志》发表的胃肠微生态相关研究和国际发表的重要临床研究,对了解胃肠微生态的发展历程、把握未来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肠微生态 宏基因组 炎症性肠病 结直肠肿瘤 益生菌 粪微生态移植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由遗传因素、肠道菌群和宿主免疫系统等多因素参与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肠道微生的组成和功能改变可导致IBD的发生发展。在基因易感性患者中,失调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通过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可引起肠道微免疫环境失调,破坏肠道的免疫耐受,最终诱发肠道炎症。本文总结和探讨肠道菌群在IBD中的作用机制,为IBD的预防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道微生态 免疫 代谢物 治疗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其共同作用有关。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高血压性肾病等是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高血压并发症存在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和细菌代谢产物在高血压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目前尚缺乏肠道微生态与高血压并发症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有可能成为高血压并发症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肠道微生态与高血压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高血压 高血压并发症 治疗
  • 作者: 赵久良 沈海丽 柴克霞 杨程德 赵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兰州 730099,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西宁 81001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风湿免疫科,上海 200025
  • 简介:摘要磷脂综合征是一种以反复血管性血栓事件、复发性自然流产、血小板减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伴磷脂抗体持续中、高滴度阳性的自身免疫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全身各个系统均可受累。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抗磷脂综合征的认识与诊治理念已发生显著改变。现结合临床中的常见问题,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制定了本规范,旨在规范磷脂综合征的诊断方法、风险评估及治疗方案,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实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病理妊娠 血栓事件 分类标准 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