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猪瘟的发生是造成猪养殖户经济损失的主要根源之一。这种病症传染性强,并且具备“急性”的特点,带来的危害性也极大。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优化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猪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期间病害防治成为了主要问题。当前,我国的医疗技术方面在不断的提升,猪瘟疫苗的使用、防治方法的优化已经为猪养殖户的养殖工作提供了保障,对于提供高品质的相关产品也提供了保障。在具体的养殖工作中,“防病”已经先于“治病”,人们能够结合区域环境特色,养殖户的现实问题,猪瘟病的特点等等选择适宜的方法来进行解决,并且最大化的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 标签: 猪瘟 防治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和ENA抗体检验运用在SLE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55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ENA抗体检验和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检验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IgG、IgM、IgA水平均较高,但是C4和C3水平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的血清体液免疫指标和NEA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将ENA抗体检验和血清体液检验运用在SLE患者中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ENA抗体检验 血清体液免疫
  • 简介:肿瘤免疫治疗进展与抗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抗体技术的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共有三代抗体。一代抗体是多克隆抗体,引起特异性不强,只用于一般的抗原检测及被动免疫治疗;二代抗体,即杂交瘤细胞抗体,是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针对单个表位的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及重复性,已广泛应用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及治疗、免疫预防等领域。但是,它自身也存在一定缺陷:鼠源性mAb应用于人体,易造成HAMA;分子量大,组织穿透力差,因此降低了其靶向性;制作工序复杂,难以大量生产,价格昂贵;难以获取稀有抗体。三代抗体是基因工程抗体,80年代初,由抗体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成果与重组DNA技术相结合而产

  • 标签: 中抗体 免疫治疗中 多样化高效性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由异常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胆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上述任何两种疾病主要特征同时出现的重叠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临床应用的标准化,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分类、预测预后、病情监测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炎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胆管炎,硬化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后不同时间间隔的人群体内产生中和抗体水平的变化,评价疫苗在人群产生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在2020年11月底至2021年1月期间接种两针剂免疫后,全程参与采样检测的50名疾控中心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与第6、8、10月和加强针免疫后7天共四个时间点收集血清标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中和抗体,通过测定吸光度A值,计算阳性率和抑制率。结果完成两针疫苗接种程序后第6、8、10月和加强针免疫后7天的阳性率分别为76%(38/50)、68%(34/50)、30%(15/50)和100%(50/50);平均抑制率分别为58.80%、49.86%、34.60和95.55%。方差结果显示,完成两针新冠疫苗接种程序的不同时间段平均抑制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26.00,P<0.001)。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完成两针新冠疫苗接种程序后第6、8、10月人群的平均抑制率逐渐降低,接种加强针后出现明显升高(P<0.00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两针免疫后中和抗体水平会随时间的变化逐渐降低,但体内一直存在免疫记忆,增加疫苗加强针再次刺激,体内中和抗体水平将会显著上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 中和抗体 抑制率 阳性率
  • 简介:摘要免疫出生错误(IEI)这一概念是2017年由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提出并用来替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IEI作为一大类先天性免疫功能异常疾病的统称,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手段复杂,预后相对不良。抗CD20单克隆抗体是一类抗CD20抗体,已有3代共5种投入临床,在IEI相关肿瘤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淋巴增殖性疾病中有部分应用,本文讨论抗CD20单克隆抗体及其在IEI中的应用,尤其是利妥昔单抗在其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方法将我院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象的选取主要通过将ELISA方法进行应用,选出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表现为阴性,但是其谷丙转氨酶显示异常升高的患者,将其血清进行获取,进而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实现对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工作。结果100例ALT升高,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显示为阴性的患者血清中,无自身抗体阳性的有76人,占比例的76.00%,存在一项或一项以上的自身抗体阳性有23人,其中,采用LKM阳性血清以ELISA法进行分型,有9分血清为Ⅰ型,3份血清为Ⅱ型。结论就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来说,其发病特点主要表现为自身存在抗体的肝损坏疾病,在将自身抗体检测方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诊断。

  • 标签: 自身抗体检测 自身免疫性肝炎 诊断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诊断进行分析及判定。 方法:选取本院 2016年 2月至 2017年 1月收治的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为 A组,病毒性肝炎患者为 B组,健康人群为 C组,各 30例,均予以自身抗体检测。 结果: A组自身免疫型肝病患者的 ANA阳性率为 50.00%, AMA阳性率为 46.67%, SMA阳性率为 33.33%, ANCA阳性率为 53.33%及抗 MPO抗体阳性率为 43.33%,均较 B、 C组具有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显著,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于临床中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大的意义,值得实施。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抗体 阳性率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与保护性免疫力的关系。方法选择某接种门诊2012年1月~2013年12月200名经乙肝疫苗按标准程序预防接种后的小儿作为A组,另选择出生时未经疫苗接种的自然感染抗HBs阳性者50例作为B组,分别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PCR-HBVDNA)。结果200例接种疫苗儿童中179例抗一HBs阳性,21例抗一HBs阴性。179例抗一HBs阳性儿童中抗-HBsP/N值>10者155例(86.59%)。B组50例中8例检出HBVDNA。28例抗体P/N值>10者仅2例HBVDNA阳性(7.14%),而22例P/N值<10者就有6例HBVDNA阳性(27.27%)。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者不代表机体可以免受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判断是否有保护性免疫力应联系抗体滴度的高低。

