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优良率为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并且能有效降低死亡率,适合高龄患者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 不稳定性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超高龄(80岁以上)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30例股骨骨折。结果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Harris评分标准优22例,良6例,可2例。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可大大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治疗超高龄股骨骨折时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双极人工股骨头 置换术 超高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在髓损伤的临床应用,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方法在受伤不超过8小时的患者实施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结果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患者的感觉及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改善。结论通过对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患者能得到很好的康复。

  • 标签: 甲泼尼龙 冲击疗法 颈髓损伤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骨折牵引架下复位及X线机监视下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8例股骨骨折患者采用牵引架下复位,X线机监视下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术,并评估其治愈率。结果27例骨折愈合,治愈率96.4%。结论牵引架下及X线机监视下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尤其适用全身条件比较差的中老年人。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牵引架 空心加压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为肺癌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痛苦。方法采用逆行外静脉配合半卧位穿刺留置输液。结果穿刺成功率100%,平均留置时间10天。结论采用逆行外静脉穿刺配合半卧位留置输液,可提高静脉利用率和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患者痛苦和护理人员劳动强度。

  • 标签: 颈外静脉 逆行穿刺 半卧位 留置针
  • 简介:目的:探讨基牙缘线曲率对CAD/CAM全瓷冠及金属烤瓷冠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与材料:在模型的上颌中切牙上预备3种类型的基牙(曲率1mm、3mm、5mm)。每种类型的基牙分别制作5个全瓷冠(Cerconsystem.Degudent)和5个金属烤瓷冠。采用Two—wayANOVA和Tukey—HSD检验(α=O.05)计算和分析冠边缘的适应性。结果:全瓷冠唇侧、舌侧、近中和远中的平均边缘缝隙(SD)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是:曲率为1mm的全瓷冠边缘缝隙为54(10)、51(11)、47(13)、49(9)岬;曲率为3mm的全瓷冠边缘缝隙为49(12)、53(11)、54(10)、55(12)岬:曲率为5mm的全瓷冠边缘缝隙为57(12)、54(11)、53(10)、52(9)μm。曲率为1mm的烤瓷冠唇侧、舌侧、近中和远中的平均边缘缝隙(SD)值分别是36(7)、41(9)、26(8)、28(10)邮.曲率为3mm的烤瓷冠唇侧、舌侧的平均边缘缝隙(SD)值为45{8).48(9)μm.均显著大于近中(P=O.01和0007)和远中(P=0.03和0.02)的边缘缝隙。曲率为5mm的烤瓷冠唇侧、舌侧平均边缘缝隙(SD)值为76(10)、74(15)μm.均显著大于近中(P=O001和0.001)和远中(P=0.001和0001)的边缘缝隙。结论:基牙的缘线曲率对全瓷冠的边缘适合性无显著影响.但对烤瓷冠的边缘适合性有显著影响。

  • 标签: CAD/CAM全瓷冠 颈缘线曲率 适应性 金属烤瓷冠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骨肌瓣联合面胸旋转皮瓣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下颌骨合并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下颌骨肌瓣联合面胸旋转皮瓣修复6例因难治性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缺损。结果:应用下颌骨肌瓣联合面胸旋转皮瓣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缺损,所有皮瓣均存活良好,未出现供区并发症。所有患者语言、吞咽功能良好,面部外形满意。随访16~24个月,平均20.6个月,患者病情均无复发。结论:下颌骨肌瓣联合面胸旋转皮瓣制备简单、快速,适合同期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下颌骨"L"形缺损合并颊部软组织缺损。

