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采用问卷法对135名6~11岁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进行调查,探讨其社会能力及行为问题与支持性体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6~11岁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能力偏低,行为问题偏多,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较高,其中多动、社交退缩是不同性别6~11岁儿童表现较为突出的行为问题;(2)6~11岁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支持性体系对其社会能力及行为问题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解释男生社会能力及行为问题7.23%~32.05%的变异,能解释女生社会能力及行为问题6.15%~31.08%的变异;(3)对于6-11岁轻度智力障碍男生,问题解决、情感卷入、教师实际支持行为、教师支持总分、同伴接纳对其社会能力及行为问题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4)对于6~11岁轻度智力障碍女生,问题解决、情感卷入、教师期望、教师接纳、同伴接纳对其社会能力及行为问题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 标签: 智力障碍儿童 社会能力 行为问题 功能模式 支持性体系
  • 简介: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在这里其实给我们教者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就是在教育学生的目标上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做人。要他们具备对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合法与非法的辨别能力,更要培养他们自尊、自重、自爱的道德情感素养。

  • 标签: 文学作品 学生 陶渊明 感悟 教学 行为
  • 简介:一、“转变教师行为方式”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质量、轻负担”一定要从转变教师行为方式人手。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必然带动教师行为方式的更深层次转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 标签: 课堂教学效率 行为方式 文科教学 教师 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模式
  • 简介: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主动地遵守习俗、忠诚、关心以及帮助他人等行为。就读于城市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的亲社会行为直接影响到其今后的社会融合。通过对上海市某中学260名农民工随迁子女进行问卷、访谈调查,探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亲社会行为现状。结果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帮助行为、合作行为、友好行为方面较好,在调节行为方面较弱;农民工随迁子女亲社会行为在控制行为方面,女生显著好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好于独生子女;在分享行为方面,八年级学生显著好于七年级学生。

  • 标签: 农民工随迁子女 亲社会行为 中学生
  • 简介:本文阐述了笔者对互动反馈技术介入历史课堂教学的理论认识,并以“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一课加以实例说明,从中感悟到及时反馈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热情,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改变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提高学习成效。

  • 标签: 目标体系 即时反馈 全员参与 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