  • 标签: 肝炎抗体 乙型 肝炎疫苗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5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男34例,女16例,将其分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28例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组22例,对其自身杭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检出率为46.42%,自身杭体阳性例数有1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组,检出率为55.5%,自身杭体阳性例数的有12例。结论在自身免疫胜肝病诊断中自身杭体检测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在自身杭体检测中能及时发现病毒性肝炎,有效区分不同类型的肝病。

  • 标签: 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杭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自身抗体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医学研究对比法,对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60例不同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临床实际病例研究需要分为两组,其中Graves病(GD)31例为对照组,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29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60例为正常组,临床比对和分析三组甲状腺自身抗体指标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的临床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上比之对照组差异显著,数据(39.52±10.01)、(25.40±6.01)、(36.78±13.00)(t=11.485,P=0.002)VS(22.4±12.0)(31.3±2.1)、(25.3±4.1)(t=9.641,P=0.01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antibody,A-TG)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hyroperoxidaseantibodyA-TPO)变化与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呈正相关,可作为患者疾病诊断、治疗及其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而加以大力推广。

  • 标签: 甲状腺 自身抗体 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 简介:目的了解双特异抗体在固相酶联免疫方法中对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是否有优化作用。方法通过血型糖蛋白A(GPA),将抗GPA,抗HIVp24抗原的双特异抗体间接包被到固相上,建立检测HIVp24抗原的“间接”双抗夹心ELISA方法,并把“间接”双抗夹心EISA方法对HIVp24抗原的检测结果与抗HIVP24抗原单克隆抗体直接包板的“直接”双抗夹心EISA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用双特异抗体建立的“间接”双抗夹心ELISA方法对HIVp24抗原的检测下限为3.2ng/ml,抗HIVp24单克隆抗体直接包板的“直接”双抗夹心EISA方法对HIVp24抗原的检测下限为6.3ng/ml。结论结果表明双特异抗体对ELISA方法的检测效果有改善作用。

  • 标签: 应用 双特异抗体 固相酶联免疫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的4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收治时间在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期间,另选择同时段我院收治的非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共40例,两组均行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实验组患者的ANA阳性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行自身抗体检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检测;意义Clinicalsignificanceofdetectionofautoantibodiesinpatientswithautoimmunehepatitis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significanceofthedetectionofautoantibodiesinpatientswithautoimmunehepatitis.Methods40paGtientswithautoimmunehepatitis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stheexperimentalgroup.Thepatientswithnonautoimmunehepatitiswereselectedasthecontrolgroup,40casesweretreatedwiththesametimeinJanuary1,2014andJanuary1,2013,andthetwogroupsweretreatedwiththeantibodytest.ResultsthenumberofANApositive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control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Kegyrowuorpds(P<0.05).Conclusionthedetectionofautoantibodiesinpatientswithautoimmunehepatitishaspositiveclinicalsignificance.autoimmunehepatitis;antibodydetection;significance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21-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自身免疫肝病抗体检测在肝功异常患者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自身免疫肝病患者200例(观察组),病毒性肝炎患者20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总胆汁酸TBA、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基转移酶GC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胆碱酯酶CHE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LT、AS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BA、GCT及CH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功能异常患者自身抗体水平检测对肝病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普及应用。

  • 标签: 自身免疫肝病抗体检测 肝功异常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首选有效治疗方法,然而器官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往往是导致移植失败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往往需要在移植前或移植中加用强效免疫抑制剂对受体免疫系统进行抑制性诱导治疗。抗体免疫诱导剂作为器官移植早期实施覆盖性免疫抑制治疗的常用方法,可显著减少器官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同时可延迟或减少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的应用,有利于保护肾功能、促进移植物功能恢复及受者长期存活。本文就抗体免疫诱导剂在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器官移植 免疫诱导剂 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 S-甘油醛 -3-磷酸脱氢酶( GAPDHS)抗体水平检测对免疫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同期选取我院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的 118例免疫性不孕症患者及 1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调查,使用酶联免疫法对全部受试者的血清 GAPDHS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对免疫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意义。结果:免疫性不孕症患者的 GAPDHS抗体水平为( 85.2±19.4) μg/mL,健康对照者的 GAPDHS抗体水平为( 33.5±5.8) μg/mL,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与女性、继发性、 TAT≤8的不孕症患者相比,对应的男性、原发性、 TAT> 8的不孕症患者的 GAPDHS抗体水平较高( P< 0.05)。结论:免疫性不孕症患者的血清 GAPDHS抗体水平显著升高,其可作为不孕症诊断的临床指标。

  • 标签: S-甘油醛 -3-磷酸脱氢酶 免疫性不孕症 TAT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丙肝抗体(HCV-Ab)假阳性的状况、原因。方法选择沙坪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的68例应用ELISA检测血清HCV-Ab阳性的血清标本,再以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行确证实验,明确ELISA假阳性率,分析影响ELISA检测方法产生假阳性的因素。结果用ELISA检测血清HCV-Ab阳性的68份血清标本中通过RIBA实验法进行检测发现阳性48例,不确定6例,阴性14例,以RIBA检测作为金标准,ELISA检测真阳性率是70.59%(48/68),假阳性率为20.59%(14/68)。结论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丙肝抗体仍存在标本假阳性问题,标本内物质干扰、操作不当等多种因素可造成其出现假阳性,检验人员需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做好质控,避免不利因素,以降低假阳性率,同时在条件允许下应对可疑假阳性标本进行RIBA实验确证。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丙肝抗体 假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