  • 标签: 放射性骨坏死 下颌骨肌瓣 面颈胸旋转皮瓣 下颌骨重建
  • 简介:目的比较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andfusion,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及ACDF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测量所有患者颈椎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置换节段及相邻节段的ROM,并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及Odom分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和Odom功能评定均得到显著改善。置换组术后颈椎ROM、置换节段及其邻近间隙平均ROM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患者中,术后颈椎ROM显著减小,邻近间隙ROM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术后邻近节段的ROM明显小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能保持颈椎ROM,避免邻近节段退变,早、中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 人工关节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臀中肌肌蒂股骨大转子骨块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本组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25-55岁,平均41岁。头下型22例,经型24例。Garden分类Ⅲ型29例;Ⅳ型17例。46例全部在硬膜外麻醉下切开复位加压螺纹钉固定加带臀中肌肌蒂股骨大转子骨块移植术治疗。结果本组46例,术后随访2-5年,平均32个月,我们参考kahπah的疗效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分为三级。优良35例,优良率达76.1%;满意7例;差4例。结论带臀中肌肌蒂股骨大转子骨块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骨折的方法可促进骨折的愈合,对预防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加压螺钉 骨瓣移植 臀中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双动头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骨折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12例股骨骨折的高龄病人行小切口双动头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结论小切口人工双动头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适宜于全身情况较差、活动量较少、质量差的高龄患者。

  • 标签: 人工双动头 关节置换 高龄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管状胃、胸两切口治疗中上段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胸两切口、采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制作管状胃,将管状胃与食管残端行颈部吻合,并将胃底与颈部周围组织缝合封闭颈部与胸腔通道。结果21例患者手术治疗顺利,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返流性食管炎2例,肺部并发肺不张1例,无吻合口出血、乳糜胸及术后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管状胃、胸两切口治疗中上段食管癌具有操作方便、手术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临床探讨与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管状胃 两切口 食管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手术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必要手段,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及时补充液体维持机体的有效循环是顺利进行麻醉和手术成功的关键。大面积烧伤后由于机体表面破坏严重,血管塌陷,可供选择的血管很少,只有非烧伤区的血管可利用。又由于手术过程中出血多,创面滲液多,病人病情危重,必须做到快速大量静脉补液。即使选择普通静脉穿刺成功也常因静脉细,针头型号小而不能达到补液目的甚至发生液体外滲。因此,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手术进展及麻醉效果。由于颈部的解剖特点在发生烧伤时受功能体位保护而不易于将其损伤,且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管径粗,显露明显,采用留置套管针穿刺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发生液体外滲少,输注时间长,易固定,补液速度快及发生静脉炎的机率少等优点。静脉留置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针换代产品已广被泛应用于临床。我院选取26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烧伤面积达90~95%,进入手术室后均常规进行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穿刺成功率100%,手术于5~8小时内顺利完成,无一例因静脉补液受阻影响手术进展。采用外静脉留置穿刺时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穿刺者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穿刺技术,防止穿刺失败而延误手术。此外,病人于手术结束后可采用肝素帽封管,返回病房后继续开放该静脉通路进行补液给药。经过对外静脉留置穿刺提高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配合成功率的临床研究,认为该技术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颈外静脉 留置针穿刺 大面积烧伤 手术成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在甲状腺术丛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Asa1-2级甲状腺瘤手术患者,都采用丛阻滞,分为A,B两组,A组为0.375%罗哌卡因丛阻滞复合地佐辛。B组为0.375%罗哌卡因丛阻滞复合芬太尼。比较两组间的麻醉效果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两组麻醉效果都良好,都能顺利的完成手术。但B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上升幅度较A组大,且躁动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较A组高(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符合地佐辛在甲状腺术丛麻醉中效果非常满意,并发症低。

  • 标签: 低浓度罗哌卡因 地佐辛 颈丛阻滞 甲状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静脉留置针在消化道大出血休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收治消化道出血性休克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组(观察组)80例,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组(对照组)84例,将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外静脉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脱落、肿胀、留置时间等,均比四肢静脉组有更好的临床效果,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外静脉留置针穿刺在抢救消化道出血性休克病人中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液体流速快,脱落、渗漏发生率低,留置时间长,提高了临床的抢救成功率。方法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颈外静脉 留置针 消化道出血 休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和X线检查,评估单侧髋脱位联合去旋转截骨术后股骨前倾角的变化,探讨股骨近端横断面上塑形性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按Severin和Mckay优和良的标准,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作者收治的58例单侧髋脱位患儿临床资料,均接受联合股骨上段去旋转截骨;手术年龄3-15岁,平均(6.11±2.99)岁,随访时间3.4-6.4年,平均(4.74±0.88)年,随访结束时年龄8.2-18.9岁,平均(10.8±2.82)岁。术后通过骨盆前后位平片及侧位片,测量股骨干角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和股骨头骺板一股骨角,并按Ogata方法测量股骨近端前倾角。随访结束时测量双髋内外旋活动范围。将非手术侧设为对照组。通过SPSSl6.0进行统计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用于术后前倾角的演变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用于股骨前倾角塑形能力相关影响因素;髋关节旋转活动范围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髋脱位联合去旋转截骨术后股骨近端在轴位上存在塑形能力,术后前倾角矫正为21.3±2.13,术后1年逐渐改善至22.9±1.23,随访结束时前倾角为24.7±1.16。②多种因素影响前倾角的塑形,手术时年龄(β=-0.545,P〈0.05)和术后髋臼指数(β=0.349,P〈0.01)与前倾角的塑形呈显著相关,术中去旋转截骨度数(β=-0.050,P〉0.05)和术后颈干角(届=0.039,P〉0.05)与之相关性较弱。股骨一骺板角以及中心边缘角与股骨前倾角的塑形无明显相关关系。③随访结束时,双侧髋关节内外旋活动范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髋脱位在行一期联合去旋转截骨术后,股骨近端在轴位上有一定的塑形能力,且与手术年龄和术中去旋转角度有密切关系,这为髋脱位术前个体化设�

  • 标签: 髋脱位 旋转 股骨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cN0、cN1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病例进行的多功能保留清扫术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01.1-2002.1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cN0、cN1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病例55例56侧,及2007.1-2008.10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cN0、cN1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21例23侧,合计cN0期44例,cN1期32例。分三组①常规功能性清扫组33侧;②多功能保留清扫组24侧;③根治性清扫组19侧。对照项目体表感觉丧失面积、肩关节外展角度、颈部复发情况。结果经统计学两两对照分析,体表感觉丧失面积中多功能组与功能组、根治组之间具有差异显著性;肩关节外展角度根治组与功能组、多功能组具有差异显著性;颈部复发情况各组间未见差异显著性。结论对于临床cN0、cN1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病例,多功能保留淋巴结清扫的病例其感觉、运动功能保存的则比较理想,能够解决学术界对于cN0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是否实行清扫以及清扫手术范围的争论,对于无禁忌症的病例值得推广。

  • 标签: 鳞状细胞癌 手术 头颈部 清扫术
  • 简介:摘要经口咽部上颈椎肿瘤切除后路枕融合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上颈椎肿瘤的最有效方法。该手术是在全麻下行经口咽颈椎肿瘤切除,解除脊髓压迫,再行枕钛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术,重建颈椎的稳定性。1我科2008年8月为一上颈椎肿瘤患者采用上术式,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经口咽入路 上颈椎 颈后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和浅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人肩部肿瘤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期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浅丛神经阻滞行肩部肿瘤手术的患者40例,局麻药配制为0.75%罗哌卡因+2%的利多卡因+0.9%氯化钠各10ml,在麻醉效果确切后,依据住院号的奇偶数分为奇数,右美托咪定组(DEX组)15min内静脉泵注DEX负荷量0.5μg/kg,维持量0.5μg?kg-1?h-1;偶数,NS组应用生理盐水维持,每组各20例。分别记录两组病人入室时(T0)、泵注DEX前(T1)、泵注DEX15min时(T2)、泵注DEX60min时(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12h(T5)的SBP、DBP、HR、SPO2、PETCO2及ECG的变化及术中、术后12h的并发症情况。结果1.血流动力学结果①两组患者的SP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NS组T2、T3、T4、T5时SBP、DBP、HR与T1比较显著性升高(P<0.05),DEX组同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在T2、T3、T4、T5时SBP、DBP、HR比NS组明显降低(P<0.05);2.DEX辅助肌间沟臂丛和浅丛神阻滞的麻醉效果优36例(90%),良4例(占10%)。结论DEX辅助肌间沟臂丛联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人肩部肿瘤手术麻醉是可行的,DEX的应用使麻醉效果较佳,降低了其他静脉以及阿片类麻醉药物的用量,有利于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臂丛神经阻滞 浅颈丛神经阻滞 老年病人 肩部肿瘤